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廢電池危害和處理方法研究報告

廢電池危害和處理方法研究報告

2024-08-02 閱讀 2174

廢電池的危害和處理方法研究報告

1。電池的結構和分類

2。廢電池的產生

3。廢電池的危害

4。廢電池的回收處理

一、電池結構及分類:

現在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電池吧:電池是一種將化學能直接轉變成電能的裝置。它可分為充電池和非充電池。下面我們要研究一下非充電池的結構了,主要分三個層次:一是最外的一層“皮”也是我們所說的殼,二是供反應化學物質,被殼包住,中間的是石墨電極。當化學物質反應之后轉變成電能由石墨電極輸出在外電路形成回路形成電流:電池就是工作了。非充電池分為:鎳氫電池,鎳鎘電池。

二、廢電池的產生:

電池的發明使用給大家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隨著當今社會的發展以及需求

也同時因為社會大眾對電池使用處理的不合理對已經用過的電池

扔不妥善處理從而制止大量的廢電池出現在各個角落

三、廢電池的危害:

當電池內部的化學物質反應完全后,電池再也不能供電了,成了一顆廢電池,通常情況下人們就隨手一丟,再買過另一顆新的。大多數人會說,這是很正常的哩。但他們沒有想到,就在那舉手投足之下,也是在破壞他們的家園

――地球。也許有人會問:“就這么一個小東西對于地球來說,能有什么了不起呢!還說什么破壞?”電池看上去并不那么具有破壞力,但是看東西不能全看表面。廢電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屬汞、鎘、錳、鉛等。當廢電池日曬雨淋表面皮層銹蝕了,其中的成分就會滲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們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產的農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這些有毒的重金屬就會進入人的體內,慢慢的沉積下來,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據測量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土壤里,可以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價值;一個扣鈕電池可以污染60萬升水,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就近全球50億人來計每個月每人丟一顆電池,一年累積下來600億顆電池,對地球的破壞力可說是很大的了,其對人類健康危害造成的后果更難以想象了,據統計,僅北京市每年因廢電池而進入自然環境的汞竟然達到29.6噸,這數目不能不讓人頭痛。所以廢舊電池是不可以隨意丟棄的。在廢電池回收上,各國都很重視。另外,發達國家生產的各類鋅錳子電池已是無汞電池了。而且發達國家也不允許進口含汞電池。因此中國的含汞電池也不能進入歐美發達地區。日益增長的垃圾產量正在使我們居住的星球超負荷運轉,層出不窮的公害事件、“垃圾圍城”早已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如何實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已是當務之急?!胺佩e了地方的資源”是近年來人們對垃圾的重新認識。實行垃圾分類將使能夠回收的垃圾廢物實現物盡其用,變廢為寶。

就體積和重量而言,廢電池在生活垃圾中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的害處卻非常大,電池中含有汞、鎘、鉛等重金屬物質。汞具有強烈的毒性,鉛能造成神經紊亂、腎炎等;鎘主要造成腎損傷以及骨疾-骨質疏松、軟骨癥及骨折。若把廢電池混入生活垃圾中一起填埋,久而久之,滲出的重金屬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電池在我們生活中的使用量正在迅速增加,已深入到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每一個角落。WALKMAN、BP機、移動電話、照相機、計算器。目前,全國的電池消費量在70億只左右。據預測,到2000年僅BP機的電池用量就將達到15.5億只。這些電池若未得到妥善處理,將直接或間接地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實施并倡導廢舊電池分類收集活動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識,并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支持和參與棗與其分散污染,不如集中治理。廢棄在自然界電池中的汞會慢慢從電池中溢出來,進入土壤或水源,再通過農作物進入人體,損傷人的腎臟。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無機汞可以轉化成甲基汞,聚集在魚類的身體里,人食用了這種魚后,甲基汞會進入人的大腦細胞,使人的神經系統受到嚴重破壞,重者會發瘋致死。著名的日本水俁病就是甲基汞所致。鎘滲出污染土地和水體,最終進入人體使人的肝和腎受損,也會引起骨質松軟,重者造成骨骼變形。汽車廢電池中含有酸和重金屬鉛泄漏到自然界可引起土壤和水源污染,最終對人造成危害。

