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X社區居民志愿服務嘉許回饋制度

X社區居民志愿服務嘉許回饋制度

2024-07-14 閱讀 6303

社區居民志愿服務嘉許回饋制度

為鼓勵更多居民參與到志愿者行列,建立如下志愿服務嘉許回饋制度:

一、對志愿者嘉許回饋以精神嘉許為主,物質嘉許為輔。

二、獲得星級志愿者、區服務時長達48小時以上或在社區志愿服務項目中表現突出的志愿者,可以嘉許。

三、當年服務時間達到100小時的志愿服務對授予團隊先鋒獎。

四、由服務對象、志愿服務項目負責人和志愿服務評估小組推薦,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站組織評估、公示、確定。

五、社區嘉許和回饋形式有:一是在社區“好人路”、“五心好事墻”宣傳。二是在申請入團、入黨、評先評優時優先推薦。三是對突發重病、事故的困難志愿者可向上級申請“關愛基金”緊急救助。四是對遭遇重病、緊急事故等情況需要幫助的志愿者和“老雷鋒”提供相應的志愿服務。

篇2: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站管理制度

某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站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規范和促進社區志愿服務活動,提升現代社區管理服務水平,提高居民文明素質和生活質量,加快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社區志愿服務是指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倡導和扶持下,從社區成員多種需求出發,組建以社區居民為主體,社區工作者、物業服務企業員工等共同參與的組織網絡,開展各種無償服務,協助解決社區問題,倡導社區居民互助,共同推動和諧社區建設的公益活動。

第三條社區志愿者是在各社區志愿服務組織注冊登記,不以物質報酬為目的,利用自己的時間、技能等資源,自愿為社會和他人提供服務和幫助的人。

第二章社區志愿服務組織機構與職責

第四條社區應建立黨組織統一領導,社區居委會、駐區單位、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協同配合的志愿服務工作機制,社區黨支部書記為社區志愿服務組織的第一責任人。

第五條各級黨、團組織要加強自身建設,積極參與社區志愿服務工作,在社區志愿服務活動中發揮主體作用。

第六條社區黨員、職工、青年、巾幗等志愿服務組織統一納入社區志愿服務管理體系,接受社區志愿服務組織的協調指導。

第七條志愿服務組織機構職責:在上級黨組織的領導下,招募、培訓、管理志愿者,確立服務項目,開展服務活動,加強陣地建設,為社會公益和社會保障等項工作提供服務。

第三章社區志愿者招募與注冊

第八條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可采取公開招募與定向招募相結合、經常性招募與階段性招募相結合、面向個人招募與面向集體招募相結合等方式開展招募工作,建立健全高效便捷的志愿者招募機制、穩定通暢的招募渠道。

第九條志愿者管理推行注冊登記制度。注冊志愿者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一)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具有“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

(二)年滿十八周歲或十六至十八周歲以自己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者;十四至十八周歲者,須經其法定監護人同意;

(三)具備參加志愿服務相應的基本能力和身體素質;

(四)品行端正,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市志愿者聯合會章程和注冊機構的相關規定。

第十條注冊志愿者的申請程序:

(一)本人持有效證件到所在社區志愿服務組織提出申請,

填寫《**市志愿者注冊登記表》(參考式樣見附件1);

(二)所在社區志愿服務組織按照志愿者基本條件對申請人情況進行初審,初審合格者,由社區志愿服務組織提交注冊機構審核;

(三)審核合格后,注冊機構為申請人統一編號,發放注冊志愿者證,將申請人的有關信息錄入志愿者數據庫,社區志愿服務組織為志愿者建立志愿服務檔案。

第三章社區志愿者權利與義務

第十一條社區志愿者享有以下權利:

(一)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志愿服務活動;

(二)獲得志愿服務的真實、準確、完整的信息;

(三)獲得志愿服務所需的條件和必要的保障;

(四)獲得志愿服務活動所需的教育和培訓;

(五)請求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組織幫助解決在志愿服務活動中遇到的問題;

(六)有困難時優先獲得志愿服務組織和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務;

(七)對志愿服務組織進行監督,提出批評和建議;

(八)要求志愿服務組織出具參加志愿服務的證明;

(九)申請注銷注冊志愿者身份;

(十)其他依法享有的權利。

第十二條社區志愿者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志愿者組織的相關規定;

(二)提供真實、準確、完整的注冊相關信息,如有信息變更及時聯系修改;

