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科學興趣小組科學探究活動策劃書

科學興趣小組科學探究活動策劃書

2024-08-02 閱讀 2520

科學興趣小組科學探究活動策劃書

為了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豐富課余文化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個方面的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虹橋鎮一小成為學生真正成長的搖籃,使我校的科學興趣小組能得到不斷深入發展。

一、活動目的

1、學得開心,玩得開心。在學習中培養興趣,在社團活動中學習科學。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創新進取的科學素養。

3、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二、活動時間及地點

1、時間:活動時間每周三下午第二、第三節課

2、地點:小科學家實驗基地

三、活動形式及內容

本學年為配合社團活動,學校將開辟五大基地提供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一)生態種養園-------負責人:陳克虎

生態種養園位于學校食堂附近,以各種動植物種養殖為主,讓學生觀察認知各類動植物的習性、特點及功用,參與適當的勞動。規劃目的便于小學生的種養植、觀察、體驗,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1、認知:通過不同形式認識不同樹種、農作物、時令蔬菜、花卉及昆蟲、魚類的名稱及性能,了解它們的生長歷程,樹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

2、種養植體驗:基地分為兩大部分:“百草園”和“動物園”。讓學生積極參與,組織學生到基地進行平土、修渠、挖坑、栽種等活動,讓學生認識簡單的勞動工具,學會基本的勞動技能,了解動植物的規律,體驗勞動的艱辛、品味成功的喜悅。讓師生在勞動中體驗勞動的快樂,在勞動中學習動植物的知識。

3、成功分享: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記錄表達活動的收獲,比如說可以在涂鴉墻上用手中的筆表達自己的喜悅心情;展示、分享校園種植勞動成果,使其真正成為“勞動之果”、“智慧之果”、“道德之果”、“藝術之果”。

社團活動將實驗室一作為趣味實驗室,提供社團成員開展趣味實驗。我們的學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為“書生型”,缺乏動手習慣與能力,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正是對學生的兩個基本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的全面綜合訓練,是培養新型人才,改善民族素質的重要途徑。

(二)科技創意廳-------負責人:蔡云

一號實驗室作為科技創意廳,提供社團成員開展小制作小發明活動。因地制宜,因陋就簡,根據一些生物特性,某種物體的優缺點,現實生活中的所見進行大膽想象、假設,進行小發明、小制作等。學生在設計制作中,不僅可以學習鞏固書本知識,加深對概念規律的深刻理解,更重要的是制作中的困難磨練學生意志,成功地喜悅激勵他們不斷進取,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

科技創意廳是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和開展課外科技活動的重要基地,也為學生提供展示平臺,是展示學生實踐創新成果的重要窗口。

(三)趣味實驗室-------負責人:蔡云

二號實驗室為趣味實驗室。

趣味科學實驗室根據趣味實驗需要,建立快樂學習區、實驗探究區、作品陳列展示區等。

快樂學習區:即將生活中的枯燥的科學實驗原理生動化,趣味化,將操作方法及內涵的科學原理進行簡單的介紹,張貼在在實驗室四周墻壁等可利用的空間,以供學生學習探究。學生也可以將自己了解到的科學趣味實驗張貼在這個區域共享。

實驗探究區:提供實驗探究桌以及基本的實驗操作工具和材料,學生可自主進行探究操作實驗。

作品陳列區:實驗室后設置一大展覽柜,學生可將自己的實驗作品在陳列區進行展示交流。

趣味實驗室每星期開放接待同學自由來活動區進行快樂實驗活動,為學生搭建起學習的平臺,成為師生科技活動的樂園。

(四)校園觀測站-------負責人:孫樂萍

為培養小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讓小學生觀測氣象、光和影,地球和宇宙等方面知識,把課堂知識與課外實踐活動和觀測、研究、分析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科學方法及了解自然及其變化規律,并及時總結探究取得的經驗和成果。學校在多媒體教室頂樓場地,建立校園觀測站,作為教學示范及平時科技觀測記錄使用。

校園觀測站內安裝了百葉箱、風向標、風速計、雨量器等氣象觀測設施,設立了氣象觀測小廣播站,每天播報天氣預報。還安裝了天文望遠鏡供學生觀測。另外,在校園觀測站四周設置了宣傳欄,宣傳簡單的的氣象及宇宙知識,也供學生展示觀測記錄。學校并積極與氣象局、科技館與科普單位建立聯系,為學生深層的科技活動提供足夠的實驗場所,豐富校園觀測站。

(五)戶外考察團-------負責人:張娟

考察探究,可以把學生帶出課堂,帶向社會,帶向大自然,將豐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作為他們的認識對象。它為學生親近自然、崇尚自然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對于發展學生多方面的素質具有重要意義。我校將組織學生秋游活動,采集動植物標本,不但讓學生見識到各種稀有植物的種類,而且了解大自然的植物多樣性,擴大學生知識面,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另外還定期舉行校園考察活動,如校園綠化、校園浪費的調查研究等,并根據調查研究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