據專家測試,一節鈕扣電池能污染60萬升水;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

有關專家指出,廢舊電池如果與生活垃圾混合處理,電池腐爛后,其中的汞、鎘、鉛、鎳等重金屬溶出會污染水體和土壤,并通過食物鏈最終危害人類健康。人如果汞中毒,會患中樞神經疾病,死亡率高達40%;鎘則被定為IA級致癌物質。

四、廢舊電池的加工與回收

西歐許多國家不僅在商店,而且直接在大街上都設有專門的廢電池回收箱,將收集起來的費電池先用專門篩子篩選出那些用語鐘表、計算器及其他小型電子儀器的紐扣電池,它們當中一般都含有汞,可將汞提取出來加以利用,然后用人工分揀出鎳鎘電池電池,法國一家工廠就從中提取鎳和鎘,再將鎳用于煉鋼,鎘則重新用于生產電池。

其余的各類廢電池一般都運往專門的有毒、有害垃圾填埋場,這種做法不僅花費太大(例如:在德國填埋一噸廢電池費用達1700馬克),而且還造成浪費,因為其中尚有不少可作原料的有用物質。

瑞士有兩家專門加工利用舊電池的工廠,巴特列克公司采取的方法是將舊電池磨碎,然后送往爐內加熱,這時可提取揮發出的汞,溫度更高時鋅也蒸發,它同樣是貴重金屬。鐵和錳熔合后成為煉鋼所需的錳鐵合金。該工廠一年可加工2000噸廢電池,可獲得780噸錳鐵合金,400噸鋅合金及3噸汞。另一家工廠則是直接從電池中提取鐵元素,并將氧化錳、氧化鋅、氧化銅和氧化鎳等金屬混合物作為金屬廢料直接出售。

不過,熱處理的方法花費較高,瑞士還規定向每位電池購買者收取少量廢電池加工專用費,的國馬格德堡近郊區正在興建一個“濕處理”裝置,在這里除鉛蓄電池外,各類電池均溶解于硫酸,然后借助離子樹脂從溶液中提取各種金屬物,用這種方式獲得的原料比熱處理方法純凈,因此在市場上售價更高,而且電池中包含的各種物質有95%都能提取出來。濕處理可省去分揀環節(因為分揀是手工操作,會增加成本)。馬格德堡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其成本雖然比填埋方法略高,但貴重原料不致丟棄,也不會污染環境。

德國阿爾特公司研制的真空熱處理法還要便宜,不過這首先需要在廢電池中分揀出鎳鎘電池,廢電池在真空中加熱,其中汞迅速蒸發,即可將其回收,然后將剩余原料磨碎,用磁體提取金屬鐵,再從余下粉末中提取鎳和錳。這種加工一噸廢電池的成本不到1500馬克。

從我做起,從身邊每一件小事做起,是我們的座右銘。關愛身邊環境、參與廢舊電池的分類回收利用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個人的行為也許微不足道,但把我們每個人的力量聯合起來,便足以托起一種文明,一種與自然共生的文明,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文明。

五、廢舊電池回收利用處理過程:

1.分類。將回收的廢舊電池砸爛,剝去鋅殼和電池底鐵,取出銅帽和石墨棒,余下的黑色物是作為電池芯的二氧化錳和氯化銨的混合物,將上述物質分別集中收集后加工處理,即可得到一些有用物質。其石墨棒經水洗、烘干再用作電極。

2.制鋅粒。將剝去的鋅殼洗凈后置于鑄鐵鍋中,加熱熔化并保溫2小時,除去上層浮渣,倒出冷卻,滴在鐵板上,待凝固后即得鋅粒。

3.回收銅片。將銅帽展平后用熱水洗凈,再加入一定量的10%的硫酸煮沸30分鐘,以除去表面氧化層,撈出洗凈、烘干即得銅片。

4.回收氯化銨。將黑色物質放入缸中,加入60oC的溫水攪拌1小時,使氯化銨全部溶解于水中,靜止、過濾、水洗濾渣2次,收集母液;在將母液真空蒸餾至表面有白色晶體膜出現為止,冷卻、過濾得氯化銨晶體,母液循環利用

