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校園建設方案
一、指導思想:
書是人類的朋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為能更好地貫徹這一新課標要求,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學校將積極開展大閱讀教育,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書香校園,使讀書成為學生的習慣,使校園更富人文底蘊,充滿智慧和生機。
二、活動目的
1.通過構建“三位一體”的閱讀網絡,為學生閱讀創設更大的空間,在校內、班級內、家庭內形成熱愛讀書的良好風氣,逐步形成書香學校特色。
2.通過課內多角度的有意識的閱讀指導訓練,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策略。
3.通過開展多形式的課外閱讀活動,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濃郁的閱讀氛圍,營造校園閱讀文化氛圍,濃厚校園文化積淀。
4.在“教學相長”中提升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厚實文學、文化底蘊,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師文化品味;在研究實踐中掌握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方法,提高有效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能力。
5.探索學生課外閱讀激勵性評價的操作工具和方法,建構課外閱讀體系。以各種形式的評價貫穿學生的閱讀過程,維持學生持久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品味,最終使閱讀成為學生一生的習慣。
三、實施階段安排
(一)第一階段(20**.5-20**.8)――營造讀書氛圍,讓書香彌漫學生身邊的每一寸空間
1.健全完善圖書館的圖書借閱制度,添置新圖書,為師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讓他們置身于書的海洋中。
2.建立有效的班級間、學生間的圖書交流機制,鼓勵流通共享,盤活、豐富圖書資源。探索有效的班級圖書角建設方案,讓學生參與設計、管理、活動,使學生在參與中增強體驗,受到教育。
3.號召親子共讀,通過家長委員會評選書香家庭,把閱讀推薦到家庭,使學生的家庭讀書有保障、有實效。
4.學校進行全方位文化建設,做好辦公室、教室、走廊、操場、草坪、綠地等校園文化建設,從文字到修飾,讓書香彌漫學生身邊的每一寸空間。
5.在部分年段中成立家長委員會,宣傳開展閱讀活動的意義。
6.舉辦讀書節活動,營造讀書氛圍。
7.做好資料的收集、分析工作。
(二)第二階段(20**.9-20**.8)――整合閱讀資源,讓書香浸潤學生生命的每一段時間
1.設立閱讀指導課或每天安排閱讀指導時間,在時間上保證學生的閱讀,教師要探索不同類型閱讀課的指導。
2.制定書香少年、書香班級、書香家庭評選標準,各年級組制定班級閱讀計劃,組織評選書香少年、書香班級、書香家庭,充分發揮身邊榜樣的作用。
3.建立教師讀書活動的相關制度及配套措施,開展師生共讀,以教師的成長帶動學生的進步。
4.開展各種讀書活動,以活動引領閱讀,以活動激發閱讀,以活動促進閱讀。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涵豐富、以閱讀為主體的閱讀節活動。
5.根據實際,組織擬定推薦不同學段學生閱讀的閱讀書目,并收集反饋信息,不斷更新、改進,逐步形成課外閱讀書目體系
(三)第三階段(20**.9-20**.5)――完善閱讀體系,讓書香伴隨學生成長的每一個瞬間
1.形成圖書館(角)建設、借閱制度,校園網師生文章登載制度。
2.形成書香少年、書香班級、書香家庭評選條例。
3.組織經驗論文匯編。
4.總結實驗經驗,匯總并推廣實驗成果。
5.成果匯報:學生朗誦會、故事會、讀后感集冊、優秀日記集、校刊、班級活動成果展。教師論壇、讀后感、教育隨筆等。
