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生產設備設施安全管理制度

生產設備設施安全管理制度

2024-10-28 閱讀 1463

一、新增設備管理規定

  第一條本公司各部門需增置的設備經批準購買后,須報設備動力科備案。

  第二條經設備動力科進行可行性方面的技術咨詢,方可確定檢修項目或增置電器及機械設備。

  第三條為保證設備安全、合理的使用,各部門應協助設備管理部門人員對設備進行管理,指導本部門設備使用者按照操作規程正確使用。

  第四條設備項目確定或設備購進后,設備動力科負責組織施工安裝,并負責施工安裝的質量。

  第五條施工安裝,由設備動力科及使用部門負責人驗收合格后填寫“設備驗收報告”方可使用。

二、使用設備管理規定

  第六條電氣機械設備使用前,設備管理員要與生產管理部配合,組織操作人員接受操作培訓,設備動力科負責安排技術人員講解。

  第七條使用人員達到會操作,清楚日常保養知識和安全操作知識,熟悉設備性能的程度,設備動力科考核合格,上崗操作。

  第八條使用人員要嚴格按操作規程工作,認真遵守交接班制度,準確填寫規定的各項運行記錄。

  第九條設備動力科要指派人員與各部門負責人,經常性地檢查設備情況,并列入工作考核內容。

三、轉讓和報廢設備管理規定

  第十條設備年久陳舊不適應工作需要或無再使用價值,使用部門申請拆除、報廢之前,設備動力科要進行技術鑒定與咨詢。

  第十一條設備動力科指派專人對設備使用年限、損壞情況、影響工作情況、殘值情況,更換新設備的價值及貨源情況等進行鑒定與評估,填寫意見書交使用部門。

  第十二條使用部門將“報廢、拆除申請單”附意見書一并上報,按程序審批。

  第十三條申請批準后,交付供應部辦理,新設備到位后、舊設備報廢、拆除。

  第十四條報廢、拆除舊設備由生產管理部、設備動力科、安全環保科分工負責按有關規定處置。

四、設備事故分析處理辦法

  第十五條發生設備事故,設備主管、生產管理部值班人員要到現場察看、處理,及時組織搶修。

  第十六條發生設備事故的操作人員及當事人將事故時間、原因、設備損壞程度、影響程度等做記錄上報本部門負責人(事故發生后1個工作日內)。

  第十七條設備主管、值班人員及有關部門負責人組織進行事故分析,寫出“事故分析報告”,簽注處理意見,報生產管理部經理。

  第十八條對重大事故由維修部門通知人事部及有關部門,按處理程序及時上報。

  第十九條事故處理完畢,生產管理部值班主管將“事故分析報告”存入設備檔案。

  第二十條人為事故應根據情況按“獎懲條例”的條款及處理權限,對責任者給予行政、經濟處分。第二十一條屬設備自然事故,維修部門進行處理,采取防護措施。

五、設備檢修保養規定

  第二十二條生產管理部設備主管人員編制設備檢查保養半年計劃,填制“半年設備檢修計劃表”,報部門經理審核批復。

  第二十三條生產管理部經理審核計劃,呈報總經理后,批準執行生產管理部半年設備檢修保養計劃。

  第二十四條設備管理人員編制檢修保養單“月設備檢修保養計劃表”,并按月計劃表的內容,逐項填寫“保養申請單”,檢修保養時需某部位停電、水、氣時,還要填寫“停()通知單”。