5.回收二氧化錳。將過濾后的濾渣水洗3次,過濾,濾餅置入鍋中蒸干除去少許的碳和其它有機物,再放入水中充分攪拌30分鐘,過濾,將濾餅于100-110oC烘干,即得黑色二氧化錳

六、缺乏對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的關注度,回收意識淡薄:

由于宣傳教育力度不夠,居民對于廢舊電池的危害缺乏認識,環保意識淡薄,不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廢舊電池回收處理。人們在購買電池時也并不考慮其是否符合環保標準。很多設置的廢舊電池回收箱,被當作垃圾箱,形同虛設。

目前,我國的電池生產企業有350多家,每年各類電池的年生產量約150-160億只,國內消費量為70億只左右,并且這個數據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在增長,但回收力度卻不足2%。低回收率直接限制了處理規模的擴大和處理技術的提高,進而嚴重阻礙了廢舊干電池回收利用的產業化進程。

七、對我國廢舊電池回收的建議

盡快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大對廢舊電池回收產業的扶持力度。

法律法規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促使企業建立逆向物流系統的最重要、最有效的外部強制力量。在法律法規體系中應明確規定生產企業、銷售企及消費者的責任、義務、權利以及違反法律法規將受到的處罰,確立制造商責任制,明確生產企業有義務對廢舊電池進行回收處理,銷售企業有收集廢舊電池并運送到儲存點或回收處理工廠的義務,消費者有將廢舊電池送到收集點的義務等。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支持經濟激勵手段,若沒有相關法律的保障,經濟激勵手段將很難實施。

篇2:廢電池危害和處理方法研究報告

廢電池的危害和處理方法研究報告

1。電池的結構和分類

2。廢電池的產生

3。廢電池的危害

4。廢電池的回收處理

一、電池結構及分類:

現在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電池吧:電池是一種將化學能直接轉變成電能的裝置。它可分為充電池和非充電池。下面我們要研究一下非充電池的結構了,主要分三個層次:一是最外的一層“皮”也是我們所說的殼,二是供反應化學物質,被殼包住,中間的是石墨電極。當化學物質反應之后轉變成電能由石墨電極輸出在外電路形成回路形成電流:電池就是工作了。非充電池分為:鎳氫電池,鎳鎘電池。

二、廢電池的產生:

電池的發明使用給大家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隨著當今社會的發展以及需求

也同時因為社會大眾對電池使用處理的不合理對已經用過的電池

扔不妥善處理從而制止大量的廢電池出現在各個角落

三、廢電池的危害:

當電池內部的化學物質反應完全后,電池再也不能供電了,成了一顆廢電池,通常情況下人們就隨手一丟,再買過另一顆新的。大多數人會說,這是很正常的哩。但他們沒有想到,就在那舉手投足之下,也是在破壞他們的家園

――地球。也許有人會問:“就這么一個小東西對于地球來說,能有什么了不起呢!還說什么破壞?”電池看上去并不那么具有破壞力,但是看東西不能全看表面。廢電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屬汞、鎘、錳、鉛等。當廢電池日曬雨淋表面皮層銹蝕了,其中的成分就會滲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們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產的農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這些有毒的重金屬就會進入人的體內,慢慢的沉積下來,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據測量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土壤里,可以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價值;一個扣鈕電池可以污染60萬升水,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就近全球50億人來計每個月每人丟一顆電池,一年累積下來600億顆電池,對地球的破壞力可說是很大的了,其對人類健康危害造成的后果更難以想象了,據統計,僅北京市每年因廢電池而進入自然環境的汞竟然達到29.6噸,這數目不能不讓人頭痛。所以廢舊電池是不可以隨意丟棄的。在廢電池回收上,各國都很重視。另外,發達國家生產的各類鋅錳子電池已是無汞電池了。而且發達國家也不允許進口含汞電池。因此中國的含汞電池也不能進入歐美發達地區。日益增長的垃圾產量正在使我們居住的星球超負荷運轉,層出不窮的公害事件、“垃圾圍城”早已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如何實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已是當務之急。“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是近年來人們對垃圾的重新認識。實行垃圾分類將使能夠回收的垃圾廢物實現物盡其用,變廢為寶。

