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廉政警示教育片觀后感
清貧難守,路好走;貪得富貴,苦在后
――友邦項目觀看《權》有感
為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中建三局友邦項目近期組織了全體人員集中觀看了崗位廉政風險警示教育片《權》。該片講述了一名市級人防辦主任,從踏實工作到組織培養,從手握重權到,再到淪落為身陷囹圄的階下囚的過程,看后令人震撼,發人深省。手中握有一定的實權,但是他沒有用好黨和人民所賦于的權力,跌下馬來,其根本原因就是利欲熏心。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頂不住金錢的誘惑。他身為人防辦副主任,握有實權,替別人說話辦事只是張口之勞,得到的卻是優厚的回報,錢花不了,東西用不完。他們都成了一些不法之徒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襲擊目標,而且一旦擊中便稀里嘩啦不可收拾。為什么能這樣?按他自己的說法就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沒有改造好,平時很少學習,即便學了也是應付公事,根本沒有裝進腦子里去。久而久之,便犯了迷糊,再也腦子不清醒了,以至于在違法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根本不按照黨說的去做了,不去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了。
二、忽視了黨和人民的監督。他身為人領導干部,為所欲為,根本不要別人的監督,甚至把人民的監督看成是對自己的不信任,拒絕監督。他們替別人辦事就得收錢,收東西。第一次都說是很害怕,但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習以為常了,思想就麻木了。
三、他們心存僥幸。楊海覺得他做的這些事誰也不會知道,沒想到他會落入法網,他聲聲懺悔,說什么都晚了。他在鐵窗下感悟到兩點:一是把他與之奮斗幾十年的事業毀掉了,這覺得這里既包括了他自己的信仰,榮譽,也包括他自己的尊嚴。二是失去了人身自由。世界上沒有賣后悔藥的。正如陳毅寫的一首詩“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黨和人民在監督,法網恢恢難逃脫!”
觀后我覺得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更應該以黨員干部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學習,刻苦改造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其位,謀其政,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廉潔自律,警鐘長鳴,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要日三省吾身,對著章程找差距,找出差距定措施,自覺向黨組織匯報思想,按照黨的要求去做,自覺接受黨和人民的監督,做無愧于黨和人民的人。時刻牢記,在位置上要想什么,干什么,身后留下些什么?不該要的不要,不該去的地方不去,不該吃的別吃,不該辦的事情別辦。努力做一個新時期合格的黨員干部。
應當講,干部有著許多優勢和優點,文化程度比較高,眼界比較開闊,思想比較活躍,開拓進取精神比較強。存在著一些缺點和不足,主要是缺少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系統學習,缺少對黨的優良傳統和黨的歷史的深刻了解,缺少嚴格的黨內生活鍛煉和艱苦環境的磨煉。加上又處在gg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勢下,面臨的誘惑和不良影響很多。他被提拔到領導崗位后,由于不能正確對待和使用手中權力,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的地位和名利,一旦缺少監督和制約,便會滑向錯誤甚至是犯罪的泥潭。
在權力觀和利益觀中,權力觀是基礎,是起決定作用的。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就是要正確看待和運用手中的權力,解決好為誰掌權、為誰服務的問題。他覺得自己特別能干,今天的“位置”是個人奮斗得來的,甚至抱怨組織上“早該用我了”。他在領導崗位上不是想著為國家、為集體多做工作,而是只圖對自己、對家庭的回報。這是十分錯誤的。
