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監理試驗室及試驗儀器管理措施

監理試驗室及試驗儀器管理措施

2024-11-26 閱讀 8157

1、目的:

  監理試驗檢查的任務,是對工程項目的材料、配合比和強度進行有效的控制,以確保各項工程的物理、化學性能達到規定要求。

2、職責:

  對承包人的工地試驗室進行全面的監理和管理。試驗室的規模、試驗設備的種類,按照項目《施工監理招標文件》及有關規定要求組建。各級試驗室應在試驗(材料)監理工程師領導下開展工作,并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明確責任分工,確保試驗數據的真實可靠。

3.1監理試驗室儀器和設備的管理

  3.1.1校核和檢驗

  高級駐地辦、駐地辦統一定期送交有資格的核驗機構校核和檢驗,校驗合格后方準使用,嚴格按操作規程使用。并按照國家計量檢定站有關規定,計量器具的檢定周期如下:全站儀、經緯儀、水準儀檢定周期為12個月;回彈儀檢定周期為12個月;放線鋼尺(30~50m)檢定周期為12個月;游標卡尺、對國家未規定檢驗周期的2~3m鋼卷尺、鋼直尺等工具,要有出廠合格證,通過做對比檢驗后方可使用,若使用中發現損壞,停止使用。

  3.1.2保管與使用

  由高級駐地、駐地監理工程師全面管理,試驗專業監理工程師(負責人)、測量專業工程師負責保管和使用。高級駐地監理工程師將指定專人負責現場測量儀器、計量器具和質量檢測工具的管理、使用和日常維護與保養,按公司規定建立駐地計量器具管理臺帳。使用完畢后,應擦拭干凈,裝入原包裝,妥善保存。

3.2監理試驗室的管理制度

  3.2.1試驗檢測質量保證制度

  嚴格按照國家現行的技術標準和有關試驗檢測標準、規范、規程進行各項試驗檢測工作。定期檢查、維護和檢定檢測設備,確保設備狀態良好和準確可靠,實行檢測設備專人負責制,未經同意,他人不得動用。檢測工作人員要努力提高業務水平,熟練掌握試驗檢測的有關標準、規定規程和方法,并學習有關計量知識、計量法規,了解所用儀器設備性能。新參加試驗的工作人員必須進行業務學習,經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工作。在檢驗過程中發生停電或設備故障時,對影響檢測結果的均應作廢重測。試驗檢測人員違反有關技術規范、規程進行檢測時,試驗監理工程師有權責令其停止操作,重新測定。試驗檢測人員要認真填寫原始記錄,做到正確、清楚、不得涂改,并簽字負責。檢測人員要實事求是,必須根據檢測數據和有關標準編寫檢測報告,不受外界壓力的干擾和影響。

  3.2.2試驗檢測報告的審查制度

  試驗檢測報告應正確、完整、清楚,每份檢測報告必須有檢測人員和審核人員簽名,報告必須編號,以備存查。檢測報告必須采用法定計量單位,其有效位數和誤差表達方式必須符合有關規定。檢測報告審核的主要內容有:引用數據是否與原始記錄相符合、檢驗方法是否符合標準、規范和規程、計算方法和數據處理是否正確、檢測結論是否準確、試驗檢測報告最后由試驗監理工程師審定并對報告的正確性和完整性負責。試驗檢測報告審核后及時送達各專業工程師,并據此對工程質量進行簽認。

  3.2.3檢測樣品和資料的保管制度

  檢測樣品由有關檢測人員驗收保管,填表登記,并詳細記錄被檢測樣品的名稱、數量、生產廠家、出廠編號、檢測內容和其它要求,所有樣品均要分類存放,做好標記,以確保不同單位的樣品不得混淆,已檢樣品與未檢樣品不得混淆。樣品的保存環境應保證樣品不得變質、損壞、降低或喪失其原有性能。檢測結束后,需保留的樣品(如水泥等)交保管人妥善保存三個月,而一般破壞性樣品則不予保留。由于樣品保管不善而造成檢測工作無法進行的,一律按質量事故處理。各種技術資料、標準、規程、檢測原始記錄、委托單、試驗檢測報告副本均由試驗監理工程師負責。所有委托單、原始記錄、檢測報告及質量處理記錄應分類存放。樣品檢測的原始數據對外保密,未經高級駐地許可不允許送檢單位或其它單位查對。

