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應急救援預案
中暑應急救援預案
1.中暑類型有以下三種:
先兆型
在高溫環境下工作一段時間后,出現大量出汗、口渴全身疲乏、頭暈、胸悶、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體溫往往超過37.5℃,這時候如果及時休息,離開高溫環境,段時間內癥狀就會消失。
輕型
凡是有先兆中暑癥狀并且不能繼續勞動的人,屬于輕度中暑,通常體溫在38℃以上,臉色發白、胸悶、皮膚灼熱、惡心嘔吐、大量出汗、皮膚濕冷。輕度中暑者,經過治療,一般在4-5小時內身體可以恢復正常。
重型
通常體溫在40℃以上,出現昏倒或痙攣,臉色發白、胸悶、皮膚灼熱、惡心嘔吐。重度中暑后,一般都需要經過治療,不要寄希望于自動好轉,以免耽誤治療,導致其它后果。
2.中暑急救:
迅速轉移:應將中暑者轉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解開衣服,脫掉鞋子,平臥、頭部不要墊高。
降溫:用涼水或50%酒精擦拭全身,直到皮膚發紅,以促進散熱,有條件的可在病人頭部、腋下、腹溝等處放置冰袋,必要時可以將病人放入涼水中浸浴降溫。降溫時必須加強護理,密切觀察體溫、血壓和心跳情況,當體溫降到38℃左右時,應立即停止降溫,以免病人虛脫。
補充水分和無機鹽類:對能喝水的病人,應鼓勵他喝足加鹽涼開水或其它飲料,對不能飲水的病人,應馬上送醫院輸液。
口服仁丹、藿香正氣水、涂抹清涼油等,以消毒解暑。
項目部應對施工現場發生事故進行原因分析,制定相應的糾正措施,認真填寫傷亡事故報告表、事故調查等有關處理報告,并上報上級有關部門。
篇2:高溫中暑事件衛生應急預案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及時有效地預防和處置由高溫氣象條件引發的中暑事件(以下簡稱高溫中暑事件),指導和規范高溫中暑事件的衛生應急工作,保障社會公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社會秩序,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
《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由高溫氣象條件引發的中暑事件的衛生應急處置工作。其他以高溫氣象條件為直接誘因,并直接導致社會公眾身體健康明顯受損,甚至危及社會公眾生命安全的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可參照本預案組織實施相關衛生應急處置工作。
1.4事件分級
依據氣象條件、高溫中暑事件的發生情況及其發展趨勢,將高溫中暑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