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水木清華住宅小區施工測量方案

水木清華住宅小區施工測量方案

2024-08-03 閱讀 9241

水木清華住宅小區1#、2#樓工程施工測量方案

一、工程概況1

二、編制依據1

三、測量準備1

(一)測量儀器1

(二)作業條件2

(三)測量的基本要求2

四、場區平面控制網的測設3

(一)場區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及要求3

(二)平面控制網的布設4

五、高程控制網的建立5

(一)高程控制網的布設5

六、±0.000以下施工測量6

(一)軸線控制樁的校測6

(二)平面放樣測量7

(三)±0.00以下結構施工中的標高控制8

七、±0.00以上施工測量9

(一)平面控制測量9

(二)高程的傳遞10

八、變形觀測11

九、質量控制12

(一)質量過程控制12

(二)、質量保證體系14

十、資料的整理與歸檔15

十一、安全注意事項15

一、工程概況

眉縣水木清華住宅小區1#樓、2#樓位于寶雞市眉縣美陽街,由眉縣新地源置業發展有限公司開發。

該工程由1#、2#樓組成,結構形式為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建設用途為一層、二層商鋪、其余部分為住宅;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5g;建筑高度均為18.900m,地上6層,無地下室;1#樓建筑總面積3594.53,建筑基底面積1033.0,2#樓建筑總面積2982.62,建筑基底面積727.07。

二、編制依據

1、《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

2、《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DBJ01-21-95)

3、國家《建筑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8)

4、水木清華施工組織設計

5、水木清華住宅小區1#、2#樓施工圖

3、測量準備

(一)測量儀器

序號名稱型號精度數量檢定有效期限檢定單位

1電子經緯儀DT02L±2′1臺一年

2光學水準儀NAL132±0.1mm1臺一年

3鋼卷尺50m1mm3把兩年

4鋼卷尺7.5m1mm1把兩年

5鋼卷尺5m1mm5把兩年

6鋁合金塔尺5m±5mm2把兩年

(二)作業條件

1、施工前,根據工程任務的要求,收集規劃、勘察、設計及施工等有關資料;

2、認真作好內業資料成果與現場樁位交接工作,并妥善保護好標高、軸線控制點;

3、為保證建筑定位依據點的準確可靠,平面控制點使用前進行內業核算與外業校核,定位依據樁點數量為四個;

4、使用的儀器和鋼尺均經過檢測,使用在有效期范圍內;

5、測角、延長直線和量距按《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的要求進行操作。

(三)測量的基本要求

測量工作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工程施工測量規程》中的各項規定;

嚴格執行審核原始數據的正確性,堅持測量工作步步校核,堅持自檢、互檢、交叉檢的制度,合格后由技術人員驗線;

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

測量記錄要及時,數字正確、內容完整、字體工整、清楚、原始依據正確;

測量計算的基本要求:依據準確、計算有序、方法科學、步步校核、結果可靠,記錄中數字的位數反映觀測的精度,如水準讀數至毫米;

測量結果現場標識要統一、明確,確保不讓施工現場任何相關人員誤解。

測量人員必須明確為工程服務的目的,對按圖施工和工程進度負責。工作中必須緊密配合施工,發揚團結協作、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測量人員必須要虛心學習、及時總結經驗,發揚開創進取的創新精神。

測量工作人員持證上崗,測量儀器必須經過檢定,并有檢定證書。使用時間超過檢定時限,要及時送檢,送檢工作由測量班長負責。

四、場區平面控制網的測設

(一)場區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及要求

1、平面控制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

2、軸線控制網的布設要根據設計總平面圖、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等進行。

3、控制點應選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

4、軸線控制樁是工程施工過程中測量放線的依據,必須進行保護,控制樁必須用混凝土保護,需要時用鋼管進行圍護,并用紅油漆作好測量標記。

(二)平面控制網的布設

1、建筑物定位樁測設

本工程建筑物定位樁由建設單位提供,現場共測設12個點,經測量人員對建筑物定位樁的角度、距離關系進行復測,精度符合規范要求。

2、主軸線控制網測設

以建筑物定位樁為基準,測量人員使用全站儀測設本工程主軸線控制網。

3、單體樓位控制網

(1)根據施工圖紙,在每棟樓的施工定位及軸線控制網時采用相同方式。根據整體平面控制網及主軸線控制網,引測單體樓的四個外軸線交點,作為單體樓的放線依據。再通過對軸線交點的復核、引測,測定該樓的軸線控制網。

(2)樓位軸線控制網

首先,測量人員應依據結構平面圖上有關柱、墻體、洞口詳細位置關系確定建筑物須定位的主軸線,然后以單體樓位控制網為基準,并進行角度、距離校測。校核無誤后作為本工程的軸線控制網。

軸線控點布置圖

建筑物軸線控制網的主要技術指標依據下表:

等級適用范圍測角中誤差測邊相對中誤差

二級框架、高層、連續程度一般的建筑±12′1/15000

5、高程控制網的建立

(一)高程控制網的布設

1.為保證建筑物豎向施工的精度要求,根據現場首級高程控制網在場區內每棟單體樓附近引測一個水準標高主控制點,各點之間相互聯測,相互校合。

2.水準點應布設在通視良好的位置,距離基坑邊線不小于15米。

3.高程控制網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準網的精度。

4.高程控制網的建立: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場區水準基點,采用水準儀首先測設一條二等附合水準路線(現場首級控制網),其次引測各樓高程控制點并組成一條三等附合水準路線,建立本工程的施工高程控制網。

(二)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及觀測技術要求

高程控制網的等級為三等,水準測量技術要求如下表:

等級高程誤差(mm/km)路線長度(km)儀器型號水準尺與已知點聯測次數附合或閉合環線次數

平地閉合差(mm)

三等6£50塔尺雙面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12

注:L為往返測段附合水準路線長度(km)

2.水準觀測主要技術指標見下表:

等級視線長度前后視較差(m)前后視累積差(m)

