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考核工作意見
為了進一步增強我市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置體系改善農村環境、培育文明行為、促進新農村建設的效果,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建設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的意見》(成府發〔*〕56號文件)的精神,現對進一步完善《市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置工作考核評分辦法》提出如下意見。
一、進一步完善檢查考核的組織方式
為了加強對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置體系實際運轉效果的檢查考核,把暗訪的檢查情況納入季度及全年考核的結果中(5分)。并在每次的暗訪中隨機對3―5位村民進行調查了解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運行效果反映,計入考核成績。
二、進一步完善檢查考核的內容和標準
(一)將日常資料收集報送情況納入考核內容(5分)
1、各區(市)縣垃圾處置場(廠),對各鎮(鄉)建立農村生活垃圾進場處置的臺帳,包括進場處置的時間和數量,由各區(市)縣城市管理部門匯總按季度報市城管局區縣處。
2、無垃圾處置場(廠)的區(市)縣,由城市管理部門匯總報送農村生活垃圾運輸處置垃圾量合同和長安垃圾處置場進場記錄。內容全面準確、報送及時的,得3分,否則,酌情扣分。
3、其他工作資料、基礎資料收集報送,包括規劃方案、規范布點圖、進展情況、簡報、總結等,按要求全面、及時報送的,得2分,否則,酌情扣分。
(二)加強對財政配套資金落實和設備購置情況的考核(20分)
1、各區(市)縣要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發改委等部門關于市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置工作財政資金補貼與管理辦法的通知》(成辦函〔*〕46號)要求,加強對農村生活垃圾專項經費的使用管理,實行專帳管理,并將工作所需資金納入財政預算,配套經費達到要求的,得10分,否則,每減少10個百分點扣1分。
2、各區(市)縣按照市財政經費中設備購置資金要求,購置足額m.ok3w.net保障農村生活垃圾運輸所需的專用密閉車輛,條件特殊的山區鎮(鄉)購置小型適用密閉的垃圾運輸車輛的,得10分,未按要求足額配置的,每減少5個百分點扣1分。
(三)基礎設施建設(15分)
1、按每個村建設3―5個垃圾桶點(房),每個桶點配備2―3個垃圾桶的標準,每個村少于3個垃圾桶點(房)的扣3分。
2、垃圾桶基座、垃圾房周圍要進行硬化處理,未硬化扣1分。
(四)將社會宣傳工作納入考核內容(5分)
1、垃圾桶點(房)設置有宣傳標語、包括編號、村名、管理人員、舉報電話(區<市>縣城管局公開電話)的告示牌,得2分,缺一小項,扣0.25分。
2、在省市級媒體宣傳一次得0.5分。
3、在中央媒體宣傳一次得2分。
4、其它宣傳工作,按1分計考。
(五)保潔隊伍建設管理(10分)
1、按每150戶配備1名保潔員的標準,少于總數5%的扣1分(以配備人數招聘人員花名冊、工資發放人員花名冊為準)。
2、保潔員職責不落實,管理范圍內衛生差,發現1處扣1分。
(六)生活垃圾清運(30分)
1、農村生活垃圾夏季2日內清運,冬季3日內清運。4―5日清運1次的扣1分,5日以上清運1次扣1―3分。
2、垃圾桶不得穿靴戴帽,垃圾房不得超過容量的50%,未達到要求的扣1分。
3、鎮(鄉)農村生活垃圾未按要求進入處置場(廠)而自行處理的扣5分,隨意傾倒的扣10分。
(七)清除積存垃圾(10分)
1、在管理轄區內無積存生活垃圾,發現一處扣2分。
2、垃圾桶點(房)周圍有垃圾,發現1處扣1分。
(八)鼓勵在清掃、收運和處置工作中實行市場化運作(加分)
1、對清掃保潔環節實行市場化運作方式的,加1―2分。
2、對在收運環節實行公司化運作的,加2―4分。
3、沒有實行市場化運作,但建立了以區(市)縣為收運主體的清運體系,確保農村生活垃圾能夠及時清運的,加1―2分。
4、在處置環節實行市場化運作,且效果好的,加1―2分。
三、進一步完善考核結果的通報制度
(一)季度檢查考核、全年檢查考核結果實行書面通報與會議通報的方式,其中暗訪的檢查考核情況以影像、口頭等方式予以通報。
(二)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置工作的考核結果與市財政以獎代補資金的補貼數額掛鉤。一次考核結果在85分以下的,予以通報批評,兩次考核結果在85分以下的,扣減5―10%的以獎代補資金,全年考核結果在85分以下的扣減10―30%的以獎代補資金,并不得參與城市管理的先進、優秀評選。
(三)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置工作的考核結果按60%計入14區(市)縣城市管理年終目標考核得分。
篇2: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考核工作意見
