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診所醫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診所醫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2024-08-02 閱讀 6269

診所醫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一、確定為病毒性疾病或以為病毒性疾病的病人,不使用抗生素。

二、發熱原因不明者在弄清病原學診斷前,不宜使用抗生素,以免影響臨床癥狀得出縣和病原體的檢處。

三、對于細菌感染的患者,應用抗生素前,應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根據結果指導合理使用抗生素,對于特別嚴重的細菌感染者,可按臨床表現估計的病原菌選擇抗生素。

四、盡量避免皮膚、粘膜等局部應用抗生素,特別是注意避免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氨基糖甙類抗生素的局部應用。

五、盡量避免抗生素聯合應用藥,使用必須有嚴格指征,抗生素應用的指征是指在單用一種抗生素不能控制的嚴重感染、混合感染、頑固性感染等,以二聯為宜。

六、抗生素的使用應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用藥。

七、嚴格控制抗生素的預防使用,禁止無針對性的以廣譜抗生素作為預防感染的手段,外科手術的預防用藥應有嚴格的針對性。

八、為預防抗生素發生過敏反應,在使用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前,要詢問有無過敏史,并做皮內過敏試驗,氨基糖甙類除有特殊指征,一般使用前不做過敏試驗。

篇2:附院抗生素合理使用制度

附屬醫院抗生素合理使用制度

1、抗生素的使用應嚴格按照江西省衛生廳《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進行。嚴格掌握適應癥、禁忌癥及配伍禁忌。

2、嚴格掌握與控制預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監測其耐藥性的變化,密切觀察菌群失調的先兆。

3、盡量減少抗生素的使用不當和對其的依賴性。

4、已確定為病毒性疾病或疑為病毒性疾病的不使用抗生素。

5、發熱原因不明者,在弄清病原學診斷前不使用抗生素,以免影響臨床典型癥狀的出現和病原體的檢出。對于病情特別嚴重的細菌感染患者,在抽血送培養后,可試選抗生素,待細菌培養結果出來,再按藥敏指導用藥。

6、盡量避免皮膚、粘膜等局部應用抗生素。抗菌藥物的局部應用易造成耐藥菌株的產生,引起皮膚過敏反應,尤以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氨基糖甙類等不宜使用。必要時可用新霉素、桿菌肽、磺胺嘧啶等。

7、聯合應用抗生素必須有嚴格的指征,應能達到協同或相加的作用,并達到減少藥量、減少毒副作用、防止或延緩耐藥菌株產生的目的,不可無根據地隨意聯合用藥,特別是起無關作用和拮抗作用的。聯合用藥的指征是單用一種抗生素不能控制的嚴重感染(包括敗血癥、細菌性心內膜炎、化膿性腦膜炎等)、混合感染、頑固性感染及需長期用藥防止細菌產生耐藥的情況,一般以二聯為宜,β-內酰胺類與氨基糖甙類宜聯合應用。

8、選用抗生素要嚴格掌握適應癥。

1)應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結果選用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2)盡量避免使用廣譜抗生素,以防引起宿主自身菌群失調而導致耐藥菌株的產生。

3)對于感染特別嚴重者,可先按臨床估計的病原菌選擇抗生素。

4)對新生兒、老年人、孕婦及肝腎功能障礙者,應謹慎選用抗生素及酌情調整給藥方案。

9、使用抗生素應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用藥。避免靜脈滴注時抗生素之間、抗生素和激素、維生素及血管活性藥物之間發生的配伍禁忌或相互作用,使抗生素的活力受到影響甚至產生毒性反應。抗生素的給藥時間及方法要視其血藥濃度、毒副作用而定。

10、藥劑科應定期統計各科抗生素消耗量及使用類型,按規定對某些抗生素實行限制性使用,并根據本院常見病原菌的耐藥譜調整用藥,以保證抗生素的活力和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

11、嚴格控制抗生素的預防使用。

1)禁止無針對性地以廣譜抗生素作為預防感染的手段。

2)對無感染跡象的昏迷、非感染性休克、惡性腫瘤、腦血管意外、糖尿病及接受侵入性操作者,不必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3)風濕性或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手術前后可預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發生。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期間,為了減少帶菌者,對不能使用磺胺類藥物者可考慮應用抗生素。

4)外科手術的預防性用藥。

抗生素預防性應用,主要用于手術中組織損傷、手術時間長及疑為受細菌污染的手術。患者身體衰弱及免疫低下且對院內感染易感者,手術前預防用藥可以提高抗生素在手術中的血藥濃度,一旦有細菌侵入,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12、一般感染時,抗生素使用至體溫正常或癥狀消失后72~96小時停藥,對于急性感染采用抗生素治療的病人,用藥后72小時臨床療效不顯著者,應根據藥敏結果選用其它敏感藥物。

13、為預防抗生素過敏反應的發生,在使用B-內酰胺類、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等抗生素前,要詢問有無過敏史并做皮內試驗。氨基糖甙類除非有特殊指征,一般使用前不行皮內試驗。

篇3:八一醫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第一醫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1、醫院藥劑科及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抗感染藥物使用率的監測統計,并定期向全院公布。

2、藥劑科負責全院抗感染藥物應用的指導、咨詢工作。

3、檢驗科和藥劑科定期公布主要致病菌及其藥敏試驗結果,為合理使用抗感染藥物提供依據。

4、臨床醫師應提高用藥前相關標本的送檢率(涂片、培養),深部感染應送厭氧菌培養,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嚴格掌握適應癥,合理選用藥物。

5、護士應根據各種抗感染藥物的藥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伍要求,準確執行醫囑,并觀察患者用藥后的反應,配合醫師準確留取各種標本及時送檢。

6、對于細菌耐藥性高的抗菌藥物,醫院感染管理科有權提出暫停使用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