  第二十五條值班人員填寫的“月設備檢修保養計劃表”、“保養申請單”、“停()通知單”一并報部門經理。生產管理部經理與總經理和各部門溝通后,簽注意見,下達執行。

  第二十六條值班人員根據批準的月檢修保養計劃,簽發“設備級保養任務單”,填寫任務單中“內容及要求”欄目,安排具體人員負責實施。

  第二十七條在“檢修保養工做記錄簿”中登記派工項目及時間。

六、設備日常維修管理辦法

  第二十八條公司電氣使用部門的設備發生故障,須填寫“維修通知單”,經部門主管簽字交生產管理部。

  第二十九條維修部門主管或值班人員接到通知,隨即在“日常維修工做記錄簿”上登記接單時間,根據事故的輕重緩急及時安排有關人員處理,并在記錄本中登記派工時間。

  第三十條維修工作完畢,主修人應在“維修通知單”中填寫有關內容,經使用部門主管人員驗收簽字,并將通知單交回維修部門。

  第三十一條維修部門在記錄簿中登記維修完工時間,及時將維修內容登記入設備卡片,并審核維修中記載的用料數量、計算出用料金額填入單內。

  第三十二條將處理完畢的“維修通知單”依次貼在登記簿的扉頁上。

  第三十三條緊急的設備維修,由使用部門的主管用電話通知生產管理部,由值班人員先派人員維修,同時使用部門補交“維修通知單”,值班人員補各項記錄,其他程序均同。

  第三十四條維修部門在接單后兩日內不能修復的,由值班主管負責在登記簿上注明原因,應采取特別措施,盡快修復。

七、設備運行動態管理制度

  第三十五條設備運行動態管理,是指通過一定的手段,使各級維護與管理人員能掌握設備的運行情況,依據設備運行的狀況制訂相應措施。

  第三十六條建立健全系統的設備巡檢措施各作業部門要對每臺設備,依據其結構和運行方式,定出檢查的部位(巡檢點)、內容(檢查什么)、正常運行的參數標準(允許的值),并針對設備的具體運行特點,對設備的每一個巡檢點,確定出明確的檢查周期,一般可分為時、班、日、周、旬、月檢查點。

  第三十六條建立健全巡檢保證體系生產崗位操作人員負責對本崗位使用設備的所有巡檢點進行檢查,專業維修人員要承包對重點設備的巡檢任務。各作業部門都要根據設備的多少和復雜程序,確定設置專職巡檢員的人數和人選,專職巡檢員除負責承包重要的巡檢點之外,要全面掌握設備運行動態。

篇2:學院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制度

學院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制度

  (1)認真做好食品驗收工作,不收、不做、不售腐敗變質或有害有毒的食物,做到食品件件驗收,并有專人負責,把好第一關。

  (2)食物生熟分開,盛器、抹布、刀具、砧墩板、冰箱均要做到生熟分開,生葷菜設專用盛器(紅色或涂上紅色標記)存放,未洗與洗凈的蔬菜盛器分開裝載(綠色或涂上綠色標記),防止交叉污染。'

  (3)食品要燒熟煮透,防止外熟內生,嚴防生熟食品污染。對剩飯、剩菜要妥善保存,嚴格處理。在供應前必須單獨重新回鍋燒透。

  (4)餐飲具要嚴格消毒。熟菜盆、打飯用具均應在開窗出售食物前進行消毒處理,并有專人負責。實行“四過關”,即一洗、二刷、三沖、四消毒。

  (5)嚴格實行由原料到成品的“四不制度”,即:不收、不切、不做、不售腐爛變質和有毒有害食物。

  (6)成品(含食物)存放必須實行“四隔離”,即:生與熟隔離,成品與半成品隔離,食品與雜物、藥物隔離,食品與天然冰隔離。

  (7)個人衛生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理發,勤洗內衣,勤換工作服;上班時必須佩戴“二白”(鹵菜問須佩戴“三白”),開飯時一律佩戴“三白”。工作時間嚴禁佩戴戒指、手鐲、手鏈、耳環,不準涂指甲油、搽香水。

  (8)全體員工必須執行下列規定。

  a主動參加每年一次的體檢和食品衛生安全知識培訓考核。

  b每天小掃除不低于2次,每周大掃除1次。環境衛生實行“四定”,即:定人、定物、定質量,劃片分工,包干負責。

  d實行每周一、三、五的衛生檢查考核,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抽查相結臺,并記錄在案。

篇3:校舍安全管理制度

  1、學校配備專職或兼職校舍管理員一名,負責對校舍安全方面進行檢查,發現隱患,及時向學校分管校長報告。

  2、校舍設施要求避雷設施完好,發現損壞要及時修復,定期請有關部門做好檢測。

  3、門窗開啟靈活,不松動,不腐朽。玻璃物件齊全,油灰飽滿不松動,維護及時。

  4、平房使用*年以上,樓房使用15年以上,邀請有資質的房屋鑒定部門進行質量鑒定,鑒定合格方可繼續使用。

  5、學校要在已發生危險的地方或設施前設立明顯的警示標志,預防事故發生。

  6、學校校舍按規定要求進行普查和鑒定,發現已壞校舍要及時上報,并迅速請有資質部門進行安全鑒定,,依據鑒定報告處理意見進行整改,否則不得使用。學校嚴禁使用危房,d級危房要限期拆除,其他危房按規定進行處理。

  7、學校的避雷設備要齊全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