樹立正確的利益觀,就是要正確對待個人的金錢利益,解決好權力與金錢之間的關系。有一些年部比較急功近利,心浮氣躁,有了一定的權力,又急欲得到金錢利益,以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滿足自己的私欲。如果有了這樣的思想,不僅工作干不踏實,甚至會想方設法地投機鉆營,走到違法違紀的歪門邪道上去。年輕干部應該立大志、做大事,千萬不要把“升官發財”作為自己人生的唯一目的。作為一名國企干部,尤其是作為一名年輕的黨員干部,應該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國家奮斗、為社會奉獻的境界,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為國家、為群眾謀利益上。至于個人的地位和利益,應該運用合法的手段,通過合法的途徑,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和獲得。在其位,謀其職,不投機取巧,不嘩眾取龐,踏踏實實,勤勤懇懇。
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和利益觀,主要靠個人的努力,但也離不開企業和組織的嚴格要求、教育和管理。通過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建立健全監督制約機制,也是預防和及時發現違法違紀事件的有效途徑。從《權》中的案例來看,干部,越是有才華,越是壓了擔子,越是受到重用,越要嚴格要求、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要經常分析和掌握年輕干部的思想動態,發現不良傾向和思想苗頭及時提醒,幫助他們防微杜漸。要把“三講”教育和“****”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中形成的一些成功經驗,運用到加強年輕干部的黨性鍛煉中來,在提高年輕干部業務素質的同時,不斷促進其理論學習,提高政治素養,使年輕干部在嚴格的黨內生活中得到鍛煉。賦予艱巨的任務,讓他們在現實的風浪中經受鍛煉和考驗。選拔任用年輕干部,要把是否經過實踐鍛煉作為重要依據。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在艱苦環境中、在關鍵時刻經受不住考驗的人,哪怕再年輕、再能干,也決不能提拔任用。
20**年5月28日,建委全體職工集中觀看警示片《權》。片中的主人公叫楊海,*黨員,天津人防辦副主任。楊海本來是一位工作能力很強的干部,于20**年因為升遷主任失利,開始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謀取私利。他撈起錢來無所不盡其極:索賄受賄;幫助他人承包工程收取好處費;從開發商手中買房,低價買高價賣;讓下屬單位為自己報銷單據。涉案金額達幾百萬,最終被查辦,鋃鐺入獄。在獄中,他穿著囚服,戴著手銬,懊悔的說:自己因為濫用權力,貪贓枉法,最終失去了工作,失去了自己奮斗幾十年的事業,失去了做人的尊嚴,也失去了自由!
看完片子,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楊海作為一名黨員,國家干部,黨和政府給予了他很高的職位,很大的權力。他沒有意識到這是黨和國家對他的期望和信任,是要他為國家和人民工作和服務的,也沒有意識到權利背后的責任和義務。反而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大肆撈取私利,最終收到了法律的嚴懲。在獄中接受采訪時,他認為自己的徇私枉法行為使自己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卻沒有意識的自己的行為辜負了黨和人民對自己的信任,給黨和國家造成了很惡劣的負面影響,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利用權力施壓幫人中標的工程很可能留下很大的質量安全隱患,在戰時不但不能保障人民的安全,甚至會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很大的生命財產損失。他在受懲罰的同時,應該更深刻的反思反省自己,改造自己!
作為工程建設領域的一名總監理工程師,國家和人民也賦予和我一定的權力,目的是要求我在工程中做好質量、進度、投資、安全等方面的控制,把好關,交出合格的工程。這就是權責一致的原則。如果我意識不到自己的責任重大,玩忽職守,甚至和開發商和施工單位勾結,降低控制標準謀取私利,留下質量安全隱患甚至造成事故,那么等待我的也是法律的嚴懲,和楊海一樣成為國家和人民的罪人。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我一定在楊海事件中吸取教訓,嚴格要求自己,遵守監理工程師職業道德,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控制好工程中的各項工作,交出合格的工程,回報國家和人民對自己的信任和期待。
