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2024-08-02 閱讀 1542

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本班有學生37人,上期有一部分學生對學習不太感興趣。我將設計體驗活動,注重對他們進行學做集體小主人,愛護集體榮譽、熱愛祖國、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勤勞、節儉、文明、禮貌等思想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綜合素質較強的有用人才。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分為五個單元。各單元的重點與難點分析如下:

一單元:

重點:讓學生通過了解,感受感受父母、親人、學校、社會對我們的愛與關懷,喚醒學生對生命的尊重與珍視。

難點:學生能珍愛生命,重視健康。

二單元:

重點:通過演示和了解,使學生懂得生活生活、學校生活都有一定的規定規章和規則,人人都要遵守。

難點:學生能自己的用紀律約束自己。

三單元:

重點:通過演示,了解中國的近代史,激發顯示的愛國熱情。

難點:學生能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好好讀書。

四單元:

重點:收集了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便利生活。

難點:從小就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培養科學精神。

五單元:

重點:通過網上查詢,讓學生了解中國的商品和世界商品的交流。

難點:培養學生的探究世界發展的軌跡。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理解生命賦予我們的不同角色、特點,分別了解男孩、女孩的可愛之處,并且學會互相理解、互相欣賞、互相尊重;

2、教育學生向人民英雄致敬,勿忘國恥,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讓懂得健康的重要意義從而加強鍛煉;

4、使學生知道每一個人都應該遵守規則,特別是學生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

6、讓學生初步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

7、通過學習、交流,讓學生感受科技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捷、舒適、多姿多彩;

8、體會世界經濟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

三、課改理念:

1、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

課程要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體現以育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

2、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課程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但并不是兒童生活的簡單翻版,課程的教育意義在于對兒童生活的引導,用經過生活錘煉的有意義的教育內容教育兒童。

3、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是課程的追求

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啟蒙階段,教育必須從他們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同時,有效的教育必須采用兒童樂于和適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后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四、教學措施:

1、加強對教材的鉆研,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

2、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多看、多聽、多問、多說、多疑來發現生活的美,感受現代生活。

3、通過體驗、觀看、交流、查詢、了解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景教育。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網上查詢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感受生命的可貴、法律的重要、科學給我們帶來的便利生活。

五、教學進度

時間

內容

措施

電教

第一周

生命多么可貴

體驗、說教、討論

課件、圖片

第二周

成長日記ABC

回憶、詢問、交流

課件、圖片

第三周

健康生活每一天

小組學習、討論

課件、圖片

第四周

校園“紅綠燈”

體驗、觀察、發現

課件、圖片

第五周

社會生活有規律

發現、觀察、感受

課件、圖片

第六周

法律保護你我他

感受、了解、交流

課件、圖片

第七周

圓明園的訴說

觀看、網上查詢、交流

課件、圖片

第八周

在南京大屠殺紀念碑前

觀看、網上查詢、交流

課件、圖片

第九周

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觀看、網上查詢、交流音樂感受

課件、圖片

第十周

振興中華,我們的責任

感悟、交流、

課件、圖片

第十一周

新科技,新生活

體驗、感受、交流

課件、圖片

第十二周

超越夢想

感受、想象、領悟

課件、圖片

第十三周

科技是把“雙刃劍

交流、

課件、圖片

第十四周

崇尚科學精神

感受、體驗、探究

課件、圖片

第十五周

商品的故事

了解、觀看

課件、圖片

第十六周

尋找商標的國籍

演示、觀看、交流、查看

課件、圖片

第十七周

MADEINCHINA.ZHG中國制造

查找、詢問、交流

課件、圖片

第十八周

你好,WTO

了解、交流、查看

課件、圖片

第十九周

復習迎考

第二十周

寫總結

篇2:勝德小學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勝德小學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設置的一門新課程。它的設置反映了加強和改革德育課程的時代要求,也順應了課程綜合化的時代潮流。這門新課從內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課或《社會》課。為了上好這門課,我認真鉆研教材,并遵照課標的指引切切實實把每個目標落到實處,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為了使今后的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總結經驗,克服缺點?,F將本學期教學總結如下:

一、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本課程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定為總目標,實現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范的養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全面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

二、讓品德教育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系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范,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范、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范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具有共生性特點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觀點、基本態度,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并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

四、取得的成績與經驗:

1、培養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后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增長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

2、培養學生愛國家和愛家鄉的情感。

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祖國,知道祖國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引導學生做一個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的好公民,培養學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的社會公德。

3、在教學中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認識了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團結友愛。

4、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生命的重要性,從而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5、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發展為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

6、注意創設情景,把課上“活”;開發教學資源,把課上“實”;組織學生活動,把把課上“樂”。

7、比較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往。

總之,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今后我還要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為取得更大更成績而不懈努力。

篇3: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學年度第一學期)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學年度第一學期)

光陰飛逝,一學期的工作又臨近尾聲,驀然回首,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本學期,我校一至三年級全體品社老師齊心協力,同甘共苦,奮戰在教學第一線,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譜寫教育教學生動的樂章。

一、加強學習,提升理論水平

本學期我們鼓勵老師們采取“多聽課、多反思”的方法,結合網絡師資培訓,組織教師觀摩優秀課例,及時評課,了解課改動態,擴大自身的視野,通過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以便更好服務于課改實踐。

教研組采用了集體備課制,每次教研組活動,大家踴躍發言,各抒己見,大家認真學習教材,根據各課教材的教育要點,通過教材分析、結合教學建議,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定好教學目標要點、教學重點、難點,備好課,授好課。我們時時處處發揮著集體的力量,體現著團隊的精神。盡管執教品社的老師來自于不同的年級,但我們經常會聚一起探討研究,教研組洋溢著團結互助,群策群力的氣氛。

二、緊抓教學,促進專業化發展

課堂教學是主渠道、主陣地,是教學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實而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不僅為教師們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個自我挑戰的舞臺,更是培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學習實踐基地。為此我們教研組老師認真學習“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理念,利用課余時間閱讀相關教育刊物上的教學實例,認真參加區教研活動,聽課評課,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上海市“兩綱”教育頒發之后,我們組織教研組的老師們進行專題學習,把“兩綱”教育貫穿落實于品社課的教學中。本學期在區教研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