  3.2.4事故分析與處理制度

  在試驗進程中發生樣品丟失、損壞或因保管不良而變質或喪失應有性能;不同委托單位的樣品混淆而引起無法試驗或造成試驗結論錯誤;不按試驗規范、規程、標準操作,造成試驗數據差錯,檢驗結論錯誤的,均按質量事故處理。當質量事故發生后,應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并在“事故登記本”上如實記錄。如發生的事故無法補救時,應通知委托單位重新取樣試驗,但要對事故責任人視情節輕重,認錯態度好壞進行批評教育或經濟等處罰。在試驗過程中,儀器設備發生故障或受某種意外干擾(如停電),按質量事故處理。當質量事故發生后,應立即切斷電源,停止試驗,排除故障或意外干擾。屬儀器設備故障的,經檢驗員調修未能排除故障時,則應由設備保管員負責組織維修。停電,則只須切斷電源,等待來電后再行試驗即可。設備發生故障或停電時,試驗數據是否有效,要根據各種試驗的具體情況作出判斷,如鋼筋、混凝土(砂漿)在拉伸、抗壓過程中,水泥試驗正在攪拌或振動成型時,或水泥試餅正在沸煮箱中沸煮中斷工作超過10分鐘的,試樣均要作廢,需重新取樣進行試驗,并在原始記錄中注明。總之,發生意外情況需立即停止試驗時,其試驗數據的取舍應以保證試驗結論的準確性、科學性為前提。所有檢測工作人員如發現檢測過程和檢測報告中出現異常數據,應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及時查找原因,對由于讀數錯誤、記錄錯誤及計算差錯等人為因素造成的差錯,應及時更正,對由于檢測儀器設備失靈而造成的差錯,則應作廢,待設備調試正常后再重新檢測。試驗過程中違章操作造成人身傷亡或儀器設備損壞的,按安全事故處理。當安全事故發生后,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態的進一步發展,并保護現場,通知有關人員解決,對事故的責任人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對發生技術、安全事故不報告而有意隱瞞者,要作加倍懲罰。

  3.2.5儀器、設備管理制度

  由試驗監理工程師負責建立設備臺帳、主要儀器設備的使用記錄本及維修檢定檔案,并負責保管儀器設備使用說明書及檢定證書。設備負責人負責管理儀器設備的檢定和溯源,主要儀器設備應按檢定周期及時校驗,儀器設備修理后,若對測試數據有影響,則需重新檢定后方可使用。所有儀器設備都必須有明顯的標志,分別以綠、黃、紅三種顏色表示合格、準用、停用,并標明使用和保管人。長期不用的設備應注意防潮防塵,嚴防損壞失靈,影響使用。儀器設備的維修和保養由保管人負責,使用人應在使用記錄本上登記使用情況,并協助保管人進行日常清潔保養,當出現較大事故時,應立即報告高級駐地監理工程師,并做好記錄。

  3.2.6儀器設備檢定校(檢)驗制度

  試驗室日常計量管理工作由計量管理員全面負責。所有在用檢測儀器設備,均按規定的檢定周期送檢,對沒有規定的在用檢測儀器設備,均實行自校(檢)驗。超過檢定校(檢)驗周期或檢定、校(檢)驗不合格的檢測儀器設備,不準使用,并及時貼上停用標志。對在用所有檢測儀器設備,全部實行標志管理,分別貼上技術監督局計量認證統一制訂的標志。被檢定校(檢)驗儀器設備在檢定校(檢)驗前,由計量管理員通知儀器設備管理員安排有關人員搞好儀器設備的清潔衛生工作。檢測儀器設備的使用說明書、檢定證書、校(檢)驗記錄等資料由設備管理員專人保管。

  3.2.7檢測前后對儀器設備及試件進行檢查的制度

  核對被檢試樣是否與委托單所寫樣品一致,確定無誤后,再進行外觀檢查,并做好記錄;對所用儀器設備進行檢查調試,確定其性能是否正常,禁止使用不合格及超過檢定周期的儀器設備;檢查用于檢測工作的原始記錄表格是否齊全;檢查檢測室的環境條件(如溫度、濕度等)是否符合規范要求,并做好記錄;檢測結束后應對所用儀器設備的性能狀態進行檢查并做好記錄,以確保檢測數據準確可靠。

篇2:學校實驗室儀器管理制度

  1、實驗室是師生進行實驗教學的場所,實驗室內一切設備,必須經常保持良狀態。儀器設備不得挪作他用,更不得據為已有。

  2、實驗室儀器室由專人管理,實行管理人員負責制。管理人員有權對違反規章制度的人和事進行批評和提出處理意見。

  3、儀器裝備應及時補充,及時驗收、登記。任何時候都要做到儀器室、學校上級主管部門帳冊相符和帳冊實物相符。

  4、儀器設備按分類編號,定位存放、布局規范、陳列美觀、整齊清潔。做好防塵、防潮、防壓、防擠、防變形、防熱、防曬、防磁、防震等工作。

  5、一切儀器設備的領用、外借、歸還必須通過管理人員,必須辦理登記手續并檢查儀器完好情況。教師領用必須提前填寫“實驗通知單”便于準備,使用完畢,及時歸還、注銷。外單位借用必須經學校主管領導批準。

  6、經常維護,及時保養,做好防銹、防腐、防蟲、防毒等工作,盡量減少儀器損耗。

  7、愛護儀器設備,出現故障要及時修理,損壞儀器要及時查明,并根據情節及時處理。嚴格報廢審批手續。開展自制教具、學具和課外科技活動。

  8、建立和健全儀器設備和實驗教學檔案制度,妥善保存好儀器帳冊、產品說明書、使用登記冊、實驗情況記載表等有關資料。

  9、嚴格按有關安全規則操作實驗,做好安全用電、防火、防盜、防毒、防爆、防污染等安全防范工作,危毒藥品必須專柜放置,嚴格取用制度,要保證人員和儀器設備安全。

  10、一般藥品與腐蝕性、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險品要定廚、定位存放,做到“物清、帳清、資料清、標志清”。并囑咐學生未經許可不得擅自動手,做好防患工作。