我雖然只是一名基層干部,一直以來認為和腐敗距離很遠,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看到,除那些身居高位的人之外,不乏有普通的工作人員利用工作之便,走上貪污腐敗之路。事實證明,腐敗墮落并非身居高位,如果一個人喪失了自我約束能力,不注重世界觀改造,同樣會走向罪惡的深淵。因此,我們要加強警示教育,在人生中,始終要筑起一道拒腐防變的屏障。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對極少數腐敗分子嚴厲懲治,使他們在黨內無藏身之地;而對絕大多數黨員干部來講,則是立足于教育,著眼于防范。通過這次警示教育,我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心靈也受到了強烈的震憾。我深有感觸地認為,這些人走向犯罪道路的事實給我們敲響了拒腐防變的警鐘。楊海本來身居要職,衣食無憂,有著良好的工作環境,但是在形形色色的誘惑面前,他沒能堅守底線。在工作期間,他大肆收取賄賂,大搞權錢交易,利用手中的權力,為個人謀取不正當利益,最終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和嚴懲。從楊海與人謀利心存僥幸到玩弄權利于股掌的轉變,揭示了其在權欲泥沼中的墮落,震人心弦。
雖然影片只有短短的20多分鐘,卻有著很強的教育意義。楊海的墮落對每一位觀影者來說都是一種強有力的明鑒和警示。我們很痛惜地看到他墮落的人生軌跡:看似奔騰激昂的人生河流卻在一瞬間墜入谷底深淵。常言道,一失足成千足恨。當權力變換成工具,精神讓位于物質,從風光無限的領導崗位,到失去自由的鐵窗高墻,從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到處心積慮專橫跋扈,最終才恍然大悟悔不當初……這樣的過程實在發人深省。
通過觀看這部影片,我深刻地領悟到楊海的墮落是源于他從思想上放松了對主觀世界的改造,丟失了崇高的理想信仰,最終導致私欲膨脹。****強調:“黨的執政能力不僅體現在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上,而且體現在領導干部的良好作風上和嚴于律己的具體行動上”。我們要從思想上擺正心態,時刻自我反省,保持警鐘長鳴;還要從根源上認識到任何一位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都是人民群眾賦予的,必須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一切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我們應從自身做起,在工作中做到自律,在生活中做到自重。在工作中,以《廉政準則》等各項規定嚴格約束自己,做到常懷律己之心,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珍惜自身的工作崗位,通過不斷實干歷練,戰勝“糖衣炮彈”,抵制歪風邪氣,實現自我激勵和自我超越。在生活上,堅持正確的交友方式,擇仁而交,擇賢而交,時刻警惕權力、金錢等方面的誘惑,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拒腐防變的意識和能力,切實把住思想道德底線。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我們應以此為鑒,警鐘長鳴。只有做好干部職工崗位廉政風險防范工作,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才能保障各項工作的順利完成。(20**年1月10日,我參加了北辰區環保局組織的“廉政警示教育”活動。在活動中觀看了反腐警示教育片《權》。
警示教育片《權》以天津市人防辦原副主任楊海案為例,詳細講述了他利用職務便利收受巨額賄賂,生活極度腐化的事實,并對其作案手段和貪欲心理進行了深刻分析,揭示了他們因權力觀、價值觀錯位而導致貪欲膨脹、腐化墮落、自毀前途的心路歷程。影片案例選取典型,人物個性鮮明,分析從點到面,層層遞進,發人深思,為全體黨員干部筑牢反腐倡廉的堅固防線敲響了警鐘。
篇2:《生命刻度》警示教育片觀后感
《生命刻度》警示教育片觀后感
澄邁縣石浮中心幼兒園王小霞
家庭是溫馨的港灣,安全是幸福的支點。本片以家庭為經,以安全為緯,通過一個個真切感人的故事,標出了生命的刻度:最可寶貴,最須珍愛。
**年6月在園領導的組織下,我認真觀看了我觀看了安全警示教育片《生命刻度》--他,本片通過幾位普通企業安全員和安監員的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詮釋了實現安全發展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世界上最怕“認真”二字,安全生產必須最講認真。
使我深深的體會到安全終于泰山,無論在任何場,合任何時候,安全都不可忽視。不能提供安全的生產生活環境,就會制約發展,帶來無窮的隱患。很多時候我們都懷著僥幸的心理去做某一件事情,卻會造成讓你始料不及的事故,事故發生只在一瞬間,在那一瞬間,一切美好都化為烏有,一個美好的家庭破碎!大好的前程斷送了!
