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期末數學考試質量分析
一、閱卷評價:
(一)試卷評價
雖然,新課程改革已進行了一段時間,然而,處于改革過渡階段的當前,應試教育仍然處于強勢狀態,教學檢測的內容對今后的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導向作用,它一方面引導著教師今后將從什么角度來教,怎樣教,為什么教。同時,也將間接地規范著學生學什么、為什么學、怎樣學的方向。結合這樣的思考,發現今年五年級的試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是突出生活化。用數學的眼光發現生活中的數學,這是當前小學數學課程改革中大力倡導的教學思想,從這次的試卷題型來看,整張試卷中有不少題都是圍繞著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設計,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改革過程中的數學生活化的思想。如選擇題第4、5題,操作與思考第1、3題等。
(2)是強調靈活性。試卷中不少題是需要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的,很少有機械套用公式化的題目,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不僅要“學會”,而且要“會學”,對所學的知識達到融會貫通的能力。
(3)是注重開放性。開放性的思考一直是我們傳統教學的一個弱項,而在現實之中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都是開放性,這就要求從小要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此次試卷在應用題的最后一題中就進行了相應的安排。
(二)學生評價
從學生的答題情況來看,學生在學習方面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是基礎知識不扎實。從不少學生在計算題失分情況來看,學生的計算能力較差,一些看似很簡單的計算卻頻頻失分。應該掌握的一些基礎知識,仍然有一部分學生沒有掌握。
(2)是學習方式有問題。試卷中有不少是需要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一些綜合性的問題。然而,由于不少學生平時習慣于模式化的學習,缺乏應有的思維訓練,面對出現的綜合性的問題時,解決問題時的思路自然也就比較狹窄了。
(3)是思維能力較弱。數學學習就是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為學生的一生奠定堅實的發展基礎,而從部分試卷情況來看,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待于提高。
二、基本數據統計:
應考人數:31參加考試人數:31
最高分:100大最低分:40.5
平均分:80.8優生率:66.7%
及格率:86.7%
通過此次考試也發現了一些成功之處。如基礎知識和口算,多數同學的應用題能列出算式和正確計算。一些學困生,如朱星宇、徐井民、鄒立偉都有明顯進步。
三、努力方向:
1、堅持形象直觀和抽象概括的有機結合
在教學中可先直觀后抽象、邊直觀邊抽象,促進學生的認識由具體到抽象,由感知到理解,使他們在這一認知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理解數學知識。
2、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體念和理解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有密切聯系的學習情景,引導他們聯系生活實際去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從現實問題中去理解數學知識。引導他們去發現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去理解數學概念是怎樣形成的,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法則是怎樣歸納出來的,問題是怎樣分析和解決的。總之,要引導學生充分展現他們的思維過程,根據學生的思維活動情況及時調整教學,使學生的思維沿著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有序展開,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形成過程的全面理解,促使思維能力進一步得到發展。
3、精心設計練習,加強知識的整理
在教學中,除了設計一些理解、鞏固所學知識的基本練習以外,還要根據教學實際適當設計開放性的綜合練習題,讓學生通過對答案不唯一的問題的解答,學會從不同角度去探索和解決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以后小學學段學習中,即使遇到沒有見過的實際問題,學生基本上也能夠獨立解答出來。
4、數學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又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也就是說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一方面對數學有濃厚興趣且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要加以引導,使他們有更好地發展。另一方面,教師要針對學困生的知識缺陷,做好補缺補差的輔導工作,要注重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要使他們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使他們的數學學習水平能夠達到小學學段教學的基本要求,縮小差距,這是我們廣大教師務必要為之而努力的!
篇2:中學初一上期數學考試題
中學初一上期數學考試題
(一)
(考試時間:120分鐘,滿分:150分)姓名成績
一、精心選一選(每小題4分,共40分)
1.**年5月1日至**年10月31日期間在上海舉行的世界博覽會總投資約450億元人民幣,其中“450億”用科學計數法表示為()元
2.已知0 A、 3.計算:等于() A、B、C、D、 4.若是關于a的二次三項式,那么m、n滿足的條件是() A.,B., C.,為大于3的整數D., 5.若則的值為 A.48B.-48C.0D.10 6.小明和小剛從相距25千米的兩地同時相向而行,3小時后兩人相遇,小明的速度是4千米/小時,設小剛的速度為x千米/小時,列方程得() A.B.C.D. 7.[觀察下列算式:,,,,,,,根據上述箅式的規律,你認為的末位數字應該是() A.2B.4C.6D.8 8.火車票上的車次號有兩個意義,一是數字越小表示車速快,1~98次為特快列車,101~198次為直快列車,301~398次為普快列車,401~498次為普客列車;二是單數與雙數表示不同的行駛方向,其中單數表示從北京開出,雙數表示開往北京,根據以上規定,北京開往杭州的某一直快列車的車次號可能是 A.20B.119C.120D.319 9.若,則……的值是() A.1B.0C. 篇3:七年級下學期數學考試試卷分析 試卷特點 1、公正性和導向性并舉。 試卷中第17題選自課本71頁第8題(1)、(2),試卷中第18題選自課本108頁第6題(5),試卷中第20題選自課本199頁第3題,試卷中第21題選自課本169頁“試一試”第3題改編;試卷中第22題選自課本212第11題改編。以上各題共占37分。這樣考查,體現了考試的公正性和導向性。 2、基礎性與創新性兼顧。 前面填空題和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雙基”的掌握,難度不大,這體現了數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解答題第17、18、19小題,是計算,主要考查學生對運算的掌握,因為準確迅速的計算是數學學科的基石。解答題第24、26小題都是與現實生活有關的題目,這充分體現了“人人要學有用的數學,數學問題是源于現實生活”的理念。填空題第9小題是用地理知識結合數學知識考查學生對數學理解的能力。這就體現了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使人有一種耳目一新之感。全套試卷易中有難,充分達到了通過考試來評價的目的。 三、考生答題錯誤分析 1、對基礎知識(主要是計算)的運用不夠熟練。 2、學生審題不清導致出錯。 3、某些思考和推理過程,過程過于簡單,書寫不夠嚴謹。 4、對于知識的遷移不能正確把握,也就是不能正確使用所學的知識。 四、考試后的一點思考 通過這次考試,重視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優良傳統要發揚,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應落實“雙基”和培養“三個能力”,使學生普遍具有較扎實的基本功。素質教育是重基礎的教育,越是科技突飛猛進,越是要重視基礎,基礎中所體現的思想具有根本的重要性,從中學會的方法和思想使人的能力具有遷移性。人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離不開過硬的基礎知識。在教學中應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同學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每個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讓學生“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