  11、在實驗中違反操作規則而造成儀器設備損壞的,應照價賠償,遵守實驗操作規則發生損壞的,酌情處理。每次實驗課結束后,實驗教師要認真核對儀器設備數量與完好情況,并做好相關記錄。

  12、學期初,實驗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擬定學期實驗計劃,完成大綱規定的全部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實驗室要對全體師生開放,充分發揮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益。

  13、定期對在教學過程中損壞的儀器設備進行維修,無修復價值的應辦理報損登記注銷手續,并注明損耗程度及原因。學期末,實驗教師要對實驗儀器設備進行整理清點,擬報填補計劃。

篇3:實驗室檢驗和試驗管理制度

一、目的

  為了規范檢驗、試驗秩序和行為,實現生產分析檢驗和試驗活動的有效性和時效性,準確提供質量數據,達到質量體系符合性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范圍

  本管理制度適用于化驗室一切檢驗和試驗活動全過程及與之相關的活動過程。

三、管理要求

  1、檢驗程序

  1.1按規定要求采取樣品,并做好登記和標識。

  1.1.1對于外購化工料,依據質量安全環保部質檢組發下來的委托單,到現場核對實物,按規定采樣。

  1.1.2對外購大宗原材料和內部互供料,接到生產調度或有關裝置崗位人員的采樣電話通知后到現場采樣。

  1.1.3對于過程檢驗和試驗,按《分析頻率》的規定到生產裝置現場采樣。

  1.1.4對成品檢驗和試驗,按《分析頻率》或質量管理要求到生產裝置現場或指定部位采樣。

  1.1.5接到生產裝置或調度臨時生產加樣通知時,按要求到指定部位采樣。

  1.1.6采樣作業,要執行《化驗室采樣、留樣及樣品室管理制度》。

  1.2采樣后,按規定的標準和試驗方法進行檢驗和試驗。然后,按要求備好保留樣品,并做好標識。

  1.3檢驗過程中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對那些影響檢驗結果準確度的因素諸如塵埃、溫濕度、振動、噪聲等要密切注意,并嚴加控制。杜絕主觀隨意性,注意樣品處理的安全性和操作安全性以及儀器的靈敏性和穩定性。操作時,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

  1.4檢測過程中,要按方法規定進行雙平行或多平行測定,其結果應符合方法精密度要求。數據處理與結果計算要遵循數字修約規則,有效數字不得隨意舍棄。

  1.5若發現檢測結果異常或實驗偏差與方法規定有偏離時,檢驗人員不要輕易下結論,應認真查記錄、查計算、查操作、查試劑、查方法、查樣品,找出原因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復驗。

  1.6要認真及時填寫好質量記錄。所有原始記錄必須使用專用表格,書寫工整、清楚、真實、準確、完整。不準用鉛筆記錄,不得隨意涂改、亂寫、亂畫和折疊。當發生筆誤時,用"-"注銷,并在"-"上方由本人更正。對未發生的少量空白項畫斜杠,整項未發生時,應在此項欄內情況印上"作廢"、"檢修"、"停運"等印章。

  1.7質量記錄分為分析檢驗原始記錄、分析檢驗報告單、分析檢驗日報表、質量監督日報表和產品質量合格證五種。化驗室涉及到原始記錄和報告單兩種。

  1.8分析數據應即時填入原始記錄,需計算的分析結果應在確認無誤后填寫,分析檢驗原始記錄必須由分析者本人填寫,在崗其他分析人員復核(兩檢制),確認無誤后,報告給組長。分析者應對原始記錄的真實性和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負責,復核人員應對計算公式及計算結果的準確性負責。

  1.9組長接收到分析數據,經審核確認無誤后(三檢制),立即用電話報告給生產裝置或有關部門,對不合格數據,還要在交接班日記上做好標識。組長要對數據報告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對報告單的質量負責。

  2、質量記錄要按月、季或年編目成冊,做好標識,歸檔保管。質量記錄一般可在分析站保留三個月,超期后將記錄送交化驗室質量記錄存放室歸檔保存。

  3、嚴格執行國家關于質量記錄和文件管理有關規定,妥善保管質量記錄,中控分析原始記錄一般保存一年,原料和產品分析原始記錄、分析檢驗報告單、分析檢驗日報表、質量監督月報表和產品質量合格證一般保存3年。

  4、質量記錄在保存過程中,應防止潮濕、霉變、蟲蛀;丟失和盜用,注意防火與通風。質量記錄的使用與管理要遵守質量體系程序文件的規定。

  5、遵守化驗室分析檢驗、試驗工作基本規則。

  6、上級抽檢時,質量安全環保部質檢組可以直接安排到分析站,分析站要做好登記,同時將自測數據與抽檢結果進行比對,以驗證檢驗實驗室能力和室間精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