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卡特彼勒語文培訓心得體會

卡特彼勒語文培訓心得體會

2024-08-02 閱讀 2670

第366期希望工程全國教師培訓班暨

首期卡特彼勒基金會班(語文)培訓心得體會

新城子中學

20**年7月16日至22日我學校派我們參加了為期七天的‘希望工程全國教師培訓班’學習。這是一次高規格的培訓,規格高不僅僅表現在這是一次國家級的培訓,更主要的它是一次高質量的、讓學習者有所獲、有所悟、有所感的培訓。

培訓期間聽了幾場報告,觀摩了名師精彩的課堂,通過這次培訓讓我的教育思想更加成熟、見識更加開闊。培訓結束后,我校培訓學員對所學內容做了一系統的整理,現在談談真實的幾點體會。

一、學校的一切以教學為主,政教、總務、宿舍等各部門工作圍繞教學轉,以教學為中心

上海竹園小學著名語文特級教師賈志敏老師,77歲高齡,身患重病,他的敬業精神,執著于教育事業、一身為教育的奉獻精神使我們很受感動。為我們講到“今天怎樣教語文”。其中的教育思想“教書育人,忠于職守,熱愛學生是立業之本。”“語文課不需要精彩,需要的是實在。”“培養閱讀興趣,讓學生感悟文字美,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語文教學要切實做到:培養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習慣;訓練能力;提升語文素養。切忌擺花架子。這些思想使我明白什么叫語文?(口頭說為語,書面寫為文);怎樣教語文?(教學生正確表達);語文教學存在的嚴重問題――形式太多;教師要干什么?(教書育人)。這些問題的提出與解答,為我們指明了道路,走出了迷茫。

在培訓期間培訓中心的班主任李錦航老師等苗圃工作者,他們自稱為我們的服務團隊,他們以服務者的身份自居,將自己定位在服務者的角度。我想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換位一下,少點教師的威嚴多點和藹,放下架子,以為學生服務的心態,教育學生、管理學生。

二、加強教師自身的學習,開闊思想,提高學識,教學中注重細節,各科融會貫通

我們要從“教書匠”成長為一個“為人師表的,教書育人”的靈魂工程師。

我們的一些很優秀的老師有著多年的豐富教學經驗,能準確的抓主考點,帶出來的學生成績高而有省力,他們憑借著豐富的經驗和嚴厲的管理在同行里贏得了聲譽。新課改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課堂教學應該重過程、輕結論。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而我們目前由于追求考試成績,老師往往都是重結論輕過程,注重解題、關注分數。上課只講本節課上的東西,知識面狹隘,引不起學生的興趣。

我們一般都根據以往社會的文化和傳統,告訴學生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可以信賴誰,什么樣的事情可以做。但面對社會現實,我們的教育會滯后。社會在飛速的發展,知識在不斷的更新,各種媒體的廣泛傳播,我們的教師也應該與時俱進,多涉獵實事、更新知識、更新觀念,注重本學科以外的知識學習,加強文化底蘊。了解社會熱點如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NBA等.相信這樣會極大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老師的親和力。

三、問題學生的教育

問題學生包括后進生和特殊學生,這些學生一直是班主任和各課任教師的長談話題,他們出現的問題五花八門,各種各樣都有。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出現問題的也比較多。作為一個好的老師或班主任對待這些學生首先要有一顆寬容大度的心,不要用對待差生的眼光對待他們。用愛心感化學生、用耐心教導學生,問題學生更需要“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產生問題都是有根源了,查找問題的根源一般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從自身找原因;

2、從家庭找原因;

3、從學校找原因。

這些學生往往是最基本的社會需求得不到滿足,如愛的歸屬、歸屬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被關注的需要。當找清楚了問題的根源以后,針對具體問題具體解決。做一個好的班主任就得不停的琢磨學生,運用所學的教育理論知識找出具體的對策教育學生。

學生犯了錯誤不要緊,我們不怕學生犯錯誤。課堂就是讓學生們犯錯誤的地方,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是一群不同家庭的孩子組合的群體,這些我們一前無法理解、甚至認為是錯誤的思想,今天出自這些名師的口中,并且他們用現活的例子想我們講述了成功的案例,使我們不得不改變自己對學生、對工作的看法和態度,我們受益匪淺。

四、創建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

班級文化是班上凝聚力的源泉,班級文化包括教室布置、設計及各種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具有教育功能。因此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制定班級各項規章制度,先讓學生學習《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課堂紀律》,然后讓學生根據班上存在的具體情況制定本班班級規章制度。每人至少立一條制度,班主任協助整理成文并監督執行。學生自己立的班規自己執行起來更自覺些。

總之,我們和這些專家學者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樹立了終身學習的思想,把學習當做是一件快樂的事,而我們則太缺乏這種意識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也要想這些專家學習,做一個學而不厭的新世紀的教師,并把這種思想帶到我們的學區,使我們學校的教學上一個新臺階。

20**年7月26日

篇2:國培計劃中學語文培訓心得體會

我曾無數次在自己的博文中寫過,我最愛的季節是秋天,而在我最愛的秋天里,一次外出學習的機會突然降臨,這無疑是錦上添花的美事了!

當我雙腳踏進新鄉河師大校園的那一刻起,我覺得我年輕了,我覺得我像周圍披肩發或者扎著馬尾的大學生一樣了,那就是,我也是學生了!

茂密高大的銀杏樹亭亭如蓋,正在悄悄變紅的欒樹容顏俏麗,法國梧桐上吊著的褐色小球球,像熄滅了燭火的小燈籠,掛在青青黃黃的葉子中間,藏匿在疏密有致的枝椏里。

河師大,我來了!