就體積和重量而言,廢電池在生活垃圾中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的害處卻非常大,電池中含有汞、鎘、鉛等重金屬物質。汞具有強烈的毒性,鉛能造成神經紊亂、腎炎等;鎘主要造成腎損傷以及骨疾-骨質疏松、軟骨癥及骨折。若把廢電池混入生活垃圾中一起填埋,久而久之,滲出的重金屬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電池在我們生活中的使用量正在迅速增加,已深入到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每一個角落。WALKMAN、BP機、移動電話、照相機、計算器。目前,全國的電池消費量在70億只左右。據預測,到2000年僅BP機的電池用量就將達到15.5億只。這些電池若未得到妥善處理,將直接或間接地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實施并倡導廢舊電池分類收集活動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識,并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支持和參與棗與其分散污染,不如集中治理。廢棄在自然界電池中的汞會慢慢從電池中溢出來,進入土壤或水源,再通過農作物進入人體,損傷人的腎臟。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無機汞可以轉化成甲基汞,聚集在魚類的身體里,人食用了這種魚后,甲基汞會進入人的大腦細胞,使人的神經系統受到嚴重破壞,重者會發瘋致死。著名的日本水俁病就是甲基汞所致。鎘滲出污染土地和水體,最終進入人體使人的肝和腎受損,也會引起骨質松軟,重者造成骨骼變形。汽車廢電池中含有酸和重金屬鉛泄漏到自然界可引起土壤和水源污染,最終對人造成危害。

據專家測試,一節鈕扣電池能污染60萬升水;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

有關專家指出,廢舊電池如果與生活垃圾混合處理,電池腐爛后,其中的汞、鎘、鉛、鎳等重金屬溶出會污染水體和土壤,并通過食物鏈最終危害人類健康。人如果汞中毒,會患中樞神經疾病,死亡率高達40%;鎘則被定為IA級致癌物質。

四、廢舊電池的加工與回收

西歐許多國家不僅在商店,而且直接在大街上都設有專門的廢電池回收箱,將收集起來的費電池先用專門篩子篩選出那些用語鐘表、計算器及其他小型電子儀器的紐扣電池,它們當中一般都含有汞,可將汞提取出來加以利用,然后用人工分揀出鎳鎘電池電池,法國一家工廠就從中提取鎳和鎘,再將鎳用于煉鋼,鎘則重新用于生產電池。

其余的各類廢電池一般都運往專門的有毒、有害垃圾填埋場,這種做法不僅花費太大(例如:在德國填埋一噸廢電池費用達1700馬克),而且還造成浪費,因為其中尚有不少可作原料的有用物質。

瑞士有兩家專門加工利用舊電池的工廠,巴特列克公司采取的方法是將舊電池磨碎,然后送往爐內加熱,這時可提取揮發出的汞,溫度更高時鋅也蒸發,它同樣是貴重金屬。鐵和錳熔合后成為煉鋼所需的錳鐵合金。該工廠一年可加工2000噸廢電池,可獲得780噸錳鐵合金,400噸鋅合金及3噸汞。另一家工廠則是直接從電池中提取鐵元素,并將氧化錳、氧化鋅、氧化銅和氧化鎳等金屬混合物作為金屬廢料直接出售。

不過,熱處理的方法花費較高,瑞士還規定向每位電池購買者收取少量廢電池加工專用費,的國馬格德堡近郊區正在興建一個“濕處理”裝置,在這里除鉛蓄電池外,各類電池均溶解于硫酸,然后借助離子樹脂從溶液中提取各種金屬物,用這種方式獲得的原料比熱處理方法純凈,因此在市場上售價更高,而且電池中包含的各種物質有95%都能提取出來。濕處理可省去分揀環節(因為分揀是手工操作,會增加成本)。馬格德堡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其成本雖然比填埋方法略高,但貴重原料不致丟棄,也不會污染環境。