最低地面高度(m)基輔或紅黑讀數差基輔或紅黑所測較差

三等100m360.31.0mm1.5mm200m2.0mm3.0mm

六、±0.000以下施工測量

(一)軸線控制樁的校測

1、在基礎施工過程中,對軸線控制樁每月復測一次,以防樁位位移,而影響到工程施測的精度。

2、校測儀器采用測量精度2”級、測距精度2mm+3ppm的全站儀。

(二)平面放樣測量

1、自然地面開挖線放樣。首先根據軸線控制樁采用J2經緯儀投測出主輪廓控制軸線,然后根據開挖線與控制軸線的尺寸關系放樣出開挖線,并撒出白灰線作為標志。

2、基坑底面開挖線放樣。土方開挖至基礎底面設計標高后,首先投測控制軸線,并撒出白灰線作為標志,然后根據開挖底口線與控制軸線的尺寸關系放樣出開挖底口線,同樣撒出白灰線作為標志。為了避免開挖錯誤,測量人員要在基坑開挖現場實時指導挖土司機作業。

3、軸線投測。筏板基礎及基礎梁墊層混凝土澆筑并凝固后,根據基坑邊上的軸線控制樁,將經緯儀架設在控制樁位上,經對中、整平后、后視同一方向樁(軸線標志),將控制軸線投測到作業面上。然后以控制軸線為基準,以設計圖紙為依據,放樣出其他軸線和柱邊線、洞口邊線等細部線。

4、當每一層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測量放線完后,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填寫中間交接檢查記錄移交給下道工序,同時填寫樓層放線記錄表報監理驗線。

5、驗線時,允許偏差如下:

主軸線間距允許偏差(mm)相鄰軸線

±3L≤30m

±530m90m±20

6、支立模板時的測量控制

(1)中心線及標高的測設

根據軸線控制點將中心線測設在靠近墻體底部的樓層平面上,并在露出的鋼筋上抄測出樓層+500mm或+1000mm標高線,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

(2)模板垂直度檢測

模板支立好后,利用吊線墜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過檢查線墜與軸線間距離,來校核模板的位置。

(三)±0.00以下結構施工中的標高控制

1、高程控制點的聯測。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首先聯測高程控制網點。經聯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

2、基坑標高基準點的引測。土方開挖過程中,每開挖一步,都要往基坑引測標高基準點,引測方法:以現場高程控制點為依據,采用S3水準儀以中絲讀數法往基坑測設附合水準路線,將高程引測到基坑施工面上。標高基準點用紅油

漆標注在基坑側面上,并標明標高數據。

3、土方開挖標高控制。在土方開挖即將挖到基坑開挖底標高時,測量人員要對開挖深度進行實時測量,即以引測到基坑的標高基準點為依據,用S3水準儀抄測出挖土標高,每隔2米距離撒一白灰點,指導清土人員按標高清土。

4、清槽標高控制。同樣以引測到基坑基準點為依據,用S3水準儀抄測清槽控制標高。標高點以3cmx3cm小木樁作標記,木樁頂即為控制標高,標高點每隔2米測設1個。

5、施工標高點的測設。施工標高點的測設是以引測到基坑的標高基準點為依據,采用水準儀以中絲讀數法進行。施工標高點測設在柱鋼筋的側立面上,并用紅油漆作好標記。

6、標高抄測的精度應控制在允許范圍內,如下表所示:

高度H允許偏差(mm)每層

±3H90m

±20mm

7、±0.00以上施工測量

(一)平面控制測量

本工程0.00以上的軸線測量采用吊線錘外控接力傳遞法進行。

1、主體軸線在基礎施工完后,根據控制軸線將控制線投測到基礎承臺四周,作為軸線向上傳遞的依據。在施工層樓板施工完后,根據基礎上中心線,采用外控法中的側向借線法將中心線投測到施工層,作為放線的依據,各層均照此進行。

2、豎向投測前,應對基準點控制網進行校測,校測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網精度,以確保軸線豎向傳遞精度。

3、本工程垂直度的控制,以平面控制軸線控制。樓層彈線時,該軸線在建筑物外邊緣標注“紅三角”標志,待各層模板校正后,用經緯儀從±0。00m處向上引測檢查,確保各層垂直度偏差不大于3mm,從而也檢查軸線的準確度,確保整個工程總高度范圍內,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5mm,并隨時請專業測量單位復核垂直度,確保準確無誤。

4、施工層放線時,應先在結構層平面上校核投測軸線,閉合后再測細部軸線。

5、軸線豎向投測的允許誤差:

項目允許誤差(mm)每層

±3高度(H)H£30m

±530m

±1060m

±1590m

±20

6、作業層軸線、細部線放樣

軸線控制點投測到施工層后,將經緯儀分別置于各點上,檢查相鄰點間夾角是否為90°,然后用檢定過的50m鋼尺校測每相鄰兩點間水平距離,檢查控制點是否投測正確。控制點投測正確后依據控制點與軸線的尺寸關系放樣出軸線。軸線測放完畢并自檢合格后,以軸線為依據,依圖紙設計尺寸放樣出柱邊線、洞口邊線等細部線。

(1)柱、墻及模板的放樣

根據控制軸線位置放樣出柱、墻的位置和尺寸線,用于檢查柱、墻鋼筋的位置,及時糾偏,以利于模板就位。再在其周圍放出模板線控制線(距模板內邊200mm)。放雙線控制以保證柱、墻的截面尺寸及位置。

(2)窗、洞口的放樣

在放墻體線的同時彈出門窗洞口的平面位置,再在綁好的鋼筋上放樣出窗體洞口的高度,用油漆標注。外墻門窗、洞口豎向彈出通線與平面位置校核,以控制門窗、洞口的位置。

(3)樓梯踏步的放樣

根據樓梯踏步的設計尺寸,在實際位置兩邊的墻模板上用墨線彈出,并彈出兩條梯角平行線,以便糾偏。

(二)高程的傳遞

1、首先從高程控制點將高程引測到首層便于向上豎直量尺處,校核合格后作為起始標高線,并彈出墨線,用紅油漆標明高程數據。

2、標高的豎向傳遞,用鋼尺從首層起始標高線豎直量取。鋼尺需加拉力、尺長、溫度三差改正。

3、施工層抄平之前,應先校測首層傳遞上來的三個標高點,當較差小于3mm時,取其平均高程引測水平線。抄平時,應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

4、標高豎向傳遞的允許誤差如下表:

項目允許誤差(mm)每層

±3高度(H)H£30m

±530m

±1060m

±1590m

±20

八、變形觀測

根據施工圖要求,埋設變形觀測網點

1、變形測量點,分為基準點,工作基點和變形觀測點,其布設應符合下列要求:

1每個工程至少應有3個穩固可靠的點作為基準點。

2工作基準點應選在比較穩定的位置,對通視條件較好或觀測項目較少的工程,可不設立工作基點,在基準點上直接測定變形觀測點。

3變形測量的觀測周期,應根據建筑物構筑物的特征,變形速率,觀測精度要求和工程地質條件等因素或根據設計要求進行觀測。

2、每次變形觀測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使用同一儀器和設備。

2固定觀測人員。

3在基本相同的環境和條件下工作。

3、根據設計要求建立水平位移監測網和垂直位移監測網

當進行水平位移監測時按國家一等三角測量的要求及工程測量規范相應等級的有關規定執行,并采用高精度的測距儀或固瓦基線尺測定。

4、垂直位移測量

1建筑物的沉降觀測,宜采用幾何水準的測量方法。

2沉降觀測點的布設,應根據設計要求。

能夠反映建筑物,構筑物變形特征和變形明顯的部位,標志應穩固、明顯、結構合理,不影響建筑物,構筑物的美觀和使用。

沉降觀測點的精度要求和觀測方法根據工程需要應符合相應等級的規定。

等級高程中誤差()相鄰點高差中誤差()觀測方法往返較差附合環線閉合差()

二等±0.5±0.30按國家一等精密水準測量≤0.30

三等±1.0±0.50按工程測量規范二等水準測量≤0.603

施工期間每施工完一層進行一次沉降觀測,待主體封頂之后,第一年每季度觀測一次,第二年每半年一次,第三年每年次,直至沉降穩定為止。

九、質量控制

(一)質量過程控制

1、測量人員要根據施工進度和測量方案要求,安排現場測量放線工作,并作好施工測量日志。

2、現場使用的測量儀器設備應根據《測量儀器使用管理辦法》的規定進行檢校維護、保養并作好記錄,發現問題后立即將儀器設備送檢。陰雨、曝曬天氣在野外作業時一定打傘,以防損壞儀器。非專業人員不能操作儀器,以防損壞而影響精度。

3、本工程的測量放線工作必須符合《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的精度要求。

4、測量放線作業過程中,要嚴格執行“三檢制”

自檢:作業人員在每次測量放線完成后立即進行自檢,自檢中發現不合格項立即進行改正,直到全部合格,并填好自檢記錄。

互檢:由施工負責人或質量檢查員組織進行質量檢查,發現不合格項立即改正至合格。

交接檢:由施工負責人或質量檢查員組織進行,上道工序合格后移交給下道工序,交接雙方在交接記錄上簽字,并注明日期。

5、施工測量注意事項

(1)為了做到防患于末然,建立合理的復核制度,每一工序均有專人復核。

(2)測量儀器均在計量局規定周期內檢定,并有專人負責。

(3)非專業人員不能操作儀器,以防損壞而影響精度。

(4)對原始坐標基準點和軸線控制網定期復查。

(5)由于施工分項多,為保證各班組相互配合,以求緊密搭接,施工測量應與各專業工種密切配合,并制定切實可行的與施工同步的測量措施。

(6)所有施工測量記錄和計算成果均應按工程項目分類裝訂,并附有必要的文字說明。

(7)測量允許偏差:

序號部位允許偏差

1基礎標高定位線±10mm

2基礎外輪廓線B<±15mm,L<±20mm

3外輪廓軸線夾角1′

4模板上口軸線位移≯±3mm

5基礎定位線±3mm

6軸線豎向投測每層3mm,總高度15mm

7外輪廓主軸線L≤30m:±5mm,3090m:±20mm

8細部軸線±2mm

9承重墻±3mm

10非承重墻+3mm

11門窗洞口線±2

12標高豎向傳遞每層±3mm,總高度±15mm

13施工層水平線標高±3mm

(二)、質量保證體系

測量方案的編制

主任工程師審核

技術交底

測放部測量放線

自檢

不合格

合格

互檢

不合格

合格

交接檢

不合格

合格

監理公司驗線

不合格

合格

進入下一道工序

職能分工表

序號職務姓名職責

1項目經理負責本工程進度、質量、安全工作

2生產經理負責本工程進度、質量、安全工作

3技術負責人負責本工程技術管理

4測量員負責測量放線的統籌安排

5安全負責人

負責安全、消防管理

十、資料的整理與歸檔

1、整理:每次放線完成后,要繪制放線成果圖,并記錄測量成果。將監理單位簽字認可后的“樓層平面放線記錄”、“樓層標高抄測記錄”、“施工測量放線報驗表”等資料及時交給資料員存檔。

2、歸檔的資料有:

2.1建設綜合勘察研究設計院紅線樁坐標及水準點通知單;

2.2交接樁記錄表;

2.3工程定位圖;

2.4設計變更文件及圖紙;

2.5現場平面控制網與水準點成果表及驗收單;

2.6工程位置、主要軸線、高程預檢單;

2.7必要的測量原始記錄;

2.8沉降變形資料。

十一、安全注意事項

1、進入施工現場,必須載好安全帽,嚴禁吸煙。

2、在槽邊或高度大于2m的高空作業時,要系好安全帶,尤其是在外墻上進行主控線、大角線、外窗控制線的測量時,必須系好安全帶,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進行測量施工。

3、在使用鋼尺時,要注意不要把鋼尺搭在電線上,防止電線漏電傷人。

4、放線時,墨汁及油漆要保存好,不準隨地遺灑,如有遺灑現象,必須按規定及時處理干凈。

5、與其它各專業交叉作業時,要與各工種配合好,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放線人員在施測過程中應首先確定周圍環境沒有安全隱患,其后方可操作。

篇2:施工測量專項方案

測量專項施工方案

一、施工測量控制方法

施工測量控制工作有其特別的系統嚴密性、連續性及準確性。在操作過程中,成立由項目總工程師負責的專業測量組,認真鉆研圖紙,從每個點、每條線開始,扎實控制好局部的標準精度,再進而組織好全局的施測工作,提高施測精度和施測效率。測量放樣前,認真作好內業準備工作,校正儀器設備,擬定施測方案。現場精心操作,對不符合精度的測量成果必須復測,決不馬虎了事。

