首頁 > 制度大全 > 巖土工程詳細勘察方案

巖土工程詳細勘察方案

2025-02-10 閱讀 4038

  *工程勘測設計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廢品倉庫工程巖土工程詳細勘察方案

1.工程概況

  擬建的**有限公司廢品倉庫工程,位于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有限公司廠區內。本工程建筑物為1幢1層廢品倉庫。建筑柱底最大軸力估算值1000~2000KN。擬采用淺基礎。

  建設單位:**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2.目的與任務及質量目標

  2.1勘察目的與應解決的主要工程技術問題

  本次勘察為詳勘階段,本工程重要性等級為三級,場地復雜程度為二級,地基復雜程度為二級,綜合評定巖土工程勘察等級為乙級勘察工程。目的是為擬建工程的基礎設計與施工提供工程地質依據,要求查明擬建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根據擬建構筑物的工程特征及地基土的工程地質條件,對場地地基土的利用、整治、改造提出方案,并對其進行技術、經濟方面的分析和論證。本次勘察主要解決以下工程技術問題:

  1、查明擬建場地內地基土層的類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及變化規律,分析和評價地基的穩定性、均勻性和承載力,提供各地層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

  2、查明場地內影響工程穩定性的不良地質作用(如暗浜、暗塘、地下障礙物、砂土液化等),并對液化可能性作出評價,判明建筑場地類別。

  3、查明地下水的類型、埋藏情況、腐蝕性及地下水位變化規律,評價地下水對樁基和基坑施工的影響,判定地下水和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提供用于計算地下水浮力的抗浮設計水位。

  4、提供地下水常年水位及各設防年限極限洪水位,提出本工程的設防抗浮水位。

  5、明確場地抗震設防烈度,提供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設計地震分組,劃分對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險地段,劃分場地土類型和建筑場地類別。

  6、根據各擬建構筑物的特征,結合場地工程地質條件,提出合理、經濟的基礎方案,并提供相應的設計參數。對樁基,應提供樁基方案分析,建議合理的樁型、樁徑、樁基持力層和樁端入土深度,估算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評價沉樁可行性,分析樁基施工條件,評價樁施工對環境的影響。

  7物和地下設施的影響;提供基坑施工降水的有關技術參數及施工降水方法。提供地下室外墻計算所用的土的有效摩擦角。

  8、對場區范圍可能存在的地下管線管溝、地下人防工程及其他地下構筑物、原建筑物基礎盡量進行調查,查明各種管線的用途、平面位置、走向、埋深等情況。

  2.2質量目標

  本工程質量目標:優良(總評分90分以上),本公司將本工程列入公司重點項目,執行ISO9001:2000標準,嚴格按期進行勘察,在規定的工期內提供符合規程、規范要求的完整的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滿足設計要求,保證業主建設目標的圓滿實現。

3.方案編制依據、執行的標準及原則

  3.1方案編制依據

  依據建設單位提供的“**有限公司廢品倉庫工程”的相關設計圖紙及其技術要求。

  3.2執行的規范、規程和標準

  ①、國家標準《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20**年版)

  ②、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20**年版)

  ③、國家標準《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1999)

  ④、行業標準《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

  ⑤、行業標準《建筑工程地質與取樣技術標準》(JGJ/T87─20**)

  ⑥、浙江省《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B33/1001-20**)

  ⑦、浙江省《巖土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標準》(DBJ10-5-98)

  ⑧、浙江省《建筑工程地質鉆探安全技術操作規程》(DB33/1020-20**)

  3.3方案編制原則

  ⑴、滿足有關規范規定;

  ⑵、滿足本工程設計的要求;

  ⑶、依據擬建場地附近工程地質勘察資料、工程經驗,結合本工程的具體特點,按照上述規范、規程及標準的要求,本著技術上先進、有效、可靠,經濟上合理、節約的原則,合理布置勘察工作量;

  ⑷、以各種成熟的勘測技術,包括鉆孔取土、標準貫入試驗、重型動力觸探以及室內土工試驗,結合本工程需要進行勘察、綜合分析評價,以保證提供完整、準確的勘察成果。

4.場地工程地質條件與地基基礎的分析

  4.1場地工程地質條件

  4.1.1場地環境及現狀

  擬建工程場地位于杭州市下沙,其地貌單元屬第四系沖海積相(Q4al-m)沉積相帶,目前場區地形較平坦,地表現為雜填土覆蓋。

  4.1.2附近場地工程地質條件

  為了解擬建場地巖土工程特征,初步分析擬建建筑物基礎形式,并為勘察工作量布置提供相關地質依據,在編制本方案前,我們搜集了位于擬建場地附近由本公司勘察完成的工程。經綜合分析,擬建場地地基土主要為:

  第1層:雜填土

  灰色,稍濕,呈松散狀態,土體成份以砂質粉土為主,含植物根莖,局部夾少量碎石。

  第2層:砂質粉土

  灰色,濕,呈稍密~中密狀態,含云母屑,土層具微層理結構。搖振反應迅速,無光澤反應,干強度低,韌性低。

  第3-2層:砂質粉土

  灰色,濕,呈稍密~中密狀態,含云母屑,土層具微層理結構,局部夾粉砂薄層。搖振反應迅速,無光澤反應,干強度低,韌性低。

  第3-3層:砂質粉土夾粉砂

  灰色、青灰色,濕,呈中密~密實狀態,含大量云母屑,夾粉砂薄層,土層具微層理結構。搖振反應迅速,無光澤反應,干強度低,韌性低。

  第4層:砂質粉土

  灰色,濕,呈稍密~中密狀態,粉質粘土呈軟塑狀態,含云母屑,土層具微層理結構,夾粉質粘土。搖振反應迅速,無光澤反應,干強度低,韌性低。

  4.1.3場地地震效應評價

  根據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對建筑場地土類別劃分標準,場地土的類型屬中軟土,建筑場地類別為Ⅱ類。特征周期值T=0.35s,屬對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擬建場地斷裂、褶皺不發育,場地內未見斷裂通過。新構造運動以來,該區域無大型構造活動及地震情況發生,構造活動穩定。

  4.1.4場地地震效應預評價

  根據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對建筑場地土類別劃分標準,杭州市建筑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

  4.2擬建建筑物基礎初步分析

  為使勘探工作量布置達到經濟、合理的目的,便于進行各種樁型的分析比較,滿足設計對巖土工程資料的要求,有必要對本工程各擬建物的地基基礎方案進行預分析。

  4.2.1基礎及持力層分析

  根據場地初步分析地基土的分布及巖性特征,在滿足上部荷載及基礎沉降控制要求的前提下,針對擬建構筑物地基基礎形式進行初步的分析。

  對于擬建的1層廢品倉庫,采用框架結構,荷載較小,可考慮采用淺基礎,以第2層砂質粉土為淺基礎持力層。

5.勘察工作量的布置

  5.1勘探點(線)的布置及樣品采集

  5.1.1勘探孔平面布置原則

  本次勘察工作采用巖芯鉆探取樣、室內試驗和原位測試相結合的方法,準確、全面地獲得各項技術參數。其中鉆孔分為控制性取土技術孔及地層鑒別孔。根據設計單位的布孔圖,本場地共布置勘探孔10個,其中鉆探孔4個,靜探孔6個。

  5.1.2孔深確定原則

  本次勘探控制性孔主要查明基礎持力層及滿足變形驗算需要的土層的性質,為建筑物沉降量計算提供設計參數。鉆探孔孔深20m,靜探孔孔深約20m。

  5.1.3取樣

  5.1.3.1原狀(擾動)土樣

  根據國家標準要求,在控制性鉆孔中取原狀土樣,取樣間距為1~2.0m,本標書按此取樣原則進行。在實際實施時,應確保厚度較小的土層或透鏡體均有土樣控制,在基坑開挖影響深度范圍,取樣間距適當加密,對樁基持力層,取樣間距宜適當加密,而對其它非主要土層,當揭示的同一層內土質變化不大且厚度較大,取樣間距適當加大,使原狀土樣的采取更加合理。并在碎石土中取擾動樣進行顆粒分析。

  本工程預計取原狀樣50件;擾動樣20件。

  5.1.3.2水樣

  為判定場地內地下水對砼有無腐蝕性。本次在場地內鉆孔旁挖坑采取地下水樣2組,對測侵蝕性CO2的水樣應及時加入大理石粉(CaCO3分析純)。

  5.2現場原位測試及室內測試工作計劃

  5.2.1現場原位測試

  目的是判別土層均勻性、判斷沉樁可能性、判定地基土液化可能性及等級。

  在控制性鉆孔中遇到的粘性土均應進行標準貫入試驗,豎向間距2.0m左右。在碎石土層中進行重型動力觸探試驗,豎向間距2.0m左右。

  本工程預計標準貫入試驗30測次。

  5.2.2室內試驗

  室內土工試驗的目的是用于巖土工程單元層劃分、定名及其物理力學性質評價,為地基承載力計算、基礎沉降量估算等提供必要的地基土物理力學性質指標。

  5.2.2.1常規土工試驗

  按規范要求,所取原狀樣、擾動土樣均進行常規土工試驗。試驗內容包括:天然含水量ω、天然重度γ、比重Gs、孔隙比e、粘性土的液取IL、塑限IP,直剪固快、快剪內聚力C、內摩擦角Φ、滲透系數KH、KV、壓縮系數a1-2,壓縮模量Es1-2等。

  5.2.2.2三軸試驗(UU)

  對基坑開挖范圍內,2倍基槽開挖深度以內的土體采取代表性原狀土樣,進行室內三軸試驗,以便為基坑穩定屬性計算提供必要的設計參數。

  本工程預計做三軸(UU)試驗0件。

  5.2.2.3滲透(水平、垂直)試驗

  對基坑開挖范圍內,2倍基槽開挖深度以內的土體采取代表性原狀土樣,進行室內滲透試驗,以便為基坑排水設計提供必要的設計參數。

  本工程預計做滲透(水平、垂直)試驗0件。

  5.2.2.4固結加級試驗

  為滿足樁基沉降計算需要,需對樁基持力層至壓縮層計算測試范圍內土體的原狀土體的固結試驗終止壓力適當加大,以便按規范要求提供土的自重壓力至自重壓力與附加壓力之和的壓縮模量。固結試驗壓力按如下確定:

  1~4層土:50kPa、100kPa、200kPa、400kPa

  5.2.2.5水質分析

  為評價場地地下水對砼的侵蝕性,需對所取的地下水樣進行簡常規及侵蝕性CO2含量分析,需測試項目包括:PH、總硬度、有機質、游離CO2、侵蝕性CO2、Ca2+、Mg2+、K+、Na+、NH4+、Fe3+、SO42-、CI-、HCO3-、NO3-。

  本工程預計做水樣分析試驗2件。

  5.3測量

  5.3.1定點放樣及孔口高程測量

  根據業主提供的坐標和測量基準點,采用全站儀測放孔位,施工結束后,實測各勘探孔的坐標和孔口高程,目的是保證勘探孔在設計位置上施工。

  5.3.4、波速測試孔

  本次勘察布置波速孔0個。

  5.3.2地下水位觀測

  所有鉆孔均進行地下水位觀測,一般在鉆孔施工結束后24小時后測得靜止水位。

  工作量匯總表

  項目  孔數  累計數量  備注

  1、勘探孔  勘探孔  4  80m  總進尺200m  靜探孔  6  120m

  2、標準貫入試驗  30測次

  3、重型動力觸探試驗  0測次

  4、水樣試驗  2件

  5、土樣試驗  原狀土樣:50件  擾動土樣:20件  原狀樣測試包括常規試驗

  6、測量定位  10  10點  RTK

  本勘察方案根據擬建的建筑物特點及結合本地區的地質條件、建筑經驗布置勘探工作量,每個勘探孔都能取得地基土性質的定量指標,能從平面上控制地基土層的空間變化規律,提供其最佳的基礎方案建議,同時還降低了勘察費用,縮短了勘察工期。

6.施工組織、質量及安全文明生產保證措施

  6.1施工組織設計

  6.1.1項目組織機構

  為確保項目按期保質保量完成,我公司將組建項目部,由具有多年巖土工程勘察工作經驗的副總工程師(注冊巖土工程師)任項目負責人,以生產、技術和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對各專業、各工種進行統一協調指揮,解決工作過程中有關問題,加強與業主的聯系和溝通。

  根據勘察工作專業程序,設置下列生產班組,分別承擔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

  A、技術組:由多名有經驗的工程地質技術人員組成,在項目負責組織下負責現場技術工作,隨機臺進行巖芯工程地質記錄,編制成果報告;

  B、測量組:由專職測量人員組成,由測繪工程師任組長,全面負責測量工作;

  C、勘探作業組:由機長任組長,由技師或有經驗的高級技工帶班操作鉆機。

  D、室內試驗組:由我公司測試中心組成,測試中心總工程師任測試負責人;

  E、安全與質量監督組:由公司總工辦、質安部相關人員組成,質安部經理任組長,全面負責安全與質量監督工作;

  F、后勤保障組:由有關機修、材料供應、生活服務人員組成,確保機械設備、儀器正常運轉和施工人員的生活服務,提高工效。

  6.1.2投入設備

  A、鉆探設備采用XY-1型鉆機,計劃投入1臺套XY-1型鉆機,1臺15T靜探,可保證10天內完成野外工作。鉆機配置上提活閥式單套巖芯管鉆具、標準貫入器、63.5Kg自由落錘及其它輔助設備。

  B、測量采用5"級全站儀LeicaTC705一臺套,P5電腦二臺;

  C、原位測試設備各一臺套;

  D、滿足室內測試要求的試驗設備與儀器;

  6.1.3工作流程

  6.1.3.1編制巖土工程勘察綱要

  由項目負責人根據擬建工程的特點,按有關規范和設計要求,編制《巖土工程勘察綱要》,由公司總工程師審批后予以實施。

  6.1.3.2技術安全交底與施工任務下達

  由項目負責人依據《巖土工程勘察綱要》向技術人員和鉆探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并作記當。同時解答作業人員提出的問題,以書面形式下達施工任務書。

