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讀后感:創建學習共同體

讀后感:創建學習共同體

2024-08-02 閱讀 6727

實踐“合作學習”創造“精彩課堂”

―――讀《學校的挑戰――創建學習共同體》有感

讀了《學校的挑戰――創建學習共同體》一書,感覺在本書中有兩個詞匯對我觸動很大,讓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思考:

一、實踐“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這個詞,可以說大家都很熟悉,也是平時常常使用的。可是當我閱讀《學校的挑戰――創建學習共同體》一書后,才發現這里“合作學習”與自己過去的認識不盡相同,這里簡單梳理自己學習后的粗淺認識。

書中提到一則小故事,讓我既感動又欽佩,才發現這里的“合作學習”與自己過去的認識有不同之處。書中說:“課堂里沉默寡言的高志與英語學習極度低下的幸子,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上偶然相遇。幸子期待能夠以自己的力量來支撐有著沉默寡言弱點的高志,而沉迷于英語的學習,短短的幾十分鐘里一舉改變學習落后的現實;高志為了回報幸子對自己的一番好意,

輕聲細語地回應幸子的問話;再加上同組的另兩位女生若無其事的支持,構成課堂內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這里佐藤學先生描述的“合作學習”不是強強聯手的模式,而是弱弱相助的姿態。這讓我感受到,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優勢”所在,都有閃光點,如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發揮每個小組成員的優勢,從而形成“優勢”互補是我們教師應該著手思考的問題。只有這樣,“合作學習”才能稱之為“互惠學習”。

我想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創設合作的機會

課堂教學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適時引導,不僅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還可以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因此,教師要尋找機會、創造機會激勵學生合作,特別是那些平日表現不好,學習積極性不高,智力水平較弱的學生。比如,教學“步測、目測”時,教師可以設置實踐活動測量操場,學生在步測中既要保持步伐大小基本一致,又要數步數,如果測量效果不理想,教師可以布置兩人一組,一人走一人數,給學生合作的機會;教授統計圖表時,有的統計圖表在正面,可有關的分析、問題卻在反面,學生閱讀不方便,教師可以布置同桌合作,一正一反,便于閱讀。這些做法都可以激勵學生合作的興趣。

2、形成合作的習慣

有了合作的需要,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建立合作小組。根據班級情況,通常是前后桌形成一個“四人小組”,這樣分組便于學生進行合作、討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再有意識地強化“小組”的集體榮譽感,組內就會出現“互幫互助,扶攜共進”的良好氛圍,達到合作的另一層意義――共同提高。

3、提高合作的效果

教師必須明確,自己始終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對小組合作必須適時進行引導,讓合作“出成效,有意義”。如:給學生設計“合作學習記錄表”,要求學生進行小組活動,必須做記錄,每個學生輪流當小組長、輪流做記錄員、輪流發言。合作學習開始階段,教師經常性地回收“合作學習記錄表”,對操作錯誤的及時給予糾正,對表現優秀的更要給予肯定,激勵學生把合作學習的形式逐步完善。

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也要相信自己的學生,大膽放手,給學生一個自主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過程,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提高學習效率。例如自學《三角形的面積》,學生已經不再像初始階段那樣只是隨便看看書,而是會帶著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學生會在書上用鉛筆寫出自己思考的問題:“怎樣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在計算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問題?”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來驗證這個公式,從而透徹地理解公式的形成過程。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提高了實踐能力,形成了應用意識,為后續學習奠定了基礎。

本學期,我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我非常期待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看到孩子們在經歷合作過程后,能滿足合作需要、體驗交流快樂、分享合作成果,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實效性,打造高效課堂。

二、創造精彩課堂

什么樣的課堂能夠稱為“精彩的課堂”。書中有這樣一段給予我很大的啟示:“精彩”并不是指教師“上課”的優劣,而是指每一個兒童自由自在地、有個性地參與教學,形成了以“傾聽關系”為基礎的管弦樂般地交響,尤其是每一個教師都能真誠地面對教材與兒童。各位同仁,這是多么令人向往、令人著迷的課堂啊!

那么怎樣做才能使我們的學生能自由自在地、有個性地參與教學,其實達到這樣精彩的課堂,它的核心詞不就是“尊重”二字嗎?實踐“尊重”,創造“精彩”應當成為每一個教師的追求。這不僅是實現教師個人價值的有效途徑,也是在實實在在地履行作為“人民教師”的職責。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教師首先要尊重自己的工作,明確自己的真正責任。書中說,教師的責任不在于“上好課”,而是“實現每一個兒童的學習權,保障挑戰高水準學習的機會,”的確這樣,教師要承擔起這份責任,就要尊重自己的工作,必須有課前充分的教學研究、教學設計;必須有課中的不斷積累;必須要課后的充分反思。

2、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除了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學生,知道哪些是他們已有的知識,哪些是他們“跳一跳”可以夠到的,哪些是他們要掌握的等等。換句話也就是要真正把握學生的所想所知,保障學生挑戰高水準學習的機會。

3、做一個和學生交流的老師。

每一個孩子都有著想和老師交流的想法,可能是礙于師嚴,可能是沒有勇氣,最大的可能就是對自己的信心不足,才不敢接近老師,更不用談和老師交流。其實,只要我們用一顆童心和孩子交流,放下那死板的師道尊嚴,課間和孩子說說話、跳個繩、打個球。。。。。。就在這些小事情中,師生之間的距離就近了,溝通就開始了。。。。。。。。你自然就成了學生喜歡的老師了。

4、做一個讓學生感受到愛的老師。

師愛不同于母愛,疼愛自己的孩子那是本能,疼愛別人的孩子那是神圣!沒有對學生的愛,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師愛除了溫柔,更多的是嚴格。是為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所承擔的責任!師愛是教育的前提!