利用設計勘測部門提供的導線點為控制點,沿道路主線走向布設復合導線。工程開工前,對由監理工程師負責提供的工程范圍區內有關三角網點、水準網點和中級控制樁點等基本數據的測量資料做好交接手續,在收到基本測量資料后應對其提供的控制樁進行復測,并將復測結果向監理工程師進行匯報。當所復測的平面控制樁、高程點滿足規范及施工要求時,以復測后的平面導線控制樁作為總體控制的首級控制,然后根據現場施工條件布設施工測量控制網。控制網點的坐標值必須與所交平面控制導線點的坐標一致,所做的平面控制點、高程控制網點均保證穩固可靠,保留至工程結束。

主要采用的儀器設置及工具為:水準儀、經緯儀、全站儀、水準尺、鋼尺、錘球、花桿等。

1、平面測量控制

(1)復核所移交控制點是否有誤。

(2)利用控制點放出道路中心線上的施工控制點,直線部分50米一點,曲線部分除圓點、圓緩點外每20米一點。

(3)各施工控制點護樁。護樁測定后,用砼固定,以備道路施工、管線施工時使用。曲線施工時按切距法放點。

(4)管線及井位的測定:利用上述平面控制網,確定管線的中心線。對于曲線段以5米為間距,測設中心線控制樁。井位根據相應里程樁,在中心點上打出橫斷面線,在井位兩側定好方向樁。由縱向中心線與橫斷面方向線即可交出井位中心點。有了若干個井位標準點,附近上下游的井位還可用在中線上測距確定井位。

(5)路面控制:一般每10m在鋪筑基層的平面四角釘高程樁,中間拉線控制。高程標志樁設在施工不易破壞的位置即可。

2、高程測量控制

按道路走向布設附合水準線路,按照三等水準測量要求進行施測。施工時設立的臨時水準點,其高程偏差不得超過±10√L(mm)。

測量精度均按照國家現行標準規定的要求辦理。基準點的放樣需里程樁號與坐標雙控,以坐標為主。

3、放樣測量

采用極坐標法進行放樣測量,具體實施過程為根據線路要素點的坐標值,計算出所需放樣的樁位坐標,然后在平面控制點上支設全站儀,后視另一控制點,將測站點,后視點,放樣點的坐標數據輸入全站儀,利用全站儀的坐標放樣功能放樣所需樁位。

4、測量管理工作

開工前反復熟悉圖紙,復核施工圖中的里程樁號、曲線要素及相關結構的平面尺寸、高程數據。

施工現場必須堅持數據對算,施測點位必須復測。項目部放樣點位上報監理工程師,經監理測量工程師復核合格可投入使用。平面控制網及高程控制點堅持經常復測,進行坐標及水準點高程平差。

放線:根據初設批復文件中有關路線中心線的規定施放,落實規劃樁位與路線中心線關系及引用的水準點,對設計勘察部門所提供的水準點進行封閉校核,檢查無誤后方可引測。

補測和加固樁志:對建設單位所交付的路線中線位置樁,三角網基點樁,水準基點樁等及測量資料進行檢查、核對,如發現樁志不足,不穩妥,被移動或不符合要求時要自行補測,加固、移設或重新測校。在施工時還需補充所需要的路線中心樁,測定結構物中心線和基礎樁位置,補充施工需要的水準點,測定并檢查施工部分的位置和高程,及其它施工測量。

強化質量意識,精心施工,堅持測量復核制度,是加強測量管理及技術工藝管理,嚴格控制測量施工中的偏差的重要保證。

二、施工測量技術保證措施

1、全站儀工作狀態應滿足豎盤垂直、水平度盤水平;目鏡上下轉動時,視準軸形成的視準面必須是一個豎直平面。

2、水準儀工作狀態應滿足水準管軸平行于視準軸。

3、用鋼尺工作應進行鋼尺鑒定誤差、溫度測定誤差的修正,并消除定線誤差、鋼尺傾斜誤差、拉力不均勻誤差、鋼尺對準誤差、讀數誤差等,采取多次往返測量。

4、所有測量計算值均立表,并有計算人、復核人簽字。

5、使用全站儀應進行加常數、乘常數、溫差修改值的修正。

6、在儀器操作上,測站與后視方向應用控制網點,避免轉站而造成積累誤差。所有儀器操作均要進行換手復測。

7、在定點測量時應避免垂直角大于45度。

8、對易產生位移的控制點,使用前應進行校核。

9、經常對控制點校核,避免因季節變化而引起的誤差。每次下雨后要及時對地面的控制點進行校核。

10、嚴格控制操作規程進行現場的測量定位和放樣。

一、施工測量準備工作及方案

(一)人員配備

由于本工程具有工程項目多施工工藝復雜的特點,我項目部特組建一支測量隊,測量隊分為3組,特設測量隊長1名,組員10人。

(二)測量執行依據

《城市測量規范》、《工程測量規范》、《施工測量技術方案》。

(三)測量儀器及設備配備

本工程施工測量擬配備如下測量設備及配套設施:

1、全站儀及配套配套棱鏡三套。

2、自動安平水準儀6臺及5米雙面區格鋁質水準尺6把。

3、J2經緯儀6臺。

4、電子經緯儀4臺

5、臺式計算機3臺。

6、50米送檢鋼尺6把。

7、CASIOfx-5800P計算器各6臺、fx-4500P計算器各6臺。

8、對講機12臺套。

9、5米卷尺40把。

(四)技術方案

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其施工測量及原型觀測遵循:控制測量、

細部放樣、竣工測量的測量流程進行。

根據設計院提供的測量控制點,按照使用方便、通視條件好和點位固定可靠的原則警備路橋四周布設合適測量閉合導線,控制點可布設成平面和高程共用點。

控制點水平角觀測采用徠卡全站儀觀測一個測回,邊長均往返各一測回、每測回四次讀數,改平用的垂直角觀測一個測回,當采用三角高程時,垂直角對向觀測各一測回,儀器高、標高量至mm。觀測邊長在計算前均進行加、乘常數及傾斜改正,各項觀測值的各項限差均應滿足《規范》要求。

