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我是演說家》王帆演講稿

《我是演說家》王帆演講稿

2024-08-03 閱讀 2165

《我是演說家》之王帆演講稿整理

編審:高二語文組

《做一個怎樣的子女》

大家好,我叫王帆,來自北京大學,我特別熱愛傳媒,本科學電影,碩士學電視,博士學傳播,朋友眼中呢,我是一個80后的知識女青年,但是我拒絕整天泡在圖書館,也不會挑燈夜戰,我認為真正的知識,應該來源于豐富的生活,逛街購物,遍嘗美食,獨立旅行,知識總是在不斷地嘗試和體驗中給我驚喜,說話也是我生活當中最重要的體驗之一,我有足夠的細膩的內心去體察別人不曾發現的細節,我也有充分的勇氣去說出別人不敢說的話,我是勇者,我敢言。

我是一個80后,顧名思義,80后就是指1980年到19*出生的人。但是在中國,我們80后還有一層比較特殊的含義,它其實是指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正式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之后出生的第一代獨生子女。

我們一出生,就得了一個國家級證書,叫獨生子女證。這個證可以保證我們能夠獨享父母的寵愛,但是這個證,也要求我們要承擔贍養父母的全部責任。最開始我是覺得,如果想做一個好女兒,那我肯定得掐很多的錢,然后讓我爸媽過上特別好的生活。

我從上大學開始就經濟獨立,我所有的假期都在工作,所以我的父母幾乎一整年都見不到我兩次。對于很多像我這樣在外求學工作打拼的獨生子女來說,咱們的父母都變成了空巢老人。有一天,我媽給我打電話說,早上你爸坐在床邊,在那掉眼淚,說想女兒了。你知道我當時第一反應是什么嗎?喲,至于嗎?您這大老爺們還玻璃心哪,天天給自己加戲在那。

但是后來有一次我回家,那個下午,我永遠記得。老爸側坐在窗前,雖然依舊虎背熊腰,但腰板沒以前直了,頭發也沒以前挺了,他擺弄著窗臺上的花兒說了一句:“爸爸沒有媽媽了。”爸爸沒有媽媽了,大家覺得這句話在表達什么?悲傷?軟弱?求呵護?我只記得我小時候如果夢到我媽媽不要我了,我就會哭醒,我特別難過,但我從來都沒有想過:爸爸沒有媽媽了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我發現這個在我印象當中無比堅不可摧高大威猛的男人,突然間老了。

爸爸沒有媽媽了,表達的不是悲傷,也不是軟弱,而是依賴。父母其實是我們每個人最大的依賴,而當我們的父母失去了他們的父母,他們還能依賴誰呢?所以在那一刻我才意識到,父母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我,而且他們后半輩子能依賴的只有我。

我得養他陪他,把我所有的愛都給他,就像他一直對我那樣,我要讓他知道,即使你沒有媽媽了,你還有我。所以從那以后,我愿意適當地推掉一些工作、聚會,我擠時間多回家,我陪他們去旅行而不再是把錢交到旅行社,讓別人帶他們去吧。因為我明白了一點,贍養父母,絕對不是把錢給父母讓他們獨自去面對生活,而應該是我們參與他們的生活,我們陪伴他們享受生活。

所以,我每次回家,就會帶我媽去洗浴中心享受一把。有一次我正給我媽吹頭發,旁邊一位阿姨說:“你女兒真孝順。”我媽說:“大家都說女兒是小棉襖,我女兒羽絨服!”幸虧沒說軍大衣。那阿姨說:“我兒子也特孝順,在美國,每年都回來帶我們去旅游。”說著吧阿姨還把手機掏出來了,給我媽看照片,說你看我兒子多帥,一米八五大個,年薪也好幾十萬。

我當時有點覺得話鋒不對,為什么呢?當一位阿姨向你的媽媽展示他兒子的照片,并且報上了身高體重年薪的時候,笑的都是相過親的,你懂的。就在這個時候,阿姨說了一句讓我們全場人都傻了的話,她說,可惜不在了,不在了。原來就在去年,阿姨唯一的兒子在拉著他們老兩口在旅行的高速公路上,車禍身亡。