  6.1.3.3測量定位

  作業流程

  技術組勘探孔位圖上設計

  勘探孔坐標采集或計算,下達放樣任務書

  測量組依據任務書,收集控制點資料,確定簡要工作計劃劃劃

  現場放樣,要求孔位標識清楚,放樣記錄準確,放樣正確

  勘探孔放樣成果整理,提交技術組

  6.1.3.4設備安裝與外業施工

  A、設備安裝按測量確定的孔位修通設備進場道路,平整場地地坪,解決好供水供電并安裝好儀器設備,符合工程要求和安全規定。

  B、勘探、取樣及動力觸探的施工要求按照《鉆探施工任務書》執行,具體的操作方法執行《工程勘察鉆探作業指導書》。

  C、鉆探施工及鉆探巖土編錄分別按《工程地質鉆探施工記錄表》、《工程地質鉆探巖土編錄表》規定格式填寫。

  D、鉆探施工過程中所取的水樣及土樣,應立即進行封口,用水、土樣標簽和水、土樣送樣單進行標識,及時送實驗室進行測試。各鉆探回次巖芯標簽進行標識。

  6.1.3.5中間檢查及外業工作驗收

  由公司工程辦會同質安部等各主管部門對外業各項工作進行檢查,對是否完成綱要提出的工作,予以驗收。

  6.1.3.6內業作業

  A、由測試中心對土樣及水樣根據送樣單的測試要求,按《測試中心質量管理手冊》中有關規定進行測試,并及時提交試驗成果報告。

  B、對原始資料進行分析整理,按《巖土工程勘察綱要》規定執行的規范和規程中內業資料整理的有關規定編制成果報告,做到結論正確、建議可行。

  C、圖表全部采用計算機繪制,各類圖表應全面反映勘察和測試成果,做到表達清楚,使用方便。

  D、由總工辦和總工程師對成果分別進行審核、審定,經修改完善后進行復制、裝訂,并提交業主。

  6.2工程質量保證措施和創優計劃

  6.2.1工程質量保證措施

  本工程實行全面質量管理,各項工作均按我公司根據ISO9001:2000標準制訂頒發的《質量手則》和《程序文件》執行,強化“事先指導、中間檢查、成果審核”的三環節管理。

  A、我公司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0021--20**)標準和經發包人認可的詳勘方案進行勘察。

  B、接受委托任務后,由總工程師提出本工程事先指導書,工程負責人根據設計要求、事先指導書、本次方案及其他有關資料,編制勘察大綱,由總工審定后并報請業主與設計單位審查作為本工程的指導性文件。

  C、勘察外業施工前,由工程負責人組織全體人員進行技術交底。

  D、測量工作按照公司依據ISO9001:2000標準制定的質量管理體系對該項目實施質量管理。配備5"級全站儀Leica

  TC705二臺套,P5電腦二臺,設二個小組。設立二個質量控制點。一在勘探孔位圖上設計完成后的坐標采集中要求兩人獨立采集或計算,以保證放樣數據的100%正確;二在放樣過程中檢查控制點的符合性及放樣后實測孔位坐標,要求孔位實測坐標值與設計值較差在10cm以下,否則應重放,確保放樣結果100%正確。放樣資料在組長自檢后交專業總工程師審核。

  E、野外勘探作業按照我公司根據ISO9001:2000標準制定的《工程勘察鉆探作業指導書》進行質量管理。

  F、勘探孔終孔時,由項目負責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單孔質量驗收,對不合格項,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進行補救,直至滿足要求。

  G、外業工作進行到一定階段后,由質安監督組織有關部門進行中間檢查,重點檢查綱要執行情況及解決有關技術問題。

  H、外業結束前,由總工程師組織有關部門進行野外驗收,確認外業工作達到要求后,提出驗收意見,提請業主和設計單位進行野外工作驗收,滿足要求后,再轉入室內整理資料工作。保證第一手資料的完整性和客觀性。

  I、室內試驗實行“三核”制度,即為出具檢測報告前由同崗檢測人員校核、組長初審、專業室主任審核。為保證檢測結果質量,技術負責人制定技術驗證計劃,包括測試中心的能力比對、操作方法比對檢測、不同人員之間比對檢測。

  J、由項目負責組織技術組成員進行原始資料的整理、分析,編制相關圖件及勘察成果報告。勘察成果資料滿足建設部頒布的《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版)的要求。

  K、勘察報告由總工辦審核,總工程師審定,待修改完善后復制,提供業主和設計使用。

  L、強化各工序管理,落實質量責任制,明確分工,實行項目部、機臺、技術、測量、化驗、校核復制等各環節質量承包責任制,職責到位,責任到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工序實行質量否決權。

  6.2.2創優計劃

  本工程的質量目標―優良(總評90分以上)。為了完成質量目標,制定創優計劃措施如下:

  A、認真閱讀勘察委托書,透徹了解各擬建建筑物的性質特征,理解設計單位對本次巖土工程勘察的要求,明確設計意圖:

  B、熟悉有關規范規程,使勘察工作的內容及質量符合規范要求,滿足設計需要;

  C、收集擬建場地一帶工程地質勘察資料,收集場地地形圖,認真準備,周密部署;

  D、任命經驗豐富的具高級職稱的技術人員擔任本工程項目負責,項目負責人符合公司任職資格,滿足本次工程勘察需要;

  E、組織可滿足本工程工勘、技術、質量的施工力量,委派施工經驗豐富的班長為現場施工負責,保證野外施工質量;

  F、由專業測量人員進行勘探孔定位,做好各工種之間的協調,保證技術、室內測試等各工種間的銜接;

  G、嚴格按公司ISO9001:2000質量保證體系的要求實施本次勘察工作,重點做好事先指導、中間檢查、成果審定的三環節管理,確保勘察成果的質量;

  H、協調與業主、設計、施工等各方的關系,及時提供相關巖土工程咨詢服務。

  6.3安全生產及文明施工措施

  A、進入工地前,查清工作區內地下管線、通訊電纜等障礙物的分布情況,并采取針對性的安全措施;