四、實施策略
(一)優化校園文化環境,營造師生讀書氛圍
學習應該與書香為伴,師生應該與經典為伍。學生在校園里眼睛所觸及的每一處風景也都應該有文化的熏染。于是通過校園墻體的改造,在教學樓、辦公室、教室、走廊等墻壁上進行精心的布置和修飾,以營造濃濃的書香氛圍。
1.打造墻體文化。致力打造校園墻體文化:(1)在教學樓樓梯墻上題寫讀書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香伴我成長等。(2)藝術長廊――欣賞名家書畫、張貼學生優秀習作書畫等作品。(3)文學長廊――介紹從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到現代文學中與課本有關的名著名作及文學家故事,引導學生讀好書,多讀書,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4)學科長廊――介紹體育、音樂、美術、英語等知識,拓寬閱讀面,提高學生綜合素養。這樣,使學生走進校園就能舉目見人文,放眼品經典,在濃濃的書香氣氛中感受文化的浸潤。
2.建設班級“書香”文化。以班級為單位努力打造"書香文化"班級,調動師生共同參與,兼顧共性與個性。各班師生共同設計的墻體文化風格各異:“成長的足跡”、“小眼睛看大世界”等等,形成獨特的人文氛圍。孩子們每天到校,一抬頭就能欣賞到“心手達情”的書法作品,品味到諸如“有志者事竟成”、“幼不學老何為”的勵志警句名言。一個個宣傳欄輪流展示著學生自己的作品,觸目便能盡收五彩斑斕的各種作品,而其作者都是自己身邊親切可愛的同學,這樣耳濡目染的人文熏陶正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魅力所在。
(二)開設語文閱讀指導課,加強閱讀指導
每周開設一節課外閱讀指導課,語文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課外閱讀指導。帶領學生潛心閱讀經典美文,老師們利用材料,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如:選讀法、瀏覽法、精讀法、摘讀法等等,引導學生領略中外名著,吟詠古今詩文,強化國學教育,在大量的閱讀實踐中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興趣,初步掌握讀書的方法。同時,控制作業量,保證學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時自由閱讀時間。組織閱讀公開課觀摩教學,探索課外閱讀指導課的教法,逐步形成課外閱讀的基本課型。為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堅持每天“三讀”:晨間交流讀:運用8點前時間,倡導學生自由交流讀書體會,暢談讀書感受;午間休閑讀:每天用20分鐘午讀時間認真閱讀,將讀書當作時尚休閑形式;睡前放松讀:建議學生床頭放一本自己喜愛的書,輕松翻閱、慢慢品嘗、讓書香陪伴入睡。
如:閱讀指導課:教給小學生閱讀的方法。引導小學生合理使用工具書,學會搜集信息、處理信息,會做簡單的讀書筆記或讀書卡片,學會上網查找資料;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評價能力、想象能力等;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和讀后感等;一、二、三年級寫摘錄式讀書筆記,四、五、六年級采用摘錄好詞佳句和感想相結合的形式。
讀物推薦課:通過講解主要內容、朗誦精彩片段、講故事等各種形式向學生推薦讀物,師生互相推薦好書,讀好書,一起談論好書等,開闊學生的生活視野,培養學生健全的個性心理,積累學生的文化修養。
閱讀欣賞課:引導學生欣賞閱讀材料,可以通過配樂朗誦、角色表演等各種方式,促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鑒賞,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積累語言材料,提高審美能力。