為了進一步增強我市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置體系改善農村環境、培育文明行為、促進新農村建設的效果,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建設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的意見》(成府發〔*〕56號文件)的精神,現對進一步完善《市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置工作考核評分辦法》提出如下意見。
一、進一步完善檢查考核的組織方式
為了加強對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置體系實際運轉效果的檢查考核,把暗訪的檢查情況納入季度及全年考核的結果中(5分)。并在每次的暗訪中隨機對3―5位村民進行調查了解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運行效果反映,計入考核成績。
二、進一步完善檢查考核的內容和標準
(一)將日常資料收集報送情況納入考核內容(5分)
1、各區(市)縣垃圾處置場(廠),對各鎮(鄉)建立農村生活垃圾進場處置的臺帳,包括進場處置的時間和數量,由各區(市)縣城市管理部門匯總按季度報市城管局區縣處。
2、無垃圾處置場(廠)的區(市)縣,由城市管理部門匯總報送農村生活垃圾運輸處置垃圾量合同和長安垃圾處置場進場記錄。內容全面準確、報送及時的,得3分,否則,酌情扣分。
3、其他工作資料、基礎資料收集報送,包括規劃方案、規范布點圖、進展情況、簡報、總結等,按要求全面、及時報送的,得2分,否則,酌情扣分。
(二)加強對財政配套資金落實和設備購置情況的考核(20分)
1、各區(市)縣要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發改委等部門關于市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置工作財政資金補貼與管理辦法的通知》(成辦函〔*〕46號)要求,加強對農村生活垃圾專項經費的使用管理,實行專帳管理,并將工作所需資金納入財政預算,配套經費達到要求的,得10分,否則,每減少10個百分點扣1分。
2、各區(市)縣按照市財政經費中設備購置資金要求,購置足額m.ok3w.net保障農村生活垃圾運輸所需的專用密閉車輛,條件特殊的山區鎮(鄉)購置小型適用密閉的垃圾運輸車輛的,得10分,未按要求足額配置的,每減少5個百分點扣1分。
(三)基礎設施建設(15分)
1、按每個村建設3―5個垃圾桶點(房),每個桶點配備2―3個垃圾桶的標準,每個村少于3個垃圾桶點(房)的扣3分。
2、垃圾桶基座、垃圾房周圍要進行硬化處理,未硬化扣1分。
(四)將社會宣傳工作納入考核內容(5分)
1、垃圾桶點(房)設置有宣傳標語、包括編號、村名、管理人員、舉報電話(區<市>縣城管局公開電話)的告示牌,得2分,缺一小項,扣0.25分。
2、在省市級媒體宣傳一次得0.5分。
3、在中央媒體宣傳一次得2分。
4、其它宣傳工作,按1分計考。
(五)保潔隊伍建設管理(10分)
1、按每150戶配備1名保潔員的標準,少于總數5%的扣1分(以配備人數招聘人員花名冊、工資發放人員花名冊為準)。
2、保潔員職責不落實,管理范圍內衛生差,發現1處扣1分。
(六)生活垃圾清運(30分)
1、農村生活垃圾夏季2日內清運,冬季3日內清運。4―5日清運1次的扣1分,5日以上清運1次扣1―3分。
2、垃圾桶不得穿靴戴帽,垃圾房不得超過容量的50%,未達到要求的扣1分。
3、鎮(鄉)農村生活垃圾未按要求進入處置場(廠)而自行處理的扣5分,隨意傾倒的扣10分。
(七)清除積存垃圾(10分)
1、在管理轄區內無積存生活垃圾,發現一處扣2分。
2、垃圾桶點(房)周圍有垃圾,發現1處扣1分。
(八)鼓勵在清掃、收運和處置工作中實行市場化運作(加分)
1、對清掃保潔環節實行市場化運作方式的,加1―2分。
2、對在收運環節實行公司化運作的,加2―4分。
3、沒有實行市場化運作,但建立了以區(市)縣為收運主體的清運體系,確保農村生活垃圾能夠及時清運的,加1―2分。
4、在處置環節實行市場化運作,且效果好的,加1―2分。
三、進一步完善考核結果的通報制度
(一)季度檢查考核、全年檢查考核結果實行書面通報與會議通報的方式,其中暗訪的檢查考核情況以影像、口頭等方式予以通報。
(二)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置工作的考核結果與市財政以獎代補資金的補貼數額掛鉤。一次考核結果在85分以下的,予以通報批評,兩次考核結果在85分以下的,扣減5―10%的以獎代補資金,全年考核結果在85分以下的扣減10―30%的以獎代補資金,并不得參與城市管理的先進、優秀評選。
(三)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置工作的考核結果按60%計入14區(市)縣城市管理年終目標考核得分。
篇3:街道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實施方案
街道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實施方案
各行政村:
為進一步深化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扎實推進我街道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鞏固和深化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根據《關于印發*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化處理資源化利用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結合我街道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年實現*等*個行政村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全覆蓋,做好分類宣傳引導,完善垃圾分類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建立完善經費籌集、日常管理、宣傳教育等方面的長效機制。
二、工作步驟
(一)宣傳發動階段(*月中旬至*月中旬)。制定街道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實施方案,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實施村動員大會,統一思想認識。組織實施村聯村干部、村主要干部及保潔員等外出實地考察參觀生活垃圾分類先進村,學習先進經驗和做法。組織垃圾分類宣講組進村宣講,開展垃圾分類培訓指導,分發《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指導手冊》,公共宣傳欄張貼宣傳海報,確保垃圾分類工作家喻戶曉,營造垃圾分類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各村成立相應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村工作實施辦法,召開好宣傳動員大會,安排好宣督人員。
(二)組織實施階段(*月中旬至*月中旬)。由各村組織實施垃圾分類工作,聯村干部、村干部、黨員和村民代表要充分發揮作用,按照垃圾分類的要求,全力推動各項措施落實。各村在實施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改進工作方法,確保垃圾分類工作順利推進。
(三)考核及鞏固提高階段(*月中旬起)。街道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當年度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開展考核,將垃圾分類工作列入對村年度工作考核。各村應針對農戶制定相應獎罰措施。
三、工作內容
(一)規范垃圾分類。根據上級要求和農村實際情況,生活垃圾處理實行兩次四分法:即先由農戶將生活垃圾按“可腐爛”和“不可腐爛”進行初分,“可腐爛”垃圾,主要包括骨骼內臟、殘枝落葉、果殼、菜梗菜葉、果皮、剩菜剩飯等;“不可腐爛”垃圾,主要包括電子產品、過期藥品、廢舊電池、廢舊燈管、廢油漆桶、殺蟲劑、玻璃、塑料、金屬、牛奶盒、可樂罐、紙張、紡織品、粉塵、煙蒂、塵土、污染紙張、一次性餐具等。再由村垃圾收集員將不可腐爛垃圾再分為可回收、有毒有害和其他垃圾三類。每戶一次性免費配送兩個垃圾桶(綠色和灰色),其中綠色存放可腐爛垃圾,灰色存放不可腐爛垃圾。
(二)規范垃圾投放。各村應安排專職垃圾收集員定時收集、檢查、清運農戶分類后垃圾,發現問題的,及時登記并上報村垃圾分類領導小組,由領導小組成員指導糾正不規范行為。
(三)規范設施建設。各村按就近方便原則,合理規劃垃圾投放點布局。投放點垃圾亭(棚)、桶應定位設置、擺放整齊,做到無殘缺、無破損、封閉性好、外體干凈。投放點設施及周邊必須整潔、協調、規范,無散落、存留垃圾和污水,不影響村莊衛生和景觀環境。除垃圾投放點外,村公共場所也可適當設置垃圾收集容器,分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兩類。
(四)規范垃圾處置。按相關規定,建立健全有害垃圾收運處理系統,指定專業單位統一處理,確保分類后的有害垃圾得到安全處置。根據街道環境功能區劃及人口分布等因素,建設一個統一的街道垃圾分類生態處理中心,對“可腐爛”垃圾進行科學處理。
(五)規范制度建設。各村應建立健全農村環境衛生保潔和農村垃圾分類處理長效機制,將垃圾分類寫入村規民約。可采取物質獎勵方式,引導農戶不斷提高文明衛生意識,自覺參與垃圾分類處理利用工作,逐步實現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四、工作要求
(一)統一思想,高度重視。垃圾分類工作是從根本上改善環境衛生的一項有效措施,是一項環保工程、民心工程,各村要按照街道垃圾分類工作部署要求,將垃圾分類工作抓好、抓實。
(二)認真組織,高效運作。各村要根據實施方案,落實崗位責任制,層層分解,任務到人,以確保工作扎實有效推進。
(三)強化監管,嚴格考核。各村要重點做好入戶勸導工作及落實生活垃圾棄置點常態化現場監管,按照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要求開展經常性的自查,推動工作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