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春浙教版五年級下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春浙教版五年級下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2024-08-01 閱讀 2992

**年春浙教版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第一周了解教材內容,明確學習目標。

第二周第一單元文明古國的榮辱1從四大發明說起2課時

1.知道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知道造紙、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等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了解京杭運河的作用和意義。

3.學習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的能力,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重點:知道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難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學生搜集我國古代發明創造的故事。搜集關于京杭大運河的資料,包括照片、文字等。

第三周2圓明園在哭泣2課時

1.了解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圓明園的毀滅過程,知道近代以來世界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和給中華人民帶來的屈辱和危害,讓學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樹立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愛國信念。

2.知道林則徐和鄧世昌等民族英雄,培養民族精神和熱愛祖國的情感。

3.培養學生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信息的能力。

重點:了解近代中國有與政府的腐敗,給侵略者以可乘之機,致使國土流失、民不聊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難點:學習搜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教師:準備相關課件

學生:搜集圓明園的相關資料(如介紹景點、珍寶的文字圖片等)。

第四周3悲憤的吼聲2課時

1.知道日本帝國主義給中華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和屈辱。

2.知道中華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救亡圖存的抗爭典型事跡。

3.愛戴革命先輩,樹立奮發圖強的愛國志向。

重點:了解中國近代的這段屈辱史,知道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中國共產黨、人民解放軍用鮮血換來的,因此對革命先輩產生愛戴之情。

難點:能夠樹立奮發圖強的愛國志向。

學生搜集相關的歷史資料,了解日本侵略者對中華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和面對日本侵略者,中華人民是怎么奮起反抗的。搜集抗日戰爭中的典型戰役和抗戰英雄故事。

第五周第二單元富國強民之路1中華人民站起來了2課時

1.初步了解辛亥革命、第一次黨代會、南昌起義、二萬五千里長征、開國大典等重大歷史事件。

2.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為建立新中國浴血奮戰的英勇事例。激發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中華人民解放軍,熱愛獨立自主的新中國的情感。

3.了解建國以來新中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知道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4.愛戴革命領袖,樹立奮發圖強的愛國志向。

重難點: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為建立新中國浴血奮戰的英勇事例;知道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能愛戴革命領袖,樹立奮發圖強的愛國志向。

教師:搜集辛亥革命、第一次黨代會、南昌起義、二萬五千里長征、開國大典等重大歷史事件的相關資料。

學生:了解長征故事。

第七周2春天的故事2課時

⒈知道是gg開放給人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知道gg開放的總設計師是*x同志,敬仰并懷念他。

⒉了解gg開放以來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發學生熱愛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情感。

重點:熱愛社會主義新中國,為國家的強大而感到自豪。

難點:初步了解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一些基本措施,知道gg開放使我國從此走上了繁榮富強的道路。

學生:搜集我國5個經濟特區以及14個沿海開放城市的相關資料,了解它們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第八周3走進新時代2課時

1.了解新時期我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為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增強感到驕傲和自豪。

2.知道我國新世紀新階段的奮斗目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3.樹立信心,為建設祖國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學習。

重點:了解新時期我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為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增強感到驕傲和自豪。

難點:樹立信心,樹立奮發圖強的愛國志向,為建設祖國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學習。

教師準備相關課件和資料。

第十周第三單元巨龍騰飛1高峽出平湖2課時

1.了解三代偉人提出的夢想與實現的原因。

2.了解三峽工程的概況,知道三峽工程是祖國建設的一項偉大成就,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功能。

3.引導學生關注三峽工程,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重點:了解長江三峽工程的概況。

難點:讓學生理解三峽船閘通航的過程。

教師:搜集、了解長江三峽洪水泛濫的原因;幾代中國領導人為根治長江水患所做出的努力;三峽工程的概況,及其造福人民的相關資料。

學生:了解修筑長江三峽的意義。

第十一周2西部大開發2課時

1.知道西部地區所包括的12個省、市、自治區,了解西部風景的優美,蘊藏著寶貴的自然資源,懂得開發西部是為了協調東西部平衡發展,其最終目的是真正實現全中國共同富裕。