在那一刻,我真的不知道說什么去安慰那位阿姨,我就想伸出手去抱抱她。可當我伸出手的那一刻,阿姨的眼淚就開始嘩嘩地往下流。我抱著她,我能感受到她那種身體的顫抖,我也能夠感受到她是多么希望有個孩子能抱一抱她。也就是從那一刻我特別地害怕,我不是害怕父母離開我,我怕我會離開他們。而且經過這件事,我對于一句話的理解有了更深入的這樣的感覺,叫做“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原來我只覺得這句話應該是我應該珍惜自己的身體,珍惜自己的生命,別讓爸媽擔心,對吧?但是現在我發現,不僅如此,我們對待別人,也要這樣。

因為每一個人,都意味著一個家!

所以我現在每一次在跟父母的時候,我都會緊緊地抱抱他們,在他們臉上親一下。可能像擁抱親吻這種事,對于我們大多數中國父母來講都一開始是拒絕的,但是請大家相信我,只要你堅持去做,你用力地把她摟過來,你狠狠地在她臉上親一下,慢慢地她就會習慣。像我現在走的時候,我媽就自然地把臉送過來。這樣他們就會知道,你在表達愛。

我想作為獨生子女,我們確實承擔著贍養父母的全部壓力,但是我們的父母承擔著世界上最大的風險,可是他們從不言說,也不展現自己的脆弱。你打電話他們說家里一切都好的時候他們真的好嗎?

作為子女,我們要善于看穿父母的堅強,這件事越早越好,不要等到來不及了,也不要等到沒有機會了,就像所有的父母都不愿意缺席子女的成長,我們也不應該缺席他們的衰老。

龍應臺有一篇《目送》,她在結尾告訴我們,不必追。可是今天我想告訴大家,我們就得追,而且我們要從今天開始追!提早追!大步追!至親至情,不應該是看著彼此漸行漸遠的背影,而應該是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謝謝大家!謝謝老師!

《真正的勇者》

我相信現在各位的手里,應該都有手機對吧,你們的手機應該也都有兩個軟件,一個叫微信,一個叫微博,都是我們平常經常玩的,在新媒體的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很多人,都拿到了那個可以自由發言的麥克風,從此之后呢,說話,表達,不再是某些全體的特權,而是我們所有人的權利,所以在看到《勇者敢言》這個題目之后,我發現敢言在我們這個時代,絕對不是問題呀,因為任何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把他的觀點傳到網上去,讓所有人看到,但是我在想,雖然我們不缺敢言,但是我們要面臨的問題是,敢言泛濫的問題,正式因為說話的門檻和成本大大降低了,才讓很多人能夠肆無忌憚的在網絡上去表達,這些人會覺得,即使我說錯話了,即使我傷害到別人了,也不用負太多的責任,所以我覺得在我們這個時代,并不缺敢言這,但是缺真正的勇者。

什么是真正的勇者呢?在《禮記》里面有這樣一段話,知恥近乎勇,意思就是所,一個人只有當他知道了什么是恥辱,并且積極的去改變,他就能接近勇敢,在中國歷史上,我們都知道,有一位特別勇敢的作家魯迅,我們都說,他是勇者,是斗士,而魯迅先生,為什么能成為勇者呢?其實恰恰就是因為,他為包括他自己在內的所有中國人身上的劣根性感到恥辱,所以他才能夠勇敢的去剖析自己,剖析整個社會,所以我說,如果大家想做以為勇者,首先我們要知道什么是羞恥,在網絡表達的今天,我提出兩種羞恥,第一種羞恥叫人云亦云,我們會發現現在很多的消息新聞發出來之后,大家可能都不會點開看它的內容,僅僅看一下標題,再看看別人的評論,好,這個新聞我就掌握了,我就可以直接對它評論了,但是我們并不是在評論新聞,我們是跟著別人的評論,在發布自己盲從的觀點。

