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第一學期幼兒園中班語言計劃

第一學期幼兒園中班語言計劃

2024-08-01 閱讀 8575

**年第一學期幼兒園中班語言計劃

一、情況分析

語言在兒童發展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語言、兒童語言以及語言教育應當是教育學關注的最主要的課題之一。中班幼兒大部分是新生,語言尚未發育成熟,是語言的關鍵期。需要在這一時期大力發展語言能力。

二、語言領域教育目標

在這學期中讓幼兒通過學習、欣賞文學作品,豐富幼兒的情感。在文學活動中與音樂、美術等多種形式相互促進、融會貫通,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發展幼兒表述能力,提高幼兒早期閱讀行為。

三、具體實施策略

1.操作與游戲

2.感知與體驗

3.談話與討論

4.戲劇表演

5.仿編活動

6.前閱讀、前識字、前書寫

四、教學安排

1.常規訓練常規訓練2.瓜兒大小熊想長高

3.進城怎樣走法糊涂貓4.別說我小膽小先生

5.放假6.克克的紅披風克克的紅披風

7.會爆炸的蘋果聽8.云彩和風兒月亮

9.月亮望著月亮吃大餅10.月亮姑娘做衣裳秋天的畫報

11.家家12.三只蝴蝶老師的手

13.熊奶奶的茉莉花大樹和小鳥14.微笑微笑

15.胖胖豬感冒了三間樹葉房子16.水果屋水果屋

17.丹尼和迷路的小貓小雪花18.蘿卜回來了蘿卜回來了

19.請進來小雪花20.下雪天,像過節下雪天,像過節

21.小松鼠的大尾巴小母雞回來了22.復習

23.復習

篇2:中班教育隨筆:愛語言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中班教育隨筆:愛的語言

世界上最美的語言不是花言巧語,也不是甜言蜜語,而是孩子們的發自內心的稚嫩的語言,就像一句貼心的“馬艷老師您辛苦啦!”足以感動我的內心,讓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孩子們真是長大啦,懂事啦!

這兩天班級的實習老師實習工作結束回學校了,只剩下我一個人帶班,說實話非常的累,所有的工作都包在了我一個人的身上,孩子們的安全成了我最重視的工作,除了每天帶著孩子們做游戲、上課、戶外活動外,尤其是加大力度關注他們的安全,生怕出現一點小小的安全事故。可天公不作美,中午起床在為小女生梳頭發時兩個小男生發生了爭執,錦浩小朋友的嘴唇的下面原先的傷疤被蹭破皮流血了,當時非常的生氣當我拉著孩子過來時又碰巧把我的手也掛傷流血了,可當時顧忌不到自己的疼痛,緊張的關心著孩子的傷口,在進行完教育之后才意識到我的手好疼,這時候釗寧、可心等小朋友捂著我的手心疼的表情問我“馬艷老師疼不疼??!我給你吹一吹!”看著孩子稚嫩的表情我感到特別感動,特別的欣慰!再痛也是值得的!

孩子們也非常爭氣,常規非常的好,我也不需要費很大力,阿姨也在班級給予了我最大的支持,當我們為小朋友乘完飯后小朋友一起說‘馬艷老師你辛苦啦!”那種場景更是讓我感動的一塌糊涂,孩子們老師真的好愛你們,這將成為老師最深刻而又最難忘的記憶!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篇3:中班幼兒角色游戲中教師語言指導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淺談中班幼兒角色游戲中教師的語言指導

中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自主性、創造性較強,參與游戲的積極性較高,但受自身經驗和能力的限制,在游戲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障礙,此時,教師恰當的語言指導能夠提高幼兒游戲的品質、促進師幼關系的融洽、推動幼兒認知與社會能力的發展。因此,如何在角色游戲中對幼兒進行語言指導極為重要。

