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應急計劃表
應急計劃表
類別
應急描述
采取措施
負責人
聯系方式
外部聯系人
聯系方式
基礎設施
停電
1.第一時間與供電部門聯系,確認何時能供電。
2.根據停電影響程度調整上班時間及生產計劃。
供電局95598
生產過程中突然停電
1.第一時間聯系供電負責人確認停電原因,及時排除故障,恢復供電。
2.來電后現場設備操作人員特別是數控類按照《設備斷電開機步驟》進行操作。
3.重要設備/儀器使用UPS電源,保證停電時的電力支援
3.根據停電影響程度確定是否調整生產計劃。
停水
1.與供水部門聯系,確認何時能供水。
2.根據影響程度確定是否調整生產計劃。
自來水公司96390
著火
1.輕微火災--采取滅火措施,并報告上級
2.嚴重火災―撥打報警電話,并報告上級
3.定期進行消防安全演練
4.定期檢查消防器材的有效性
火警電話119
停氣
1.第一時間聯系供氣負責人確認停氣原因,及時排除故障,恢復供氣。
2.準備備用空壓機,分段供氣,將影響程度降至最小。
3.根據停氣影響程度確定是否調整生產計劃。
空壓機廠家
維修
計算機網絡故障
1.如電腦運行出現問題,應及時報告管理員;
2.使用UPS電源,保證停電時的電力支援;
3.定期數據制盤保存;
4.網絡及軟件供應商信息應能在現場找到;
5.關鍵設備的關鍵部件均有備份
網絡及軟件供應商清單
關鍵設備
設備故障
1.當關鍵設備發生故障時,由技術部、設備部聯合進行檢修,確認故障原因,對損壞件進行更換,倉庫必須保證《備品備件庫存表》的安全庫存量。
2.當檢修故障原因本公司技術人員無能力維修時,應盡快聯系生產或配件廠家到現場維修。設備部提供設備配件供應商聯絡方式。
3.根據停機影響程度確定是否調整生產計劃。
人力資源
人員短缺
1.與勞務派遣公司合作,當出現人員短缺時能夠第一時間進行派遣。
2.加強員工多功能培訓,使員工能夠勝任多方面的工作,在發生用工短缺時,實行車間之間的平衡,具體見《員工技能矩陣表》,確保每位員工能勝任兩個以上的崗位。
3.招聘臨時工人,根據公司相關規定發放薪酬,以彌補人員緊缺。
4.根據生產任務情況安排員工加班。
人力資源
意外傷害
1.準備一些常用藥品如:創口貼、人丹、紗布藥棉等,以備工傷、中暑等應急
2.嚴重工傷事故送醫院急救。
3.簽訂協議醫療單位,方便就醫。
急救電話120
供應鏈
外部退貨
1.當發生產品原因導致顧客退貨并造成客戶生產中斷時,由銷售部及時辦理退換貨手續;
2.將庫存合格品緊急發往客戶,如無庫存應緊急生產
見退貨信息表
緊急訂單原材料/產品短缺
1.通知采購部緊急采購(含公司內部產品之間調撥)
2.根據采購進程調整生產計劃
3.建立供應商庫存
客戶拒收產品
1.如因產品質量原因,造成客戶拒收,立即聯系質量部/技術部,確認問題點,組織重新生產合格產品
2.如因產品包裝問題,造成客戶拒收,立即聯系物流部,安排重新發貨或重新生產。
運輸中斷
1在外庫備適當庫存,縮短運輸周期及供貨周期
2所有產品按照ABC進行分類,AB類產品設置最低庫存量
3如客戶緊急訂單要求專車送貨,相關銷售總監確認批準后,安排專車送貨
客戶端
庫存跟蹤表
2.如遇不可預料的原因導致運輸中斷,及時與運輸商協調,如不能在客戶接受的交付時間內送達,從公司重新發運。
見運輸商清單
3.如運輸商無能力按客戶訂單的交付時間送達,更換運輸商,尋找能滿足交付時間的運輸商。
見運輸商清單
1.如汽運,船運運輸暫時中斷,換用其它運輸方式,如鐵路,空運,以滿足客戶交貨日期。
2.在外庫備適當常用庫存,以避免因災害性天氣導致的運輸延誤
見運輸商清單
自然因素
自然災害
1.按規定和救災需求配備應急裝備,儲備應急所需的物資和生活用品,加強對物資儲備的監督管理,及時予以補充和更新。
2.臺風/洪水:臺風/洪水來臨前對廠房/基礎設施進行檢查加固,對設備設施做好防雨/防水措施,切斷電源;恢復供電前需確認各設備電源線路正常。
3.成立應急小組,24小時值班,跟蹤事態發展,及時進行匯報。
應急小組名單
持續高溫
1.實行夏季上班時間,避開高溫。
2.發放防暑降溫物品。
夏季上班時間表
修訂人:
日期:
批準人:
日期:
篇2:礦井災害預防處理應急救援計劃制定審批管理制度
第一節?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
一、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定義
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是指為了防止災害的發生和一旦發生事故后,預先制定的搶險救災方案。煤礦企業每年至少按照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方案,組織一次礦井救災實戰演習。
二《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的內容
1.附圖及有關處理各種事故必備的技術資料
(1)礦井通風系統圖、反風試驗報告以及反風時保證反風設施完好可靠的檢查報告。
