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外閱讀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學生匯報在“冰心閱讀月”活動中的閱讀情況,啟發引導學生在課外利用多種途徑收集、整理學習資料,促使學生更廣泛地感受、了解冰心其人的特點,尤其是冰心作品的風格。
2、通過交流、展示、朗讀、品味冰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鞏固和豐富學生的積累,指導學生感悟、欣賞冰心作品鮮活的神韻,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以冰心為代表的優秀兒童文學的興趣。
教學內容:
交流在“冰心閱讀月”活動中閱讀的作品,并通過誦讀、研討等形式來感悟、品味冰心其人其文。
教學準備:
1、課前開展“冰心閱讀月”課外閱讀實踐活動。
2、課件(內含冰心頭像、冰心名句集錦等)。
3、學生自制有關冰心作品的書簽、書法作品、美術作品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主題。
學生進入情境。
老師利用課件和語言創設情境。用班德瑞的優美音樂作背景,及教師深情的詩化語言,營造出學習氛圍,將學生引進冰心作品愛的意境使師生很快受到感染。
二、匯報展示所了解的冰心其人及作品。
1、簡要介紹所了解的冰心。
2、讀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記住了哪些?是從哪兒讀到的?
了解兩個問題:
(1)簡要介紹你所了解的冰心。(引導學生了解冰心作品中體現的童心、母愛、對大自然之愛的主題。)
(2)你讀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記住了哪些?是從哪兒讀到的?
這兩個問題的設計,意在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質和量,問題(1)通過匯報交流對冰心其人其作品的認識和了解,給學生勾畫出冰心其人其作品的大致輪廓,彌補個人課外閱讀的片面性;問題(2)則重在了解學生收集資料的途徑和整理、閱讀資料的方法,增進交流,引導學生“取長補短”,啟發學生學習運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
篇2:小學語文教學反思閱讀課幾點思考
一.生字在閱讀課上不能作為教學的重點去學習,不用強調讀音,更不用強調筆順,而是作為閱讀的障礙去掃清,會認即可,在以后的閱讀中經歷復現孩子們自然而然的就會認識生字。而詞語的理解不需要學生一字不差地牢記冰冷地意義,只要能夠自然地恰到好處地在生活中靈活地使用即可。
二.閱讀課并不是一味地讀,讀得天昏地暗忘乎所以,那不是成功的閱讀課,那樣恐怕培養出來的只是不折不扣的“書呆子”。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閱讀是一個輸入的過程,思考在轉化,只有思考才能將閱讀中的營養吸收,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三.一定要讓學生學會討論,討論是一個思考后輸出,接收后輸入的過程,對于孩子閱讀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好處。以前覺得讓學生討論是一件很愚蠢的行為,因為學生大多會借此講話,很少討論,即便討論仍舊是毫無結果,各執己見,論不出個所以然來。但后來發現,很多時候,是老師的問題不值得討論,學生才不屑于討論。所以,關鍵還看教師這個給學生多大的空間,多長的時間。哦,還有一點,我認識到,教師一定要在討論后認真聽取學生的想法,讓學生的勞動得到認可,并積極鼓勵學生,及時肯定學生的成功。
四.給孩子展示自己的機會。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大部分孩子喜歡讓其他同學看到自己的成功,而閱讀分享就顯得尤為必要,尤其是是班內的分享,對于優秀孩子的及時獎勵,更能促進孩子的閱讀興趣,畢竟體驗成功是孩子必不可少的功課,也是教師最成功的教學。
篇3:二年級語文《閱讀課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什么時候我們的社會不把讀書、學習看成是負擔,不把讀書、學習看成是一種為得到某種榮譽的途徑和工具,而僅僅作為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我們才算是進入了學習型社會。
閱讀是人們在工作、學習及生活中進行思想交流的最直接、迅速和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人們獲得信息的最方便、快捷的途徑之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培養、智力與能力的提高以及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完成都具有極大的作用。
二、閱讀主題
寓言故事、童話故事
三、課程實施的意義
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開展讀書活動,旨在營造積極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努力建設“以讀書長知識,以讀書增智慧,以讀書促養成,以讀書樹理想,以讀書塑人格”的詩意書香校園,讓全校師生在濃濃的讀書氛圍中,獲得道德的熏陶和精神的滋養,讓教師做有品位的讀書人,讓學生為一生的發展打好底色。
四、實施目標
1.在教師中積極倡導“書香為伴”的思想,將樸素的“讀書是一種需要”上升為“讀書是一種責任”、“讀書是一種樂趣”、“讀書是一種有益的生活方式”,促進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享受閱讀、享受教育、享受人生。
2.在學生中倡導“與好書交朋友”的思想,以新穎活潑、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為載體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養成讀書好的習慣,讓讀書漸漸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讓學生在濃厚文化熏陶中積累、成長,豐厚自身的底蘊,提高整體素養。
3.營造濃厚的“書香氛圍”,讓校園里充溢著濃濃的人文氣息,打造有特色的詩意校園文化品牌。
五、課程實施具體辦法
(一)結合學校閱讀課,教師開展閱讀指導課。
1、重視學生語感能力的培養
閱讀教學的重要目的就在于發展學生的語言,使學生形成駕馭語言的能力。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中,應該讓他們自始至終參于語言實踐,以培養自己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
2、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
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受和領悟是建立在自己的思想情感經歷、感受和領悟上的,是教師的教案里所沒有的,這是課堂中生成的教學資源。教師應尊重學生的這些個人體驗,充分利用好這些課程資源,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交流、感悟。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要讓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進入作品的內蘊。還要讓學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的經歷、感受和領悟與作品的內蘊結合起來,去理解,去感悟,以獲得自己全新的體驗。
3、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一篇篇文質兼美、語句通順、情感豐富的課文,深深地吸引著學生。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與自己日常生活毫無聯系的內容,難以理解。而閱讀的目的又在于理解。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此類課文時,應注重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4、閱讀是寫作的基礎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閱讀品析,感悟敘述的客觀性,領悟用詞的準確性;引導學生抓住相關內容進行語言表達,理清事物之間的關系,從而把思維的邏輯性訓練與語言的邏輯性訓練有機地融合于一體;引導學生整體把握,理清順序,理解聯系,探究原因,從而對學生進行語言條理性訓練;引導學生捕捉敘述具體形象的知識點,進行理解語言內容,探究語言技巧,領悟語言表達的具體性和語言運用的藝術性。
(二)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學生進行自主閱讀。
1、創設教學情景,讓學生主動與文本對話。
2、引導探究性閱讀,讓學生享受自主學習的樂趣
3、引導學生質疑,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
4、引導課外閱讀,讓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
(三)教師探尋閱讀指導課課型。
針對本年級的閱讀主題,在長時間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課型模式:初讀課文,感知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