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局內部工作制度
*市局內部工作制度
工作制度
(一)、總則
第1條為了明確工作職責,規范工作程序,按照科學、民主、公開、規范、合法的原則,制定本制度。
第2條實行局長負責制,局長在全盤工作中處于核心地位,對全盤工作負總責,且行使最后決策權。
第3條實行在局長領導下的層級管理制。分管副局長對局長負責,股長對分管局領導負責,副股長對股長負責,辦事員按工作分工,對直管領導負責。
第4條按照既分工又合作的原則,根據工作需要,全體員工有責任完成局領導安排的分工以外的臨時性工作。
(二)、決策
第5條黨組會議。由黨組書記(局長)或書記委托副書記召集,全體黨組成員組成,必要時相關股室負責人列席。主要議題包括傳達落實上級重要文件和會議精神,研究全局工作規劃和重大改革及工作方案,研究財政預決算草案,交流通報全面工作進度和財政經濟情況,研究機構人事變動及調整,向上級推薦干部,決定對局屬各單位和個人的獎懲,研究機關事務管理中的重要事項,研究黨務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研究其它須由黨組決定的事項。
第6條局務會議。由局長或局長委托副局長召集,各股室(局,中心,下同)正職以上干部參加,根據需要擴大到其他有關人員。分管負責人主持召開的分工范圍內的會議可以自行決定。局務會議主要議題包括傳達落實上級有關文件和會議精神;研究制定財政預算草案、財政模擬決算;布署安排各項工作,通報工作進度,講評階段性工作;執行局黨組的決議;研究制定財政資金的籌集、調度、分配、使用方案;研究起草相關財政政策、改革方案;研究財政管理的辦法;其他須由局務會研究的事項。
(三)、資金管理
第7條對已列入財政支出預算的資金由相關股室負責人審核把關,局分管負責人簽字撥付。
第8條上級下達的專項資金和國債資金、財源建設資金、建設單位繳存的基建資金、單位列入政府采購的商品、勞務的采購資金和單位繳存的預算外資金在扣除調劑資金后應返還單位的資金、罰沒收入按規定應返還單位的辦案補助資金、社會養老保險資金中的工資性支出、低保資金、醫保資金的固定性支出由股室負責人按照有關規定審核把關,分管負責人簽字撥付。相關業務股室和局分管負責人應保證資金專款專用并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透支。
第9條社保資金、低保資金、醫保資金、房改資金、糧食風險資金、價格調劑資金、扶貧幫困資金、防洪保安資金等其它資金的撥付必須由局分管副局長報經局長、市政府主管領導審批。
第10條財政預備費的動用須由局務會議制定方案,由局長把關報經市人大或主管副市長審批。其它任何人無權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動用財政預算資金。
第11條財政資金調度由預算股提出方案,經分管局長審核后,由局長簽字撥付。
第12條所有財政預算內外資金、各種專項資金、基金的籌集、征繳、存儲、分配、撥付必須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制度的規定進行,任何單位、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截留、挪用和不按制度撥付,任何單位、任何人不得在這一系列過程中搞任何形式的以權謀私和場外交易。
第13條以局或局直屬單位(包括二級法人)的名義進行任何形式的貸款(借款)、擔保或以財產抵押貸款(借款)必須由局長(法人代表)簽字同意。
(四)、工作程序
第14條預、決算編報程序。年初由預算股提出預算口徑,經局務會議并報市政府批準。行財、農財、社保、農稅及非稅收入管理等單位負責各口預算收支編制,預算股負責審核、匯總。年度預算報經市政府、人大逐級審批通過后,財政局正式行文下達。各業務股室每月定期與預算股核對收、支指標數,屬于會計集中核算單位的收支數,由會計管理中心每月負責與各業務股室對帳。年終決算以前,預算股與各業務股室各項預算指標必須全部核對清楚,決算數各業務股室應以預算股數據為準。年終各業務股室負責收集、整理、編制、錄入、審核各口決算報表和編報財務分析,預算股匯總編制年度財政決算報表,企財(統評)股匯總編制全市財務決算報表。
