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肉牛養牛場附屬設施項目建議書

肉牛養牛場附屬設施項目建議書

2024-08-02 閱讀 5108

一、項目概述

項目名稱:*牛場附屬設施項目

項目將建設地點:*村

項目負責單位:*肉牛養殖場

項目負責人:鮑*

二、項目建設背景

由于退耕還林、封山禁牧、草原退化和機械化耕作的普及,以及牛繁殖率低等因數的影響,迫使近年來牛的散養數量急劇下降,而我國牛主要靠散養,并以役用為主,無肉牛品種,所以產肉率很低,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健康的重視,高蛋白低脂肪的牛肉越來越被人們所喜食,這就造就牛肉未來會有很大的需求空間,從而帶來肉牛養殖的黃金期。

而我市是國家商品糧基地,擁有大面積的耕地,無論是農產品加工的下角料,還是農作物秸稈都相當豐富,這就為肉牛養殖奠定了飼料基礎,而*村距省308線僅為四公里,營雙高速、金大快速通道、干武鐵路都從此經過,交通相當便利。外加寧夏為西部畜牧業發展基地,已具備肉牛屠宰加工銷售的能力,從保障肉牛的銷售。政府為了提高養殖業在農業結構中的比例,提高農民收入,今年在我村實施暖棚建設項目,我新建養殖暖棚六棟。

三、主要建設內容及規模

平整土地800平方米,自建暖棚6棟,50立方米蓄水池兩個,管理房、消毒間各一間,秸稈柔絲機、秸稈打捆機各一臺,準備購進架子牛30頭、育肥牛犢50頭,加工袋裝玉米秸桿微儲草300噸,處理小麥秸稈100噸。

四、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1、平整土地800平方米,需投資1000元,新建暖棚6棟,需投資10萬元,50立方米蓄水池兩個,需投資1.5萬元,新建管理房、消毒間各一間,需投資1萬元,購進飼草加工設備兩臺,需投資6萬元,完成投畜80頭,需資金45萬,加工飼草料500噸,需資金30萬,共需資金93.6萬元。

2、自籌資金42萬元,申請政府補貼1.8萬元,需政府協調解決創業貸款50萬元。

五、效益分析

場子立足于xx村,致力給養殖區起到帶頭作用,科學合理布局,精細化飼養,將先進的管理理念,飼養技術,超前的市場信息帶給區域內其他養殖戶。場內飼草都從本村收購,避免了秸稈燃燒和堆積對環境的污染,及消除了村莊周圍火災隱患,使村容更整潔,并使農民每畝玉米增收150元,小麥秸稈每畝增收30元,直接帶給農民經濟效益16萬元,目前場內飼養普通肉牛,扣除各項成本,預計每頭牛可以實現凈利潤3000元。

六、前期工作進展情況

目前建棚已完工,管理房、消毒間已投入使用,蓄水池一個完工,一個正在籌建,飼草加工設備已購入,小麥秸稈已購入50噸,購進肉牛51頭,由于資金短缺,玉米袋裝微儲草還未加工,投畜數量尚未完成。