我記得前段時間,在網上有一個報道,說有一位中國的老奶奶,在日本“碰瓷”,很多人呢,看到這個新聞之后開始瘋轉,然后跟著大家一起去批判這個老奶奶,但是大家也知道,事件經過幾番的翻轉之后,我們發現其實那位老奶奶并沒有碰瓷,而真的是在日本被撞了,而那些最開始,跟著一起抨擊她的人,你們真的不是敢言,不是勇者,而是沖動,是盲。我認為真正的勇者,他應該敢于在眾生喧嘩中保持沉默,敢于在孤獨寂寞中尋找真相,敢于在一邊倒的群體非理性中保持自己獨立的思考。

我們看一個人的五官,眼睛和耳朵的高度,永遠要高于嘴,這就告訴我們,在面對一個事件的時候,看跟聽要走在說的前,我們要看什么?看這條消息從哪來,我們要聽什么?聽這則消息當中的雙方當事人,是否都有觀點的陳述,兼聽則明,才不會人云亦云。

第二種恥辱,我覺得叫惡語傷人。

就在今年,有一段,某男子打狗的視頻,在網上瘋傳,于是就有很多網友把他的電話住址身份證,全部都公布在網上,很多愛狗人士,站在他的家門口,拉條幅、抗議、謾罵。首先我要說,打狗這個行為一定是不對的,第二愛狗人士他一定是出于正義的名義,去保護他們所喜愛的動物,這也是對的。但是那些善良的正義的勇敢的愛狗人士,他們就能看著別人一家遭受傷害嗎?兩眼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我們使用網絡語言的時候要去想一想,我們是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我們是不是在以正義的名義正當的理由,去傷害別人,在我的家鄉東北,有這樣一句俗語,話說留半句,留的這半句是什么呢?我想就是在說話之前給我們每個人思考的空間,留的這半句也是給別人的隱私和尊嚴,留有余地,智者仁者成就勇者。知恥善言終成敢言。知恥近乎勇,知恥而后勇。而只有這樣的勇者,當他敢言的時候,才能真正為這個社會的改變做出自己的力量。謝謝大家。

《顏值與言值》

我們今天觀眾有一個特點,就是顏值特別高,那咱們今天呢,就來聊聊顏值。

在網上有一個段子說“美國女人靠健身,韓國女人靠整容,日本女人靠化妝,中國女人靠美顏”,其實啊,美顏怎么了?無論是整容、化妝還是美顏,我們都是希望自己的顏值能夠高一點,對吧?我覺得這件事兒特別好。那其實啊,看臉這件事兒,歷史上就有很多的例子。

比如說,在西晉有一位顏值爆表的文人,還有一個成語專門形容他的美貌,叫“貌比潘安”,你看人家都帥成了成語。據說呀,當時只要潘安在洛陽的大街上這么一走,很多洛陽的女粉絲就沖出來圍住他。那在同時代呢,還有一位文人叫左思,左思一看,這潘安太受歡迎了,然后左思也學著潘安,在那條街上走,結果不但沒有女粉絲蜂擁而至,反而有人向他丟白菜,這就是一個看臉的世界啊!

其實我們千方百計的想要提高自己的顏值,就是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喜歡我們、認可我們。那接下來呢,問題就來了。比如說,有一個顏值很高的人,但是他言而無信,花言巧語,你們會喜歡他嗎?(張衛健:不要。)但是有一個顏值不那么高甚至有點低的人,他會仗義執言,金玉良言,言必行行必果,你們會喜歡他嗎?(張衛健:會)會,這就說明了外貌的顏值,遠遠比不上語言的言值重要。所以今天,我就要來跟大家來說一說:語言的言值,掌握了這個言值,我們不僅能讓大家喜歡,而且還能改變自己改變世界。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這么多人來參加《我是演說家》的原因。也是今天大家坐在這里,愿意聽我們說的原因。

之前華少老師,給我們講過一個故事。娛樂圈深夜八卦,大家想聽嗎?