德國阿爾特公司研制的真空熱處理法還要便宜,不過這首先需要在廢電池中分揀出鎳鎘電池,廢電池在真空中加熱,其中汞迅速蒸發,即可將其回收,然后將剩余原料磨碎,用磁體提取金屬鐵,再從余下粉末中提取鎳和錳。這種加工一噸廢電池的成本不到1500馬克。

從我做起,從身邊每一件小事做起,是我們的座右銘。關愛身邊環境、參與廢舊電池的分類回收利用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個人的行為也許微不足道,但把我們每個人的力量聯合起來,便足以托起一種文明,一種與自然共生的文明,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文明。

五、廢舊電池回收利用處理過程:

1.分類。將回收的廢舊電池砸爛,剝去鋅殼和電池底鐵,取出銅帽和石墨棒,余下的黑色物是作為電池芯的二氧化錳和氯化銨的混合物,將上述物質分別集中收集后加工處理,即可得到一些有用物質。其石墨棒經水洗、烘干再用作電極。

2.制鋅粒。將剝去的鋅殼洗凈后置于鑄鐵鍋中,加熱熔化并保溫2小時,除去上層浮渣,倒出冷卻,滴在鐵板上,待凝固后即得鋅粒。

3.回收銅片。將銅帽展平后用熱水洗凈,再加入一定量的10%的硫酸煮沸30分鐘,以除去表面氧化層,撈出洗凈、烘干即得銅片。

4.回收氯化銨。將黑色物質放入缸中,加入60oC的溫水攪拌1小時,使氯化銨全部溶解于水中,靜止、過濾、水洗濾渣2次,收集母液;在將母液真空蒸餾至表面有白色晶體膜出現為止,冷卻、過濾得氯化銨晶體,母液循環利用

5.回收二氧化錳。將過濾后的濾渣水洗3次,過濾,濾餅置入鍋中蒸干除去少許的碳和其它有機物,再放入水中充分攪拌30分鐘,過濾,將濾餅于100-110oC烘干,即得黑色二氧化錳

六、缺乏對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的關注度,回收意識淡?。?/p>

由于宣傳教育力度不夠,居民對于廢舊電池的危害缺乏認識,環保意識淡薄,不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廢舊電池回收處理。人們在購買電池時也并不考慮其是否符合環保標準。很多設置的廢舊電池回收箱,被當作垃圾箱,形同虛設。

目前,我國的電池生產企業有350多家,每年各類電池的年生產量約150-160億只,國內消費量為70億只左右,并且這個數據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在增長,但回收力度卻不足2%。低回收率直接限制了處理規模的擴大和處理技術的提高,進而嚴重阻礙了廢舊干電池回收利用的產業化進程。

七、對我國廢舊電池回收的建議

盡快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大對廢舊電池回收產業的扶持力度。

法律法規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促使企業建立逆向物流系統的最重要、最有效的外部強制力量。在法律法規體系中應明確規定生產企業、銷售企及消費者的責任、義務、權利以及違反法律法規將受到的處罰,確立制造商責任制,明確生產企業有義務對廢舊電池進行回收處理,銷售企業有收集廢舊電池并運送到儲存點或回收處理工廠的義務,消費者有將廢舊電池送到收集點的義務等。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支持經濟激勵手段,若沒有相關法律的保障,經濟激勵手段將很難實施。

篇3:工作人員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應急處理預案

工作人員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應急處理預案

  本規定中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是指: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意外通過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損皮膚或或胃腸道外途徑(針刺、人咬傷、擦傷和割傷等途徑穿透皮膚或粘膜屏障)接觸HBV、HCV、HIV、梅毒等血源性病原體的狀態。

  醫院工作人員發生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后,應立即按下述程序處理:

一、局部處理

  1. 肥皂液和流動清水清洗污染局部皮膚。

  2. 污染黏膜時,應用大量生理鹽水反復對黏膜進行沖洗;

