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草房子中的禿鶴
草房子中的禿鶴讀后感
草房子中的禿鶴讀后感
我看了老師推薦的《草房子》。
草房子寫得很純真,很適合我們看。最讓我念念不忘的是《禿鶴》。
禿鶴本叫陸鶴,但是他沒有頭發,頭是光禿禿的。所以,大家譏諷他,就叫他禿鶴了。
有些人很感興趣,想摸摸他的頭,他也很樂意。但是來日方長,他漸漸覺得自己的頭很寶貴了,就讓他們拿東西來換摸他的頭。可是沒人付得起,還被人喊小禿子。
他好難過,他常常在小鎮水碼頭最低的石階上,望著波光粼粼的湖水發呆、流淚。
學校舉行會操,那是這一帶小學每年都要舉辦的活動,每次油麻地小學都會取得好名次。
老師不讓禿鶴去做操,可禿鶴卻偷偷的去了。老師無可奈何,只好讓他戴帽子去。可是會操的一半,他摘下帽子,成為了大家的笑柄。因為他,油麻地小學第一次取得最后一名的壞成績。
大家開始不理他,不關心他,無視他,就連老師和校長也是一樣。沒人愿意和他一個小組,他的老師也排斥他,沒人關心他被狗咬了,同學們還當著他的面說的壞話。他好自卑。
文藝匯演時,還差一個大禿子日軍。這可怎么辦呢?沒人是禿子,也不能把頭發剪掉啊!禿鶴居然主動承擔這個角色,每天苦苦練習。功夫不負有心人,禿鶴的出色表現,為油麻地小學贏得了勝利。當別人沉浸在勝利的喜悅時,禿鶴跑了。
桑桑找到了他,禿鶴哭了。在場的所有人都哭了。清澈的水里映襯著這個世上最可愛的男孩??
禿鶴是一個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這樣的人在同學們中間是最醒目的。在我們每個人的記憶中,都有那么一個人,可能愛流鼻涕,可能視力不好,可能聽得不是很清楚,也有可能長的不太好看。
但是,他卻憑著自信讓所有人刮目相看.誰說沒頭發就丑,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對尊嚴的執著堅守上的。可見,孤單、尊嚴的傷害并不是不成功的理由,只有自己相信自己是最好的解藥。
其實禿鶴并沒有什么,其實就是不太美觀。禿鶴之所以要戴帽子,是為了遮掩自己的不足。其實,戴上了還更引人注目。在他們的心里,都是最脆弱的,最需要我們的精心灌溉,而不是一句接著一句的諷刺。
但是,他卻憑著自信讓所有人刮目相看.誰說沒頭發就丑,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對尊嚴的執著堅守上的。可見,孤單、尊嚴的傷害并不是不成功的理由,只有自己相信自己是最好的解藥。
我們不應該嘲笑他們的,一些東西也不是他們的錯。正如海倫凱勒所說的:“一個人感到有一種力量讓他去翱翔時,他是不應該去爬行的。”
向我們的學校的特殊班級:特教班。這個班是專門收養智障的班級,我們經常對他們背后罵他們神經病,對他們指指點點。好在他們不知道我們在講什么,要不他們一定會很慚愧,很自卑的。
將心比心,如果我們是他們,我一定會難過極了,我會想:“不能怪我,我能有什么辦法?假如有一天,你也哪里出了毛病了,我也笑話你,你會好受嗎?”
以一雙明亮,寬容的心去看待別人。不只是要看到他的外表,還要看他的心,
夠不夠善良,夠不夠純真。不要以排斥的角度看待別人,來日方長,也會排斥你的。用一顆充滿愛的心去看待世界每一草,每一物,即使有些不太好看,也會變得可愛。聆聽愛的聲音,用愛來接受他們吧。
草房子中的禿鶴讀后感
光頭少年禿鶴,在《草房子》清新樸實的文字中第一個登場。
從三年級開始,因為光滑锃亮的禿頭,陸鶴被同學們嘲笑、被村里人戲弄,甚至被老師排斥在匯操之外。孤單而倔犟的他,無法正視自己的缺陷,也不能坦然對待他人的眼光。無計可施的禿鶴用攪亂廣播操比賽的偏激方式,來報復人們對他的輕慢和侮辱。但這種幼稚的的行為讓同學們冷淡他,疏遠他,使他陷入自責的黑暗深淵。柳三下的臨場退出,《屠橋》偽軍角色的空缺,就像一道曙光照進他的世界。他明白這是展示自己、獲得尊重的大好機會。當他站上表演的舞臺,當所有人都注視著他時,他愿意讓別人指著自己的光頭捧腹大笑,愿意利用自己的缺陷將光頭偽軍連長表演得活靈活現。因為他知道這是贊美的笑,欣賞的笑。他在這歡笑聲中戰勝了自己,成長起來,終于贏得了同學們的認可和贊賞。
禿鶴告訴我:我們不能決定自己的外表,卻能改變自己的心態。笑對缺陷,像禿鶴那樣將缺陷用在恰當的地方,制造出另類的完美。外貌是天生的,對于旁人異樣的目光,唯有努力,用自身的價值彌補外在缺陷,才能贏得寶貴的尊嚴。
禿鶴在受挫中沒有叛逆,沒有沉淪,在表演中完美地成長,深深地感動著我。同時,我不禁在想:本應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卻籠罩在嘲諷之中,禿鶴的無奈和憤懣真值得我們深省。對于相貌特別、身體有缺陷的人,我們隨意的言語舉動都會傷害他們脆弱的心靈,我們應該小心翼翼地給予同情,給予溫暖,給予幫助。