七、需要解決的問題

1、投畜和飼草收購資金不足,需政府協調解決信用貸款和創業貸款。

2、自來水管道尚未鋪設,希望政府盡快協調解決。

3、補貼資金未到位,希望協調解決。

篇2: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路網改造建設項目建議書

第一章概況

1.1項目概況

武威位于河西走廊東端,是歐亞兩洲陸路貿易往來交通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就有“通一線于廣漠,控五郡之咽喉”的重要地位。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武威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國道312線改建工程完工,達到了國家一級公路標準;自籌建設了武威至武南寬幅公路;武民公路建成通車,蘭新鐵路西隴海線武威段建設工程業已開工建設,以上交通設施的建設,極大的改善了武威的交通狀況。截止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以城市為中心,城鄉公路四通八達,路網林帶和相應設施配套的公路交通網絡。近年來,武威市憑借豐富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初步形成了以人文景觀、自然風光、農業設施和沙漠探險為內容,以東南西北中五條旅游線路為主的旅游格局。為不斷適應現代旅游者的個性化、特色化的需求,加快我市旅游產業的發展步伐,盡快把我市創建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武威市委、市政府把生態旅游、農業觀光旅游和沙漠探險旅游定為我市特色旅游產業,并專門成立了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管理委員會,由涼州區具體負責實施。涼州區以生態旅游、農業觀光和沙漠探險作為旅游業開發的突破口,大力發展區域游,規劃建立一個以民俗風情觀光旅游為主線,歷史文化風景區、農業科技示范區、莫高旅游度假區、沙漠綠洲游覽區、珍奇動植物觀賞區、沙漠腹地探險區、沙漠生態旅游區和農耕飲食品嘗區等相對獨立、彼此銜接、功能各異、設施齊全、特色鮮明的“一線八區”綜合旅游風景區。這里既有迷人的西部戈壁和田園風情、古老的漢、明長城遺址、古絲綢之路的駝隊足跡、長河落日的大漠風光,也有以反映歷代詩人有關《涼州詞》內容的葡萄長廊和葡萄酒文化。尤其主要的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歸屬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白塔寺遺址和有“石窟鼻祖”之稱的天梯山石窟也坐落于此。在這里,不但可以觀賞戈壁風光的雄渾與壯美,感受沙漠綠洲的旖旎與靈美,追尋古代文明的遺蹤與舊夢,領略戍邊將士的豪邁與風流,還可以品嘗葡萄美酒的醇厚與清爽,親近西部農村的泥土與鄉俗,體驗沙漠探險的驚險與刺激。國家、盛市先后投資對這里進行開發建設,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已初具規模。但是,由于這里的旅游產業起步較晚,旅游基礎配套設施相對滯后,特別是旅游交通條件很差,公路等級低、路況差,從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景區發展。為此,整修現有道路,提高道路等級,縮短旅游交通時間已經成為當前工作的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經過認真調查,建議對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路網進行改造擴建。

1.2項目的必要性

1.2.1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需要。

近年來,國家提出“西部大開發,旅游應先行”的號召,設立了旅游國債基金,在旅游景點建設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大了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特別對生態旅游、西部旅游和扶貧旅游重點扶持,爭取和利用好國債資金來開發建設武威旅游事業具有重要的作用。

1.2.2旅游路網改造擴建是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旅游業是一個綜合關聯度高,輻射帶動性強的產業,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旅游業在一、二、三產業中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高,旅游給人們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愈來愈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是制約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旅游路網改造擴建會促進區域內旅游業和其它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1.2.3現代旅游業發展的需要。

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路網的改造擴建,旨在建立快捷、便利的高標準旅游公路,以提高旅游景區(點)的可進入性,拉近景區(點)與旅游者之間的距離,滿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消費需求。在一定程度起到了增大旅游者的選擇性,刺激旅游消費的目的。

1.2.4旅游路網改造擴建能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旅游公路的建成,將帶動沿線鄉鎮經濟的發展,加之,公路兩側的綠色通道、小康住宅、燈箱廣告等風景線建設,本身就是一種“流動”的旅游景觀,從側面豐富了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的內涵。

1.3項目的可行性

1.3.1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現有的路網設施為區內旅游公路改造擴建提供了基礎條件,項目實施后,可逐步改造旅游道路等級,提高交通便利,擴大旅游客源。

1.3.2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多次組織有關人員到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實地調研、規劃,并專門成立了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管理委員會,統一指導、管理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的規劃和建設。

1.3.3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旅游景區(點)建設初具規模,許多旅游景區(點)在本省已家喻戶曉,并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市場認可率,旅游公路的建設將極大地提高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在省外甚至國外打響旅游區的品牌。

第二章建設內容及規模

2.1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路網現狀

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涉及旅游點23處,沿途道路主要有312國道、涼古公路、黃哈公路、雙清公路、黃吳公路等8條,公路總里程近150公里,其中:涼古公路(涼州至古浪)前5公里涼州至清水三級公路已于*年8月建成,清水至長城段38公里已立項待建;白塔寺至312國道2.5公里道路正在建設,~年7月底可完工;黃羊至王景寨5公里道路為土路;長城鄉通往鄧馬營湖前4公里為沙礫路,其余為土路;黃哈公路、雙清公路、黃吳公路等均為無等級公路,以上道路路況較差,且年久失修。

