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企業業務限時辦結制度

企業業務限時辦結制度

2024-08-01 閱讀 6538

企業業務限時結辦制度

第一條為了提升企業對外服務形象,提高員工工作效率,增強員工責任意識,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適用范圍:天然氣用戶與我公司發生的業務接洽,以及公司內部各部門之間的業務流轉,具體包括初裝、改造、報修、應急搶險等。

第三條初裝入網流程及時限

1、填寫入網申請表

(1)不需要填寫入網申請表的用戶(架空管或單元樓立管路過的零散用戶,不需要鋪設專線的用戶),市場部業務人員審核無誤后,在30分鐘內辦理。

(2)需要填寫入網申請表的用戶,市場部業務受理人員自收到申請表的當日內,將申請表傳至規劃建設管理部,通知現場勘察。

2、現場勘察

規劃建設管理部自收到市場部入網申請表3個工作日內,進行現場勘察,并將工程量清單和預計工期等勘查結果報送合同預算部。

3、預算

合同預算部在收到規劃建設管理部勘察結果后,在1個工作日內做出預算,并在相關領導簽字后報回市場部。

4、通知繳費

市場部自接到合同預算部工程預算后,1個工作日內通知用戶繳費。

5、通知安裝、簽訂安裝合同

用戶繳納相關款項后,簽訂安裝合同,并在1個工作日內通知規劃建設管理部組織施工。

6、安裝、驗收

簽訂安裝合同限制工期的用戶,規劃建設管理部要嚴格按照合同工期組織施工、驗收;不要求限定工期的用戶,除客觀因素外,7-15個工作日安裝、驗收完畢,并通知調度指揮中心組織送氣,附工程竣工圖和相關資料。

7、組織送氣

調度指揮中心接到規劃建設管理部送氣通知后當日通知運行服務部、安全檢查監督部,上述部門在2個工作日內參照竣工資料進行現場核實并將核實結果報回調度指揮中心。如果核實無缺陷,調度指揮中心立即通知運行服務部、安全檢查監督部送氣;若存在缺陷,調度指揮中心當日內將整改內容通知規劃建設部。

8、置換送氣

具備置換、送氣條件的,運行服務部3個工作日完成埋地管線置換送氣,商業用戶及50戶以下的居民用戶,除特殊原因外,3個工作日內完成送氣;集體用戶200戶以內(含)7個工作日完成,200戶以上要求編制專項送氣方案,并將送氣結果報回調度指揮中心。

9、移交日常運行、巡檢

調度指揮中心接到運行服務部完成置換送氣反饋后1個工作日內,通知運行服務部、安全檢查監督部將新建工程納入日常運行、巡查范圍。

第四條用戶天然氣設施拆遷改造流程及時限

1、用戶提出改造要求

市場部接到用戶改造申請后,詳細了解工程內容,做好用戶信息記錄并于當日內移交調度指揮中心;需要現場勘察的調度中心當日通知運行服務部進行現場勘察;不需要現場勘察的,直接通知用戶到市場部交費。

2、現場勘察

運行服務部接到通知后,2個工作日內對用戶要求改造內容進行現場勘察并將勘察結果(主要包括所需材料及改造前后管線示意圖)報回預算部,預算部在1日內將預算結果報市場部,由市場部當日通知用戶交費;不需要進行預算的,勘測部門直接通知用戶到市場部繳費(用戶需要緊急拆除的,可先行拆除,在重新安裝前繳費)。

3、收費

市場部按照《收費通知單》收取用戶相應費用后,當日通知調度指揮中心,調度中心當日通知相關部門施工。

4、施工驗收

運行服務部收到施工通知后,架空管道及戶內工程3個工作日內完成,埋地管道7個工作日內完成改造,同時報規劃建設部驗收,規劃建設部3日內出圖并發送到個運行部門,同時更新地理信息系統數據。

第五條用戶報修流程及時限

1、報修指派

調度指揮中心接到用戶報修電話后,填寫《維修指派單》,立即通知運行服務部。

2、維修

運行服務部接到調度指揮中心維修通知后,影響用戶使用的故障,在做飯前處理;泄漏報修任務,30分鐘內到位處置;一般維修任務不過夜。

3、反饋、存檔

運行服務部維修完畢后,當日將維修結果反饋到調度指揮中心。

4、回訪

調度指揮中心在2日內對報修用戶進行隨機回訪,回訪率不低于3%。

第六條應急搶險流程及時限

1、接警、指派搶險

調度指揮中心接到險情電話后,應詳細落實、記錄險情信息(如地點、險情類型、報警人電話等),立即通知運行服務部、安全檢查監督部距離出險地點最近人員和車輛20分鐘內到達現場,采取應急措施,同時根據險情類型和事態嚴重程度通知搶險作業組到相應地點集中,做好應急準備。

2、現場應急

最先到達現場的人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采取相關應急措施(如關閥門、疏散人群、119報警等),同時將險情現場詳細情況向調度指揮中心反饋,以便制定下一步搶險方案。

3、搶險

調度指揮中心接到險情反饋信息后,立即調動搶險人員30分鐘內到達現場,現場制定方案,進行搶險作業。

4、恢復、存檔

險情得到有效控制后,30分鐘內通知安全檢查監督部調查事故原因,向保險公司報案?,F場恢復后,調度指揮中心在1個工作日內將搶險情況詳細記錄并存檔。

篇2:某市房地產管理局限時辦結制度

z房地產管理局限時辦結制度

一、為提高機關工作效率,強化機關效能建設,按照建立“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效能機關的要求,制訂本制度。