時間它有腳啊,輕輕悄悄的挪移了,不知不覺間,在這里已度過七八天。在這幾天里,我就像個新奇的孩子,懵懂的看著聽著記著理解著成長著;又像一個貪吃的孩子,在這場精神的盛宴面前,無法控制自己的吸取著吞咽著消化著。

從美麗驚艷的白秀娟老師引導我們感受幸福教育,幸福人生,到高深莫測的姜好敏老師教我們理性看待他人;從成熟穩重的邵光華老師為我們解讀教師專業標準,到冷靜從容的劉冬梅老師從法律角度給我們種種提醒;從幽默風趣的李占偉老師對經典文學作品信手拈來,到端莊典雅的郭莉老師對說課藝術如數家珍;從淳樸厚重的劉新選老師走在時代前沿大談課堂翻轉,到溫情大方的周楓琳老師傾囊相授作文教學法……

原諒我無法一一列舉他們的風格特點,語言的蒼白讓我在知識面前束手無策,我只能俯首稱臣,甘愿做一個虔誠的小孩子,把更多的東西裝進我的腦海里,心里,希望隨著我的理解,它們能滲透進我的血脈,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漸漸把我完善,讓我更快的成長。

因為,成長與年齡無關,它是一個人,一輩子的事情。

如果要問我,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些老師哪些課程哪些理念的話,我想說,真的都很好,最喜歡的是白老師的幸福教育,李老師的經典文學作品賞析,周老師的作文教學法,讓我受益匪淺。

如果要我談談對這三位老師的課的看法,所受的啟發,得到的收獲,我突然惶恐起來:新知蜂涌而至,我又怎么理得清說得明呢?可是,不吐不快的沖動,又讓我按訥不住,那就說點最真實的感觸吧!

說心里話,我似乎從來沒有真正喜歡過教師這個職業,我從小到大的理想,也不是這樣的。可是我敢說,教學十八年來,我也是像白秀娟老師那樣真誠的,付出了全身心的,愛過恨過怨過冷過哭過笑過,沒有白白走過。

老師說,你所走過的每一步,都不是白白走過的,N年之后,上帝都會給我們答案。我們也許有太多的無奈,比如,社會對我們的要求太高,對我們的評價太低,工作很累,待遇很低,壓力很大,學生難教,家長很難對付……可是,穿越這些黑暗,我們一定能感受到陽光的溫度;走出痛苦,我們一定能企及成長的高度;告別孤獨,我們一定能收獲靈魂的深度!

以后再遇到學生犯錯,我不會動怒了,我也會選擇一種讓自己舒服,讓學生溫暖的方式處理了;以后再遇到困惑,也不會消沉悲觀了,只要愿意想辦法,總會有驚喜給你回報;以后再覺得自己貧乏,再也不整天追劇不撒手了,有太多的書籍等著我去翻閱……

我也愿意試一試,帶著靈魂,帶著學生,找一條回家的幸福之路。

思維極度活躍的李占偉老師,他的課讓人沉溺,讓人忘卻時空的處在古今中外的經典里,回憶,感慨,無法自拔。時而接地氣的談談現在沒有溫度的白色交流,快餐文化,時而高大上的引經據典,令我們徹底折服,再加上一些哲學的因素介入,在感性與理性之間,李老師的分寸拿捏得十分恰當,引起我深深的共鳴。

我承認,與文字打交道的人,比其他人,會多一些情懷,多一些安靜,祥和,與世無爭的氣質。而同樣,接觸更多的文學作品,你會得到更珍貴的回饋,就像某個時刻,你以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理解你,而突然,當你讀到了某個作品,里面有一些話,輕而易舉就把你擊中了,原來,你一直都有人理解……

我一直沒有中斷過寫文字,就是想尋找文字里的溫暖。只是書越看越少,聽了老師的課,越發慚愧不已了!

作文教學一直是中學老師的困惑,它需要經過長期的歷程,才能看到一些效果。可是,中學里對學生作文的訓練,總是敷衍了事,眼光短淺,即便有一些想法做法,也是淺嘗輒止,以致于老師不喜歡教作文,學生害怕寫作文。而我,也一直想尋找一種作文教學法,為自己打開一扇窗。

周老師的方法,讓我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她從眼耳口鼻手這些五官作為工具入手,對物人景事這些對象進行感知能力訓練,強調開拓學生的生活,豐富他們的生活。小小隨筆,一周兩次,學生由不愿意寫,沒東西寫,到愛上寫,寫不盡停不下來,這其中的魔力,豈是神話?當然不是,里面飽含了周老師多少的付出啊!

每周堅持和班上每個孩子談兩次話,全班的隨筆每次全收全改,我問自己,我能做到嗎?不能。我會偷懶,會堅持不下來,會癡人說夢一樣有著很大的期望,卻沒有付出全部的努力。既如此,還抱怨什么呢?

周老師不僅用文字點亮了學生的智慧,還點亮了我的心扉;周老師不僅用文字煨熱了學生的情感,也煨暖了我的心。

……

培訓還在繼續,心靈還在蕩滌,靈魂還在凈化。

白天,在渭河的兩岸,我穿梭在青春的臉龐中間,感受著回味著曾經的年輕;夜晚,在河師大的校園里,看一抹月色,吹一縷夜風,靜靜的走一走。

希望我不虛度這段日子,希望銀杏葉變黃的時候,雪花紛飛的時候,我收拾行囊,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