第15條單位預算內資金的撥付程序。每月月初,各股室根據單位提出的用款計劃,按綜合預算收支掛鉤和平均進度經審核后,在未超出預算撥款計劃進度的前提下,開具“用款計劃審批表”送預算股,預算股根據各股室的用款計劃撥付。個別單位需超預算進度計劃撥款的需經分管局長在單位用款計劃表上簽字批準,并在次月抵扣。
第16條上級專項資金的撥付程序。預算股收到上級專項指標通知單后,經局長同意,將專項指標通知到各有關業務股室
建立臺帳,業務股室根據使用單位用款計劃,經審核報分管局長審批后送預算股撥付。凡上級有文件精神規定要求業務股室設立專項資金專戶的,由業務股室根據專項資金指標,開具用款計劃由預算股將專項資金直接撥入有關業務股室開設的專項資金銀行專戶上。業務股室要根據項目單位的申報,按項目建設進度,經主管局長審批后核撥資金,實施項目管理。
第17條農稅收支結算程序。農業稅由各鄉鎮(場)解入農稅收入過渡戶,再由農稅局全額繳入金庫;預算股按正稅的規定比例列農業稅災、社、減免款退庫,撥入農稅過渡戶,再由農稅局提出分配方案,經局領導并報市政府批準撥付到各鄉鎮(場)。鄉鎮(場)和單位征收的農業特產稅、契稅、耕地占用稅,解入農稅收入過渡帳戶,農稅局全額解入金庫,所需征收經費列入年初預算。本級提留的農業稅征收經費和鄉財政經費,由預算股按規定的比例撥入農稅局帳戶;上級追加農稅系統的專項資金,不管是否帶帽,一律由預算股按預算追加指標撥入農稅局。凡需安排到鄉鎮財政(農稅)所的經費,按年初計劃和具體情況由農稅局提出方案,經局務會審定后,并由分管農稅的局長簽字后撥付。
第18條罰沒收入的入庫和辦案經費補助返還程序。罰沒收入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征收股室必須及時督促執罰執收單位將罰沒收入按月足額繳入金庫。罰沒收入的辦案補助的返還,凡是納入綜合預算管理的單位由征收股室提供完成任務進度表,由辦案單位填寫辦案補助表,由對口股室根據綜合預算加蓋股室公章和股室負責人簽名后,送預算股撥付;未納入綜合預算管理的單位,其辦案經費補助由征收股室根據年初確定的比例,報經主管局長審批后交預算股撥付;對超任務計劃的單位,年終由對口股室與征收股室根據單位的實際和當年財力情況提出方案,經局務會議并報政府主管領導批準后交預算股撥付。
第19條財政統發工資審批程序。工資中心年初匯總編制年度統發工資預決算,根據各業務股室核定的人員和工資額,建立個人工資檔案;按月編制工資用款計劃交預算股辦理撥款,及時向代發銀行提供工資數據庫及數據文檔;按規定的代扣項目,將代扣的個人工資性扣款劃入相應賬戶。預算股年初匯總編制年度工資總預算,按核定的收入比例,將資金及時劃入“工資資金專戶”。各業務股室分別負責各對口單位的人員和工資預算及異動情況審核,編制對口單位年度工資預算,核定其人員及工資額,及時報工資中心。
屬新增到財政統發工資的人員,經市編制人事部門審批后,由各對口股室登記、核定,再由工資中心整理匯總填列“新增統發人員工資錄入卡”,每月經分管局長、局長并報市主管領導審批后,按程序追加預算,再列入統發。對確定發放的政策性調整工資,經市人事局審批后,由對口業務股室審核匯總后交工資中心,工資中心匯總填列“統發人員增資錄入卡”送分管局長審批后,登錄單位人員工資臺帳列入統發。
第20條政府采購中心工作程序。年初,各業務股室負責初審各采購單位上報的年度采購計劃,交采購中心復審匯總編制全市政府采購計劃,再報主管局長批準,采購中心組織實施招標采購。凡經批準使用預算內資金購買物資、設備以及服務的項目,有關業務股室應將采購資金直接撥入采購中心資金專戶;經批準使用預算外資金購買物資、設備以及服務的項目,采購中心和有關業務股室應督促單位在采購實施前一周內將資金劃入采購中心資金專戶。
會議和接待經費歸口采購中心管理。采購中心年初制定會議接待實施方案,并始終參與制定和審核經費開支,定期做好與接待處的結算工作,向主管領導和預算股報送會議接待費開支情況。預算股按年初確定的包干辦法,將會議接待費及時撥入采購中心專戶。
第21條預算外資金管理程序。預算外資金繳存:單位收取的預算外資金,填開“繳款單“直接繳存非稅局在各專業銀行開設的預算外資金專戶。繳款單除銀行和單位留存外,分別交非稅局和對口業務股室各一聯。納入集中會計核算的,非稅局應及時開具資金結算單,連同收據記帳聯退還會計核算中心進行帳務處理。