他說有一個男明星,從戲劇學院畢業以后,就一直找不到工作,那他的朋友就向各種導演推薦他,可是有一個導演一看照片說,呦,這長得太帥了,不能演我這個角色。那朋友說,哎,不帥,你看真人就知道了。導演見了真人之后發現,呦,真的是丑得可以呀。就這樣他一直被冠上了丑星的名號,但是經過他自己不斷的努力,他一直從一個一個的小角色,演到了金馬影帝。而且最近幾年,他還憑借著自己在各種場合的幽默應對機智語言,受到了更多人的歡迎,讓我們刮目相看,他就是黃渤。

有一次,一個長得很帥的帥哥采訪他,這主持人就問他說:“馬云說男人的相貌,跟他的才華是成反比的,你怎么看?”其實本來他就是想當眾讓這個黃渤出個丑啊,但是黃渤卻反問他說:我相信這句話也一直激勵著你吧。讓這個只有顏值,但是卻沒有言值的主持人啞口無言,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但是僅僅改變外貌的顏值,并不能讓我們成為一個真正有魅力的人,而語言的言值不一樣。我們可以豐富自己的內涵,可以增加自己的經歷,可以鍛煉講話的技巧,這樣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狀態;我們還可以通過表達讓別人看到,我是一個有內涵并且有智慧和個性魅力的人。

大家還記得,我剛才跟潘安對比的那一位左思嗎?他最開始是因為長得丑,而被世人唾棄,可是最終當左思寫出《三都賦》的時候,造成了洛陽紙貴的局面,他流芳千苦啊!

言值是一種改變的力量。在我們這個舞臺上,也有一個人做到了。

庫爾班江,來自新疆,一個從小根本就不會說漢語的人,他在每次比賽之前,都要先把自己的演講稿寫出維語然后在翻譯成漢語在背,最開始的時候,他只能艱難的完成一小段的演講,但是他逼著自己一步一步的,一次一次的完成更多的比賽。因為他要改變自己,這樣他才能向更多的人,講述他自己的故事和新疆人的故事。不讓外表上的誤解,成為人與人之間的心結。他在這個舞臺上做到了,而且不僅如此,他今年還受邀到北美,包括斯坦福、哈佛等在內的12所大學進行巡講,他終于有機會,把那一個一個最普通卻又最鮮活的新疆人的故事,中國人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讓那些戴著有色眼鏡看我們民族問題的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新疆,真正的中國,什么是真正的中國青年。

《有不為》

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句話,說演講就要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那位男生你笑得很有深意啊!那大家猜一猜,這句話是誰說的呢?哇,看就是有文化,這句話出自林語深堂之口。林語堂我們都知道,是著名的文學家。去年我在臺灣做交換生,還特意去拜訪了林先生的故居。那我又想問大家了,咱們如果去一個文學家的故居,應該重點看什么呢?對,書房。我走進林語堂先生的書房,有四個大字:有不為齋。“有不為”這三個字瞬間就吸引住了我。其實那天我就想去那拍個照,美個顏,發個朋友圈得瑟一下,然后趕緊到下一個景點。但是當我看到“有不為”這三個字的時候,我決定停下來。

我就坐在林先生曾經喝茶的那個陽臺,下面就是他的墓地。我欣賞他曾經欣賞的風景,用一整個下午的時間去想,什么是“有不為”?說實話我第一眼看到“有不為”這幾個字,我覺得好陌生。因為在我們的這個教育體系當中,強調最多的是有為,有不為比較少。我們理解的有為就是我要多做事出成績,我得有成就,這樣才是一個有為青年嘛!而且我上學的時候就覺得,我得考證越多越有成就;工作的時候,我的業務越繁忙就越成功。我們非得要做很多的事去顯示我們的能力價值優越感。

