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企業工會職工之家組織建設方案

企業工會職工之家組織建設方案

2024-09-07 閱讀 6238

企業工會職工之家組織建設方案

  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和對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黨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精神,全面落實市總工會的工作部署,努力把各級工會建成職工信賴的“職工之家”,讓各級工會干部成為職工信賴的“娘家人”,緊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主題,以深化創建“職工之家”為載體,在全縣各級工會中廣泛開展“建會、建制、建家”行動??h總工會決定圍繞20*年工會組織建設年活動主題,制訂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尤其是對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以落實全總《關于新形勢下加強基層工會建設的意見》、省總“實施意見”和市總《關于圍繞實踐“兩個信賴”深入開展建設職工之家活動的通知》為基本任務,以新修訂的“一條例五規范”為標準,圍繞活動主題,強化建家載體作用,推進三大任務,努力把我縣各級工會組織全面建成組織健全、維權到位、工作規范、作用明顯、職工信賴的職工之家。

二、主要目標

  我縣工會組織建設年的活動主題是加強基層工會建設?;顒拥目傮w目標是最大范圍地建設合格基層工會。全縣各級工會組織要圍繞實踐“兩個信賴”,以建設職工之家活動為基本載體,把工作重心放到著力夯實已建工會組織的規范化建設上來,以健全組織、提高質量、增強活力、發揮作用為重點,努力把各級各類基層工會全面建成有開展工作的場所設施、有依法選舉的工會主席、有獨立健全的組織機構、有服務職工的活動載體、有效能完善的制度機制、有會員滿意的工作績效(簡稱“六有”)的合格基層工會。各基層工會實現率要力爭達到60%以上,其中鄉鎮(街道)工會和社區工會合格率力爭達到70%以上。

三、主要任務

  全縣工會“組織建設年”活動要緊緊圍繞加強基層工會組織建設,創建模范“職工之家”這個主題,最大范圍地建設合格基層工會,充分發揮職工之家建設的載體作用,進一步突出工作重點、完善工作機制、提高工作績效,深入推進“建會、建制、建家”三大行動。具體分三個階段實施。

  (一)5―6月:建會行動

  1、建立實名制登記檔案,夯實組織數據。今年省、市總工會把夯實組織數據和會員實名制登記作為今年的一項重點工作,并統一制定了“基層工會組織實名制登記表”、“工會會員實名制登記表”、“工會干部實名制登記表”、“工會會員組織關系接轉登記表”,要求各級工會全面核查,摸清底數擠掉水分,夯實基礎數據。希望各級工會要建立實名制登記檔案,認真填報,務于在5月10日前,把以上四種登記表的電子版和紙質版分別報縣總組宣部。

  2、以“組建月”為抓手,有效擴大覆蓋面。20*年市總工會給我縣下達的建會任務是新增工會組織50個,發展新會員380名。各鄉鎮(街道)是組建工會的前沿陣地,為了使建會任務的順利完成,要集中時間、集中精力、突出重點,堅持依法建會,依法入會,不斷擴大基層組建覆蓋面。今年各鄉鎮(街道)建會任務分解是:每個鎮工會組建任務4個,每個工會新增會員50名;每個鄉工會組建任務3個,每個工會新增會員30名;城鎮辦事處組建任務3個,每個工會新增會員30名。城鎮辦事處組建的對象是步行一條街、西關菜市場和凱通時尚廣場。鄉鎮組建的重點是專業合作社、現代農業企業、新建企業等。各鄉鎮(街道)工會要把勞務派遣工、青年職工特別是農民工作為入會重點對象。在5月底前,完成組建和入會任務。

  3、加強網格化建設。各鄉鎮(街道)社區要緊密結合區域實際,重點完善與社會化管理網格相匹配的工會網格,切實做到“定格、定人、定責”。健全“工會網格化”管理機制,建立網格長、網格員、職責、制度。健全工作臺賬制度、工會例會制度、信息報送制度等內容的網格工作檔案。

  4、推進“雙措并舉,二次覆蓋”,提升建會質量。加強25人以下單位建會。創新工會組建模式,通過一條街、一座樓、一個市場,建立聯合工會,推動小微企業建會。通過建立區域性、行業性工會聯合會,對小微企業工會進行“二次覆蓋”。各鄉鎮(街道)工會要培養1-2個“聯合基層工會”和“工會聯合會”的示范典型。