《蘇珊的帽子》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溫情的故事:蘇珊在化療后,為了遮擋光禿禿的頭,只能戴帽子去上學。富有愛心的老師同學們希望她不必為戴帽子與同學產生距離隔閡,都帶著各式各樣的帽子上學。蘇珊覺得自己不再顯眼,很快重新融入了同學之中,輕松甜美的笑容未曾遠離她的嘴角。如果陸鶴的同學老師都能呵護他,那么他還會做出匯操上異常的舉動嗎?我們也應該給自己的心靈戴上一頂美麗的“帽子”,來遮擋對外貌殘缺者的殘忍傷害。
禿鶴告訴我:我們要用善意包容他人外貌上的缺陷,用愛心發覺他們心靈上的美好。一個真正身修行潔的人,一定能給自卑者以信心,予殘缺者以感動。
謝謝你――禿鶴,哦,陸鶴,是你讓我明白:心靈的美好留芳
于世間,人性的光輝閃耀在心中!
草房子中的禿鶴讀后感
禿鶴原名叫陸鶴,因為他從小不長頭發,是一個十足的小禿子,所以大家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叫禿鶴。
三年級之前,因為禿鶴年齡小,所以并不在意自己禿頭,但三年級之后,他開始在意自己不長頭發了,誰要摸他的禿頭他就和誰急。為了不讓別人見到他的光頭,他開始戴帽子,同學們覺得好玩,又都想看看帽子下面的頭上有沒有頭發,他的同桌趁禿鶴不注意時把帽子摘掉了,禿鶴去抓,快要抓住時,帽子就傳到另一個人手中,禿鶴急壞了,他跑過去,但沒有抓住,同學們玩起了傳帽子游戲,最終帽子被掛到了高高的旗桿上。又氣又急,禿鶴哭子。
為了報復大家,在一次小學會操時,他上去搗亂,害得他們小學落得了最后一名。從此,大家開始討厭禿鶴了。
所以同學之間相處一定不能因為好玩,就不顧其他同學的感受,而有時丑小鴨之所以做壞事,也是因為受到了冷落和孤立。
后來,學校要參加春節會演,要演一出戲,戲中最關鍵的角色是一位禿頭的偽軍連長。因為是禿子,還是個壞人,誰也不愿意演,因為沒有主角,節目馬上要放棄了。因為禿鶴被大家冷落了,又從來沒有演過戲,所以大家都沒有想到他。禿鶴猶豫再三決定毛遂自薦,要演這個壞人。老師和校長決定要讓他試一試,禿鶴決心要演好這個戲。
禿鶴全心投入、刻苦排練、一絲不茍,最后把偽軍連長演得活靈活現,可以說,禿鶴把這個角色演絕了。因為禿鶴的出色表演,學校在文藝會演中取得了勝利,老師和同學們更報以熱烈的掌聲。
其實,丑小鴨也是很想證明他的美麗,也想回到鴨媽媽的懷抱。而有時我們自己就是那只丑小鴨。
篇2:體育教師讀書筆記《體育心理學》讀后感
在上大學時就認真學習馬啟偉老師主編的《體育心理學》,暑假里結合13、14兩屆訓練又把該書讀了一遍,其中體育與心理的關系、體育參與的動力系統、運動技能學習、心理技能訓練、體育教學心理、體育比賽心理對我們的訓練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別是體育參與的動力調節系統是第三章的內容,主要闡述體育參與的動力調節問題,參與體育活動要靠本人的積極性,同時人的動力調節系統是在外部環境的影響下,以個人的需要為基礎,由動機、興趣、態度、習慣等多種心理因素組成,就學習心得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注重體育生對體育的興趣
體育興趣是人們力求積極認識和優先從事體育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與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相聯系的意向活動。一個人如果對體育活動感興趣,就會積極參加,全力投入,活動的結果將是需要的滿足并由此得到積極的情緒體驗。所以體育興趣是體育參與的基本動力之一,它影響著人們體育參與的具體活動方向和強度。興趣對促進體育學習有指向和強化的作用。體育興趣與體育學習效果常常是成正比的,在身體素質和原有技能水平大體一致的情況下,有體育興趣的人較無興趣的人活動效果更優。這就是由于體育興趣對體育學習或鍛煉具有指向和強化的作用。
首先我注重隊員對體育的興趣的引導,在13、14兩屆體育生組隊時,提醒學生考學的重要性(考不考學跟40歲的生活環境有直接的關系)。結合訓練成績和語數外成績制定目標,循序漸進,注重周、月目標及短期目標最有實效性,定的太低學生沒有通過努力就超過了此目標,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潛力也不能得到充分挖掘;過高目標,學生通過刻苦訓練沒有達到目標,就會有挫折感恐懼感而失去自信心。為此,我們教練要指導學生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高考目標和短期目標,短期目標最有實效性,但必須要有高考目標做引導,短期目標如每月的體能目標和每月的月考成績及時反饋,做到及時張貼公布,同時還要做到多鼓勵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訓練有動力,學習有方向,讓學生訓練、學習都能夠達到的相應的目標,高考目標相應也就完成,學生的信心也就有了,學生的訓練熱情、斗志也就上來了。