所以我就查閱各種資料,我想知道“有不為”是怎么來的?原來呢,它出自《孟子》,原文就是說: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意思就是說,人只有對某些事情舍棄不干,才能夠有所作為。你若想有所作為,必須先要有所不為。那我還想知道,像林語堂這樣的大作家,都是我們公認的有成就,是有為的。那什么事情是林先生有不為的呢?他說我一生中做過的話多事,需求上帝寬佑,但是未做的事,反而是我的美德。我不曾寫過一篇當局嘉獎的文章,我不曾吆喝傭人,我不曾白拿百姓一個錢。這個社會不缺歌功頌德的人,但缺威武不屈的人;不缺到處捐款的人,但缺富貴不淫的人;不缺窮困潦倒的人,但缺貧賤不移的人。有不為不僅僅是當我們面對選擇懂得取舍,更是面對誘惑要敢于不為,堅持底線。

我倒是想起了我小學六年級的時候,老師帶我們全班去踢足球,同學們都爭著搶著說,啊,我要當前鋒。但其實我內心是拒絕的,我跑不過腿長的,撞不過腿短的,當前鋒臣妾真的是做不到啊!但是我不能到前線去拼搶不意味著我什么事都不能干呢。我一定得死守球門,這樣當對手射門的時候,我就不讓它突破底線。其實大家想我們的社會,也就如同一個足球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充當時代先鋒去力挽狂瀾去改變這個世界,但是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做這個社會的守門員。

也許這些人平時看起來不為,因為他們不能得分,不出風頭又不被關注,但不為并不等于無為。因為在最關健的時候恰恰是這些人守住了一個社會的底線。

先從我自己說起吧,今年剛剛華少老師也說了,我是博士一年級,我不能為了發論文就去抄襲;將來我會去從事媒體工作,我不能為了我的節目好看而去盜用別人的版權和素材;將來我還會是一個母親,我們不僅要鼓勵孩子將來要成一個有作為的人,我們更要從小就告訴他們什么是有不為。比如說你不能做一個在公共場合打擾別人休息的熊孩子。比如男孩我會告訴他,你不要見到美女就心生猥瑣。女孩我也會告訴她,你不要見到金錢就隨便認爹。也許有不為在短時期內不能給我們帶來實際的利益,但是我希望它就像一顆種子,從今天開始埋在你我每一個人心中,這樣等它生根發芽便會蔚然成風,成為一種信仰。一個人的高低貴賤好壞,真的不僅僅體現在他做了什么,更要體現在他沒做什么不肯做什么。有為固然好,有不為更是一個人的品格,一個社會的底線,一個民族的氣節!謝謝大家!

《體面的假期》

大家喜歡放假嗎?長假都沒放夠吧?想不想再放一次?沒問題,我們現在就來回放一下。

10月1號,大家應該已經跟家人團聚,開始去旅游了,但是有一個人的家人,卻沒能等到他回家,很多人的假期才剛剛開始,而他的生命就結束了。

那天他開車在高速公路上遇到了車禍,他被卡在那個駕駛室里出不來。旁邊的人就告訴他:你挺住,救護車馬上就到。可是這是他在臨終前聽到的最后一句謊話。因為直到最后,他也沒能等來那輛救護車。

這個悲劇的發生,并不是因為救援的路途太遠或者救援的人員不負責任,只是因為本應暢通的應急車道被堵得死死的。本來以為國慶第一天發生的這個悲劇會給我們敲響警鐘,但是緊接著10月4號,又發生了一起因為應急車道被堵導致孕婦流產的事。這個大家都知道,一個還未出世的孩子就這樣被堵在了來到這個世界的路上。

現在我們的物質條件變好了。我們有錢,有時間享受假期,我覺得這應該是一件非常體面的事。

今年中國高速公路的總里程已經超過了10萬公里,高居世界第一呀,多么體面的數字。可是在我們的高速公路上發生的事兒卻讓我們顏面盡失。

有車很體面,可是你不走自己的路,還讓別人無路可走,那不僅不體面,更應該以犯罪論處。因為那些以為借道而行是小事的司機,你們堵住的不是路,而是命!