二、限時辦結制度是我局依據法律、法規和規定,對行政事務和管理服務事項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予以辦結的一種制度。

三、執行限時辦結制度要堅持效能的原則,在處理行政事務和管理事項時,要不斷優化工作程序,減少環節,方便群眾。既要按時辦結,又要保證辦理的質量。

四、限時辦結事務、事項的主要內容:

(一)行政審批事項。

(二)市委、政府重要決策事項。

(三)上級部門交辦、轉辦的事項。

(四)局黨委、行政會議決定的事項。

(五)局領導交辦、批辦的事項。

(六)向社會公告的事項。

(七)其他按規定需要限時辦結的事項。

五、依據法律、法規、規定明確辦事時限或承諾辦理時限的,按照規定時限完成??梢蕴崆暗囊獱幦√崆稗k理。

六、行政審批事項的辦理時限如下:

(一)登記發證事項:除落實政策歸還房屋辦證時限為30日外,其他辦證登記時限為10日。

(二)單位住房基金提取和使用審批時限為5個工作日;單位職工住房貨幣分配審批時限為15個工作日;房改房上市審核時限為3個工作日。

(三)購買商品房辦證時限為10個工作日,其它交易為12個工作日;抵押登記4個工作日發給《他項權利證明》。

(四)承租廉租房或申領租賃住房補貼:由特困戶提交申請,并經審核、公示無異議后10個工作日完成。

(五)《房屋拆遷許可證》核發事項,自收到申請之日起7天內完成。拆遷行政裁決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0日內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予以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10日內將受理通知書和申請書副本發給被申請人,拆遷裁決應自受理之日起30天內作出。

(六)房地產估價,屬納稅、按揭、抵押的3個工作日完成,其它估價按委托協議要求的時限完成。

七、沒有規定辦事時限的事務、事項的處理,其辦理時限應根據事務、事項的輕重緩急按照時效性要求盡快辦理。

(一)市委、政府重要決策的事項,有明確規定時限的,按照時限要求,盡快辦理;沒有時限要求的,按照局會議決定或批辦領導批示時限要求辦理。

(二)上級業務部門交辦、轉辦的事項,有明確規定時限的,按照規定時限辦理。沒有明確規定時限的,一般性事務、事項要在15個工作日內完成,并將辦理結果及時向有關部門匯報。

(三)局黨委、行政會議決定的事項,有明確辦理時限的,按照辦理時限辦理;未明確規定辦理時限的,要在15個工作日內完成,并報告事項負責人(安排人)。

(四)信函件(包括市長郵件、各類信訪件、市領導批轉件、批評、意見、群眾來信等)有明確時限的,按照時限辦理;未明確時限的,在備案登記后5個工作日內辦結。

(五)人大議案和代表建議、政協提案按規定要求辦理。

(六)局領導交辦、批辦事項,明確規定時限的按規定時限辦理;未明確時限的在15個工作日內辦結。辦理結果應在規定時限內向交辦、批辦領導匯報;重要事項應及時匯報辦理的進展情況。

(七)其他需要限時辦理的事務、事項,由交辦人提出,承辦人按期辦理。

遇有特殊情況不能按期完成的,須請示有決定權的領導同意,并積極與交辦事項的有關部門協調,取得諒解。

八、特殊事務、事項的辦理,要本著效能的原則,特事特辦,注重結果。

九、因工作效率低下,未能在規定的工作時限內辦結有關事項或作出明確答復的,按照《z市房地產管理局效能告誡誡勉制度》作出相應處理。

篇3:XX物價局限時辦結制度

***物價局限時辦結制度

一、定價申請20日內辦理。對有關單位提出的調、定價(費)申請,在收到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按照國家有關價格政策酌情做出批復、調研、論證、聽證、上報、轉辦、否定等決定,并告知申請人。

二、收費許可證7日內辦結。辦理收費許可證,手續完備的7日內辦理完畢,情況復雜需要調查、論證的,可適當延長,但需向申請人說明情況,并于30個工作日內辦理完畢。

三、舉報案件30日內辦結。對確屬我局管轄的價格投訴舉報,凡是能實施即時處理的,在3個工作日內辦結;立案查處的,在30個工作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時限可以適當延長,但不得超過60個工作日。不屬物價部門管轄范圍的,在3個工作日內轉有關部門。

四、價格認證、價格鑒定7日內完成。接受價格認證、價格鑒定等委托事物時,自接到委托書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作出認證、鑒定結論,情況復雜的時限可以適當延長,但不超過20個工作日。另有協議約定的在約定期內完成。

五、價格咨詢4小時內答復。對咨詢屬于我局制定的物價政策和在我局監測范圍內的商品及服務價格的,4小時內給予滿意答復,數量較多、內容較復雜的在3個工作日內答復,確實無法答復的,向咨詢人詳細說明情況。

六、上級交辦的有規定時限的事項,按要求的時限辦結。信訪工作按照信訪工作制度要求的時限辦結。

七、對違反本制度,無正當理由而未在規定時限內辦結的,對直接責任人按本局差錯責任追究制度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