2.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能為西部建設出謀劃策。

3.激發學生關注西部大開發的熱情。

重點:看地圖,知道西部大開發所包括的12個省、市、自治區。

難點:西部大開發關系到我國東西部協調發展和真正實現全中國共同富裕的最終目的。

學生搜集有關西部風光和西部豐富資源相關資料,對西部地區有初步的認識。

第十二周3日新月異的交通2課時

1.感受祖國日新月異的交通,培養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

2.知道交通工具各有特點,交通工具的發展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3.了解全國交通的快速發展,知道交通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的建設,給人們生活帶來了便利。重點:知道交通工具從古至今的發展變化。

難點:學會使用交通圖。學生完成省交通變化的調查表。

第十三周第四單元生活在地球村1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課時

1.了解中國步入全球化發展道路、走向世界的曲折歷程。

2.知道對外開放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國策,了解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格局,感受經濟全球化給國家建設、人們生活帶來的發展與變化。

3.關心祖國建設與發展,初步具備社會責任意識與開放的國際意識。

重點:了解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格局,增強社會責任意識。

難點:使學生自覺做到關心祖國的建設與發展。

學生調查中國進出口商品的情況。

第十四周2國際組織2課時

1.知道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APEC等國際組織的名稱,認識這些組織的標志。

2.初步了解這些國際組織在解決全球性問題中所起的作用。

重點:知道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名稱,認識這些組織的標志。

難點:初步了解各國際組織的作用。

教師搜集各國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圖片。

學生了解有關國際組織的資料,調查當前形勢下國際組織所起的作用。

篇2:勝德小學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勝德小學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設置的一門新課程。它的設置反映了加強和改革德育課程的時代要求,也順應了課程綜合化的時代潮流。這門新課從內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課或《社會》課。為了上好這門課,我認真鉆研教材,并遵照課標的指引切切實實把每個目標落到實處,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為了使今后的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總結經驗,克服缺點。現將本學期教學總結如下:

一、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本課程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定為總目標,實現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范的養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全面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

二、讓品德教育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系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范,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范、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范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具有共生性特點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觀點、基本態度,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并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

四、取得的成績與經驗:

1、培養學生從小愛學習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在學習上要多動腦,不懂就問,課后多看課外書,汲取營養,增長知識,還要認真完成作業。

2、培養學生愛國家和愛家鄉的情感。

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祖國,知道祖國有美麗的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引導學生做一個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的好公民,培養學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謙讓的社會公德。

3、在教學中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認識了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團結友愛。

4、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生命的重要性,從而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5、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發展為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

6、注意創設情景,把課上“活”;開發教學資源,把課上“實”;組織學生活動,把把課上“樂”。

7、比較重視師生之間的雙向交往。

總之,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同學們的思想覺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今后我還要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組織教學的能力,為取得更大更成績而不懈努力。

篇3: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學年度第一學期)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學年度第一學期)

光陰飛逝,一學期的工作又臨近尾聲,驀然回首,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本學期,我校一至三年級全體品社老師齊心協力,同甘共苦,奮戰在教學第一線,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譜寫教育教學生動的樂章。

一、加強學習,提升理論水平

本學期我們鼓勵老師們采取“多聽課、多反思”的方法,結合網絡師資培訓,組織教師觀摩優秀課例,及時評課,了解課改動態,擴大自身的視野,通過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以便更好服務于課改實踐。

教研組采用了集體備課制,每次教研組活動,大家踴躍發言,各抒己見,大家認真學習教材,根據各課教材的教育要點,通過教材分析、結合教學建議,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定好教學目標要點、教學重點、難點,備好課,授好課。我們時時處處發揮著集體的力量,體現著團隊的精神。盡管執教品社的老師來自于不同的年級,但我們經常會聚一起探討研究,教研組洋溢著團結互助,群策群力的氣氛。

二、緊抓教學,促進專業化發展

課堂教學是主渠道、主陣地,是教學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實而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不僅為教師們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個自我挑戰的舞臺,更是培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學習實踐基地。為此我們教研組老師認真學習“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理念,利用課余時間閱讀相關教育刊物上的教學實例,認真參加區教研活動,聽課評課,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上海市“兩綱”教育頒發之后,我們組織教研組的老師們進行專題學習,把“兩綱”教育貫穿落實于品社課的教學中。本學期在區教研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