高速公路就像當代中國一個最好的隱喻,我們每個人披上體面的包裝,奔馳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這一路上,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有空子就鉆,有便宜就占。只要自己方便,管他別人著急閑。誰都嫌自己跑得慢,可是最后誰都跑不快,誰都跑不掉。

每個中國人都在追求過上更體面的生活,但是我們穿得干凈整潔,卻把垃圾煙頭隨手一扔;跟父母說:有錢了,帶您二老下館子吃好的,卻在飯店大罵服務員;告訴孩子,爸換新車了,帶你去兜風,卻在斑馬線上跟行人搶路。

難道這就是我們要的體面嗎?難道這就是我們要給孩子們展現的體面嗎?當然不是,這只是面,以為有錢了,花錢了,別人就能瞧得起咱們,但是我們忘了,前面更重要的一個字“體”。“體”是什么,大家可以寫一下,人本為體,意思就是說,人要守好本分,做好自己,才能得體。

有一次啊,我到日本,在一個不太著名的景區,我進了一個洗手間,非常干凈,地面一滴水都沒有。

這個洗完手,我發現找不著擦手的紙,這個時候旁邊有一對母女,她們也在洗手。洗完呢,兩個人就一起對著水池這樣。我一看,這是要甩干吶,我也跟著甩。其實我們平時也甩,這不過我們是這樣甩,這樣甩,恨不得甩到別人臉上,讓大家雨露均沾。

后來日本的導游告訴我,日本的小朋友們從小就被告訴你絕對不能夠把水甩到水池外面。一來,你要保證公共環境的整潔;二來,別人不會踩到濕滑的地面摔倒。她們在一個可能最不體面的地方,洗手間,教會了我什么是體面。

我覺得體面絕對不是外表的華麗張狂,而應該是我們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環境,這樣進行的一種自律行為。其實在我們的內心總有一種想突破規則的這種小沖動,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軟性的自律教育、網絡的呼吁可能作用都不大。

那我們就需要一些硬性的法律和制度去規范一些不體面的行為。比如說在德國,如果非法占用應急車道,最高的刑罰要坐牢;在新加坡,如果你在公共的設施上面亂寫亂畫,那么你要受到鞭刑,請問誰還敢畫。

在這國慶七天當中,各地的公安部門也在加強對非法占用機動車道事件的處罰。大家知道處罰了多少嗎?海南1300多起,江西3000多起,四川5000多起,浙江19000多起。我們看到了執法部門處罰的力度,但是我們更希望這將會成為一個常態的常規化的管理,而不應該是一段時間的集中整治。

只有我們的法律和制度讓每個人都知道要為自己不體面的行為負責任,這樣才有更多的人不敢越界。我們都在盼望著有一天能過上一個真正體面的假期。我們不敢刻字,也不想刻字,不敢占用應急車道,也會自覺避讓急救車輛。

一個國家,無論經濟、軍事多么強大,如果國民不做體面的事,我們就得不到應該得到的尊重。法律健全、執法必嚴、人人自律,我們得體,國家才能有面。

篇2:魏書生演講稿全文當好班主任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掌聲)

感謝大會組委領導,給了我又一次向老師們學習的機會。遵照領導的安排、指示,讓我說一說,我是怎樣當班主任的,我就遵命作文。

我是班主任愛好者,從當班主任那天,我當了二十多年班主任,后來被撤了。我當局長那天,就把我這個校長給免了,不讓當了。于是,不當校長了,班主任也就給撤掉了。但是我真的非常留戀班主任。我當班主任沒有什么新的辦法,就是老辦法,老祖宗都用了好多年的辦法,“民主”加“科學”,一靠民主,二靠科學。

民主呢,還是那么四個層次,我這個人哪,很多事不愿意怎么變化,上午我還說,《人民教育》讓咱們辦的那些事情,大的方面,您要聯系起來的話,建國以來,那培養目標啊,都說得明明白白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一直是這么說,跟現在提的新的觀念“素質教育”,是一樣劃等號的。然后怎樣培養學生,建國以來,《人民教育》都囑咐咱,要什么,讓學生積極、主動、快樂地發展哪,跟現在提的一樣一樣的。所以呢,在大的方面,我總跟我們的老師,跟我的學生說:“人生別折騰,瞅準了目標,堅定不移朝前走”,小的方面呢,怎樣奔這個目標,倒是可以采取一些具體的、可變化的、有點藝術性的做法。所以,大的方面,我還是說這些老話,“一靠民主,二靠科學”。

