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辦法

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辦法

2024-12-20 閱讀 4984

  為保證正確、及時查處國土資源違法案件,依法追究國土資源違法者的法律責任,嚴格國土資源管理,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指導局和各分局(所)查處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根據國家有關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和國家《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辦法》的規定,結合我縣實際,制訂本辦法。

  1、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是指違反國土資源法律、法規規定,依法應當追究行政法律責任的案件。

  2、查處國土資源違法案件,必須堅持“既查事、又查人”的原則;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準確、處理恰當、手續完備、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和法定職責權限。

  3、對上級交辦、其他部門移送和群眾舉報的國土資源舉報件,應當登記。登記人員接受舉報人當面舉報的,必須詳細記錄,并由舉報人在記錄上簽名或者簽章;接受電話舉報的,記錄中要注明聯系方式。舉報人不愿意使用真實姓名或要求保密的,登記人員應當尊重舉報人的意愿,嚴格保密。登記舉報案件時,發現不屬于其管轄的,應當向舉報人說明,同時將舉報信函或者筆錄移送有權處理的機關。

  4、各分局(所)在受理國土資源違法案件舉報后,應在3個工作日內明確案件受理人。受理人必須在7個工作日內進行初步調查處理,力爭處理到位,并記錄在案;確需立案查處的,必須填寫《國土資源違法案件立案呈報表》,附調查(詢問)筆錄和現場勘查平面圖,提交國土資源違法案件初步調查情況匯報,按照程序上報局分管領導同意后立案;對不符合受理條件的,必須在5個工作日內告知交辦、移送案件的單位或者舉報人。

  詢問筆錄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第一部分即首部,應寫明詢問時間、地點、詢問人、記錄人、被詢問人基本情況及詢問主要內容;第二部分即詢問人與被詢問人問答記錄,應條理清楚,重點突出,詢問完畢后,交被詢問人閱讀或念給被詢問人聽,如錯記、漏記應當面糾正,由被詢問人在補正處簽名或蓋章,并在筆錄末頁注明“以上記錄我已看過(或向我閱讀過),與我所講一致”或其他意思相同字樣;第三部分即尾部,由詢問人、被詢問人、記錄人簽名或蓋章。

  現場勘驗應當制作筆錄。筆錄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第一部分即首部,應寫明案由、用地單位(人)、勘測時間、勘測地點、被邀參加人、勘測人、記錄人;第二部分即勘測文字說明,包括項目名稱、四至方位、占地類型、占地面積、建筑面積等,勘測文字說明應與照片和勘測圖相對照;第三部分即尾部,由用地單位(人)、被邀參加人、勘測人簽名或蓋章。當事人拒絕參加的,不影響勘驗的進行。

  5、對在巡回檢查中發現的違反國土資源法律法規的行為,必須及時制止,記錄在案。需立案查處的,必須按程序立案。

  6、重大國土資源違法案件,經批準立案后,由縣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大隊和各分局(所)配合查處。一般國土資源違法案件(包括所有農民非法建房和集體違法案件)由各分局(所)查處。對批準立案案件縣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大隊應當及時函告局有關業務部門停止為當事人辦理用地審批和土地登記等相關手續。對立案查處的重大國土資源違法案件,必須抄報市國土資源局備案。

  7、查處案件應當實行獨立辦案和責任追究制度,并指定案件主辦人、協辦人;重大案件,應當成立辦案小組。承辦人應當全面、客觀、公正地調查、收集有關證據。承辦人調查取證時,不得少于兩人,并向被調查人出示行政執法證件。一般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承辦人必須在20個工作日內辦結;重大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承辦人必須在30個工作日內辦結。因案情復雜等原因不能按期辦結的,經局分管領導批準后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時間最長不得超過10個工作日。

  8、承辦人必須對初步調查情況進行審核。如需進一步調查,承辦人可以向當事人、證人或者關系人提出詢問,并制作詢問筆錄。詢問筆錄由被調查人閱讀或者由承辦人向其宣讀,并由調查人和被調查人簽名蓋印。制作詢問筆錄應當使用藍黑墨水或者碳素黑水筆,一般不得涂改;如被調查人確需修改的,在修改處由被調查人加蓋印章或者按手印。

  9、承辦人應當勘驗物證或者現場。勘驗物證或者現場時,可以對物證或者現場進行拍照、攝像和測量。對勘驗情況和結果應當制作筆錄、繪制圖件,由勘驗人、見證人和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當事人拒絕參加的,不影響勘驗的進行。

10、證據主要有下列幾種: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視聽材料;

  (四)證人證言;

  (五)當事人陳述;

  (六)調查筆錄和勘測筆錄;

  (七)鑒定結論;

  (八)其他。

  承辦人必須認真鑒別上述證據,未經查證屬實,不得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

  11、經調查認定有違法行為的,承辦人應及時向當事人下達《責令停止國土資源違法行為通知書》。

  12、承辦人在案件調查結束后,應當根據違法事實,對照法律、法規,進行案情分析,形成《國土資源違法案件調查報告》,報局案件審議委員會審查。審查認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應當責成承辦人補充調查或者重新調查。