高程控制與平面控制為二合一點,采用索佳自動安平水準儀及5米雙面區格鋁質水準尺進行施測,觀測精度按相關測量《規范》執行。

每次進行測量觀測前,先對儀器的性能進行檢測,使儀器能在良好狀態下有效的工作。

控制點的計算成果作為細部放樣的基準點,應做好資料的提交和點位的保護。

控制加密前,首先按照先復核后利用的原則與監理共同檢測已知控制點精度,并復核其資料和數據的準確性。

施工期間,根據工程的實際需要,必要時可進行二級圖根加密,加密控制點的精度應滿足工程施工對控制測量的要求。

(一)控制測量

我部對設計院提供的控制點(包括平面和高程兩部分)進行復測,并將復測結果提交業主、監理,經確認后,結合本站的地面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加密控制測量、施工測量。

1、控制點復測

根據業主提供的平面及高程控制點、并結合現場實際情況,我部對設計院提供的控制點進行平面及高程復測。

對于平面控制測量,應滿足以下下條件:

(1)外業水平角觀測,Ⅱ級全站儀不少于一測回;

(2)導線方位角閉合差不超過±10′n1/2;

(3)往返測距一測回,同一邊長往返互差不超過±10mm;

(4)導線相對閉合差少于1/3000。

2、高程測量應不低于以下精度指標要求:

(1)外業采用往返觀測;

(2)閉合差少于±20L1/2mm;

觀測數據超限時,重測整個測回;重測又超限時,應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重新觀測。

3、控制點加密測量

(1)為滿足施工測量放線,進行了加密控制測量。加密控制測量在既有的已知控制點下進行加密,作業精度要求不低于《規范》的精度要求。根據實際情況本工程采用徠卡全站儀作業精度可滿足規范要求。

(2)本高程加密測量是為滿足橋梁和道路施工要求而進行的,應先對高程進行檢測,對其高程值確認后方可進行,可按普通水準作業要求而進行,往返高差閉合差應不超過±20L1/2Km。高程測量采用索佳自動安平水準儀及5米雙面區格鋁質水準尺進行施測,施測方法為:后→前→前→后,其作業精度按相關測量《規范》執行。

所有加密控制點須報業主、監理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

(一)排水工程、道路工程:

1、排水工程測量:由于本工程工設計有多條雨、污水管線,為了區分第條管線位置,所以我項目部采用幾種不同顏色旗幟進行實地現場放樣,經業主、設計院、監理批準后方可進行施工。

(二)臨時設施放樣

本工程的臨時設施包括基坑、施工道路和生活臨時設施等。在施工的過程中,根據設計圖紙和工程的實際需要,進行臨時設施的實地放樣,以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施工放樣采用極坐標法進行放樣。

(三)竣工測量

工程竣工后,根據合同的規定和設計的要求,進行工程的竣工測量并提交相應的測量資料。

篇3:某公園工程施工測量方案

福建二建建設集團公司福建二建建設集團公司

20**年8月

福建二建建設集團公司

瑞景公園一期工程施工測量方案

目錄

1編制依據編制依據1

2工程概況工程概況1

3施工部署施工部署2

3.1施測程序2

3.2施工測量組織工作2

4施工測量的基本要求施工測量的基本要求3

4.1施測原則3

4.2準備工作3

4.3測量的基本要求4

5工程定位與控制網測設工程定位與控制網測設5

5.1工程定位5

5.2平面控制網測設7

5.3高程控制網的布設16

6基礎測量基礎測量19

6.1基礎平面軸線投測方法196.2±0.000以下部分標高控制20

7主體結構施工測量主體結構施工測量21

7.1平面控制網的測設21

7.2基準線豎向投測方法及技術要求.27

7.3標高豎向傳遞29

8工程重點部位的測量控制方法工程重點部位的測量控制方法30

8.1建筑物大角鉛直度的控制.30

8.2墻、柱施工精度測量控制方法30

8.3門、窗洞口測量控制方法.30

8.4電梯井施工測量控制方法.31

9質量保證措施質量保證措施31

10施測安全及儀器管理施測安全及儀器管理31

1編制依據編制依據

1.1由廈門佰地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的《瑞景公園一期工程施工圖紙》

1.2《瑞景公園一期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1.3土建工程施工涉及的有效國家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和規程:

《工程測量規范》

《建筑施工測量手冊》

2工程概況工程概況

2.1瑞景公園一期工程位于洪文居住區,由1#-6#樓及地下室組成,本工程建筑總面積為97926.89m2,地上建筑面積為75358.52m2,地下建筑面積為22568.37m2。

1#樓:建筑面積為10015.42m2,層數為地上18-19層,半地下室1層(無底板),占地面積為522.1m2,建筑高度59.5m。

2#樓:建筑面積為14868.87m2,層數為地上17-19層,半地下室1層(無底板),占地面積為764.8m2,建筑高度59.1m。

3#樓:建筑面積為13086.84m2,層數為地上19層,地下1層,占地面積為686.7m2,建筑高度79.75m。

4#樓:建筑面積為7753.76m2,層數為地上20層,地下2層,占地面積為393.5m2,建筑高度99.95m。

5#樓:建筑面積為13595.57m2,層數為地上19層,地下1層,占地面積為737.7m2,建筑高度57.4m。

6#樓:建筑面積為13672.07m2,層數為地上19層,地下1層,占地面積為737.7m2,建筑高度59.55m。

2.2±0.000m

相當于黃海標高33.25。

2.3本工程有框架剪力墻結構和剪力墻結構,外墻外側粘貼20mm厚聚苯板保溫;外墻面裝飾材料采用馬賽克和涂料。

3施工部署施工部署

3.1施測程序

準備工作

測量作業

自檢

報驗

合格

合格

進入下道工序

3.2施工測量組織工作

由項目部對施測全體人員進行詳細的圖紙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確分工。

測量人員根據規劃部門給定的坐標點和高程控制點進行工程定位,建立軸線控制網,按規定程序檢查驗收,

4施工測量的基本要求施工測量的基本要求

4.1施測原則

4.1.1嚴格執行測量規范;遵守先整體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確定平面控制網,后以控制網為依據,進行各局部軸線的定位放線。

4.1.2必須嚴格審核測量原始數據的準確性,堅持測量放線與計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4.1.3定位工作執行自檢、專職檢合格后再報檢的工作制度。

