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環境調查報告
家鄉的環境調查報告
一、問題起因
我奶奶家住在良種場,那里有個勞務市場后面是大片大片的農田。后來,人們在村子里建起了幾個工廠,有紙板廠、屠宰場、養雞場。
以前,總以為自己家鄉的環保搞得不錯:山清水秀,空氣格外新鮮現在,周圍的環境究竟怎樣呢?
二、調查方法
1、眼看,即仔細觀察周圍的道路﹑河道
2、耳聽,即訪問周圍居民對近幾年當地環境的關注狀況。
3、鼻嗅,即呼吸周圍的空氣。
三、現狀
1、走在村子的小路上,你將會看到:道路兩旁垃圾散落,狗屎遍地,農家糞成堆,招來蚊蠅成群漫步河邊,你將會看到︰破衣服﹑爛棉絮﹑塑料袋滿河散布;農藥瓶﹑針劑瓶﹑破瓦礫堵塞河床;死豬﹑死狗﹑死雞漂浮在河面上;下游,屠宰廠的血水泛著紅光,紙板廠的廢水吐著白沫學校的近鄰養雞場,雞屎肆意堆放
2、走訪村民,甲說︰“近幾年,物質生活文明了,環境卻越來越糟了”乙說︰“村民們的環境意識太差了,應該給他們上一上環保課”丙說︰“周圍環境如此惡劣,政府部門該管一管”
3、走在河道上,河里動物的死尸臭氣熏天;走在公路上,屠宰廠的血腥味十里彌漫;坐在教室里,雞屎臭味撲鼻而入
四、結論
據調查,可得知家鄉水源及空氣已經受到嚴重污染。
1、水污染源來自︰
(1)不自覺的村民,他們把一些廢棄物,如破舊衣物﹑白色垃圾﹑農藥瓶﹑死家禽﹑死家畜等扔在河中。
他們以為只要水一沖就無所謂了,可他們卻從未想過下游的人,在上游方便的同時,下游人民卻在遭罪。就這樣循環不斷,整條大河幾乎沒有一寸凈土了。
(2)工廠環保意識淡薄,不斷地往河里排放污水。
(3)屠宰場場主為了一己私利,大肆屠宰牲畜,污水肆意排放。
2、空氣污染源來自︰(1)屠宰場牲畜糞便隨意堆放;(2)養雞場沒有糞便處理設施;(3)農家肥沒有固定堆放場所。
五、建議
1、政府及環保部門加強對工廠的監管力度。
2、政府組織環保人士走村串寨進行宣傳,讓村民深知環保的重要性,增強環保意識。
3、地方政府借“世界環境日”、“新農村建設”等加大宣傳,樹立榜樣,評選出如“環保天使”、“環保新村”等進行獎勵,激起村民的環保之心。
4、村委會多建幾個垃圾站,建立健全垃圾處理機制。
六、體會
我通過調查,提高了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了環保意識。我不愿看到“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在我們這里重演。我希望在我的努力下,在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參與下,在我們家鄉掀起環保之風,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讓我們的村莊變成花園式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篇2:樹木和水的污染環境調查報告
樹木和水的污染環境調查報告
調查結果:我們應該多種樹,少砍樹,這樣子的話,如果每人種一棵樹,那么全中國就種了13億棵樹,如果每人砍一棵樹,那么,光是中國就砍去了13億棵樹木。當然,也有保護環境的人,比如說:“清潔員阿姨或清潔員叔叔在幫忙掃垃圾,有的人隨地吐痰,人們就提醒她說要保護環境,不要隨地吐痰了……
調查時間:
20xx年**月**日
調查對象:
樹木和水的污染
調查方法:
觀察周圍的環境,訪問過路的人,查資料
因而,只有環境美,才具有旅游價值。所以,我們這一代人不僅負有保護和利用好現有的環境,為開發、建設更多、更好的旅游區,發展旅游業的任務;而且更負有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環境,以創造更多的旅游財富的責任。
再次,要加強治理已受破壞的環境。由于各種原因和條件的限制,我國有不少的旅游風景區的環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有許多風景名勝古跡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東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獨特的九曲溪及兩岸蒼翠、挺拔的植被,而成為著名的風景旅游區。但在前幾年,人們卻對武夷山上的森林,進行掠奪式的砍伐,使其精華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劇下降,而嚴重威脅武夷山的旅游景觀價值。所以,對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及早進行必要的治理和搶救,使之盡快地恢復其本來面貌,以適應我國旅游業的發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來觀賞。
調查過程:
首先,我們去金色華庭小區,那里的花草樹木,還有清澈見底的河水,但我們不知道樹木在減少,也不知道河水在變臟,于是我們就訪問了小區里的叔叔阿姨們,請問你們這兒的樹木減少了嗎?叔叔阿姨門回答道:“現在的樹木不停地在減少。”接著,我們又訪問了一位老人:“老太太,憑你多年的經驗,你覺得,這里的河水清澈嗎?”那位老太太說:“這里的水啊!不是臟,就是臭,而且我發現,這里的魚兒死的死,臟的臟,讓人……人們見了就惡心!”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聲污染、放射性、電磁波)固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我舀了一些水回家,用同樣的餐巾紙把它同自來水做一次過濾比較。自來水過濾后的餐巾紙是無色的,河水過濾后的餐巾紙是淡灰色的。
調查結果:
我們應該多種樹,少砍樹,這樣子的話,如果每人種一棵樹,那么全中國就種了13億棵樹,如果每人砍一棵樹,那么,光是中國就砍去了13億棵樹木。當然,也有保護環境的人,比如說:“清潔員阿姨或清潔員叔叔在幫忙掃垃圾,有的人隨地吐痰,人們就提醒她說要保護環境,不要隨地涂痰了……我們那兒的樹木比較少,但人們都喜歡在人行道上扔果皮紙屑,導致路上垃圾多。希望大家多種樹,少扔垃圾,多騎自行車,我們應該要節約水,我們可以把洗澡水,洗臉水用來沖廁所,洗車子,淘米水可以洗臉,洗頭發,洗碗,所以我們要節約水源。
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了41.89%,比上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廊坊、秦皇島、唐山、邯鄲、承德、石家莊、邢臺等7個城市的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在40%以上,比上年增加了兩個城市。
老師評語:
不僅寫了該如何減少污染,還寫出了一些廢物重新利用的點子,很好!