我們要牢記這些用生命換來的教訓,只要人人心中牢記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真正提高安全思想意識,在日常工作中加強防范,增強安全責任心,就可以營造出安全和諧的氛圍。我們的平安之花才會盛開的更加長久鮮艷。因為只有安全在心,生命才能在手,安全生產,有你,有我,有大家。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們要把《教師崗位行為規范》落實到本職崗位中,牢記安全第一。
人生道路漫漫長,悠悠歲月需平安。觀看結束后,大家紛紛表示:為了我們的家庭幸福,為了我們的國家昌盛,更為了使整個世界少一點悲哀,多一份歡笑。時刻記住:珍愛生命,安全第一!
篇3:警示教育片《賭掉前程》《警鐘》觀后感
《賭掉前程》、《警鐘》警示教育片觀后感
最近,本人觀看了由縣紀委組織播放的警示教育片《賭掉前程》、《警鐘》,深有感觸。《賭掉前程》講述了七名黨員干部沉迷于賭博,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真實事件;《警鐘》告訴我們的是11名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如何從領導崗位走向囚犯的人生軌跡。他們一個個痛心疾首,悔恨當初,深感對不起黨和政府,對不起親人和朋友,真實感悟到平安、自由是福的人生真諦。
剖析這18名黨員領導干部的犯罪原因,貪婪是共性。沉迷賭博者想不勞而獲,一夜暴富;貪污受賄者想以權謀私撈一把。作為一名領導干部,要切忌貪婪,嚴于律己,要解決好“三個正確對待”的問題。
一是正確對待職務,解決好為誰當官的問題。每個領導干部都擔負著一定職務,或管錢管人或管事,職務意味著責任,領導意味著服務。警示片中這些領導干部從政幾十年,擔任過多種職務,分管或主管過多方面的工作,但他們忘記了入黨時的誓言,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拋棄于腦后,當貪官庸官,害黨害民,誤國誤事。只有真正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才是黨和人民需要的合格、稱職的干部。
二是正確對待權力,解決好怎樣用權的問題。領導干部手中都掌握著一定的權力。權力是魔杖,是雙刃劍,可使人高尚,也可使人墮落。如果帶著私欲用權,搞權權交易、權錢交易、權色交易,這樣的干部就必將會墮落和垮臺。權力是人民給的,只能為人民服務。要象汪洋湖、孔繁森那樣,參加工作幾十年,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正確行使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從不用手中權力為自己和家屬謀任何私利,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我們必須反對以權謀私,絕不容許在黨內和領導干部層內形成既得利益集體。領導干部就是要以身作則,廉潔自律,管好自己,管好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管好分管地區和部門的黨風廉政建設,做到權為民所用。
三是正確對待名位,解決好價值取向的問題。價值取向是人們對一定價值目標的自覺追求。在我們的干部中,少數人崇拜名位,把名位高低作為自己人生價值的取向,這與馬克思人生和價值觀背道而馳。一個人名位的升降,是由主觀條件與客觀機遇決定的。名位是暫時的,事業是永恒的。汪洋湖同志工作變動16次,與家人兩地分居30年,無論組織怎樣安排,條件如何艱苦,個人有什么困難,都自覺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主,愉快接受,毫無怨言,表現出一個共產黨員應有的思想境界和優良品質。領導干部應對事業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兢兢業業,忘我工作,堅持原則,敢抓敢管,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廣大干部群眾的贊譽。人民群眾在痛恨成克杰、胡長清等腐敗分子的同時,對黨內出現的鄭培民、孔繁森這樣的好干部感到無比的欣慰。領導干部要以平常心看待名位,視名利淡如水,看事業重如山,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這樣的人生才是最有價值的人生。
對領導干部來說,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既是黨性原則,也是修養方法,這是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無論是修為政之德還是思貪欲之害,最終都應當體現在認真、嚴格的“律己”上。如果這18名腐敗分子在位時能夠“律己”,就不會走上犯罪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