4.1.4測量方法要簡捷,儀器使用要熟練,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

4.1.5明確為工程服務,按圖施工,質量第一的宗旨。緊密配合施工,發揚團結協作、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

4.2準備工作

4.2.1全面了解設計意圖,認真熟悉與審核圖紙。

施測人員通過對總平面圖和設計說明的學習,了解工程總體布局,工程特點,周圍環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座標,其次了解現場測量座標與建筑物的關系,水準點的位置和高程以及首層?0.000的絕對標高。在了解總圖后認真學習建筑施工圖,及時校對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狀、構造,它是整個工程放線的依據,在熟悉圖紙時,著重掌握軸線的尺寸、層高,對比基礎,樓層平面,建筑、結構幾者之間軸線的尺寸,查看其相關之間的軸線及標高是否吻合,有無矛盾存在。

4.2.2測量儀器的選用。

測量中所用的儀器和鋼尺等器具,根據有關規定,送具有儀器校驗資質的檢測廠家進行校驗,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現場測量儀器一覽表現場測量儀器一覽表

序號器具名稱型號單位數量

全站儀TPS400臺11

經緯儀TDJ2E臺12

水準儀AP-128臺23

垂準儀DZJ2臺14

激光接受靶個15

鋼尺50m把26

鋼尺30m把27

盒尺5m把28

對講機個39

墨斗只4

4.3測量的基本要求

測量記錄必須原始真實、數字正確、內容完整、字體工整;測量精度要滿足要求。根據現行測量規范和有關規程進行精度控制。

根據工程特點及《工程測量規范》,本工程設置精度等級為二級,測角中誤差8秒,邊長相對中誤差1/20000。

5工程定位與控制網測設工程定位與控制網測設

5.1工程定位工程定位

工程測量控制網在施測前,首先對業主提供的控制點和水準點進行復核,確保初始數據的準確性。并將復核情況形成書面報告報監理工程師。

平面控制控制網測量采用全站儀進行觀測,全站儀主要技術指標見下表:

項目

儀器型號

測角誤差測距誤差TPS4001.5“2±2ppm

根據規劃部門提供的定位樁、紅線樁和水準點,(詳見后附圖:瑞景公附圖:瑞景公園一期工程定位樁、紅線樁、水準點平面布置圖園一期工程定位樁、紅線樁、水準點平面布置圖)。進行建筑物的軸線定位。

采用全站儀進行施工控制測量,不但簡便、速度快,并且能提高測量精度,減少誤差,同時還能與微機聯系進行內業計算和資料的儲存、整理。

測距注意事項:

測線宜高出地面和離開障礙物1.3m以上,以減小折光影響。測站應避開受電磁場干擾的地方,應離開高壓線5m以外。測距時避免背景部分有反光物體。

5.2平面控制網測設平面控制網測設

5.2.1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

5.2.1.1平面控制應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

5.2.1.2平面控制網的坐標系統與工程設計所采用的坐標系統相一致。

布設呈矩形。

5.2.1.3布設平面控制網首先根據設計總平面圖、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

5.2.1.4選點應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

5.2.1.5樁位必須注意保護,需要時用鋼管進行圍護,并用紅油漆作好標記。

5.2.2建筑平面控制網的布設

5.2.2.1依據平面布置與定位原則,地上室共設置四橫三縱七條主控軸,具體位置詳附圖:瑞景公園一期工程地下室軸線定位控制樁現場平面布置圖,附圖:瑞景公園一期工程地下室軸線定位控制樁現場平面布置圖,各單體的定位控制樁平面位置詳附圖:附圖:1#1#~~6#6#樓軸線定位控制樁平面布置圖樓軸線定位控制樁平面布置圖所示。

5.2.2.2主控軸線定位時,均布置引線,橫軸西側以及縱軸北側投測到已建建筑物上。墻上、地面引線均用紅三角標出,清晰明了。施測完成后報監理、建設單位確認后,加以妥善保護。按照《工程測量規范》要求,定位樁的精度要符合下表要求:

等級測角中誤差(”)邊長丈量相對中誤差

二級

81/20000

5.2.2.3樁位必須用砼保護,砌磚維護,并用紅油漆作好測量標記。

5.2.3全站儀測設方法:坐標法設站+極坐標法放點全站儀測設方法:坐標法設站+極坐標法放點

1、在控制點上架設全站儀并對中整平,初始化后檢查儀器設置:氣溫、氣壓、棱鏡常數;輸入(調入)測站點的三維坐標,量取并輸入儀器高,輸入(調入)后視點坐標,照準后視點進行后視。如果后視點上有棱鏡,輸入棱鏡高,可以馬上測量后視點的坐標和高程并與已知數據檢核。

2、瞄準另一控制點,檢查方位角或坐標;在另一已知高程點上豎棱鏡或尺子檢查儀器的視線高。利用儀器自身計算功能進行計算時,記錄員也應進行相應的對算以檢核輸入數據的正確性。

3、在各待定測站點上架設腳架和棱鏡,量取、記錄并輸入棱鏡高,測量、記錄待定點的坐標和高程。以上步驟為測站點的測量。

4、在測站點上按步驟

安置全站儀,照準另一立鏡測站點檢查坐標和高程。

5、記錄員根據測站點和擬放樣點坐標反算出測站點至放樣點的距離和方位角。

6、觀測員轉動儀器至第一個放樣點的方位角,指揮司鏡員移動棱鏡至儀器視線方向上,測量平距D。

7、計算實測距離

D與放樣距離D°的差值:ΔD=D-D°,指揮司鏡員在視線上前進或后退ΔD。

8、重復過程

7,直到ΔD小于放樣限差。(非堅硬地面此時可以打樁)

9、檢查儀器的方位角值,棱鏡汽泡嚴格居中(必要時架設三腳架),再測量一次,若ΔD小于限差要求,則可精確標定點位。

10、測量并記錄現場放樣點的坐標和高程,與理論坐標比較檢核。確認無誤后在標志旁加注記。

11、重復6~10的過程,放樣出該測站上的所有待放樣點。

12、如果一站不能放樣出所有待放樣點,可以在另一測站點上設站繼續放樣,但開始放樣前還須檢測已放出的2~3個點位,其差值應不大于放樣點的允許偏差。

13、全部放樣點放樣完畢后,隨機抽檢規定數量的放樣點并記錄,其差值應不大于放樣點的允許偏差值;