2.2項目建設內容、規模

2.2.1通往黃羊河農嘗十八里葡萄長廊的黃吳公路(黃羊至吳家井)全長約20公里

,以現路為基礎拓寬改造為二級公路;黃羊河農場──吳家井鄉──長城鄉道路兩側建成防風固沙寬林網風景線;黃羊鎮──黃羊河農場公路兩側建成渠路林配套風景線;長城路段公路兩側主要種植風沙防護林帶。。

2.2.2黃羊河農場至王景寨農場約5公里,改造為三級公路。

2.2.3沙漠公園至蘭墩灘原種場約3公里,改造為三級公路。

2.2.4沿明長城邊沿便道,總長約10公里進行砂石硬化并逐步改造為三級公路;

2.2.5通往葡萄基地、延壽寺的雙清公路(下雙至清水曾家堡)15.2公里,改造為三級公路;

2.2.6通往黃羊綠色食品科技園區、天梯山石窟的黃哈公路約35公里,改造為三級公路。

2.2.7在各交通要道、路口設立交通疏導標識牌。

第三章投資估算和資金來源

3.1投資估算

3.1.1該項目預計總投資7196萬元,詳細預算見附表。

3.2資金來源

3.2.1申請旅游國債資金3000萬元,銀行貸款1000萬元,地方自籌3196萬元。

第四章項目實施步驟

4.1建設周期安排

4.1.1第一階段(~年5月――~年7月)

完成黃吳公路20公里道路拓寬改造,沙漠公園至蘭墩灘原種場3公里道路拓寬改造,黃哈公路35公里路面改造;黃吳公路兩側建成防風固沙寬林網風景線,黃羊鎮──黃羊河農場公路兩側建成渠路林配套風景線建設;完成長城路段風沙防護林帶建設。

4.1.2第二階段(~年8月――~年12月)

完成黃羊河農場至王景寨農場5公里道路拓寬改造,下雙至清水曾家堡15.2公里道路路面改造,沿明長城邊沿10公里便道進行砂石硬化并逐步改造為三級公路;在各交通要道、路口設立交通疏導標識。

4.2建設投資安排

4.2.1~年5月前期準備工作投資100萬元。

4.2.2~年8月施工準備工作投資500萬元。

4.2.3~年8月──~年10月施工投資6000萬元。

4.2.4~年12月工程收尾投資696萬元。

第五章項目效益評估及分析

項目建成后,將對沿線鄉鎮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迅速推出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精品旅游線路,逐步拉長各功能區的產業鏈條,不斷完善旅游項目和基礎配套設施,培育全區旅游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旅游業、農業及其它產業的共同發展,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篇3:綠色生態谷旅游開發項目建議書