  B、開工前,對全體職工進行施工組織和施工技術交底工作,并針對工程實際情況,對安全施工、文明施工進行動員和教育,并填寫“工程勘察施工技術與安全交底記錄”;

  C、堅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杜絕人身、孔內、設備三人事故發生;

  D、嚴格遵守本公司《鉆機施工安全規程》,搞好相互配合,杜絕“三違”現象;

  E、在施工現場,必須穿戴好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

  F、自行解決現場人員的食宿問題,承擔工程勘察時的生產、生活費用;

  G、在勘察過程中引起的勘察人員及其他一切人員的人身安全和意外事故,均由我公司承擔責任。

  H、各種施工設備、工具要堅持做到技術性能良好,不允許帶故障使用;

  I、息工時,安排人員值班,防止偷盜破壞案件發生,保證設備完好;

  J、現場管材、工具、物品等應擺放整齊,保持場地干凈,整潔;

  K、鉆機安裝、拆遷時,應由機(班)長統一指揮。

7.資源配備與進度網絡計劃

  7.1設備與儀器的配置計劃

  根據前述施工組織,配備滿足本次工作的完好設備與儀器,詳見表4。

  擬投入本工程勘察工作主要機械設備一覽表表4

  序號  機械設備名稱  規格或型號  數量  主要技術指標  用途

  1  巖芯鉆機  XY-1  1  可鉆進100m  鉆進取芯

  2  15T靜探  15T  1  靜探施工

  3  全站儀  Leica  1  5"  定位測量

  4  分析天平  H80等  7  稱量

  5  標準天平  GB65B  7  5000g/lmg  稱量

  6  電子天平  MP200A等  7  稱量

  7  微機  P5  10  數據處理

  8  自動采集固結儀  WG-1  98  固結試驗

  9  應變式直剪儀  SDJ-1  7  剪切試驗

  10  波速測試儀  RSM-24FD  1  波速測試

  11  土工試驗采用系統  TWJ-1  1  數據采集處理

  12  運輸車輛  工具車  2  材料、土樣運輸

  7.2人員配備計劃

  按照前述組織機構及設置的生產班組,配備相應的技術、生產、管理骨干及工作人員,詳見下表:

  項目主要管理人員組成名單

  表5

  姓名  職務  職稱  本項目管理崗位  現場到位情況承諾

  **  總工程師  教授高級工程師  注冊巖土工程師  審定

  **  副總工  高級工程師  注冊巖土工程師  審核

  **  工程項目負責  高級工程師  注冊巖土工程師  工程項目人

  **  測試中心  主任工程師  注冊巖土工程師  土工測試負責  測試100%到位

  **  鉆探技術  鉆探技師  勘探負責  勘探外業100%到位

  **  測量負責  工程師  測量負責  測量外業100%到位

  **  現場負責  工程師  野外負責  外業100%到位

  現場人員配備表  表6

  機構名稱  技術組

  測量組

  勘探作業組

  室內試驗組

  安全與質量監督組

  后勤保障組

  人數(組)

  2

  1(1組)  8(2組)  6(2組)

  1  1

  項目總負責人

  項目部

  測量負責人

  勘探負責人

  安全質量監督組

  技術組

  鉆探班組  4組

  取樣班組  3組

  室內試驗組  2組

  后勤保障組  1組

  測量組  1組

  7.3對本工程勘測的建議

  相臨勘探孔中揭露持力層層面坡度大于10%時,建議適當加密勘探孔。

  7.4進度網絡計劃

  7.4.1進度計劃

  從進場到結束野外勘察時間20天,室內土工試驗時間、資料整理,報告編審及裝訂等工作在土工試驗完成后5天內完成,累計工期25天,提交勘察成果報告,工程勘察進度計劃詳見下頁表。

  工程勘察進度計劃表 表7

  工序  日期  項目  自施工進場起  備注

  1

  2

  3

  4

  5

  ……

  19

  21

  23

  25

  1施工準備

  2放測孔位

  3設備進場

  4鉆探施工

  5室內土、巖、水試驗

  6資料整理、編寫報告

  7審核、審定

  8報告復制、提交成果

  我公司原則上先施工取土孔,再施工原位測試孔,我公司保證能在25天的時間完成該項目,并提交最終的詳細勘察報告。

  7.4.2工期保證措施

  為確保本次工程勘察能按預定的工期完成,對影響工程勘察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影響工期的各種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

