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學學生志愿服務制度
經濟開發新區中心小學學生志愿服務制度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的志愿服務熱潮正在全社會興起。這是推動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養的重要舉措。為此,學校特制定志愿服務活動制度。
1、要組織學生志愿者深入街道、社區和村莊大力宣傳文明禮儀知識,傳播文明理念,倡導團結友愛精神,勸阻各種不文明行為,促進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文明風尚。
2、要組織學生志愿者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大力弘揚扶危濟困、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努力為困難學生排憂解難。
3、組織學生志愿者到公共場所、道路交通等重要部位,宣傳文明行為規范,參加維護交通秩序等方面的工作,努力創造文明出行、和諧交通及規范有序的社會公共秩序。
4、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環境清整活動,保護綠地,清掃街道,拔除雜草,撿拾雜物,鏟除小廣告等,進一步凈化、綠化、美化環境。
5、要加強教育引導,通過舉辦講座、報告會等形式積極傳播志愿服務理念,激發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熱情,通過國旗下的講話、宣傳欄、主題班會等形式激勵學生發揚志愿精神,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
6、要堅持做好學生志愿服務的管理工作,將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情況納入學生成長記錄中,作為綜合素質評價的一項重要指標。
學校會切實加強領導,加大對志愿服務的投入力度,為組織開展好志愿服務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和物質保障。
篇2:X社區居民志愿服務嘉許回饋制度
社區居民志愿服務嘉許回饋制度
為鼓勵更多居民參與到志愿者行列,建立如下志愿服務嘉許回饋制度:
一、對志愿者嘉許回饋以精神嘉許為主,物質嘉許為輔。
二、獲得星級志愿者、區服務時長達48小時以上或在社區志愿服務項目中表現突出的志愿者,可以嘉許。
三、當年服務時間達到100小時的志愿服務對授予團隊先鋒獎。
四、由服務對象、志愿服務項目負責人和志愿服務評估小組推薦,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站組織評估、公示、確定。
五、社區嘉許和回饋形式有:一是在社區“好人路”、“五心好事墻”宣傳。二是在申請入團、入黨、評先評優時優先推薦。三是對突發重病、事故的困難志愿者可向上級申請“關愛基金”緊急救助。四是對遭遇重病、緊急事故等情況需要幫助的志愿者和“老雷鋒”提供相應的志愿服務。
篇3:X社區志愿服務記錄制度2
社區志愿服務記錄制度(二)
根據福建省文明辦、省民政廳印發的《志愿服務記錄辦法實施細則》的要求,結合本區實際,建立如下志愿服務記錄制度:
一、指定一名兩委和一名工作人員負責志愿服務記錄的確認、錄入、儲存、更新和保護工作。記錄內容含:個人基本信息、志愿服務信息、培訓信息、表彰獎勵信息、志愿服務時間、志愿服務評價、活動負責人和記錄人等。
二、志愿服務評估小組要根據《志愿服務派遣受理回復單》中服務對象對志愿者服務質量的評價與建議、志愿服務項目負責人堆志愿者的評價與建議等方面的情況,進行服務情況收集匯總。
三、在志愿服務情況記錄前,應當在社區志愿服務宣傳欄上公示志愿服務宣傳欄上公示志愿服務情況,接受社會監督,公示時間不得少于3個工作日。公示期滿無異議的,方可記入志愿服務記錄。
四、記錄采取紙質檔案記錄和電子檔案記錄相結合的方式,在志愿者服務手冊、社區志愿服務卡及中華志愿者網上記錄服務信息。
五、志愿服務記錄應當長期妥善保存,未經志愿者本人同意,不得公開或者向第三方提供服務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