讀書匯報課:在學生課前廣泛閱讀的基礎上匯報自己在課外閱讀中的感受與收獲。主要形式有:讀后敘述:組織學生復述自己讀過書籍的內容。開展辯論賽:對讀物中所提到的相關論點開展辯論,促進閱讀效果的提高。交流評論:交流自己閱讀的方法,對書中的人物及寫法進行評點。表演展示:讓學生把看過的內容,自編成小品、課本劇等在匯報課上進行表演。
(三)加強圖書館和班級圖書角建設,實現資源共享
學校著力做好圖書室和班級圖書角裝備建設工作,豐富師生的閱讀資源。安排學生每兩周到圖書館借書閱覽一次,每周向班級圖書角借書一至二次,教師每學期向學生提供不少于5本的必讀書目。為滿足學生的讀書需求,班級圖書角成了學生讀書的又一個重要陣地。班級設立圖書管理員,保證圖書借閱的有序實施,學生中做到,每天每個學生書包里都有一本書。為了有效發揮書庫的作用,在同學與同學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還可建立“好書交換站”,定期舉行“好書換著看”的活動。
(四)倡導教師帶頭閱讀,實現師生共進
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學習型教師,引導教師多讀書、讀好書,形成學習、思考、教學、提高的良性循環。在教師間開展讀書心得交流會、讀書主題征文競賽、讀書主題競賽、經典詩文誦讀、讀書成果展覽等活動,激發教師讀書熱情。要求教師讀好四類書:讀經典名著,增文化底蘊;讀教學專著,強教學實踐;讀教育學,悟學生心理;讀報紙雜志,知天下大事。教師在閱讀中,以原理掌握、方法實施為基礎,以專業拓展、學科縱深為發展。強調通過閱讀激發閱讀人能持久的興趣,引發閱讀人可持續的思考,從而形成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閱讀指導,舉辦"語文課外閱讀講座",對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的跟蹤檢查記錄。通過開展師生同讀一本書,同背一首詩,同過一個讀書節等活動,達到師生共同成長。
(五)建立家校讀書互動機制,帶動了親子閱讀的開展
“學校應當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社區建立穩定的關系,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語文課程標準》)。這就要求我們充分挖掘家長資源,通過“親子閱讀”,建設學習型家庭,營造孩子成長的理想環境。讓孩子感受人間親情,感悟生活哲理,感觸現實世界。甚至可以讓家長撰寫書香家庭建設的經驗和論文,收入學校實驗論文匯編集。
(1)擬訂“親子讀書手冊”將家庭引入到熱愛圖書、享受閱讀、熱愛母語、享受經典的活動中。我們結合“書香校園文化活動”,開展“親子讀書”活動,邀請家長一起參加。舉辦“父母學堂”讀書講座。“親子讀書”基本要求如下:父母應督促孩子每天閱讀課外書并做好讀書筆記;②積極倡導家長建設好“家庭圖書角”,經常為孩子購買一些文字書籍,努力為自己的孩子提供優質的精神糧食,為打造豐厚的人生底蘊奠基;平時能關心孩子的課外閱讀情況,并給予一定的指導;開展父母與孩子“同讀一本書”活動;讀書社區化。要求定期帶孩子到有關圖書館、圖書室、新華書店等開展讀書活動。有條件的家庭,可開展"網上讀名著"等活動。
(2)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成立年段家長委員會,使其成為我校書香文化活動有力的支持者、宣傳者和直接參與者、建設者,并將讀書活動校園推向家庭、社區。
(3)開展“書香家庭”評選活動。成立由學生、教師、家庭代表組成的“書香家庭”評定小組,每學年評選一次,并頒發“書香家庭”獎牌。
(六)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培養閱讀興趣
有計劃地開展古詩文考級活動,舉辦"讀書節"、讀書故事會、佳作欣賞會、人物評論會、讀書看報心得交流會、優秀詩文朗誦賽、讀書辯論賽、讀書筆記展評等讀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閱讀的快樂和幸福。組織“書香家庭”、“書香少年”、“書香班級”、“古詩文考級”評比,激發學生讀書熱情,提升學生讀書質量。舉辦有主題的系列讀書節活動。將讀書節活動設校級、年段級、班級和學生個人四個層面,開展"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或一篇文章)"讀書征文競賽、讀書節節徽設計征集競賽、書簽設計設計征集評選、書香班級書香少年評選、好書推薦會、優秀讀書筆記展、制訂一份讀書計劃、學生個人習作專集展覽、古詩文考級、年段半日讀書、讀書節成果展示、讀書節文藝匯演等活動,培養閱學讀興趣,推進書香校園文化建設。