篇2:統計局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指導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委《關于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不斷提高機關工作人員理論水平、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充分調動廣大黨員干部的學習積極性,推進“學習型黨組織”的形成,按照市委辦機關黨委的安排部署,統計局機關支部決定20**年全面開展建設“學習型機關、學習型黨支部、爭當學習型黨員”活動,為確?;顒佑行ч_展,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理論、“****”重要思想和黨的**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統計工作的總體要求,確立“全員學習和終身學習”、“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理念,構筑符合統計特點的學習培訓體系,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學習網絡,努力營造主動學習新知識的氛圍,使機關黨員干部的學習能力不斷提升、理論素養不斷提高、先鋒模范作用充分發揮,增強統計機關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充分展示統計人的良好形象。

二、活動內容和要求

  1、活動學習內容:政治理論、統計、經濟、會計、法律法規、信息技術、專項調查業務知識等。

  2、學習形式。以支部為單位組織開展活動。學習形式以個人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以自學為主。內容以全面學習與重點(理論、業務)學習相結合,以重點學習為主。

  3、學習要求。一是局中心組堅持每月組織一次集中學習,全年辦學習宣傳欄4期以上,編辦學習簡報(黨建簡訊)4期以上。二是全體黨員要人人參與建設“學習型機關、學習型黨支部、爭當學習型黨員”活動,每名黨員干部要根據工作崗位需要和個人發展需求,制訂長遠的、年度的和階段性的自學計劃,明確學習目標,列出必讀書目,并認真撰寫個人讀書筆記。三是互動研討。在學習的基礎上,召開不同形式的交流研討會,促進機關干部互相學習,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三、加強組織領導

  1、強化領導。統計局機關成立以局黨組書記、局長朱宏華為組長,黨組成員、副局長、機關支部書記為副組長的推進學習型機關領導小組,負責活動的組織領導,定期研究、部署、指導、督促和協調建設工作。

  2、精心組織,穩步推進。堅持持之以恒、循序漸進,按照要求完成上級的規定動作,結合本機關工作實際,創新推進,進一步強化學習活動各階段的監督檢查,實現建設學習型機關的目標任務。

  3、領導帶頭,做好表率。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學,帶頭開展調研,起到示范帶動作用。要強化組織學習、鼓勵學習、引導學習的意識,身體力行地當好倡導者、示范者和服務者,把機關干部的學習熱情引導好、發揮好、保護好;要創新領導方法,以學習立威信,以學習增才知,推動學習型機關建設活動不斷向縱深發展,為我市經濟社會實現科學跨越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篇3:新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規劃

  為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根據《漢中市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制定本規劃。

一、總體目標

  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推進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使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干部素質和能力顯著提高,農民收入持續增加,集體經濟不斷壯大,為群眾服務的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高,農村文秘雜燴網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設明顯進步。

二、指導思想

  以*理論、“****”重要思想和**大、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以“三級聯創”為主線,以“標兵工程”等各類黨建工作為抓手,繼承好傳統,探索新路子,創造新經驗,不斷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把農村黨員干部培養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農村社會事業的帶頭人。

三、階段實施目標

  (一)鄉村領導班子建設有新的加強。

  按照“五個好”要求,加強鄉鎮、村領導班子建設。到“十一五”末,全市累計有80%的鄉鎮黨委、80%的村黨支部按照“三級聯創”的新標準達到“五個好”目標;鄉鎮領導班子成員中35歲左右干部占主體,大專以上學歷達40%,其中本科以上學歷占20%;村級班子成員平均年齡40歲左右,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達到40%,其中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大專以上學歷達到10%。到20**年,鄉鎮領導班子成員80%達到本科以上學歷;村級領導班子中大專以上學歷占較大比例。

  (二)農村黨員干部隊伍素質有新的提高。

  抓好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教育培訓和管理及廣大黨員的先進性教育。特別是要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使農村基層干部中懂現代農業科技、會經營管理、熟悉黨建和社會事務的干部各占三分之一。到“十一五”末,全市所有鄉鎮干部和村級組織負責人都參加過省、市、縣級以上集中培訓;新發展35歲以下農民黨員1萬名左右,新發展黨員中致富帶頭人占到70%以上,90%以上的中青年黨員掌握1-2門農村實用技術。到20**年,45歲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黨員成為農村黨員主體。

  (三)村級陣地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

  徹底解決“兩無村”問題,逐步提高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水平。新建和擴建605個村的“兩委”辦公室和黨員活動室,新建的村級活動場所面積不小于90平方米,并配齊辦公和電教設備,實現“標準統一、質量優良、設施完備、功能齊全”,成為當地農村的標志性建筑。