  工期保證對策措施表  表7

  序號  問題  措施  目標  責任人  完成日期

  1  河溝及現有建筑物影響搬遷  熟悉線路,制定路線計劃,需跨線時準備好材料

  不影響搬遷  后勤組長  各機班長  進場時

  2  交通方便性  熟悉場地線路

  不走彎路  后勤組長  進場時

  3  青苗賠償  及時與業主聯系

  不影響工作  后勤組長  進場后2天內

  4  天氣下雨  小雨不停工

  施工安全  后勤組長  野外工作期間

  5  地下管線  收集資料,與業主聯系

  不損害  技術組長  各機班長  放樣時

  6  勘探各人員技術水平  配備有經驗的施工人員

  工作熟練  工程負責  進場前

  7  技術人員對技術要求的熟練程度  配備有經驗的施工人員

  工作熟練  工程負責  進場前

  8  對技術要求的熟練與否  加強對綱要的熟悉,認真進行技術交底

  充分理解本次各項技術工作  項目總負責人  進場前

  9  后勤保障  加強材料的配備及生活保障

  材料配備充足,生活舒適  后勤組長  進場前

  10  設備配置  配備合格的完好設備

  杜絕大的機械事故  工程負責  進場前

  11  各環節的配合  加強協調和互相監督,嚴格按綱要和程序文件執行

  工序流暢  各組組長  全過程

  12  獎懲制度  嚴格制度

  落到實處  監督組  全過程

8.預期成果

  8.1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成果

  通過對擬建場地的工程地質鉆探測試、室內土工試驗及其成果分析后,編制供設計施工使用的勘察報告,擬編制的報告由以下內容組成。

第一部分文字部分

  1、前言

  1.1工程概況

  1.2勘察目的、任務與執行規范

  1.3勘察手段與完成工作量

  1.4高程系統及其引測依據

  2、場地工程地質條件

  2.1地形地貌

  2.2地基土的構成與特征

  2.3地基土的物理力學性質綜合指標

  2.4地下水

  2.4.1地下水埋藏特征

  2.4.2地下不對砼的腐蝕性判定

  2.5不良地質作用

  2.6場地地震基本烈度、場地類別、場地地震液化判定

  3、地基土的分析與評價

  3.1地基土層評價

  3.2基礎方案分析

  3.3基坑開挖初步分析

  3.4施工應注意的問題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4.1.1對場地勘探深度內地基土的劃分、空間分布及工程性質作出結論

  4.1.2對場地地形地貌、地基土類別、地震液化作出結論

  4.1.3對場地內不良作用現象的分布范圍及性質作出結論

  4.1.4對地下水埋藏條件及對砼的腐蝕性作出結論

  4.2建議

  4.2.1對樁基建議地基土承載力設計值

  4.2.2通過技術、經濟性分析后,對基礎方案作出建議

  4.2.3對基坑開挖圍護設計方案提出建議

  4.2.4提供基礎沉降估算巖土參數建議值

  4.2.5對暗浜、地下障礙物等不良地質作用處理方案的建議

  4.2.6對基礎及基坑施工注意事項提出建議,并對環境的影響提出預告

第二部分圖件部分

  1、勘探孔平面位置圖

  2、工程地質剖面圖

  3、各土層綜合壓縮曲線(e-P曲線)

  4、標準貫入試驗成果表

  5、重型動力觸探試驗成果表

  6、鉆孔綜合工程地質柱狀圖

  7、土工試驗成果表

  8、水質分析報告

  勘察報告提供的份數,滿足業主所需數量,并免收報告復制費。

  9.0服務與承諾

  我公司愿為貴單位的新建工程出力,為此,作出以下的服務承諾:

  9.1我公司對招標文件中提出的有關要求表示理解并承諾執行。

  9.2對勘察成果實行“三包”,即保證向業主提供優質勘察成果報告,保證按時完成勘察任務,保證向業主提供良好的技術服務,并對提供的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質量承擔法律責任;如因質量原因造成工程經濟損失,愿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和經濟賠償。

  9.3提供優質服務貫穿于勘察、設計、基礎施工和建筑施工全過程。尤其對基礎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巖土工程問題、建筑施工過程中的試樁、基坑驗槽、中間結構驗收、竣工驗收等服務做到隨叫隨到,無償服務。

  9.4自行解決施工過程中的吃、住、用水電等問題。

  9.5若我公司中標,所有工作由我公司自行獨立完成,不以任何形式轉包、分包。

  9.6勘察過程中,若遇到巖土工程條件變化和其它需與業主、設計單位會面的問題,及時與業主和設計單位聯系,如業主或設計單位需了解有關資料,則隨時提供。

  9.7我公司對勘察工作及提交的勘察成果質量負責。若由于我公司提供的勘察成果質量不合格,我公司負責無償給予完善使其達到合格。

  9.8勘探施工過程中實行文明用語、文明施工,做到安全生產,接受業主及有關部門的監督和指導。

  **勘測設計有限公司

  二○____年九月二十七日

篇2:廣州市勘察設計單位跨地區經營管理實施細則

廣州市勘察設計單位跨地區經營管理實施細則最新版

  第一條根據省政府頒布的《廣東省勘察設計單位跨地區經營管理規定》,結合本市的實際情況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下列單位承攬廣州市屬的勘察設計業務,須到廣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下稱市建委)辦理注冊手續并取得《廣州地區勘察設計注冊證》(簡稱《注冊證》)后方準經營:

  (一)主體在廣州市的國務院部屬持甲級勘察設計證書的單位。

  (二)主體在廣州市的廣東省屬持甲級勘察設計證書的單位。

  上述兩類單位均不含其派出或分支機構。

  第三條辦理《注冊證》須持本單位介紹信和勘察設計證書,并在驗證后遞交證書的副本復印件,填報注冊登記表一式二份;第一次辦理《注冊證》的單位還應遞交《工程勘察設計證書申請表》的復印件。