(七)建立讀書活動評比激勵機制,促進讀書活動深入
開展讀書活動絕不是一項急功近利的工作,建立激勵機制和合理的評價體系,形成制度,有助于讀書活動健康有序開展和向縱深持續。為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和興趣,學校開展"書香少年"、"書香班級"評選活動,評選古詩文考級優秀學生,并將閱讀與學生的爭星活動掛鉤,每月評選班級、段級的閱讀星,學期評選一次校級閱讀星。嘗試采用活動評價、作品展示、讀書記錄卡、古詩文考級等形式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評價,讓學生建立自己的課外閱讀檔案,記錄自己的閱讀經歷,積累自己的閱讀收獲。
(八)加強課內外閱讀結合,拓展閱讀空間
以閱讀課為主陣地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強化課外閱讀,要求每周檢查課外讀書筆記(如內容記錄、字數統計、感想等),培養自覺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篇2:小學書香校園建設方案(1篇)
龍子心小學書香校園建設方案
書籍是思想和文化的結晶。書籍使我們看到整個過去時代的精髓,看到當今時代一切民族的文明,看到人們對未來時代的美好憧憬和無限期待。以核心理念“愛的教育”為指導,以閱讀為主要方式,著力打造書香校園,全面提升辦學質量,就書香校園的建設擬定如下方案。
一、工作目標
教師:
1.更新觀念,增強老師的閱讀意識,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如何把讀書收獲轉化為有效的教育教學行為,真正實現學以致用。
2.如何把寫作實踐與反思緊密結合,解決教育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工作中作研究,研究中做工作。
學生:
1.培養學生濃厚的讀書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如何對寫作保持濃厚的興趣,養成觀察思考練筆的習慣,切實提高語文素養。
二、常規工作
1.學校制定本學年的工作計劃。
2.年級制定班級讀書計劃。
3.多種形式主題培訓。
三、老師閱讀
1.專業引領:
共讀書目《教育走向生本》,認同愛的理念,學習愛的藝術。
不同學科與發展階段的老師,需要閱讀不同的專業書籍。許多教師在某一方面存在著“短板”,因此阻礙了自身的專業發展水平。為此,不同層次的老師推薦閱讀不同內容的書目。從而更有效地解決不同水平與學科的教師分別該讀什么和怎么讀的問題,以及專業閱讀如何為專業實踐服務的問題。語文《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孩子的早期閱讀》,數學《邱學華嘗試教學法》,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漫談》,新老師《胡雪巖啟示錄》等。
2.實施“十個一”工程
每天閱讀5000-10000字。
每周寫500-1000字以上的隨筆。
每課寫一篇教學反思。
每學期寫一篇教育隨筆。
每月開展一次讀書交流。
每學期讀文學名著1本。
每學年讀教育專著1本。
每學期寫一份高質量的案例。
2.“相約星期二”讀書會
“相約星期二”教師共讀書目的交流、研討。
3.評比書香教師。
4.每周必須用兩節課時間到閱覽室讀教育教學雜志。
5.校領導經常與教師交流讀書體會。
6.學校定期向教師贈書、獎勵好書,鼓勵教師買書、藏書。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霍懋珍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洛克的《教育漫話》,前蘇聯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學校無分數教育三部曲《孩子們,你們好》《孩子們,你們生活得怎么樣》等。