九渡河鎮九潤綠色生態谷旅游開發項目建議書一、目前概況“九潤綠色生態谷”項目坐落于北京市懷柔區西部的九渡河鎮四渡河村,南離懷柔城區20公里,北距延慶縣龍慶峽80公里,東距慕田峪長城20公里,西臨昌平區十三陵40公里,項目建設區沿“懷四路”北上至小西湖和即將開發的黃花城長城景區16公里,平均海拔高度201米,四面山石奇特,“懷九”河水四季長流,有4公里的河道環抱該村,植被面積達80%,擁有宜人的溫帶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9-11攝氏度,平均降水600-700毫米,年均日照2980小時,年平均濕度42.8%,無霜期150-180天,四季分明,具有優于國家一級空氣質量標準的清新空氣,該地區現仍存有古時的尼姑庵、寺廟、道觀舊址,村域所屬總面積26415畝,現有人口380戶1100人,~年人均收入為4900元,農作物收入的產值占人均收入的25%,主產板栗,農、林品種單一,相當多的果木面臨更新換代,糧食產量不夠全村人的口糧,荒山、荒灘資源沒有得到合理利用。二、項目規劃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條件1、符合鎮域總體規劃隨著九渡河鎮黨委、政府努力打造“懷柔西部生態綠色富民長廊”進程及鎮域總體規劃的快速進行,新型九渡河、富民九渡河即將呈現在世人的面前:黨委、政府為充分挖掘資源優勢,充分在山水資源上做文章,以發展板栗作為主導產業,搞綠色養殖業和生態旅游業,以產業的集聚帶動人口的集聚,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以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建設環保九渡河:集中體現在開展治村、治路和治河“三治”活動,實施懷四路美化工程,加大懷九河的整治力度,提升全鎮環境水平,結合黃花城長城的人文底蘊和地區特色文化,加快黃花城長城開發進度。位于四渡河村的九潤綠色生態谷工程正是符合這一發展戰略的特點,在治河、開通旅游路方面先行,實現治村,農民致富思路明確。2、符合農村城市化發展的需要無論是經濟可持續發展還是社會可持續發展,在所有的發展中國家內,都涉及農村城市化問題,因為農村城市化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走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拓寬市場經濟,為農民提供新的就業機會,走環保的路子,發展便利交通模式,提高能源效率實現節能,發展第三產業,合理使用土地,以盡快消除貧困,建立防治自然災害的系統。為了推進農村經濟向農村城市化方向前進,我們在綜合治理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廣大群眾從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工作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盡快適應推進農村城市化的需要;我們為了在開發利用自然的同時,從保護自然、保護生態環境入手,盡量提高生態環境質量,使發展建立在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基礎上來發展我們的經濟,這是與當前的大氣候相適應的,符合城市化建設的需要。三、項目開發的深遠意義項目開發是在“三治”的框架下進行的,不僅符合農村城市化發展要求,更切合鎮域發展實際,對推動鎮整體經濟發展具有深遠意義:1、項目建成后,可極大地提高該村整體生態環境標準,提高民俗旅游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實現旅游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的雙重目標。2、通過項目的全面實施,可以有效地整合項目區內的旅游資源,提高現有旅游資源質量,可以把荒灘治理成林地500余畝,整合零散土地200余畝,優化更新果樹品種5000余棵,搞規模經營,規范項目區內各種旅游接待項目的開發行為,使項目區內旅游資源得到有效和可持續開發利用,達到珍惜保護利用資源的目標。3、該項目的實施,將有利地推動民俗接待的規模和數量,進一步改善提高該村民俗旅游業的檔次、規模,促進本村農民就地由一產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增加農民收入起到重要的作用,可實現民俗旅游戶再增加70戶,達到110戶。4、項目建成后,可解除“懷四路”上的交通壓力,由于自一渡河至四渡河路段,路窄、坡陡、彎急,是交通事故易發區,特別是主要因該路段的原因,使這條路雪天不能通車,鑒于該段頻頻發生交通事故,我們在項目開發中,從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上考慮,在沿河道開通一條安全系數高、便于農產品運輸、可實現觀光旅游具有多用途的旅游公路,既可以緩解該段公路的交通壓力,又可以開通四渡河地區的致富路。四、項目建設思路及內容1、采取生態治河,保證河道寬90米,形成1.5米深的水面,即涵養了水源,且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2、在河道北岸,沿河道開通一條適合發展要求的符合國家二級標準的公路,沿途綠化,栽種優質品種樹木,即緩解趕路交通,又形成集旅游觀賞、采摘為一體的綜合區域。3、結合旅游路的開通,將危害四渡河村的村南河道修建護村壩,打通進山旅游寺廟的道路基礎。4、項目一期建設主要工作量:序號內容工程量預計投資(萬元)1截流堤2個2500立方502旅游路路基1200延米4003大橋1座110米長2104護村壩1400延米32合計692五、項目資金籌措整個項目的實施,共需要692萬元,鎮、村兩級自籌資金192萬元,需申請上級政策資金500萬元。九潤綠色生態谷項目的實施,本著走可持續化發展的道路,對促進該村農民解決思想,更新觀念,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項目實施可實現人均收入可逐年增加1000元以上;對實現生態綜合治理、涵養水源,保護水資源不受污染將做出積極貢獻。所以,該項目是屬于就地發展的富民工程,是深入落實中央“三農”精神的深刻體現,是推進農村城市化的關鍵環節,其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是不可估量的。~年

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