  《注冊證》有效期為一年,于每年第一季度內辦理。

  第四條下列單位承攬廣州市屬勘察設計業務,須到市建委辦理登記手續并取得《廣州地區單項工程勘察設計登記證》(簡稱《登記證》)方準經營:

  (一)主體不在廣州市的國務院部屬和各省(包括廣東)屬持甲、乙級勘察設計證書的單位;

  (二)主體在廣州市的國務院部屬持乙級勘察設計證書單位;

  (三)主體在廣州市的廣東省屬持乙、丙級勘察設計單位。

  上述三項的勘察設計單位不含其派出或分支機構。

  屬第(一)項的勘察設計單位承擔廣州市屬項目的勘察設計任務,一般應與主體在廣州市的持證勘察設計單位合作設計。

  第五條辦理《登記證》須持本單位介紹信及其業務主管部門的證明和勘察設計證書(副本),填報《單項工程勘察設計注冊登記》表一式二份;第一次辦理登記的還應遞交勘察設計證書副本及其復印件和經批準的《工程勘察設計證申請表》的復印件。

  《登記證》只適用于經核準登記經營的該項工程。

  第六條凡領取《注冊證》和《登記證》的單位,應同時提供本單位公章和圖紙專用章的印模。

  第七條《注冊證》、《登記證》不得買賣、轉讓、轉借、涂改、偽造。

  第八條《注冊證》、《登記證》領用單位均應按規定向市建委繳納勘察設計管理費。領用《注冊證》的單位應在當年六月底前和十二月底前分兩次繳納;領用《登記證》單位應在辦理登記后一個月內繳納。

  第九條注冊、登記單位結束在本市經營或撤銷時,應提前二十天通知市建委辦理注銷手續。

  第十條在《注冊證》有效期內,使用單位應在每年年終過后的二十天內向市建委報送《市外單位承擔廣州市項目勘察設計統計表》。

  第十一條對本省屬于丁級和外省屬丙、丁級勘察設計的單位,不予辦理領取《注冊證》和《登記證》手續。

  第十二條本市屬勘察設計單位跨出廣州行政區以外經營的,應報市建委備案。

  廣州市屬勘察設計單位到廣州經濟開發區承擔業務,不屬跨地區經營。

  第十三條違反本細則的,按下列規定處理:

  (一)凡未辦理注冊登記手續或申報假資料騙取注冊登記,按無證勘察設計論處,處以五百元至二千元罰款并限期補辦注冊登記手續。屢犯者取消其注冊、登記資格,或者提請有關部門吊銷其勘察設計證書。

  (二)非法買賣、轉讓、轉借、涂改、偽造《注冊證》、《登記證》者,按國家工商局、國家城鄉建設部頒布的《關于加強建筑市場管理的暫行規定》處理。

  第十四條對處罰不服的者,可在接到處罰通知書之日起十五天內向執罰部門的上級機關提出申訴,逾期不申訴又拒不執行處罰者,由執罰單位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十五條罰沒財物金額上繳地方財政。

  第十六條本細則自頒布之日起執行。

  第十七條本細則由廣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負責解釋。

篇3: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委托合同

  委托方:_________(以下簡稱甲方)

  承包方:_________(以下簡稱乙方)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合同條例》的有關規定,經雙方協商一致,簽訂本合同。

  第一條甲方委托乙方承擔的工程勘察設計項目名稱、內容、規模與范圍詳見委托勘察設計項目表(見附件)。

  第二條乙方根據委托的勘察設計項目,和主管部門的規定,按初步設計(方案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分階段進行。在具備各個階段設計條件時,雙方簽訂階段協議書,具體規定甲方應提交的勘察設計基礎資料的名稱和日期,乙方需交付的勘察設計文件資料的名稱和日期,做為本合同的附件。

第三條雙方責任

1.甲方責任

  (一)按照各設計階段協議書的規定,向乙方提供有關建設項目審批文件和勘察設計基礎資料,并對提供的時間、進度與資料的可靠性負責。

  委托勘察測繪工作的,在勘測工作開展前,應提出勘察測繪技術要求及標有擬建工程準確位置的地形圖,圈定測量范圍的平面圖。土地使用證的復制件,并安排好現場工作條件。

  委托初步設計應提出以下資料:

  ①經過批準的設計任務書,②選址報告;③規劃要求;④原料(或經過批準的資源報告)、燃料、水、電、運輸等方面的協議文件;⑤經批準的工藝設計資料,民用項目的使用要求;⑥能滿足初步設計要求的勘測資料,需要經過科研取得的技術資料、人防、消防、勞動保護、工業衛生、環境保護預測資料等。

  委托施工圖設計時,應提供經過批準的初步設計文件和滿足施工圖設計要求的勘察資料,施工條件,以及有關設備的技術資料。

  (二)收到乙方交付的設計文件后,應及時報請有關部門審查,審查意見用書面轉送給乙方。組織施工單位與設計單位共同商定有關技術條件,組織設計技術交底,通知乙方參加試車考核及竣工驗收。

  (三)在勘察設計人員進入現場作業或配合施工時,應負責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四)委托配合引進項目的設計任務,從詢價、對外談判、國內外技術考察直至建成投產的各階段,應吸收承擔有關設計任務的單位參加。