兒童文學經典作品:《窗邊的小豆豆》、《淘氣包埃米爾》《親愛的漢修先生》《特別女生薩哈拉》《波里安娜》等。
鼓勵老師閱讀管理、哲學、歷史、人物傳記、百科等方面的書籍,訂閱《人民教育》《教學設計》《教師博覽》《教學論壇》《中國教育報》等各種報刊雜志,廣泛涉獵,博采眾長。
7.假期統一閱讀內容,每周做一次摘抄。
8.語文老師與學生共同閱讀童書,并與學生展開讀書交流,
與學困生共讀一本書。
四、學生閱讀
1.營造書香環境:利用黑板報、學習園地以及教室走廊,布置一些讀書的名言,也可是自創的格言,營造教室的書香氛圍。由分管老師負責。
2.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一邊閱讀一邊思考的習慣;天天閱讀的習慣;中高年級使用字典等工具書的習慣。
3.語文老師的教學計劃中專門就童書同讀共寫活動的開展制訂計劃。
4.充分利用學校閱覽室。低、中、高年級分別輪流去閱覽室上課。充實圖書庫,向師生開放借書。
5.安排每周二節的大閱讀課,連排連上,在學校保證有讀書的時間。
6.每天早晨進行童詩誦讀活動。
7.“雛鷹爭章園地”設閱讀章。學校每月每班評比“讀書好兒童(好少年)”進行表彰獎勵。
8.為一二年級家長舉辦關于閱讀專題講座“引導孩子從小喜愛讀書,成就孩子幸福人生”。引導家長重視并支持配合學校開展的讀書活動。
9.定期組織語文老師就閱讀教學工作進行經驗交流。
10.各年級必讀書目最少三本,選讀書目保底5本。書目都緣自新教育實驗課題組提供的書目。學期末組織閱讀、朗讀能力專項檢測。
11.紅領巾廣播站設優秀童書交流平臺,推薦優秀童書,交流讀書心得。
12.“書香班級”的建設
每個班級開設讀書角。每個學生每學期至少捐一本好書,開展“捐一本讀百本”活動。各班制定圖書管理制度,記錄借閱情況。要求每個學生每個月至少看完一本,并基本描述其主要內容,有一篇讀后感(一年級后者可不作要求)。
老師向學生家長推薦學生閱讀書目。在開學后發告家長書,營造學生家庭的書香氛圍。統計學生家中擁有書櫥和書房的百分比評比書香家庭,頒發證書。
檢查評比:
(1)每月一評“讀書小博士”;
(2)班級讀書會的開展評比;
(3)師生共讀交流;
五、兒童課程
1.榜樣帶動,開出示范課。
2.落實常規“三個一”。
每周一節“相約星期二”晨誦公開課。
間周一節“相約星期三”讀寫繪公開課。
每月一節“相約星期四”整本書匯報課。
⑴在低段開設“繪本課”。全部低段語文老師要認真上好每周一節繪本課。
⑵繪本課以“講故事”為主,寫繪為輔。
(3)讀寫繪實行間周研課活動,執教研討課的老有相應文字。
舉行“優秀讀寫繪作業本”評比展示活動。
開展“整本書共讀”活動。
(1)學校購置優秀童書保證共讀童書的書源。
(2)每位語文教師確定本班的共讀書目,每學期至少兩本。
(3)語文老師提前認真閱讀,出好導讀題共享。
(4)開展本班的整本書共讀課。
3.建設“書香班級”
(1)教室布置:建議開辟“讀書園地”,設“好書推薦”、“讀書心得”、“閱讀小博士評比”等欄目。
(2)建立班級圖書角:各班利用學生的資源充實書架并對書架進行裝飾及自由命名。有圖書借閱、管理的規定。中高年級要求有借閱流通記錄和閱讀記錄本(卡)。憑閱讀記錄本上的閱讀量評選“閱讀小博士”。
(3)每學期各班開展三至五次與讀書相關的主題班會,出一期書香主題的板報,營造濃濃的書香氛圍。
⑷開展“每日一詩”誦讀活動。
要求:把“每日一詩”誦讀活動當作創建“書香班級”的基本條件。要求各班語文教師制訂出“每日一詩”的目錄,并加以指導,直至學生能流利的背誦。
六、師生共寫隨筆
1.教師隨筆寫作
鼓勵教師在教學中整理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自己教學得失,捕捉課堂教學中的某個細節,及時記下精彩小插曲或倏然而至的靈感,在讀書中感悟,在行動中反思,從而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解決教育教學中困擾自己的問題。本學期每位教師至少寫20篇隨筆。
2.學生日記寫作
重新定位學生日記,把日記作為孩子自己的神奇的書。把日記當作好朋友傾訴喜怒哀樂,記錄所見所聞,在書寫中學會思考,學會表達。班與班之間互相學習。
康巴什新區第一小學
二**年三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