民主還是四段兒,老四段兒。第一,一個當老師的,牢牢地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這個觀念我說了二十來年了。我覺得,我自己能夠做成一點事情,最要緊的還是這種出發點。到哪兒啊,咱就想,咱是給人家服務的,那么,各級各類學生,咱都得給人家服務啊,服務就得研究被服務對象的起點、能力、可接受性啊。

我二十七年以前,剛到中學,給我兩個班。一個班呢,全年組各個班選拔的,都是好學生組成的一個班,我當班主任,教語文課;另一個班呢,也是全年組各個班選拔出來的,但都是不太聽話的,學習比較差的,有的是好打架的,五十三名同學全是男同胞,沒有一個女同學,也讓我教。我給人家上課,我說:“同學們哪,咱們得學寫作文啦!”

“我們不會作文!”

我說:“不會作文不才要學嗎?”

“學也學不會!”

我說:“學也學不會,老師慢慢教。”

“慢慢教也不會!”(笑聲)

慢慢教也不會?!我說:“老師領著大家認識社會,體驗生活。”

我領著大家去祭掃烈士墓,這不是容易感動人的事情嗎?回來以后,我問感想如何,“老師,挺受感動的。”

我說就把這種感覺寫出來,就是好文章哎。

“老師,不就寫不出來嘛,能寫出來還說什么呢。”

我說:“那樣吧,我把我寫的文章慢慢地讀給大家聽,大家能聽寫下來,就算好文章,行嗎?”

“老師,我們有的字兒不會寫。”

你能說,“這個笨勁兒,聽寫還不行?那個班怎么都會?你們怎么不會呢?”

廢話!會,他不就上那個班兒了嘛!(笑聲)不會他才在這個班兒呢,所以只好跟學生們再商量:“同學們,哪個字兒不會用漢語拼音來代替,還不行嗎?”

“我們不會漢語拼音!”

我說:“那對不起同學們,老師忽視了這點。”

真的不會漢語拼音,“那怎么辦呢?這樣吧,哪個字不會咱就畫圈兒,行嗎?掃墓不會就先寫掃圈兒吧。”(笑聲)哪個學生好意思說,老師,我不會畫圈兒啊。于是呢,咱是給人家服務的,不管人家水平多低,咱不都得給人家服務嘛。服務,你就得研究,一,別難為人家,別說:人家能上去,你怎么上不去?那三樓,人家一下上去了,你怎么一樓都上不去?他就是上不去嘛!咱就研究他的起點。第二呢,既然給人家服務,不管人家起點多低,咱都什么,幫著人家,一步一步朝前走,一點一點朝前挪,這才是一個服務者的樣子,這樣才容易在行動中改變學生。

對好多學生來說,寫完了他有生以來的第一篇文兒啊。然后,我再教會同學們查字典,教會學生把圈兒變成漢字,于是,一點點兒地學起來。他覺得老師既不難為他,又不放縱他,他跟老師關系怎么能不和諧呀?后來呢,我再接班兒,做什么事兒,我都研究學生的可接受程度。比如說,后來我接一個班,我說:“同學們哪,魏老師班學生每天都要跑步啊,(剛入學問),大家愿不愿意跑啊?”“愿意!就是跑不動!”