(六)科學校園-------負責人:張娟蔡云

將學校教學區、辦公區過道充分利用起來,布置科技教育的文化環境,設立“科學名人”專欄;“科學生活”專欄,“科學幻想”專欄,“科學制作”專欄,“科技名言”等專欄。

四、評價、成果展示

1、每次上課前讓學生簽名,下課后,將自覺打掃衛生的學生名記錄下來,在學期中、結束時,對表現積極的學生進行表揚(發給科學家名片,簽發喜報)。

2.、結合學校科學奧林匹克,舉辦“六小”競賽(像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小考察、小創意、小科幻、繪畫),并建立起嚴格的檢查、考評、獎勵制度,以提高科技活動的實效。在期末階段,社團能為全校師生進行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形式:舉行科學創新作品制作、實驗技能展示和《科學早知道》科普手抄報比賽,表彰優秀的學生。

五、具體實施內容

周次

內容

考評機制

負責單位和責任人

第二周

組建興趣小組、確定指導師及社團活動對象制定招生簡章,召開籌備大會

科學教研組

第三周

第四周

社團始業教育校園浪費實地調查

節能“金點子”評比

戶外考察團張娟

第五周

國慶節

第六周

交流調查報告,“環保校園”作品設計

科技創意廳蔡云

第七周

校園電浪費調查

戶外考察團張娟

第八周

整理“杜絕校園電浪費金點子”寫校園倡議書

第九周

采集植物,捕抓昆蟲標本

標本制作技能大賽

戶外考察團張娟

生態種養園陳克虎

第十周

制作昆蟲、植物標本

生態種養園陳克虎

趣味實驗室蔡云

第十一周

自制二氧化碳滅火器

篩選優秀自制滅火器,參與學校防火安全教育的防火演示

趣味實驗室蔡云

第十二周

制作趣味生態瓶

“一次有趣的科學探究”科學小課題研究評比

趣味實驗室蔡云

生態種養園陳克虎

第十三周

尋找淀粉的蹤跡實驗

趣味實驗室蔡云

第十四周

幫助校園植物過冬

校園觀測站孫樂萍

戶外考察團張娟

第十五周

探秘“流動的水為什么不容易結冰”

校園觀測站孫樂萍

戶外考察團張娟

第十六周

筷子提米

趣味實驗室蔡云

第十七周

科學知識閱讀

《科學早知道》科普手抄報比賽

科學教研組

第十八周

社團活動總結,表彰頒獎

科學教研組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篇2:探究名城建設,爭做有志少年小記者采訪活動方案

報送塊面:惠山

小記者團

名稱

探究名城建設,爭做有志少年

人數

8人

分工

肖鈞雷:拍照、攝像

吳月:拍照、攝像

鄒一丹:拍照、攝像

陳逸雨:采訪

蔣小希:采訪

潘妍璞:采訪

方蕓穎:采訪

林雨辰:采訪

指導老師

姓名

華萍、尤立忠、余亮

單位

無錫市堰橋實驗小學

電話

0510-854720**-8007

采訪專題

時間

20**、7月――8月

地點

尚德公司、吳文化公園、龍戴特動漫公司

對象

公司或公園負責人

主題

gg開放三十年來城市發展的變化

采訪提綱

1、設計名城:重點采訪無錫龍戴特動漫有限公司,了解無錫新興的動漫產業,激發隊員的自豪感和對國產動漫的喜愛與支持,從而立志振興動漫產業。

2、工商名城:探究無錫近三十年來在產業和科技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參觀、訪問無錫的名星企業: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和紅豆集團,感受gg開放給無錫企業、無錫經濟社會帶來的日新月異的變化。

3、文化名城:三十年來,無錫城市的發展翻天覆地,已躋身于國家歷史文化之林,作為吳文化的主要發源地,無錫正在打造最富有人文特質的文化名城。參觀名人故居、收集無錫(國際)吳文化節的資料,采訪吳文化公園的創始人、文化愚公――高燮初,感受gg開放以來無錫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

4、山水名城:山是無錫的筋骨,水是無錫的血脈,山水和諧結合是這塊土地獨有的自然稟賦。無錫依托山水打造的景觀越來越多,如靈山勝境、蠡湖新城等,通過參觀、擷取鏡頭,感受無錫注重生態環境建設,打造山水名城。

5、休閑名城:gg開放三十年來,無錫從旅游城市發展到旅游強市,著力打造特色品牌,深入開發特色旅游,如陽山桃花節的農家樂,文化尋史游等。采訪旅游局、規劃局相關人員:無錫三十年前的景點有哪些?現在的旅游是怎樣的?從而感受家鄉的發展巨變,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

成果形式

dv、網頁制作、采訪報道

篇3:論幼兒數學啟蒙教育活動中興趣探究

論幼兒數學啟蒙教育活動中興趣的探究

幼兒數學教育是指幼兒在教師或成人的指導下,通過他們自身的活動,對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以及空間關系(包括數、量、形、時、空等幾方面)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并主動探索的過程,是幼兒發展思維能力的過程。