  (五)維護乙方的勘察設計文件,不得擅自修改,未經乙方同意不得轉讓給第三方重復使用。對轉讓后重復使用的項目,乙方不負任何技術責任。

  (六)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按時付給勘察、設計費。

2.乙方責任

  (一)按照甲方提供的建設項目審批文件和設計基礎資料編制設計文件。根據各階段協議書的規定,按期交付各階段的設計文件(初步設計六份,施工圖設計八份),并保證質量。需增加設計文件的份數時另行收費。需復制供應標準圖時另行收費。

  (二)乙方要根據批準的設計任務書或上一階段設計的批準文件。以及有關設計技術經濟協議文件,設計標準、技術規范、規程、定額等,提出勘察技術要求和進行設計,并按合同規定的進度和質量提出設計文件(包括概、預算文件、材料、設備清單)。

  (三)初步設計經上級主管部門審查后,在原定任務書范圍內的必要修改,由乙方負責。原定任務書有重大變更而需重作設計時,須有設計審批機關或設計任務書批準機關的意見書,經雙方協商,另訂合同。

  (四)乙方對所承擔設計的建設項目應配合施工,開工前進行設計技術交底,解決施工過程中有關的設計問題,負責設計變更和修改預算,參加試車考核及工程竣工驗收。對于大中型工業項目和復雜的民用工程應派現場設計代表,并參加隱蔽工程驗收。

  (五)對于復雜項目,需要乙方協助收集設計基礎資料時,應按技術服務的有關規定辦理。

  (六)勘察單位應按照現行標準、規范、規程和技術條例,進行工程測量,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等勘察工作,并按合同規定的進度,質量提交勘察成果。

第四條勘察設計取費

  乙方根據國家批準的勘察設計取費標準及辦法計取勘察設計費。設計合同生效后,甲方付給乙方設計費百分之二十;乙方交付初步設計文件時,甲方再付給乙方設計費百分之三十;交付施工圖設計文件時,甲方負責結清全部設計費。小型設計項目及復用設計項目、分兩次撥付設計費,即簽定設計合同時先撥付百分之二十做為定金,完成施工圖時付清全部設計費。

  勘察合同生效后,甲方付給乙方勘察費的百分之三十,乙方交付勘察文件時,甲方負責結清全部勘察費。

第五條經濟賠償

  1.甲方不履行合同,無權請求退還定金。乙方不履行合同,應當雙倍返回定金。

  2.甲方不能按時提供建設項目審批文件和設計基礎資料,或因資料原因影響乙方設計進度或造成設計修改,乙方除可推遲交付設計文件日期外,甲方應按乙方實際損失的工日,以日產值三十元計算,增補設計費。

  3.甲方因故要求變更設計,經乙方同意后,除設計文件交付時間另議外,甲方應按乙方實際返工修改工日,增付設計費。

  4.甲方因故要求停止設計時,應及時用書面通知乙方,乙方應立即停止設計,甲方已付的定金不予償還,定金不足設計進度部分,按已完成的設計實際進度補交費用。

  5.甲方報請初步設計文件審批時間超過半年時,本合同自行失效,乙方已收入的定金和設計費不予退回。

  6.由于乙方的勘察設計錯誤,給甲方造成較大經濟損失時,乙方除負責積極采取補救措施外,要免收損失部分的勘察設計費,并應付給甲方與直接損失部分勘察設計費相等的賠償金。

  7.勘察設計文件(圖紙)交付時間按協議規定時間拖后時,由甲乙雙方商定,每逾期一天,甲方可少付該階段勘察設計費的百分之一,提前時,甲方付給乙方該階段設計費的百分之_________。(經批準生效)

  8.甲方如延期交付勘察設計費時應償付逾期違約金,按天數累計計算,每天償付勘察設計費百分之一的違約金,但每天償付最高額不得超過一百元。

  9.乙方不及時到現場處理有關設計問題,不及時按審批機關意見修改設計時,每影響一天應減付設計費百分之一。

  第六條合同執行過程中,如有糾紛,雙方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協商解決,解決不了時由各自主管部門組織調解,調解達不成協議時由工商局經濟合同仲裁委員會調解仲裁或人民法院判決。

第六條其它

  1.合同未盡事宜,經雙方協商一致,可在合同中增加補充條款,補充條款也同樣是合同的有效部分。

  2.本合同附件的委托勘察設計項目表以及勘察設計協議書,均為本合同的組成部分,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本合同一式七份。其中正本二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副本五份。甲、乙雙方業務主管部門各執一份,市基建主管部門一份,工程所在地區工商行政管理局一份,經辦銀行一份。

  建設單位(蓋章):_________ 勘察設計單位(蓋章):_________

  甲方代表(簽字):_________ 乙方代表(簽字):_________

  電話:_________ 電話:_________

  開戶行:_________ 開戶行:_________

  帳號:_________ 帳號:_________

  通信地址:_________ 通信地址: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簽訂地點:_________ 簽訂地點:_________

  市城鄉建委設計科研處(蓋章):_________ 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鑒證(蓋章):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