  《調查報告》包括下列內容:案由、調查機關、承辦人、調查時間、當事人情況、經調查認定的主要違法事實(即案件發生時間、地點、占地類別、占地面積、建筑物面積和結構、違法行為發生和發展的經過及現狀、造成的危害和影響以及違法行為人在案件調查過程中的態度好壞等,另外對有關物證、書證、證人證言等也要加以說明)、違反條款、違法性質、適用罰則、初步處理意見等。韃楸ǜ媛淇鈑沙邪烊飼┟

篇2:網絡違法案件報告和協助查處制度

網絡違法案件報告和協助查處制度

  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互聯網上充斥著大量的黑客、病毒、網絡陷阱、色情、非法言論等不安全因素和有害信息。為了加強對互聯網的安全保護,維護公共秩序和社會穩定,有效地打擊利用互聯網進行違法犯罪活動,我校應當接受公安機關的安全監督、檢查和指導,如實向公安機關提供有關安全保護的信息、資料及數據文件,協助公安機關查處通過互聯網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

  為規范我校網絡違法案件報告和協助查處的方式,現制定如下制度:發現以下行為之一的,我校將及時向公安機關計算機安全監察機構進行報告。

  一、校園網使用用戶利用國際聯網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侵犯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從事違法犯罪活動。

二、校園網使用用戶利用國際聯網制作、復制、查閱和傳播下列信息:

  1、破壞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的;

  2、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

  3、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

  4、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

  5、捏造或者歪曲事實,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

  6、宣揚封建迷信、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教唆犯罪的;

  7、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8、害國家機關信譽的;

  9、他違反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的。

三、校園網使用用戶從事下列危害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的活動:

  1、未經允許,進入計算機信息網絡或者使用計算機信息網絡資源的;

  2、未經允許,對計算機信息網絡功能進行刪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3、未經允許,對計算機信息網絡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4、故意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的;

  5、其他危害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的。

  四、校園網使用用戶違反法律規定,利用國際互聯網侵犯用戶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等等。

篇3:某國土資源系統下訪制度

  為切實做好我某某國土資源信訪工作,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有效降低國土資源信訪量,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提高信訪事項的滿意率、辦結率、息訪率,現就建立我某某國土資源系統下訪制度提出如下意見:

一、建立健全下訪制度

  領導下訪,是信訪工作中的一項創舉。近年來,某某委某某政府已多次成功組織領導下訪活動。*年至今,某某廳、部分某局、部分某地(某、區)局也多次組織本部門負責人及處(科、室)負責人下訪活動。變群眾*為領導下訪,切實維護了群眾的合法權益,有效降低了信訪量。今后,全某某國土資源系統領導下訪要形成制度,并不斷完善、健全,長期堅持下去。

二、下訪安排

  某某廳每年將組織一次以上領導下訪活動,到信訪量較大、信訪問題較突出的某地(某、區)接待信訪群眾;

  各某國土資源局原則上要求每年組織二次以上領導下訪活動,到信訪量較大、信訪問題較突出的鄉(鎮、街道)接待信訪群眾;

  各某地(某、區)國土資源局原則上要求每年組織二次以上領導下訪活動,到信訪量較大、信訪問題較突出的村接待群眾。

三、下訪公告

  某某廳、某局將提前30日將下訪的時間、地點、接待范圍等通知下訪地所在某地(某、區)國土資源局。某地(某、區)國土資源局(以下稱組織單位)接到通知后,應及時將有關下訪的內容、時間、地點、接待程序、接待范圍、報名方式、截至日期等通過報紙、電視、電臺、公告等有效方式在下訪接待地域范圍內廣而告之,并將報名情況及預先調處情況在下訪日期前7日內整理成冊,上報下訪單位。

  某地(某、區)國土資源局領導下訪活動參照上述要求自行組織。

四、下訪接待場所

  下訪接待場所應選擇較為寬敞、功能較為齊全的場所,有獨立的多個接待室及候訪室,并免費為*群眾提供茶水和醫療服務,具備防止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保證整個接訪秩序井然有序、安全周到。

五、下訪接待及辦理程序

  下訪活動組織單位應為來訪群眾制作規范統一的接待卡片,為下訪接待人員制作規范統一的接待登記表格。

  接待人員對于訴求合法合理的信訪事項,應予以支持,并督促有關部門及時解決;對于訴求合理但按現行政策法律無明確規定的信訪事項,應要求有關部門妥善處理;對于訴求過高甚至無理的信訪事項,應明確告知信訪人不予支持,并宣傳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做好來訪者的解釋工作,勸其息訪。

  對于接待人員提出的處理意見、建議,辦理單位原則上應在30日內處理到位并上報結果。

六、下訪要求

  1、組織單位應通過報紙、電視、廣播、公告等有效方式將下訪活動在下訪接待地域范圍內廣而告之,不得隱瞞、遺漏、扭曲下訪活動安排。

  2、組織單位不得有選擇性的挑選*群眾,不得拒絕、阻攔正常的*事項。

  3、組織單位對可能發生的異常訪、突發性事件應及時摸排掌控,及時向本級政府和下訪單位報告,妥善處理。

  4、接訪人員應耐心、細致接待群眾來訪,宣傳政策、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