其次對這些體育生紀律較松散,特別是學習的習慣差,目標不明確,所以一開始就幫助學生一一分析:一類是體育成績好,文化成績好如王子瑜、蔣凱等,這類學生是為了考大學選擇了體育訓練,因此對這些學生平時生活、學習、紀律、訓練等方面多關心,對每次月考及時統計并及時小結反饋,幫助他們提高成績;二類是體育成績好,文化課成績還可以如仲偉春、陳修橋李子巖等,這類學生主要加強文化課的學習和紀律的管理,加強考學的理念指導,平時要求嚴,但一定要多關心;三類是體育成績好,文化成績差如袁帥、王磊、楊閏杰、臧秀峰等,對這類學生主要加強文化課的學習的指導,平時與班主任、語、數、外老師多交流,了解他們的平時學習的情況,來提高學生文化成績;四類是體育成績差,文化課成績好如滕超、秦超、劉志文、程子瑤主要加強身體素質的練習,但不能放松文化課的學習;五類是體育成績差,文化課成績差,如劉柳、劉倩、尚冠宇等這類學生是為了鍛煉身體,而且活潑好動、情緒波動較大,自覺性差,對此要加強紀律教育。
第三、注重家長會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關注高考、學情,與家長及時交流校表現如紀律、同學之間交往的問題、手機上網的問題、學生打架、談戀愛、星期做作業情況、關注學生的目標或考什么大學問題(強調多與孩子交流,家長是學第一教師),告訴家長:感情+意志力=幸福;合作,人心齊,泰山移,二人同心,其力斷金。
二、創造成功機會、創建愉快情景、滿足需要、教學引趣等多種方式實現
“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追求真理的愿望。”(烏申斯基)。教師應通過教學和組織課外體育活動在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方面起到主導作用。
篇3:教師讀書隨筆《新教育之夢》讀后感
讀了新教育之夢給我感觸很多,教育,是一片廣闊而真誠的熱土,“在耕耘之后一定會有收獲”!教育有夢。千百年來,在對人類理想的憧憬和尋覓中,一代又一代先哲苦苦思索,于現實的廢墟和思想的曠野上,已為我們建立起許多精美而燦爛的“寄托”。
今日,身為市長的教育家朱永新正是懷著一種赤誠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著他的“新教育之夢”: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長、理想的教師、理想的家長、理想的學生……但我要說明的是,這些理想絕不是虛無飄渺的“童話”或“神話”,而是根植于教改現實的理性追求。下面我主要說下我讀了新教育之夢后關于對學生愛心的行為:
愛的教育是一種真正的教育,愛的教育應該成為當今教育的主題,一個沒有愛和同情心的人是不健康的人,愛應從身邊的事做起,從愛一草一木,一樹一花,小動物,父母、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到愛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最后到愛集體,愛祖國,愛人民。培養一個愛心很重要,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個愛心。只有愛,才能享受人生的真諦,只要愛,才能感受到人類的偉大和存在的價值。
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只因為學生的個體差異,而對學生有所偏見,我們要對學生一視同仁,從實際出發,關心孩子的點點滴滴,特別是對待差生,我們要從心靈上去感化他們,針對孩子出現的心理問題,要及時做好反饋;同時,發動全班同學,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同學之間不能互相嘲笑、譏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作為教育者,我們都在不停地追尋著,在追尋中我們跨進了新世紀。在新世紀中我們呼喚,呼喚著能拖起明天的太陽的新教育,一種真正的教育。這種教育,不管是在城市還是農村,能讓所有的孩子享受同樣的教育,享受同樣的關愛。作為一名城鎮學校的教育者,我們更希望有朝一日,我們的農村孩子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樣得到全面的教育,得到全面的發展。如今,我們所追求的新教育是我們心中的夢想,一個拖起明天的太陽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