在幼兒園中會常常聽到家長們抱怨:“我的孩子能說會唱,就是數學不行。”家長的憂慮和煩惱也困擾著我:果真是孩子天生少了學數學的細胞?還是幼兒生來只喜歡唱唱跳跳難入數學之門呢?幼兒數學啟蒙教育不是單純的教知識,而必須寓教于樂,在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或活動中滲透粗淺的數學知識,讓幼兒在感知知識時獲得滿足感。只有當幼兒對某一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后,他們才會全神貫注地參加進去,并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接受知識。

幼兒數學啟蒙中首要解決的問題是要引起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那么,如何提高幼兒的興趣,使其能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呢?在平常與孩子的接觸中,我發現幼兒都很喜歡聽故事。抓住孩子的這一特點,在設計數學教學活動時,我嘗試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學方法。

一、用故事的形式引導幼兒興趣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增長幼兒知識,發展智力。孩子都愛聽故事,尤其是在聽故事的同時,如果老師邊講邊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兒的興趣就更濃了。因此,我常把教學內容編成簡短的小故事,讓幼兒以聽故事的形式來學習。如教幼兒學習認識“1”和“2”時,我編了這樣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帶來了很多禮物,準備送給小朋友。是什么禮物呢?邊講邊出示實物:一張紙,一本書,一盒蠟筆,一盒彩泥。這些都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通過這樣的演示,幼兒很容易地認識了“1”。認識“2”時,也用了同樣的方法。教師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進行教學,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但是,同樣的角色和內容,不適宜于編成教學內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認識“3”和“4”時,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一班作客這樣的故事出現,那幼兒一定不會再有興趣了。此時,我把小兔這一角色改為布娃娃,以布娃娃過生日為題材,布娃娃買了許多東西來請客人們吃,買了哪些東西呢?教師出示水果,讓幼兒數一數有多少水果,從而認識了“3”。接著,又出示糖果,再數一數,從而認識了“4”,最后,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請小朋友按要求取相應的雪花片,做相應的動作等等,從而進一步認識了“3”和“4”。在這種寬松氛圍下,幼兒學得開心,教師教得輕松。這種方法也符合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的記憶特點。

二、請幼兒擔任故事中角色并提供操作機會

幼兒不僅愛聽故事,而且更喜歡參與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設計某些教學活動時,可以請幼兒擔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勵幼兒更加認真地聽故事,參與故事。如教幼兒學習分類,我請幼兒為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餅干,激發了幼兒的責任心,促使他們認真聽清楚分類的要求。因為只有聽清了要求,才能當好飼養員。幼兒在擔任飼養員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學會了分類。再如,在復習認識數字1~5,并學習用點子表示數量的活動中,我讓幼兒擔任故事中的主角,請他們去公園看花。看到了漂亮的花,學著用點子表示花朵的數量。再讓幼兒看了點子猜猜有幾朵花開了。通過這種方法,幼兒在參觀公園的情境中,不僅聽了故事,而且積極地參與了故事,學到了相應的數學知識。

心理學上說:當無意記憶的材料成為活動對象時,記憶的效果就會提高。因此在活動中應多為幼兒提供操作機會,讓幼兒盡可能的多動手操作。在設計故事情節時,盡量為幼兒提供這樣的機會。如前面的例子:給老虎、獅子分餅干;參觀公園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兒學習對應比較多少時,我還是請幼兒擔任飼養員,按照一定的要求給小動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過程中,幼兒很輕松地學會了對應比較多少。

三、啟發同情心、調動積極性

每次的數學活動,教師都會對幼兒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兒對教師的要求會沒有興趣,懶得理會,如何使幼兒樂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編故事時,常會把一些數學操作要求變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兒喜歡的,他們會樂意地去幫助故事中的角色,這樣一來,就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如學習交替排序時,我就以布娃娃愛吃排好隊的餅干為由,要求幼兒發放餅干,圓餅干交替排好隊,幼兒為了讓布娃娃樂意吃自己的餅干,就會很認真地按要求去做。這時,教師出示布娃娃,拿著布娃娃來到幼兒中間,排好隊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揚幼兒,如此一來,小朋友特別的高興,排餅干也更起勁了。

四、將游戲融入教學活動中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當幼兒與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游戲時,那就更高興了。如教幼兒學習按大小和顏色分類活動中,我設計了小魚游的游戲,老師拌演故事中的魚媽媽,小朋友自然就是各種各樣的小魚了。在游戲時,小魚聽好魚媽媽的要求,根據各自的特征,按魚媽媽的要求做相應的事情,在快樂的游戲中,幼兒輕松學會了按大小和顏色分類。再如認識白天、黑夜的活動,老師拌演兔媽媽,幼兒當小兔,兔媽媽和小兔一起玩游戲,在玩的過程中給認真動腦筋的小兔戴上小體頭飾,于是,在游戲中,努力想戴上頭飾的幼兒積極地跟著兔媽媽一起玩,不知不覺中,可愛的“小兔子們”也逐漸認識了白天和黑夜。將故事與數學活動的巧妙結合,把枯燥、乏味的數學活動變的生動、有趣,激發孩子們對數學的興趣,吸引他們的無意注意,讓孩子們喜歡數學并學好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