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經驗演講稿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是第八冊教學內容,在此從前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認識,清楚了解其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整個安排體現了線行的、層遞的、系統的體系,也完全符合了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特點。
因此學生要想很好地理解與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就必須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和平行四邊形的特征為基礎,運用遷移和同化理論,使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一新知識納入到原有的認識結構中。同時也為學生自主學習三角形面積和梯形面積計算夯實基礎。
教學難點是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學過的圖形,因此圖形的拼組是這節課的重點,同時深入和拓展學習圖形的拼組對后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的教學起到一個至關重要的鋪墊作用。
教學設計從圖形的拼組為主體設計了兩個部分:
一)七巧板拼組展示。出示七巧板拼組過程,是為了讓學生感知單一的圖形可以組成多元的圖案,反之,多元的圖案可以分解成單一的圖形。同時,讓學生總結出:復雜的圖形進行任意的組合,它的總面積是不變的。
二)自主分解簡單圖形并組合圖形。給平行四邊形分解再組合,看似簡單的操作,更能激出學生對圖形結構的認知欲,鞏固了學生對圖形各部分結構的認識。學生通過拼組知道了平行四邊形可以拼成長方形、梯形、三角形等。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是建立在前面兩點的基礎上。
一)學生能將平行四邊形組合成長方形,建立了空間概念。
二)拼組前后圖形的面積不變,進而水到渠成的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整個教學設計緊扣教學重點,分解教學難點,又為后面教學作鋪墊,充分體現出對學生空間思維的拓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篇2:小學數學老師教學教研交流六年級數學教學經驗
一、組長輪換制
做法:以列為組,每組按從前往后的順序擔任組長,任期一周,輪完一輪重新開始。
組長職責:1.收發作業(每次作業由組長收起,組員的作業夾到組長的作業里,若又不交或特殊情況上報課代表,課代表收齊匯總后上報教師。)優點:發作業快,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完成作業情況。
2.課堂反饋。在課堂練習環節,教師只批改組長的作業,之后組長再批改組員的,然后向教師匯報情況。
優點:①個別學生拖拉、上課不專心聽講的現象不斷減少。一些學生擔任組長期間,寫作業速度明顯提高。如何晨星同學,平時寫作業速度最慢,但在組長任期內作業總是完成的很快。
②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自信心不斷提高。作業組長,作業必須又對又快的完成,否則其他組員一定會埋怨你,要想不被埋怨,只有認真聽講。所以一些中等或后進生在組長任期內也能上課專心聽講。另外。有了當組長的經歷,在認真聽講的情況下,也能學會。久而久之,感覺自己也能學好數學,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比如宋怡鑫、王毅涵、黃愷文等,這一學期就有了明顯的進步。
③當堂反饋及時。經過組長的情況匯報,我對每一節課學生學習情況了如指掌。另一方面也利于對自己教學方法的評價,為以后的教學改進奠定基礎。
篇3:小學數學老師教學經驗面對課堂中意外你會怎么辦
課堂教學都有一定的預設和生成,有人說,一節好課不僅在于課堂教學的順利,更在于出現意外事件時教師的掌控和把握,是否能夠生成些什么,很自然地過渡和整合。
比如看到這樣一則教學案例,這是一場公開課,課題是小學數學《可能性》,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體驗活動,把全班分成了10個小組,每個小組分給除了顏色區別的七個紅球,三個白球,要求放進一個封閉的盒子里摸,每個小組每個成員都要參與,摸出之后看過重新放進盒子,搖一搖其他成員繼續摸,總共摸十次,然后分別統計摸出紅球和白球的次數。
按照可能性呈現結果,一般情況下應該摸出紅球的次數應該比摸出白球的次數多。
但是,老師在讓學生展示結果的時候,卻出現了不一般的結果,有一個小組代表說,“我們小組摸出紅球三次,摸出白球七次。”
有的老師和學生開始驚訝,有的老師很興奮,覺得課的精彩就要出現了,課堂陷入了沉默,卻聽到當事教師這樣說,“你是不是統計錯了?!”“沒有錯!不信你問問他們。”孩子有些被愿望和困惑,多么期待老師接受自己答案的不同,多么期望老師安慰或解釋些什么。
可是這個教師卻沒有說,只是以其他幾個小組的數據繼續了新課,當然對可能性的分析沒有錯,卻讓聽課的教師和學生驀然覺得少了些什么。
我首先分析一下這樣一個結果,摸球的結果總的分布應該會呈現一定的比例結果,是需要一定案例統計的結果,但是對于每一次具體的結果,卻是不確定的,出現這樣的結果應該是沒有錯誤的,這也是研究可能性的目的是什么,讓學生理解生活,更好地生活,特別是可以指導學生如何看待一些轉盤游戲,更確定地生活,而不是游戲的生活。
再回頭看這樣一個課堂以外,反映出一定是教師課堂教學設計中不曾考慮過,似乎也未曾經歷過,也缺乏相應的冷靜分析與應變機智的,比如說可以把各組的統計數據加在一起,還可以告訴孩子再摸摸,或者發放的球并不是除了顏色一模一樣,盒子的設計是否真正保證每一個球,學生都容易摸到,并且沒有特別感覺,一摸到就拿出的……很多細節需要注意。
所以,遇到課堂中的意外,你會怎么辦?從某種程度也折射出我們的教育機智和經歷有什么,我們的備課是否以生為本,時刻尊重學生,重視與學生的互動中生成些什么,還折射出我們的教育側重的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傳遞,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融合。
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教學不僅是學生學會了什么,更是學生頓悟些什么,是教師從中也體悟到什么,一種教學共長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