老師們,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教的學生尊敬自己、喜歡自己和愛自己。那么,就請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讓學生喜歡你這個人,讓學生喜歡你的課堂,讓學生感受到你的愛如春風,讓學生敬仰你的人格,讓學生喜歡你的個性!那么,你就是孩子想要找的老師,你的課堂一定會很精彩。

篇2:小學生暑期快樂閱讀讀后感征文活動方案

小學生暑期快樂閱讀讀后感征文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營建“羊城書香校園”氛圍,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豐富小學生的語言積累,構建小學生健康的閱讀生活,本學期廣州市小學語文教研會擬組織開展“小學生暑期快樂閱讀讀后感征文活動”。

二、活動主題:暑期快樂閱讀

三、參加對象

廣州市各校1―6年級全體小學生。

四、比賽要求

1.學生可根據推薦書目自主參加閱讀活動。在認真閱讀書本的基礎上,充分感受閱讀快樂,并把自己的感受以讀后感的形式寫下來。

2.低年段字數不限,中年段不少于350字,高年段不少于400字。可以圖文并茂,但要注意文字與配圖內容吻合。

五、組織辦法:

(一)以自愿為原則參加活動。

(二)采用市、區組織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六、活動形式:

(一)初選:

1.由各校評選,按比例選出入圍文稿送區參加復評。

2.上交時間:第13周周五前上交。

(二)復選:(參賽征文表格填寫見附件)

1.由各區評選,各年段選出12份作品送市評審。

2.上交時間:第15周周五前上交。

(三)定評:

由市組織評審組按比例評出一、二、三等獎。

定評時間:17周

七、評獎辦法

每年段將評出一等級24名、二等獎48名、三等獎若干名。評出優秀學校組織獎,優秀指導教師獎若干,并頒發獎狀。

八、組織單位

廣州市小學語文教研會

20**-6-18

附件1:推薦書目

一年級:8本

《小螞蟻濁濁》

《好同學小米》

《大自然的秘密》

《世界兒童文學名著精選連環畫》

《中國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少兒童話故事》(少兒注音版)

《最著名的中國童話》

《爺爺一定有辦法》

二年級:8本

《甜點心》

《力力不喜歡女孩》

《解開秘密的快樂》

《安徒生童話》

《喜羊羊與灰太狼》(少兒版)

《丁丁歷險記》

《大個子老鼠小個子貓》

《十萬個為什么》(動植物類)

三年級:8本

《彩色的風》

《飛吧,飛吧,美麗的生命》

《啊唔一口就吃掉》

《木偶奇遇記》

《愛麗斯漫游奇遇記》

《伊索寓言》

《成語故事》

>《窗邊的小豆豆》

四年級:8本

《聽!聽!說不完的風中傳奇》

《杰羅尼摩的歡樂假期》

《一朵花是一個家》

《愛的教育》

《昆蟲記》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一千零一夜》

《中外神話傳說》

五年級:10本

《最后一只黑足雪貂》

《心靈的眼睛》

《三個“虎崽”的故事》

《綠野仙蹤》

《愛麗斯漫游奇境記》

《西游記》

《童年》

《森林報》

《父與子》

《三國演義》

六年級:10本

《幽靈船上的狗吠》

《紅麥田》

《心靈島上的燈塔》

《海底兩萬里》

《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個瞬間》

《誰動了我的奶酪》

《朱自清散文集》

《湯姆索亞歷險記》

《魯濱孫漂流記》

《會飛的教室》

篇3:讀后感:創建學習共同體

實踐“合作學習”創造“精彩課堂”

―――讀《學校的挑戰――創建學習共同體》有感

讀了《學校的挑戰――創建學習共同體》一書,感覺在本書中有兩個詞匯對我觸動很大,讓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思考:

一、實踐“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這個詞,可以說大家都很熟悉,也是平時常常使用的。可是當我閱讀《學校的挑戰――創建學習共同體》一書后,才發現這里“合作學習”與自己過去的認識不盡相同,這里簡單梳理自己學習后的粗淺認識。

書中提到一則小故事,讓我既感動又欽佩,才發現這里的“合作學習”與自己過去的認識有不同之處。書中說:“課堂里沉默寡言的高志與英語學習極度低下的幸子,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上偶然相遇。幸子期待能夠以自己的力量來支撐有著沉默寡言弱點的高志,而沉迷于英語的學習,短短的幾十分鐘里一舉改變學習落后的現實;高志為了回報幸子對自己的一番好意,