在中班幼兒的角色游戲中,教師指導的主要方式是語言指導,不同的語言指導方式對于不同的游戲情境和不同的幼兒,其指導效果是不同的。伍德研究發現,如果教師指導語言運用不當,會打斷幼兒的游戲;如果教師能有技巧地詢問相關問題,與幼兒進行對話,則可使語言指導達到最佳效果。因此,教師能否恰當地運用語言,對幼兒角色游戲進行指導,直接決定了幼兒的游戲主題能否順利發展,也決定了教師的介入是激發了幼兒游戲的興趣,還是挫傷了幼兒游戲的積極性。教師在游戲中的語言指導是否合理,關系到幼兒自身積極主動性、創造力、社會交往能力等多種能力的發展。教師在幼兒游戲時運用不同類型的語言,既能提高指導游戲的效果,又能保證幼兒在游戲中的自主性得以發揮,還能促進幼兒在游戲中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應有技巧地問一些相關的問題,使教師與孩子的對話達到最佳效果。那么,如何有效地運用語言來達到教師預期的目的,讓幼兒的游戲更好地進行呢?

一、多用鼓勵式語言,調動幼兒游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鼓勵式語言通常是以老師鼓勵的語言形式出現,目的是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以及規則意識的形成。對于幼兒在游戲中的某些不良行為習慣以及違規行為,我們在指導時不一定直接指出來,可以多多采用一種鼓勵式的正面語言,把希望幼兒出現的行為要求提出來,讓他們知道該怎么做。如:有一階段我們在觀察中發現,游戲時幼兒的行為不盡如人意:游戲結束后不會將玩具放回原處、掉在地上的玩具只當沒看見、游戲時遇到困難了或者與同伴發生爭執后,不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只會找老師求助或告狀……一次,游戲才開始不久,就有小朋友來告狀了:“老師,他們又買了好多東西送到我們家來了,弄得我們家里亂七八糟的。”循聲望去,只見娃娃家地上、桌上、床上都堆滿了東西,簡直無處容身。見此情景,我來到娃娃家微笑著鼓勵孩子們:“老師知道你們家的人都很能干的,等會兒我來你們家做客,相信你們一定會把家里整理得干干凈凈的!”果不其然,還沒等我邁出娃娃家,孩子們就動手整理了起來。不一會兒功夫,娃娃家就變得干凈又整潔了。

可見,我們在指導幼兒游戲時,如果多采用鼓勵式的正面指導語,幫助幼兒明確該做什么、怎么做,能充分調動幼兒游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游戲行為。

二、適用提問式語言,啟發幼兒的游戲思維。

提問式語言可以啟發幼兒的游戲思維。采用這種方式的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幼兒把游戲進行下去,及時反饋幼兒的游戲行為,啟發幼兒的思維。如果我們在指導幼兒游戲時,能適時、適當地運用提問式語言,將對幼兒的思維發展、游戲進展起到較好的推動作用。游戲中,對于不需要幼兒思考或努力嘗試即可回答的問題,我們應盡量少出現,如“這是什么呀?你在干什么呀?”等,老師應根據幼兒游戲開展的情節,當幼兒需要幫助或有指導的必要時,有目的地提出問題,如:“你跑來跑去是在干什么呀?(用于了解游戲的情節)”;“點心店里除了廚師和服務員以外,還有誰呢?(當幼兒發生爭搶游戲角色的時候)”;“如果你想要的玩具沒有了,怎么辦呢?(啟發幼兒學會用替代材料)”;“媽媽除了燒飯還可以做什么事情呢?”、“警察的工作是不是只抓壞人呀?(用于幫助幼兒對媽媽以及警察職業的進一步的了解和關注,達到豐富游戲情節的效果)”等。

中班幼兒在游戲中會反映出自己原有的經驗,老師的問題可以幫助他們拓展思維的空間,從不同的角度去獲取經驗,使生活中零散的經驗得以整合。在幼兒游戲過程中,當老師發現幼兒需要幫助時,不要一廂情愿地進行直接指導,可以問問幼兒是否有困難,是否需要老師的幫助,如:“你有什么需要幫助嗎?”“要不要我來幫助你?”等。老師在游戲中應適當運用提問來幫助幼兒主動提取已有的經驗,用于新的、或不同的情景中,要注意根據幼兒游戲的情節發展需要,根據游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把幼兒面臨的問題、需要解決的問題擺在幼兒面前,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去尋求解決的途徑,起到促進游戲情節發展的功效。