(三)履行志愿服務承諾或者協議約定的義務,完成志愿服務;

(四)開展志愿服務時應當統一著裝或佩戴統一的標志,自覺維護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的形象和聲譽;

(五)自覺維護服務對象的合法權益;

(六)退出志愿服務活動時,履行合理告知的義務;

(七)保守在參與志愿服務活動過程中獲悉的個人隱私、商業秘密或者其他依法受保護的信息;

(八)不得向接受志愿服務的組織或者個人索取、變相索取報酬;

(九)不得以志愿者身份從事任何以營利為目的或違背社會公德的活動;

(十)其他依法應當履行的義務。

第四章社區志愿服務保障與管理

第十三條社區應加強志愿服務陣地建設,設立志愿服務工作站,確保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的廣泛開展。規范化的志愿服務工作站應具備“八個有”:

(一)有工作場地:一張辦公桌、一部電話、一個議事場所;

(二)有志愿者隊伍:根據自愿原則招募組建社區注冊志愿者隊伍;

(三)有服務項目:以“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為主題,因地制宜設計開展志愿服務項目;

(四)有活動計劃:每一個志愿服務項目都有明確的全年目標和近期計劃,確保服務站志愿服務工作長期堅持;

(五)有管理制度:在志愿者的招募、培訓、活動、表彰,日常管理等方面建立相關制度,實現規范化運作;

(六)有檔案制度:包括年度活動計劃、圖文信息、工作總結,志愿者名冊、服務內容、服務時間、表彰情況記錄,服務對象名冊等;

(七)有服務基地:根據服務項目要求建立長期服務基地,如服務廣場、老年公寓等;

(八)有統一標識:懸掛“**市**區**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站”牌匾,規格:60cm*40cm,各項管理制度上墻。

第十四條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的經費可接受社會捐贈和資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私分或挪用。經費的籌集、使用和管理,依法接受有關部門監督。

第十五條在重大活動志愿服務和應急志愿服務中,志愿服務組織或接受服務的組織,應當為志愿者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經常性志愿服務中,有條件的志愿者組織可根據需要為志愿者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應當對志愿者在從事志愿服務活動中由本人所支出的交通、誤餐等費用給予適當的補貼;經常性志愿服務,根據具體情況,可適當給予上述補貼。

第十六條建立志愿服務時間累計和績效評價制度,實行志愿者星級認證。注冊志愿者每年至少要參加20小時的志愿服務。參加志愿服務時間累計達到100小時

、200小時、500小時、800小時、1000小時的,可根據《**市星級志愿者認證管理辦法》,分別認定為**市一至五星志愿者。

第十七條認證申請由負責安排志愿者參加活動的志愿服務組織或志愿者個人提出,由對其進行注冊的志愿服務組織根據志愿者服務的時間累計及服務評價情況進行認定。

第十八條社區志愿服務組織應組織開展相關評選表彰活動,充分利用大眾傳媒和文化宣傳設施,廣泛宣傳實踐中涌現出的優秀志愿者、志愿者組織及其典型事跡,加強正面宣傳引導,營造有利于志愿者隊伍發展的良好氛圍。

篇3:X社區志愿服務記錄制度2

社區志愿服務記錄制度(二)

根據福建省文明辦、省民政廳印發的《志愿服務記錄辦法實施細則》的要求,結合本區實際,建立如下志愿服務記錄制度:

一、指定一名兩委和一名工作人員負責志愿服務記錄的確認、錄入、儲存、更新和保護工作。記錄內容含:個人基本信息、志愿服務信息、培訓信息、表彰獎勵信息、志愿服務時間、志愿服務評價、活動負責人和記錄人等。

二、志愿服務評估小組要根據《志愿服務派遣受理回復單》中服務對象對志愿者服務質量的評價與建議、志愿服務項目負責人堆志愿者的評價與建議等方面的情況,進行服務情況收集匯總。

三、在志愿服務情況記錄前,應當在社區志愿服務宣傳欄上公示志愿服務宣傳欄上公示志愿服務情況,接受社會監督,公示時間不得少于3個工作日。公示期滿無異議的,方可記入志愿服務記錄。

四、記錄采取紙質檔案記錄和電子檔案記錄相結合的方式,在志愿者服務手冊、社區志愿服務卡及中華志愿者網上記錄服務信息。

五、志愿服務記錄應當長期妥善保存,未經志愿者本人同意,不得公開或者向第三方提供服務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