輕聲細語地回應幸子的問話;再加上同組的另兩位女生若無其事的支持,構成課堂內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這里佐藤學先生描述的“合作學習”不是強強聯手的模式,而是弱弱相助的姿態。這讓我感受到,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優勢”所在,都有閃光點,如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發揮每個小組成員的優勢,從而形成“優勢”互補是我們教師應該著手思考的問題。只有這樣,“合作學習”才能稱之為“互惠學習”。

我想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創設合作的機會

課堂教學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適時引導,不僅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還可以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因此,教師要尋找機會、創造機會激勵學生合作,特別是那些平日表現不好,學習積極性不高,智力水平較弱的學生。比如,教學“步測、目測”時,教師可以設置實踐活動測量操場,學生在步測中既要保持步伐大小基本一致,又要數步數,如果測量效果不理想,教師可以布置兩人一組,一人走一人數,給學生合作的機會;教授統計圖表時,有的統計圖表在正面,可有關的分析、問題卻在反面,學生閱讀不方便,教師可以布置同桌合作,一正一反,便于閱讀。這些做法都可以激勵學生合作的興趣。

2、形成合作的習慣

有了合作的需要,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建立合作小組。根據班級情況,通常是前后桌形成一個“四人小組”,這樣分組便于學生進行合作、討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再有意識地強化“小組”的集體榮譽感,組內就會出現“互幫互助,扶攜共進”的良好氛圍,達到合作的另一層意義――共同提高。

3、提高合作的效果

教師必須明確,自己始終是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對小組合作必須適時進行引導,讓合作“出成效,有意義”。如:給學生設計“合作學習記錄表”,要求學生進行小組活動,必須做記錄,每個學生輪流當小組長、輪流做記錄員、輪流發言。合作學習開始階段,教師經常性地回收“合作學習記錄表”,對操作錯誤的及時給予糾正,對表現優秀的更要給予肯定,激勵學生把合作學習的形式逐步完善。

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也要相信自己的學生,大膽放手,給學生一個自主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過程,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提高學習效率。例如自學《三角形的面積》,學生已經不再像初始階段那樣只是隨便看看書,而是會帶著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學生會在書上用鉛筆寫出自己思考的問題:“怎樣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在計算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問題?”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來驗證這個公式,從而透徹地理解公式的形成過程。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提高了實踐能力,形成了應用意識,為后續學習奠定了基礎。

本學期,我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我非常期待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看到孩子們在經歷合作過程后,能滿足合作需要、體驗交流快樂、分享合作成果,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實效性,打造高效課堂。

二、創造精彩課堂

什么樣的課堂能夠稱為“精彩的課堂”。書中有這樣一段給予我很大的啟示:“精彩”并不是指教師“上課”的優劣,而是指每一個兒童自由自在地、有個性地參與教學,形成了以“傾聽關系”為基礎的管弦樂般地交響,尤其是每一個教師都能真誠地面對教材與兒童。各位同仁,這是多么令人向往、令人著迷的課堂啊!

那么怎樣做才能使我們的學生能自由自在地、有個性地參與教學,其實達到這樣精彩的課堂,它的核心詞不就是“尊重”二字嗎?實踐“尊重”,創造“精彩”應當成為每一個教師的追求。這不僅是實現教師個人價值的有效途徑,也是在實實在在地履行作為“人民教師”的職責。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教師首先要尊重自己的工作,明確自己的真正責任。書中說,教師的責任不在于“上好課”,而是“實現每一個兒童的學習權,保障挑戰高水準學習的機會,”的確這樣,教師要承擔起這份責任,就要尊重自己的工作,必須有課前充分的教學研究、教學設計;必須有課中的不斷積累;必須要課后的充分反思。

2、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除了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學生,知道哪些是他們已有的知識,哪些是他們“跳一跳”可以夠到的,哪些是他們要掌握的等等。換句話也就是要真正把握學生的所想所知,保障學生挑戰高水準學習的機會。

3、做一個和學生交流的老師。

每一個孩子都有著想和老師交流的想法,可能是礙于師嚴,可能是沒有勇氣,最大的可能就是對自己的信心不足,才不敢接近老師,更不用談和老師交流。其實,只要我們用一顆童心和孩子交流,放下那死板的師道尊嚴,課間和孩子說說話、跳個繩、打個球。。。。。。就在這些小事情中,師生之間的距離就近了,溝通就開始了。。。。。。。。你自然就成了學生喜歡的老師了。

4、做一個讓學生感受到愛的老師。

師愛不同于母愛,疼愛自己的孩子那是本能,疼愛別人的孩子那是神圣!沒有對學生的愛,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師愛除了溫柔,更多的是嚴格。是為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所承擔的責任!師愛是教育的前提!

老師們,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教的學生尊敬自己、喜歡自己和愛自己。那么,就請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讓學生喜歡你這個人,讓學生喜歡你的課堂,讓學生感受到你的愛如春風,讓學生敬仰你的人格,讓學生喜歡你的個性!那么,你就是孩子想要找的老師,你的課堂一定會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