預算外資金撥付:用款單位向對口業務股室申報預算外資金用款計劃,填開“審批單”;根據其收入繳存情況和核定的撥款比率,業務股室初審,非稅局復審并開出“撥款書”予以撥款。
對帳:每月初,非稅局編制“預算外資金余額表”交各業務股室或會計管理中心,各業務股室和會計管理中心應及時核對各單位帳戶余額,年終決算數非稅局數為準。
票據領用:行政執法單位凡需領用行政事業性收費收據、基金收據、罰沒款等票據的必須持物價部門核發的“收費許可證”、財政部門核發的“委托收費證”以及合法的執罰收費文件,由單位財務或會計管理中心統一到非稅局或農稅局領取。所收票款應按收支兩條線和票款同步、收繳分離的管理辦法及時解繳。續領收據的必須將上次使用完的票據存根交回銷號,經核對無誤方可領購新的收據,納入“大廳收費”的執收單位,統一使用湖南省財政廳監制的《湖南省收費基金繳款憑證》電腦票,統一由政務公開中心領取,再由中心分發到銀行,單位不再領取手工票據。
第22條財政監督檢查程序。監督股為財政監督檢查牽頭單位,負責制定監督檢查工作計劃,確定監督檢查方式。凡財政部門組織的檢查,應由監督股和相關業務股室提出計劃,成立檢查組,統籌安排檢查事項,統一編制有關文書。檢查結束后,檢查組應對查出的問題提出處理意見,并寫出檢查報告,由被檢查單位簽章。對檢查組提交的檢查報告,依照國家有關財經法規和違紀事實,報局長或主管局長審核后下達處理決定;對違紀金額小、情節輕微的問題,經批準可當場作出處理決定。對查出的重大違法違紀案件,應按程序分別移交紀檢監察部門或司法機關處理。
(五)、監督
第23條全局的全體員工既是各項財政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執行者,同時又是監督者,對于違反財政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每一位員工都可向自己的上一級乃至局長反映。全體員工不僅自己要遵守法律法規和有關規章制度,同時有權拒絕執行違反規章制度的指令。對于違規操作人員,一經發現,不論何種情況,按其所在崗位職責追究相應責任。
第24條局紀
檢監察室和財政監督股應認真發揮監督職能,加強制度建設,抓好內部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嚴肅查處各種違法違規行為。要求每年對制度執行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
篇2:機關工會工作制度
為更好地發揮機關工會組織作用,開展好各項活動,調動職工的社會主義積極性,保證全社中心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1、機關工會工作必須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履行代會職責,發揮好黨的助手作用。
2、機關工會必須在社黨支部的領導下開展各項工作。
3、每年定期召開四次工會委員會議,圍繞區分行中心工作,制訂工會規劃,獨立負責地開展好工會各項活動。
4、必須組織職工圍繞中心工作,廣泛開展小型多樣的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如“目標管理”、“四講一服務”、“青年文明號”等活動,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
5、工會組織要積極配合黨政搞好職工思想教育,做好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廣泛開展談心活動,每個工會干部都要成為職工的知心朋友。
6、工會必須全心全意依*廣大職工群眾,尊重其國家主人翁地位,定期開好職工代表大會,組織職工廣泛提合理化建議,保障廣大職工群眾民主管理、民主參與、民主監督的權利。
7、維護職工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權益,為職工說話辦事,做好職工家訪工作,解除職工后顧之憂,使工會真正成為“職工之家”,發揮黨聯系群眾的紐帶和橋梁作用。