14、作業結束后,觀測員檢查記錄計算資料并簽字。

15、測量放樣負責人逐一將標注數據與記錄結果比對,同時檢查點位間的幾何尺寸關系及與有關結構邊線的相對關系尺寸并記錄,以驗證標注數據和所放樣點位無誤。

5.3高程控制網的布設高程控制網的布設

5.3.1高程控制網的布設原則

5.3.1.1為保證建筑物豎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場區內建立高程控制網,以此作為保證施工豎向精度的首要條件。

5.3.1.2根據場區內規劃局給定的高程點TF408=27.82米,布設場區高程控制網。

5.3.1.3為保證建筑物豎向施工的精度要求,根據規劃局給定的路邊高程點TF408=27.82米,在場區內建立高程控制控制網。控制網的布設詳附圖:附圖:

瑞景公園一期工程高程控制網水準點平面布置圖瑞景公園一期工程高程控制網水準點平面布置圖

5.3.1.4先用水準儀進行復測檢查,校測合格后,測設一條閉合水準路線,以此作為保證豎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條件,該點也作為以后沉降觀測的基準點。

5.3.2高程控制網的等級及技術要求

5.3.2.1高程控制網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準的精度。

5.3.2.2半永久性水準點位處于永久建筑物以外,一律按測量規程規定的要求進行設置。

5.3.2.3樁的埋設方式,并妥善加以保護。

5.3.2.4引測的水準控制點,需經復測合格后方可使用。

5.3.2.5高程控制網技術要求

高程控制網的等級擬布設三等附合水準,水準測量技術要求如下表:

等級

高差全中誤

差(mm/km)

路線長度(km)

與已知點聯

測次數

附合或環線

次數

平地閉合

差(mm)

三等

650

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12L

5.3.3水準點的埋設及觀測技術要求

5.3.3.1水準點的埋設

水準點選取在土質堅硬,便于長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墻水準點應選設在穩定的建筑物上,點位應位于便于尋找、保存和引測。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擬在樁基施工過程中,根據附圖附圖

3:瑞景公園一期:瑞景公園一期

工程高程控制網水準點平面布置圖工程高程控制網水準點平面布置圖所示,靜壓六根6~8m的鋼筋砼管樁做為瑞景公園一期工程高程控制網的水準點,在北側已建房屋墻上設置兩個水準點,用油漆做好標記。

5.3.3.2水準觀測的技術要求見下表:

等級水準儀

型號

前后

長度(M)

前后

視距

較差(m)

前后

視距

累積

差(m)

視線離

地面最

低高度(m)

基輔分

劃讀數

差(mm)

基輔

分劃

所測

高差

之差

三級

AP-128≤75≤2≤50.32.03.0

6基礎測量基礎測量

6.1基礎平面軸線投測方法

6.1.1將TDJ2E經緯儀架設基坑邊上的軸線控制樁位上,經對中、整平后、后視同一方向樁(軸線標志〉,將所需的軸線投測到施工的平面層上、在同一層上投測的縱、橫線各不得少于二條,以此作角度、距離的校核。一經校核無誤后,方可在該平面上放出其它相應的設計軸線及細部線。在各樓層的軸線投測過程中,上下層的軸線豎向垂直偏移不得超過3mm。

6.1.2在墊層上進行基礎定位放線前,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線為準,校測軸線控制樁無誤后,再用經緯儀以正倒鏡挑直法投測各主控線,投測允許誤差±2mm。

6.1.3墊層上建筑物輪廓軸線投測閉合,經校測合格后,用墨線詳細彈出各細部軸線,暗柱、暗梁、洞口必須在相應邊角,用紅油漆以三角形式標注清楚。

6.1.4軸線允許偏差如下:

L30m允許偏差士5mm

30L≤60m允許偏差士10mm

60L≤90m允許偏差士15mm

90L允許偏差士20mm軸線的對角線尺寸,允許誤差為邊長誤差的√2倍,外廓軸線夾角的允許誤差為1。

6.2±±0.000以下部分標高控制

6.2.1高程控制點的聯測

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首先聯測高程控制網點,以判斷場區內水準點是否被碰動,經聯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

6.2.2士0.000以下標高的傳遞

施工時用鋼尺配合水準儀將標高傳遞到基坑內,以此標高為依據,進行基坑(槽)底抄平。

墻、柱拆模后,應在墻柱立面抄測出建筑一米線。〈一米線相對于每層設計標高而定〉。

6.2.3標高校測與精度要求

每次引測標高需要作自身閉合外,對于同一層分幾次引測的標高,應該聯測校核,測量偏差不應超過±3mm。

7主體結構施工測量主體結構施工測量

7.1平面控制網的測設

7.1.1樓層上部結構軸線傳遞,采用內控點傳遞法。1#樓內設置8個內控點,2#樓內設置12個內控點,3#樓內設置8個內控點,4#樓內設置4個內控點,5#樓內設置8個內控點,6#樓內設置8個內控點,組成自成體系的矩形控制方格,控制點編號詳見各棟號內控點平面布置圖。

7.1.2澆筑地下室底板混凝土過程中,按照控制點平面位置預埋100×100×3mm鐵板。

7.1.3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根據場地平面控制網,校測建筑物軸線控制樁后,使用經緯儀將軸控線引彈到底板面上。并在鐵板上用鋼針劃出樓層軸線傳遞內控點縱、橫軸交叉線,并將交叉點處鉆出2mm小孔作為標志。

鐵件剖面圖正面圖

背面圖

7.1.4上部樓層結構相同的部位留200×200的放線洞口以便進行豎向軸線投測。

預留洞不得偏位,且不能被掩蓋,保證上下通視。

7.1.5地下室底板面的軸網須認真校核,經復核驗收方可向上投測。

7.1.6地下室底板上內控點鐵件上不得堆放料具,頂板排架避開鐵件,確保可以架設儀器。

7.1.7平面控制網根據結構平面確定,盡量避開墻腳,保證通視。

7.1.8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先定主控軸,再進行軸網加密。控制軸線滿足下列條件:建筑物外輪廓線、施工段分界軸線、樓梯間電梯間兩側軸線

