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街道融雪工作實施預案

街道融雪工作實施預案

2024-08-02 閱讀 6862

各有關單位:

為搞好今冬明春清融雪工作,切實保障全街居民的出行安全及各單位的正常生產、經營,根據《*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市市區冬季清雪暫行辦法》和市、區政府保證今年冬季人民生活工作的有關部署,按照統一指揮、屬地管理、各負其責、嚴格監督、全民參與的原則,結合我街實際,制定今冬明春清融雪工作預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積極落實“和諧*”,以“三創”目標為基礎,以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根本出發點,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防保體系,為全街經濟發展提供基礎保證。

二、組織機構及責任分工:

1、組織機構:

街清雪指揮部總指揮:*(負責整體協調工作)

副指揮:*(負責監督檢查和落實工作)

成員單位:街辦事處相關科室,各村(居)委會、各物業公司,各相關企業。

街清雪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負責組織、推動工作。

辦公室主任:*

成員:*

辦公地點:街市容環衛管理所(地址:*道6號)

電話:*。

2、清雪指揮部職責:

清雪指揮部辦公室負責指揮、組織、協調、督促、檢查全街清融雪工作,發動轄區內相關企、事業單位、村(居)委會、物業公司、駐區部隊等成員單位和廣大群眾按照所屬地域完成清雪任務。

3、責任分工:

迎賓線負責人:*

其他干路及各村(居)及本轄區內鄉村主干路、里巷負責人:馬文亮武慶焱孔祥文

各物業公司負責本服務區內道路的清融雪工作。

駐街企事業單位、沿街商鋪負責各自單位圍墻(門前)至公路中心線的積雪清除工作。

相關建設施工單位負責施工現場及周邊道路指定范圍的清融雪工作。

特大雪情有關成員單位按照指揮部的統一指揮開展工作。

三、清融雪工作標準和要求

(一)工作要求

1、各相關部門要保證清雪器具、人員、資金到位,一旦降雪立即啟動。

2、降雪停止后立即對轄區主干道路、公共場所(如辦公場地前道路、公廁、市場等)進行清運,避免結冰、積存。

(二)工作標準

1、使用融雪劑時不污染花壇、綠地、樹穴。

2、嚴禁向積雪上傾倒生活垃圾、工程渣土。

3、向下水井傾倒積雪時必須專人看護,工作完畢立即封好井蓋,確保人身安全和交通順暢。

4、禁止鹽溶雪倒入花壇、綠地、樹穴。

(三)清雪質量驗收標準

1、清雪完成時間從雪停開始:小雪24小時,中雪48小時,大雪72小時。特大雪由區清雪指揮部確定完成時間。

2、清雪后主干道及兩側、辦公場地、公廁等公共設施周邊無雪堆、散雪、結冰。

四、設立信息保障系統

實行各有關單位的聯系網絡和值班報告制度。遇有雪情實行24小時有人值班,分管領導要全天候開啟手機確保政令暢通,不延誤時機。

遇有雪情,街清雪指揮部將對有關責任單位進行查崗問責,發現空崗造成嚴重后果的違究有關領導的責任。

有關部門應將清融雪工作動態及時上報,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報。

五、加強監督檢查

有關執法部門依照《*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市市區冬季清雪辦法》等法規規定,加大對清雪的執法監督檢查力度,對拒不執行清雪任務或完成任務不利并造成嚴重后果的予以從重處罰,并通過有關媒體予以曝光。對在清雪工作中涌現的好人好事予以及時正面報導。

篇2:街道融雪工作實施預案

各有關單位:

為搞好今冬明春清融雪工作,切實保障全街居民的出行安全及各單位的正常生產、經營,根據《*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市市區冬季清雪暫行辦法》和市、區政府保證今年冬季人民生活工作的有關部署,按照統一指揮、屬地管理、各負其責、嚴格監督、全民參與的原則,結合我街實際,制定今冬明春清融雪工作預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積極落實“和諧*”,以“三創”目標為基礎,以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根本出發點,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防保體系,為全街經濟發展提供基礎保證。

二、組織機構及責任分工:

1、組織機構:

街清雪指揮部總指揮:*(負責整體協調工作)

副指揮:*(負責監督檢查和落實工作)

成員單位:街辦事處相關科室,各村(居)委會、各物業公司,各相關企業。

街清雪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負責組織、推動工作。

辦公室主任:*

成員:*

辦公地點:街市容環衛管理所(地址:*道6號)

電話:*。

2、清雪指揮部職責:

清雪指揮部辦公室負責指揮、組織、協調、督促、檢查全街清融雪工作,發動轄區內相關企、事業單位、村(居)委會、物業公司、駐區部隊等成員單位和廣大群眾按照所屬地域完成清雪任務。

3、責任分工:

迎賓線負責人:*

其他干路及各村(居)及本轄區內鄉村主干路、里巷負責人:馬文亮武慶焱孔祥文

各物業公司負責本服務區內道路的清融雪工作。

駐街企事業單位、沿街商鋪負責各自單位圍墻(門前)至公路中心線的積雪清除工作。

相關建設施工單位負責施工現場及周邊道路指定范圍的清融雪工作。

特大雪情有關成員單位按照指揮部的統一指揮開展工作。

三、清融雪工作標準和要求

(一)工作要求

1、各相關部門要保證清雪器具、人員、資金到位,一旦降雪立即啟動。

2、降雪停止后立即對轄區主干道路、公共場所(如辦公場地前道路、公廁、市場等)進行清運,避免結冰、積存。

(二)工作標準

1、使用融雪劑時不污染花壇、綠地、樹穴。

2、嚴禁向積雪上傾倒生活垃圾、工程渣土。

3、向下水井傾倒積雪時必須專人看護,工作完畢立即封好井蓋,確保人身安全和交通順暢。

4、禁止鹽溶雪倒入花壇、綠地、樹穴。

(三)清雪質量驗收標準

1、清雪完成時間從雪停開始:小雪24小時,中雪48小時,大雪72小時。特大雪由區清雪指揮部確定完成時間。

2、清雪后主干道及兩側、辦公場地、公廁等公共設施周邊無雪堆、散雪、結冰。

四、設立信息保障系統

實行各有關單位的聯系網絡和值班報告制度。遇有雪情實行24小時有人值班,分管領導要全天候開啟手機確保政令暢通,不延誤時機。

遇有雪情,街清雪指揮部將對有關責任單位進行查崗問責,發現空崗造成嚴重后果的違究有關領導的責任。

有關部門應將清融雪工作動態及時上報,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報。

五、加強監督檢查

有關執法部門依照《*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市市區冬季清雪辦法》等法規規定,加大對清雪的執法監督檢查力度,對拒不執行清雪任務或完成任務不利并造成嚴重后果的予以從重處罰,并通過有關媒體予以曝光。對在清雪工作中涌現的好人好事予以及時正面報導。

篇3:工作人員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應急處理預案

工作人員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應急處理預案

  本規定中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是指: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意外通過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損皮膚或或胃腸道外途徑(針刺、人咬傷、擦傷和割傷等途徑穿透皮膚或粘膜屏障)接觸HBV、HCV、HIV、梅毒等血源性病原體的狀態。

  醫院工作人員發生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后,應立即按下述程序處理:

一、局部處理

  1. 肥皂液和流動清水清洗污染局部皮膚。

  2. 污染黏膜時,應用大量生理鹽水反復對黏膜進行沖洗;

  3. 如有傷口時,輕輕由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傷口,避免擠壓傷口局部,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 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沖洗傷口。

  4.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消毒劑,如用70%酒精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

二、報告程序

  1.在局部處理完成后,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并填寫職業接觸登記表備案。

  2.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對接觸者進行風險評估、調查,內容包括:接觸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途徑、接觸后局部處理情況、職業接觸級別、病毒載量水平等評估感染風險、接觸者預防接種、免疫情況、對同時接觸多種血源性病原體的情況進行分析;必要時征得源患者同意后進行經血傳播疾病病原檢測 。

  3.發生HIV接觸后,由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向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西安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科:85521006 85525625 節假日:衛曉麗 13060422155)。

三、根據接觸病原體的種類采取相應的預防處置措施。

  (一)乙型肝炎病毒(HB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原抗體情況,了解既往免疫狀態。

  2.無保護性抗體者,應在24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接種乙肝疫苗。

  3.有保護性抗體者或為乙肝病毒感染者,無需處理。

  4.在最后一劑疫苗接種1個月~2個月之后進行病毒抗體追蹤檢測。

  (二)丙型肝炎病毒(HC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無接觸后預防措施。

  3.接觸6周后檢測病毒RNA;6個月之后進行丙型肝炎抗體追蹤檢測。

  (三)艾滋病病毒(HI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由疾控部門組織專家對接觸者進行評估,需要時由疾控部門向接觸者發放阻斷劑;追蹤檢測可在疾控部門或本院檢驗科進行。

  3.接觸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個月時對艾滋病病毒抗體進行檢測。

  (四)梅毒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預防性應用長效青霉素。

  3.接觸后3個月檢測梅毒抗體。

  (五)若發生其它血源性傳播疾病職業接觸,由傳染科、防???、醫院感染管理科共同制定預防處理方案。根據疾病的平均潛伏期進行追蹤檢測。

四、群體性職業接觸處理報告、處理

  1.報告程序:當醫院感染管理科接到3名以上工作人員在從事針對同一源患者的醫療活動而發生的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事件,立即進行核實、調查,確定為群體性職業接觸事件者向院領導匯報。

  2.風險評估: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對接觸者進行風險評估、調查,內容包括:接觸人數、接觸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途徑、接觸后局部處理情況、接觸者預防接種、免疫情況、對同時接觸多種血源性病原體的情況進行分析。

  3.預防處置措施:

  ①對于HBV、HCV、梅毒等血源性病原體的群體性接觸事件,由醫院感染管理科依據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暴露級別、接觸者免疫狀況等因素指導接觸者進行相應的檢測、預防用藥、免疫接種,并進行隨訪、監測。

 ?、趯τ贖IV群體性接觸事件,盡快向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由疾控部門組織專家對接觸者進行評估,需要時由疾控部門向暴露者發放阻斷劑;追蹤檢測可在疾控部門或本院檢驗科進行。

五、預防處置費用及補償政策:

  (一)本院正式職工及合同制人員發生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各項檢測、預防用藥、免疫接種費用均由醫院承擔。進修、實習、試工人員在醫院工作期間發生職業接觸,其檢測費用由醫院承擔,但預防用藥及免疫接種費用由個人自付。

  (二)發生職業接觸的醫務人員在隨訪期內確診已感染了血源性疾病,參考損傷時執行醫務人員職業防護規定程度,醫院給予適當的補償:

  1.按照規定防護發生意外傷害的感染者,按照工傷申報程序進行申報鑒定,在鑒定結果未確定前,醫院承擔醫保費用中的全部自付部分,鑒定結果出來后按結果規定對待。

  2.由于他人的違規操作造成當事人受傷而致感染的,違規者應承擔一定比例的費用及責任。

六、總結、分析:

  每年對發生的職業接觸個案進行匯總,確定多發科室、多發人群、多發地點及危險因素;對群體接觸事件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找出醫務人員自身防護不足之處,進行相關知識培訓、補充防護用品等,將接觸機率降至最低。

  本預案與國家或上級部門法規有不符之處,按照國家或上級發布的法規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