篇3:家庭環境影響調查報告
家庭環境影響調查報告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快樂,也有自己的不幸。而隨著社會的激進。面對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日漸豐富,家庭生活也豐富起來。構建高質量的家庭生活成了人們的強烈需求,但在這越來越“精”的社會中,人們面對的競爭、矛盾、困惑、誘惑也增多了,這也就導致了家庭的不穩定性。目前的社會家庭中,穩定的溫馨的是許多人向往的。因為現在的下崗待業,家庭離異,家庭重擔,家庭不和諧以及貧困家庭占了很大的比例。
如20xx屆6班不完整的家庭有7家,20xx屆6班不完整的家庭有7家,20xx屆2班不完整的家庭有9家,20xx屆2班不完整的家庭有8家,20xx屆1班不完整的家庭有7家。而這些班均是學校較優秀的班集體。據分析統計,20xx屆6班的有7家中有5個孩子在班上屬于“特困生”,因為他們除了抽煙,還要打架;除了曠課,還要與教師作對。如高同學,由于父母離異受創傷,在一所私立學校就讀。但除了用錢請人做作業外,還要不停的打架,后被開除,托關系到我校20xx屆6班就讀。在這個較純潔的班級中,他除了曠課外,還要抽煙,還要打架。
其母親每天來看他也無濟于事。再如馬同學(女生),由于父母一直鬧離婚,因此父親在外開出租車不回家,而母親為了與父親糾纏也常不回家。這個十三四歲的女孩子,不僅要一切生活自理,還要照顧年幼的弟弟(讀小學)。而這一對父母為了在自己精神上彌補對女兒的歉意,就不停地給錢,在物質絕對滿足她。幼小的心靈是金錢填不滿的,她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這個女孩子雖在老師的關心下進入了職高,但目前發展狀況很不好。
再比如20xx屆1班方某,由于父母離異,她隨爺爺奶奶生活。老人懷著歉意溺愛著孩子,到了中學就已管不住了。后隨父到了我校讀中學,但其父要到成都上班,她就被寄放在親戚家。不懂事而又缺少關愛的孩子,除了成天花大把錢來滿足自己的物質欲外,還為了多一些溫暖而大把的招待同學。因此,她可以在一天花完一百多元(農村)并同學各處借錢無數,在小賣部賒帳無數。為了逃避自己的失落,曾喝過酒,曠過課。凡是非上課時間均泡在網吧,猶如一個失去了生活信心的社會青年。這些由于家庭的殘缺導致的后果由孩子們承擔著。
學校的教師可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缺愛的孩子們。他們需要關心,需要心靈安慰和心理調節,使學生勇敢地面對家庭逆境,克服困難,增強生活的勇氣。同時也要關注孩子們的精神需求,發現他們的興趣,多開展活動,給他們的生活增添色彩,讓他們在學校了愉快,盡量避免孤獨。讓集體的關愛,他人的友誼,老師的鼓勵和呵護來支撐著他們。同時,教師還應該多與其家庭聯系,多與其父母交流,讓父母在滿足自己的生活的同時,多顧及孩子,多給他們歡笑。
除了以上較極端的家庭負面影響外,還由于文化或素質的原因,家庭對孩子們仍有著特別多的負面影響。
如家長關心,愛孩子,更是望子龍。他們可以為孩子而砸鍋賣鐵,但他們自己卻過著沉迷或消極的生活。他們或許會以分數至高,或許會老子唯大,或許會棍棒教育,看起來他們是在關心學生。老師為了幫著家長維護點尊嚴,也不得不昧著良心說學生的不是,教孩子如何的尊重父母。面對這樣的家長,我們是否也應該對他們說不?是否也應該給他們上一堂“生命平等”的課呢?
再如另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對孩子的成才也特別關心,但他們關注的是結果,而非過程。因為他們或許因為工作忙,或許為給孩子掙學雜費而外出打工,他們把孩子(也把希望)寄托給了學校,寄托給了老師。面對這少親情,少聯系,少配合的教育,不管孩子遇到什么事,可都得由老師來擔著。這老師已不是老師了,老師兼慈母也就產生了。
與上相反的可能就是為了孩子可以包攬孩子的吃喝穿睡,孩子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或許還會配著手機,或許還會揣著大把錢財。這樣,天真的孩子們也就有了:他(她)們今天有一件新衣服,我明天要買一件更好看的;他(她)們今天花了二元錢請客,我馬上用五元錢請客。什么自己的事自己做,什么勤儉節約,什么艱苦樸素,在他(她)們眼里可是笑話,“瓜”一個。這愛孩子不當也需教師來化解。
更有甚者,如20xx屆1班的夏同學,其父母見酒忘姓,對他更是拳腳相加。其舅與其父如出一轍,他們充當了一個無知孩子的最親近的人。雖其父也要他成龍,但叛逆的他卻與其親人所期望的越來越遠。這些已在孩子心中生根的頑疾,仍需要教師一點一滴地滋潤、拔除。
面對種種家庭對學生帶來的不利影響,老師們都得積極地法來幫助那些反抗無聲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