8、認真抓好“雙先”競賽考證工作,并配合有關部門搞好“目標管理責任制”的考核。
9、從增強職工身心健康、陶冶職工情操出發,開展好各項文體活動。
10、積極配合、參與黨、政組織的各項政治活動,按時完成黨支部、社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
篇3:基層工商所紀檢監察員的職責和工作制度
基層工商所紀檢監察員的職責和工作制度
基層工商所紀檢監察員是工商所貫徹落實紀檢監察工作任務,加強黨風廉潔建設,糾正行業不正之風的具體組織者和監督者。
一、職責
(一)認真貫徹局紀檢組(紀委)和紀檢監察室關于紀檢監察工作的指示精神,及時傳達學習有關文件規定,保證紀檢監察工作政令暢通,令行禁止。
(二)及時把握本所人員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進行“**”重要思想教育、黨風廉政建設教育、遵紀守法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不斷提高干部職工思想覺悟和拒腐防變的能力。
(三)監督檢查本所人員遵守廉潔自律各項規章制度情況,發現和糾正違*紀政紀的問題,情節嚴重的及時向紀檢監察室匯報。
(四)重點圍繞行政審批、執法辦案、規費收取、市場管理和廉潔勤政五個方面進行效能監察,促進監管、執法和服務水平的提高。
(五)做好群眾來信、來訪和投訴舉報工作。對群眾反映的一般性問題,及時調查處理,避免越級訪、重復訪和集體訪問題的發生;對問題嚴重的,及時向紀檢監察室匯報,并協助搞好調查處理。
(六)搞好外部監督工作。及時向地方黨委、政府匯報本所黨風廉政建設和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工作情況;主動走訪行風監督員,定期上門征求意見,對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進行認真分析,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向轄區內企業和業戶宣傳工商部門行風廉政建設的有關制度規定,接受社會監督。
(七)完成所在地黨委政府和本局紀檢監察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
二、工作制度:
(一)學習教育制度
認真傳達學習上級有關黨風廉政建設的指示精神,搞好廉政教育,定期組織考試。
(二)效能監察制度
每季度對本所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情況進行一次效能監察。每次檢查要做到有記錄、有通報、有處理結果,確保效能監察的有效性。
(三)辦理信訪制度
建立和落實來信來訪登記、所長閱批、查辦、回復、上報、歸檔等制度,規范信訪工作程序。
(四)廉政形勢分析制度
每月組織正副所長和各轄區負責人召開一次廉政形勢分析會,查找問題,研究改進措施。
(五)廉政談話制度
對被群眾投訴舉報的人員,要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進行廉政談話,提醒其廉潔自律,并做好談話記錄。
(六)簽定責任書制度
督促所長與工商所人員簽定年度行風廉政建設責任書;組織工商所人員與轄區內企業、業戶簽定行風廉政建設雙向監督責任書。
(七)民主評議制度
每半年結合工作總結,組織全所人員對股級以上干部進行廉政評議,并將結果報紀檢監察室。
(八)征求意見制度
每年1―2次采取寄發行風廉政情況匯報信,請行風監督員上門指導工作,走訪企業、業戶等形式,通報本所行風廉政建設的情況,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并認真分析改進。
(九)禮品登記制度
對本所人員上交所收受的禮品、禮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等進行認真登記,及時集中送交紀檢監察室。
(十)統計報告制度
每半年對信訪工作情況和開展紀檢監察工作情況,進行統計,并向紀檢監察室上報總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