三、慎用建議式語言,豐富幼兒的游戲情節。

建議式語言指導是教師在幼兒角色游戲中運用較多的一種指導方式,指的是教師運用詢問或者陳述的方式,向幼兒表明自己的看法和主張,以此提示或暗示幼兒解決問題的指導方法。建議式語言的指導具有非強迫性的特點,即教師不是直接幫助幼兒解決問題,也不是以不可抗拒的命令方式要求幼兒按照老師的方法解決問題,而是給出幾種可供選擇的解決方法,幼兒既有選擇的自由,也有拒絕的自由,而且語言中暗含解決問題的方案。但是,建議式語言有時很容易演變為指令式語言,所以我們在指導幼兒游戲過程中,不要為了盡快達到目的而出現一些指令式的語言,要慎言慎行,巧妙運用。如:當發現娃娃家的孩子試圖把剛買來的菜放在堆滿東西的桌上,而又不方便擺弄玩具時,如果老師介入時直接對幼兒說:“不要把菜放在桌上,放到冰箱里(或別的地方)去?!边@種不可選擇的指令式語言較為主觀,雖然老師的目的是達到了,可是幼兒的意愿卻被淹沒了。要是我們能夠在了解幼兒的游戲特點、尊重幼兒意愿的前提下,根據游戲情節發展的脈絡,對幼兒進行積極的指導,將會達到更好的指導效果。比如,老師此時介入時不妨采用這樣的建議式語言來指導:“我覺得如果你們把菜放在冰箱里或者放在旁邊會更好些!”中班幼兒畢竟是以行動思維占主導,這樣不僅豐富了游戲情節,還讓幼兒感覺到了自主和尊重,能比較愉快地接受老師的指導。

四、巧用指導式語言,形成幼兒正確的價值觀。

幼兒游戲是對現實社會生活的反映,中班幼兒他們自己并不知道篩選,對于游戲中一些不明白的事情,他們可能還會模仿一些不良現象,這時教師不能隨便評價,而應該引導幼兒來加以討論、指導,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指導式語言的運用要在對孩子進行充分的觀察后,巧妙地運用,可以當時就用,也可以在游戲講評中運用。如:孩子們在玩“愛心醫院”游戲時,有個“病人”前來看病,原因是感冒了,有點咳嗽。于是,小“醫生”隨手拿起針筒就在病人的脖子上扎針,像這樣的游戲行為完全是不符合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情景的,但從孩子的心理上分析,他們認為身體什么地方生病了不舒服,就應該在什么地方“施藥”。我當時看見了并沒有急于糾正幼兒的問題行為,而是在孩子游戲結束后,將這樣的游戲場景讓他們再現了一遍,并在再現過程中結合了我的一些語言描述,然后問孩子們:“你們去醫院看病,醫生是不是看你哪兒不舒服就在哪兒打針呢?”孩子們紛紛搖頭說:“不是的?!薄澳菓撛趺醋瞿??”有的說:“醫生是在屁股上給我打針的?!庇械恼f:“醫生是在我的手上打針的,還要吃藥。”……在這樣的場景下進行討論,引導幼兒對自己已有生活經驗的回憶,幼兒把各自看病、打針、吃藥等零散的體驗與同伴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不斷去碰撞自己已有的游戲行為,把有益的經驗串成了一條線,使他們逐步形成一系列完整的經驗,為下次游戲的開展提供“新的源泉”。

每一種語言指導方式的使用都有較強的情境性,因此,老師必須對幼兒角色游戲的情境具有較強的判斷力,并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在幼兒進行自主性游戲時,靈活運用指導語言,抓住適當的時機,加以點撥、啟發、和引導,這不僅有利于提高游戲指導的有效性,而且能促進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