  (四)農村集體經濟有顯著發展。

  積極探索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新路子,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進性作用,提高農村黨組織領導發展經濟的能力和黨員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能力。到“十一五”末,全市20%的鄉鎮消除外債,80%的村實現集體經濟收入逐年增長,“空殼村”降到20%以下;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780元。到20**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總體規劃目標要求。

  (五)基層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有新的進展。

  到“十一五”末,村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充滿活力。村級事務全面公開,農村民主管理制度普遍健全完善,群眾滿意率達到90%以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網絡進一步健全,無賭博、*和封建迷信,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無刑事案件、無治安案件的村達到90%以上。

四、主要任務

  (一)選好配強基層黨組織負責人。

  大膽選拔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群眾基礎好、懂經營會管理的優秀年輕干部進入鄉鎮班子,尤其是選強配好黨政一把手。不斷改革和創新選拔方式,通過全委會集體表決、公推直選等形式擴大普通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突出抓好村干部的選任工作,通過雙推直選、兩推一選、公開選聘等方式,把年紀輕、有文化、致富能力強的優秀黨員選拔為村黨支部書記。

  (二)抓好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

  堅持“分級負責、分層培訓”的原則,以黨校和市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培訓基地及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黨員科技示范基地為主陣地,以農村現代遠程教育、黨員電化教育為主要載體,有計劃地對基層干部進行培訓。市委組織部、基層辦,市農業局等涉農部門繼續抓好農村基層干部的示范性培訓。采取多種渠道解決黨員教育經費,基層黨員干部教育經費要列入各級財政預算。

  (三)建立健全農村基層工作機制。

  結合鄉鎮機構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完善科學決策和規范管理機制,構建協調高效運轉的鄉鎮黨委政府工作機制。推行村級重大事項票決制、為民代理制、村干部任期和年度目標責任制、推行村委會向村黨組織報告工作制度等,規范村級事務管理。鞏固和擴大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健全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制度,繼續推行黨員結對幫扶困難群眾、無職黨員設崗定責、黨員承諾制等,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進性作用。

  (四)積極實施“扶貧整建工程”。

  市委組織部、基層辦會同市扶貧辦及相關涉農部門,在全市重點選擇部分貧困村、黨員貧困戶和貧困群眾,實施“扶貧整建工程”。通過“立體扶貧、整村推進”,力爭在“十一五”期間使“扶貧整建工程”取得明顯成效,有20%的整建村跨入全市先進村行列。

  (五)全面完成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任務。

  用兩年時間,集中解決605個村無活動場所和活動場所不達標的問題。按照分級負擔的要求,落實配套資金;嚴格財經紀律,統一管理使用資金,保證專款專用;嚴格執行政府采購制度、公開公示制度、招投標和項目審計、驗收制度;嚴格工程質量,加強質量監理,加強監督檢查;嚴格資產管理,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建成具備村“兩委”辦公、農民教育、科技服務和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具有綜合功能的活動場所。

  (六)不斷增強農村基層組織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

  指導鄉鎮積極轉變職能,依托職能站所,成立技術培訓、信息服務和產品營銷服務組織,建立示范基地、培訓基地,為農民提供政策、法律、科技、資金、市場、人才、信息等服務。創新農村黨組織設置形式,逐步推廣“支部+協會”工作模式,以黨支部為核心,以專業協會為紐帶,以廣大農戶為基礎,以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為依托,整合人、財、物、信息等資源,發揮黨組織服務農村經濟的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認真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強化工作指導。

  認真落實和全面實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責任制,形成責任明確、領導有力、運轉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機制。切實履行縣區、鄉鎮黨委書記第一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職責,充分發揮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部門的職能作用,共同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二)創新工作方法,探索和實施有效載體。

  加大創新力度,圍繞如何更好地發揮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作用,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創新項目載體,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撐。

  (三)積極培育、樹立、宣傳和推廣典型,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培育、樹立“三級聯創”、“標兵工程”、“旗幟工程”建設先進典型,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典型。同時,切實加大對典型的扶持力度,協調計劃、農業、財政、金融、科技等部門為黨建工作示范點、黨員科技示范戶和重點培養的致富能手優先安排致富項目和資金,扶持黨員農戶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發展勞務經濟,支持致富能人領辦、創辦產業化經營龍頭項目和勞務基地等,發揮典型的引導和輻射帶動作用。

  (四)建立落實基層組織考評機制,加大督促檢查力度。

  市委組織部每年采取督查、巡回檢查、隨機抽查等形式對全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進行全面檢查,通報情況,總結經驗,樹立典型;每年召開一次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現場會,推廣典型經驗,促進相互交流,推動全局工作。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定期考核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并把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及成員履行職責的重要內容,作為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培養教育和獎勵懲戒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