7.2基準線豎向投測方法及技術要求

7.2.1基本要求

7.2.1.1豎向投測精度取決于測量人員的技術素質和設備的技術的狀態。

從這兩方面著手控制投測精度。

7.2.1.2測量人員經技術培訓,持證上崗。

7.2.1.3測量人員施測前認真理解方案。

7.2.1.4儀器需有檢定合格證。

7.2.2豎向投測程序

7.2.2.1將垂準儀架設在地下室底板上調平后,接通電源射出激光束。

7.2.2.2通過調焦,使激光束打在作業層激光靶上的激光點最小,最清晰。

7.2.2.3通過順時針轉動望遠鏡360度,檢查激光束的誤差軌跡。如軌跡在允許限差內,則軌跡圓心為所投軸線點。

7.2.2.4通過移動激光靶,使激光靶的圓心與軌跡圓心同心,后固定激光靶。在進行控制點傳遞時,用對講機通信聯絡。

7.2.2.5軸線點投測到樓層后,用光學經緯儀進行放線。

7.2.2.6施工層放線時,應先在結構平面上校核投測軸線,閉合后再細部放線。室內應把建筑物輪廓軸線和電梯井軸線的投測作為關鍵部位。

7.2.3測量精度要求

7.2.3.1距離測量精度:1/5000;

7.2.3.2測角允許偏差:20′;

7.2.4垂直度控制。

結構施工中每層施工完畢,應檢測外墻偏差并記錄,并每層檢查門窗洞口凈空尺寸偏差,同一外立面同層窗洞口高低偏差及各層同一部位窗洞口水平位移,彈外墻窗口邊線豎直通線。

7.2.5豎向測量允許誤差

層間:2.5mm;

全高:3H/10000,且不應大于±10mm;

7.3標高豎向傳遞

7.3.1標高傳遞法

依據現場內半永久標高控制點,每棟樓在外墻設置3個標高控制點,一層控制點相對標高為+0.50米,以上各層均以此標高線直接用50米鋼尺向上傳遞,每層誤差小于3mm時,以其平均點向室內引測+50cm水平控制線,抄平時,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設范圍內中心位置,并進行精密安平。

7.3.2標高傳遞技術要求

7.3.2.1標高引至樓層后,進行閉合復測。

7.3.2.2鋼尺需有檢定合格證。

7.3.2.3鋼尺讀數進行溫差修正。

7.3.3標高允許誤差

層高:±2mm;

全高:3H/10000,且不應大于±10mm;

7.3.4標高傳遞注意事項

7.3.4.1標高基準點的確定非常重要,標高傳遞前,必須進行復核。

7.3.4.2標高基準點需要妥善保護。

8工程重點部位的測量控制方法工程重點部位的測量控制方法

8.1建筑物大角鉛直度的控制

首層墻體施工完成后,分別在距大角兩側30cm處外墻上,各彈出一條豎直線,并涂上兩個紅色三角標記,作為上層墻支模板的控制線。上層墻體支模板時,以此30cm線校準模板邊緣位置,以保證墻角與下一層墻角在同一鉛直線上。以此層層傳遞,從而保證建筑物大角的垂直度。

8.2墻、柱施工精度測量控制方法

為了保證剪力墻、隔墻和柱子的位置正確以及后續裝飾施工的及時插入,放線時首先根據軸線放測出墻、柱位置,彈出墻柱邊線,然后放測出墻柱30cm的控制線,并和軸線一樣標記紅三角,每個房間內每條軸線紅三角的個數不少于兩個。在該層墻、柱施工完后要及時將控制線投測到墻、柱面上,以便用于檢查鋼筋和墻體偏差情況,以及滿足裝飾施工測量的需要。

8.3門、窗洞口測量控制方法

結構施工中,每層墻體完成后,用經緯儀投測出洞口的豎向中心線及洞口兩邊線橫向控制線用鋼尺傳遞,并彈在墻體上。室內門窗洞口的豎直控制線由軸線關系彈出,門窗洞口水平控制根據標高控制線由鋼尺傳遞彈出。以此檢查門、窗洞口的施工精度。

8.4電梯井施工測量控制方法

在結構施工中,在電梯井底以控制軸線為準彈測出井筒300cm控制線和電梯井中心線,并用紅三角標識。在后續的施工中,每層都要根據控制軸線放出電梯井中心線,并投測到側面上用紅三角標識。

9質量保證措施質量保證措施

9.1測量人員全部持證上崗。

9.2進場的測量儀器設備,必須檢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內,標識保存完好。

9.3施工圖、測量樁點,必須經過驗算校測合格才能作為測量依據

9.4所有測量作業完后,測量作業人員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由專職質檢員核驗,最后向監理報驗。

9.5核驗時,要重點檢查軸線問距、縱橫軸線交角以及工程重點部位,保證幾何關系正確。

9.6加強現場內的測量樁點的保護,所有樁點均明確標識,防止用錯和破壞。

10施測安全及儀器管理施測安全及儀器管理

10.1施測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

10.2在基坑邊投放基礎軸線時,確保架設的經緯儀穩定性。

10.3架設垂準儀時,要有人監視不得有東西從軸線洞中掉落打壞儀器。

10.4操作人員不得從軸線洞口上仰視,以免掉物傷人。

10.5軸線投測完畢,須將洞上防護蓋板復位。

10.6操作儀器時,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盡量避開。

10.7施測人員在施測中應堅守崗位,雨天或強烈陽光下應打傘。儀器架設好,須有專人看護,不得只顧彈線或其他事情,忘記儀器不管。

10.8施測過程中,要注意旁邊的模板或鋼管堆,以免儀器碰撞或傾倒

10.9所用線墜不能置于不穩定處,以防受碰被晃掉落傷人。

10.10儀器使用完畢后需立即入箱上鎖,由專人負責保管,存放在通風干燥的室內。

10.11測量人員持證上崗,嚴格遵守儀器測量操作規程作業。

10.12使用鋼尺測距須使尺帶平坦,不能扭轉折壓,測量后應即卷起。

10.13鋼尺使用后表面有污垢及時擦凈,長期貯存時尺帶涂防銹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