(2)礦井供電系統圖和井下電話的安裝地點。
(3)井下消防----灑水管路、排水管路和壓風管路的系統圖。
(4)地面和井下消防材料庫位置及其儲備的材料、設備、工具的品名和數量登記表。
(5)地面、井下對照圖。
2.文字說明
文字說明中包括:
(1)可能發生事故的地點以及地點的自然條件、生產條件及預防的事故性質、原因和預兆。
(2)保證人員安全撤退的措施。
(3)預防、處理各種事故和恢復生產的具體技術措施。
(4)實現預防措施的單位及負責人。
(5)參加處理事故的人員組成、分工和其他有關人員名單、通知方法和順序。
3.安全迅速撤退人員的措施
(1)及時通知災區和受威脅地區人員的方法及所需材料設備。
(2)人員撤退路線及該路線上需設的照明設備、路標、自救器及臨時避難硐室的位置。
(3)風流控制方法、實現步驟及其適用條件。
(4)發生事故后,對井下人員的統計方法(一般采用定位卡和考勤記錄統計在井下的人數及其姓名)。
(5)救護隊員向遇災人員接近的移動路線。
(6)向待救人供給空氣、食物和水的方法。
《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隨著客觀條件的變化,每季度還要對《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作出相應的修改與補充。
三、《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的編制方法、審批程序及其貫徹執行
(1)《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編制由礦長安排總工程師組織單位有關人員編制,
(2)《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必須在每年開始前1個月報批。
(3)在每季開始前15天,礦總工程師根據礦井自然條件和采掘工程的變動等情況,組織有關科室進行修改和補充。
(4)已批準的《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由礦長負責組織實施。
(5)已批準的《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應立即向全體職工(包括全體礦山救護隊員)貫徹,組織學習,并進行考試。沒有學習過或考試不及格,不熟悉《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有關內容的干部和工人,不準下井工作?!稙暮︻A防與處理計劃》如有修改補充,還應組織職工重新學習。
(6)每年必須至少組織1次礦井救災演習。對演習中發現的問題,必須采取措施,立即改正。
(1)確定最短安全路線。
(2)計算各救護小隊的最短行動路線。
(3)計算火災發生后的通風穩定性,選取防止風流逆轉的措施。
第二節?煤礦事故應急預案
一、編制事故應急預案的原則與注意事項
(一)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原則
1、符合性
2、針對性
3、可操作性
4、動態性
5、體現性
(二)編制事故應急預案的注意事項
1、必須明確安全撤退人員應該采取的具體措施
2、必須明確各類災害事故的處理措施和原則
3、要有正確的編制程序。
二、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內容
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是針對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所需的應急準備和響應行動而制定的指導性文件,其重要內容包括方針與原則、應急策劃、應急準備、應急響應、現場恢復、預案管理與評審改進和附件這7大要素:
1.方針與原則
應急救援預案應有明確的方針和原則作為指導應急救援工作的綱領。
2.應急策劃
應急策劃是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的基礎,是應急準備、響應的前提條件,應明確煤礦的基本情況,以及危險分析與風險評價、資源分析、法律法規要求等結果。
包括;基本情況,危險分析,資源分析,法律法規要求等
3.應急準備
(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設置、組成人員和職責劃分。
設置分級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應包括主要負責人及有關管理人員.現場指揮人。
主要職責為:組織制訂煤礦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負責人員、資源配置、應急隊伍調動;確定現場指揮人員;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批準本預案的啟動與終止;事故狀態下各級人員的職責;煤礦事故信息的上報工作;接受集團公司的指令和調動;組織應急預案的演練;負責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數據。