  3. 如有傷口時,輕輕由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傷口,避免擠壓傷口局部,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 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沖洗傷口。

  4.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消毒劑,如用70%酒精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

二、報告程序

  1.在局部處理完成后,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并填寫職業接觸登記表備案。

  2.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對接觸者進行風險評估、調查,內容包括:接觸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途徑、接觸后局部處理情況、職業接觸級別、病毒載量水平等評估感染風險、接觸者預防接種、免疫情況、對同時接觸多種血源性病原體的情況進行分析;必要時征得源患者同意后進行經血傳播疾病病原檢測 。

  3.發生HIV接觸后,由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向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西安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科:85521006 85525625 節假日:衛曉麗 13060422155)。

三、根據接觸病原體的種類采取相應的預防處置措施。

  (一)乙型肝炎病毒(HB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原抗體情況,了解既往免疫狀態。

  2.無保護性抗體者,應在24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接種乙肝疫苗。

  3.有保護性抗體者或為乙肝病毒感染者,無需處理。

  4.在最后一劑疫苗接種1個月~2個月之后進行病毒抗體追蹤檢測。

  (二)丙型肝炎病毒(HC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無接觸后預防措施。

  3.接觸6周后檢測病毒RNA;6個月之后進行丙型肝炎抗體追蹤檢測。

  (三)艾滋病病毒(HI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由疾控部門組織專家對接觸者進行評估,需要時由疾控部門向接觸者發放阻斷劑;追蹤檢測可在疾控部門或本院檢驗科進行。

  3.接觸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個月時對艾滋病病毒抗體進行檢測。

  (四)梅毒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預防性應用長效青霉素。

  3.接觸后3個月檢測梅毒抗體。

  (五)若發生其它血源性傳播疾病職業接觸,由傳染科、防保科、醫院感染管理科共同制定預防處理方案。根據疾病的平均潛伏期進行追蹤檢測。

四、群體性職業接觸處理報告、處理

  1.報告程序:當醫院感染管理科接到3名以上工作人員在從事針對同一源患者的醫療活動而發生的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事件,立即進行核實、調查,確定為群體性職業接觸事件者向院領導匯報。

  2.風險評估: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對接觸者進行風險評估、調查,內容包括:接觸人數、接觸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途徑、接觸后局部處理情況、接觸者預防接種、免疫情況、對同時接觸多種血源性病原體的情況進行分析。

  3.預防處置措施:

 ?、賹τ贖BV、HCV、梅毒等血源性病原體的群體性接觸事件,由醫院感染管理科依據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暴露級別、接觸者免疫狀況等因素指導接觸者進行相應的檢測、預防用藥、免疫接種,并進行隨訪、監測。

 ?、趯τ贖IV群體性接觸事件,盡快向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由疾控部門組織專家對接觸者進行評估,需要時由疾控部門向暴露者發放阻斷劑;追蹤檢測可在疾控部門或本院檢驗科進行。

五、預防處置費用及補償政策:

  (一)本院正式職工及合同制人員發生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各項檢測、預防用藥、免疫接種費用均由醫院承擔。進修、實習、試工人員在醫院工作期間發生職業接觸,其檢測費用由醫院承擔,但預防用藥及免疫接種費用由個人自付。

  (二)發生職業接觸的醫務人員在隨訪期內確診已感染了血源性疾病,參考損傷時執行醫務人員職業防護規定程度,醫院給予適當的補償:

  1.按照規定防護發生意外傷害的感染者,按照工傷申報程序進行申報鑒定,在鑒定結果未確定前,醫院承擔醫保費用中的全部自付部分,鑒定結果出來后按結果規定對待。

  2.由于他人的違規操作造成當事人受傷而致感染的,違規者應承擔一定比例的費用及責任。

六、總結、分析:

  每年對發生的職業接觸個案進行匯總,確定多發科室、多發人群、多發地點及危險因素;對群體接觸事件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找出醫務人員自身防護不足之處,進行相關知識培訓、補充防護用品等,將接觸機率降至最低。

  本預案與國家或上級部門法規有不符之處,按照國家或上級發布的法規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