我說:“肯定都能跑得動。我不要求大家一天跑五千米,十華里。”我領著我的學生,1979年哪,每天都是越野長跑十華里,五千米,一直跑到1997年,我當局長。我說我當教育局長,最吃虧的一件事兒,就是再也不能用公家時間鍛煉自己身體了。(笑聲)為啥呢?我原來每天都要用下午第三節課,整整一節課的時間跑步,五千米,十里地兒,沒有一個學生說我自私,說咱那個魏老師,這也太自私了,天天用共產黨時間鍛煉他個人身體。(笑聲)學生紛紛都頌揚我,說,你看,咱們魏老師多好啊,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他呀,冒著嚴寒酷暑啊,春夏秋冬啊,不辭勞苦啊,身先士卒啊,跑在我們隊伍之中啊,豈不知我都自私自立呢。但學生入學第一天你不能讓人家跑十里地啊,那不折騰人家嘛,所以入學第一天,“同學們,魏老師學生每天都跑步,大家愿跑嗎?”“愿意!跑不動!”我說,“肯定都能跑動,咱們哪,就跑一百米。”一百米還分成五個組,一男快組,二男慢組,三女快組,四女慢組,五走組。(笑聲)跑得快的進快組,跑得慢的進慢組,跑不動的進走組。如果有誰說,老師,我走不動,你也別說,人家都跑不動,你怎么走不動呢?凡是人家孩子這么說,人家肯定有自己的難處,所以咱只能研究這個服務對象,我們要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孩子啊,別著急啊,咱走不動就走不動,咱成立第六組,爬組!”(笑聲)

人要在行動中改變自我,改變他人,所以你從服務的角度提問題,特省勁兒,干工作。所以到了教育局后,我也是,我說:本人當局長了,其實局長是什么,不就是一大班主任嘛,(我多次在大會上都這么提)干什么的?不就是為在座的縣教育局長、區教育局長,為你們服務的,為副局長、科長們服務的,八年以來,我一直是這么一個態度,為大伙兒服務,大伙兒湊在一塊兒不容易,活的這一段。然后呢,需要我能干點什么活兒,就干點什么活兒。我對大家施政演說,也不提什么大的要求,就提五個“一分鐘”。考慮到大家的難處,從明天開始,盤錦市的學生每天每人回家做家務勞動,多了可以,最少不能少于一分鐘。愛祖國愛人民,看不見摸不著,一個人如果不愛自己父母的話,他說他愛祖國愛人民百分之百是騙人,絕對沒問題。愛父母不是掛在嘴邊上,說在口頭上,要干什么?落實在行動上!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很多人都問,魏老師,你怎么教育自己孩子?我說,很簡單,從小自個兒能干的事兒讓他自己干。有一段,孩子才九歲,我們倆太忙了,每天,那段兒,九歲的孩子中午做完了飯,我們倆回去負責吃。為啥?那段兒只有你有時間啊,你不干誰干啊?他也覺得自己很自豪。我兒子跟我出門的時候,十一二歲的時候,有兩個班的時候,他都是左手一個,右手一個,一提,讓我空著手走。有一天哪,出門有三個包,我說,兒啊,這回得給爸一個了。不

篇3:基層黨員七一演講稿

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

使命,這一詞足以概括每一位共產黨員的一生。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建黨以來,就承載著歷史賦予的重大使命。她是黑夜里的明燈,是大海上的航標,指引人們前進的方向。她帶領中華人民從深淵走向光明,從落后走向繁榮。

翻開中國近代史這幅長長的畫卷,幾多屈辱,幾多痛苦,比黃河還要曲折,比大海還要苦澀。自從八國聯軍叩開中國的大門,無情的鐵蹄在祖國這片土地上肆意踐踏,兇狠的魔爪瘋狂地燒、殺、搶、奪。忘不了圓明園上空那沖天的大火,忘不了上海火車站嬰兒凄慘的哭聲,更忘不了南京那三十萬同胞的英靈。

面對山河破碎,國將不國,共產黨人肩負使命,立誓“上下一心,開創中華”。革命烈士夏明翰面對敵人的屠刀,用熱血譜寫了一曲英雄之歌;人民的兒子董存瑞,毅然拉響了導火索,響聲震山河;黨的女兒劉胡蘭躺在鍘刀下的血泊中,“生得偉大,死得光榮”。無數共產黨員,用血肉之軀,把我們多難的祖國拖出了地獄,送上了幸福的大道。無數革命先烈用拳拳赤子之心,抹去祖國母親凄苦的眼淚,換來她幸福的笑容。

這一天終于來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那個偉大的時刻,毛主席在*城樓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