(2)在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中應明確預案的資源配備情況:包括應急救援保障、救援需要的技術資料、應急設備和物資等,并確保其有效使用。
①應急救援保障分為內部保障和外部保障:
內部保障的內容:確定應急隊伍;
各種技術資料的存放地點、保管人員;
各種保障物資;
各種制度。
外部保障的內容:互助的方式,請求政府、集團公司協調應急救援力量,應急救援信息咨詢,專家信息。
②應急救援應提供的技術資料:
通常包括:礦井平面圖、巷道布置圖、采掘工程平面圖、井下運輸系統圖、礦井通風系統圖以及排水、防塵、防火注漿、壓風、充填、抽放瓦斯等管路系統圖,井下避災路線圖,安全監測裝備布置圖,瓦斯、煤塵、頂板、水、通風等數據,程序、作業說明書和聯絡電話號碼和井下通信系統圖等。
③應確定所需的應急設備和物資,并保證充足提供:
一般包括:報警通訊系統,井下應急照明和動力,自救器、呼吸器,安全避難場所,開關和切斷閥,消防設施,急救設施和通訊設備。
(3)教育、訓練與演練。
4.應急響應
(1)報警、接警、通知、通訊聯絡方式。
確定24h有效的報警裝置;24h有效的內部、外部通訊聯絡手段;事故通報程序。
(2)預案分級響應條件。
(3)指揮與控制。
(4)煤礦事故發生后應采取的應急救援措施。
(5)警戒與治安。預案中應規定警戒區域劃分、交通管制、維護現場治安秩序的程序。
(6)人員緊急疏散、安置。
(7)危險區的隔離。
(8)檢測、搶險、救援、消防、控制事故擴大的措施。
(9)受傷人員現場救護、救治與醫院救治。
(10)公共關系。依據事故信息、影響、救援情況等信息發布要求,明確事故信息發布批準程序;媒體、公眾信息發布程序;公眾咨詢、接待、安撫受害人員家屬的規定。
(11)應急人員安全。
5.現場恢復
6.預案管理與評審改進
三、應急演練的組織與實施
(一)演練的類型
可采用不同規模的應急演練方法對應急預案的完整性和周密性進行評估,如桌面演練、功能演練和全面演練等。
1.桌面演練
桌面演練的特點是對演練情景進行口頭演練,一般是在會議室內舉行。其主要目的是鍛煉參演人員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解決應急組織相互協作和職責劃分的問題。
2.功能演練
功能演練是指針對某項應急響應功能或其中某些應急響應行動舉行的演練活動,主要目的是針對應急響應功能,檢驗應急人員以及應急體系的策劃和響應能力
3.全面演練
全面演練指針對應急預案中全部或大部分應急響應功能,檢驗、評價應急組織應急運行能力的演練活動。
(二)演練的參與人員
應急演練的參與人員包括參演人員、控制人員、模擬人員、評價人員和觀摩人員。
1.參演人員
參演人員是指在應急組織中承擔具體任務,并在演練過程中盡可能對演練情景或模擬事件做出真實情景下可能采取的響應行動的人員,相當于通常所說的演員。
2.控制人員
控制人員是指根據演練情景,控制演練時間進度的人員。
3.模擬人員
模擬人員是指演練過程中扮演、代替某些應急組織人員,或模擬緊急事件、事態發展的人員。
4.評價人員
評價人員是指負責觀察演練進展情況并予以記錄的人員。
5.觀摩人員
觀摩人員是指來自有關科室、外部機構以及旁觀演練過程的觀眾。
(三)演練實施的基本過程
建立應急演練策劃小組,策劃小組由多種專業人員組成,
綜合性應急演練的過程可劃分為演練準備、演練實施和演練總結3個階段。
(四)演練結果的評價
將演練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分為不足項、整改項和改進項。
1.不足項
不足項指演練過程中觀察或識別出的應急準備缺陷
2.整改項
整改項指演練過程中觀察或識別出的,單獨不可能在應急救援中對公眾的安全與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的應急準備缺陷。
3.改進項
改進項指應急準備過程中應予改善的問題。
篇3:生產計劃部安全生產應急工作責任制
1、在研究、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生產工作的同時,必須同時研究、布置、檢查、總結、評比安全工作。
負責采煤工作面及上下付巷屬采煤隊維護的巷道內和掘進工作面,及其巷道維修的業務保安工作,對業務管轄范圍內發生的事故承擔責任。
2、制訂、修改、完善頂板管理規章制度、技術規范。
3、參加審查礦井設計、采區設計和安全技術措施。
4、參加新建、改擴建礦井、水平、采區和新工作面的驗收。
5、參加礦井的安全檢查和質量標準化檢查,督促業務范圍內隱患的整改。
6、深入現場處理安全隱患,督促落實安全技術措施。
7、參加業務保安范圍內事故的調查處理,根據事故教訓,制訂防范措施。
8、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時,制訂安全技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