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教學常規管理制度
根據《市教育局*年工作要點》結合學校實際,為了強化教學過程性管理檢查,進一步深化學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特對我校教學常規管理中的若干問題規定如下。
一、學期計劃管理及檢查辦法
(一)教導處學期前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制定學校教學、教研工作計劃及具體活動安排,以便制定其他計劃。
(二)、教研組開學一周內根據學校教學、教研工作計劃制定本組教學、教研工作計劃,具體內容應包括:(1)本學期具體工作目標任務;(2)各項具體工作任務(包括本學科教師業務學習進修、校本教研開展、講學稿的使用、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學生學科高效學習方法等);(3)本教研組課題研究開展情況;(4)完成目標任務的具體措施;(5)學期教研活動周安排表。
(三)教師開學一周內在熟悉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制定學科教學工作計劃。具體內容應包括:(1)全冊教材分析;(2)本學期教學任務;(3)各課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4)完成教學任務的具體措施;(5)年級組學科教學進度表。
(四)以上計劃需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由教導處檢查、記錄完成情況。以上需提交電子稿。學期中需調整計劃、進度的要報教導處批準。
二、教學過程各環節具體管理及檢查落實辦法
教學過程包括備課、上課、作業、輔導、學生評價等環節,教師需按規定保障各環節有序進行。
(一)備課
1、備課一律采用講學稿形式,各教研組要逐步形成適合本學科不同課型的講學稿模版。
(1)講學稿的內容一般應包括:年級、學科、課題、主備教師、審核人、學習目標、重,難點分析、學習思路、學法指導、師生活動設計(教學簡案)、同步練習、自我測評、課后反思等。
2、講學稿設計的原則
為發揮講學稿講、學、練一體的功能,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編寫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1)課時化原則。分課時處理學習內容,防止幾個學習內容只寫成一個講學稿,新授課一學時一稿,復習課可一稿2學時,但最多2學時,并在講學稿上注明。
(2)問題化原則。將知識點轉變為探索性的問題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以問題設計呈現)、質疑、釋疑、激思、培養學生的能力品質和創新素質。
(3)參與化原則。設計中應考慮讓學生進行參與性學習.通過講學稿創造人人參與的機會,激勵人人參與的熱情,提高人人參與的能力,激勵人人參與的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
(4)方法化原則。強化學法指導,通過講學稿教學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同時注意學法指導的基礎性與發展性。
(5)層次化原則。在編寫學案時應該將難易不一、雜亂無序的學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每階層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方案,從而達到提高全體學生素質,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備課流程:集體備課、同課異構
(1)學期初教研組(年級備課組)把本學科任務分解到人,確定每單元主備人。
(2)主備人提前一周在鉆研教材、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寫出講學稿草案(電子稿),在教研組集體備課時間集體審稿,主備人按集體意見對講學稿進行修改,并在集體備課時間形成初稿由審核人審核定稿,最后交教導處審定提前1――2天印刷。允許教師在保障教學任務完成的情況下對講學稿適當修改。堅決杜絕下載、抄襲講學稿現象。
(3)課后教師要在講學稿后寫好課后反思(收獲、不足、改進等),倡導學生在講學稿后寫學習反思。
4、集體備課時間地點:每教研組每周固定半天時間。周一語文、周二數學、周三英語、周四文綜、周五理綜。地點在閱覽室。
5、講學稿數量要求(每周):根據《河北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及課時安排表》周講學稿數標準如下:
(兼課教師、跨年級教師需達到所任學科總數,其他學科根據所設課時確定。學期中間考試結課的學科按實際結束時間計算。周講學稿數不低于標準數的80%。)
6、檢查辦法:由教研組長周查、記錄,教導處月結、公開。
各科講學稿定稿均要提交電子稿,以此確定主備人工作完成情況及課前備課情況;查看每位教師的講學稿使用情況,以此確定每位教師的課中、課后備課情況。
(二)上課
1、必須提前一天把講學稿發到學生手里、并指導學生預習。
2、落實三維目標,面向全體學生,愛護每一個學生,教給學生方法,努力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動學習方式轉變,為學生的終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一般流程:預習(預習檢測)、互動探究、交流展示、精講點撥、方法歸納、達標檢測等環節。可根據學科、課型不同進行合理安排,但要體現新課程所倡導的精神。
4、教師必須上好每一堂課,嚴格按照課表上課,不得私自調課或者改為自習。嚴禁穿拖鞋、背心等衣衫不整者進入課堂,嚴禁坐著講課,課堂抽煙,接打手機等與上課無關的事情。教師提前在門口候課,不得遲到、早退、拖堂,更不得缺課。教師必須維護課堂紀律,如有學生缺課、遲到等違紀現象應及時反饋給班主任。15分鐘以上以缺課處理.(含早晚自習).考慮到考勤實際,重點查上課,正式上課鈴響未進教室作遲到。由教導處抽查并計入學校考勤。
(三)作業布置與批改
1、精心設計作業,適量布置學生作業,控制每天課外作業總量,對學生作業要提出規范要求,使之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認真進行批改,一律用紅筆,要寫清批改時間,要有等級評價、眉批、總批等,認真批改,如有一篇作文10個以上錯別字或一次作業5個錯別字或1個錯題未作訂正以少1次作業論處,并作出必要的批改記錄,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適當面批。要加強學生作業講評,要求學生在作業本上有錯必改,及時分析訂正作業中的錯誤。
3、作業次數(每周全批):語文作文每單元1篇(指作文本),作業2次;數學3次;英語3次;物理、化學2次;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各1.5次。
另:教師要督促、檢查學生練習冊情況,挑重點、難點講解,集體批閱。
4、教研組長周查、記錄,教導處月結、公開。檢查時作業、作文必須交2個班以上,試卷必須有10張以上,并且交成績登記表,表卷相符。
(四)輔導
1、教師要對學困生、缺課生及時補課輔導,并做好記錄。結合學校現在實際情況,對有條件的同村學生可建立課外學習小組,加強節假日、晚上等時間的學生學習和管理工作。
2、輔導要遵循“培優、促中、補差”的原則開展。
(五)學生評價
1、依據有關規定學校只統一安排期中、期末評價考試,考試是教師教學工作的一部分,要認真對待,積極參加。單元測試由教師自主安排。
2、單元、期中、期末考試可抵2次作業、備課(需上交試卷分析、成績登記表,否則不算),考試卷必須認真批閱,搞好試卷評析,嚴禁學生批閱試卷(集體批閱除外)或不批閱。課沒有連上的就不能出現連備課時,否則均視為單個課時,連備課時每周只能出現一次,學校規定的畢業班除外。
3、嚴格考試,以考督學,考試試題要難易適度,形式多樣,面向全體。要力求考核的全面性和靈活性,加強考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如注重口試和筆試的結合,平時考查和期末考試的結合等。要嚴格考試紀律,培養學生良好的考風。
三、常規教研
教學研究是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師隊伍素質的重要途徑。必須高度重視。常規教研分個人教研和集體教研兩類。
(一)個人教研
1、為加強對教材的研究,要求每個教師必須對學期、章節或單元的教材內容進行研究,對目標要求、重難點、知識結構進行分析,體現于學科計劃和講學稿中;經常對學生的學情進行了解和分析,及時進行補救和改進。
2、每個教師要堅持寫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應寫在講學稿后。
3、每學期要做到讀一本好書(教育理論參與書和專業雜志),業務學習不少于20篇或2萬字。學期末教導處組織檢查。
4、每個教師要有自己的教研課題,每個學期寫一篇自己的專題教研論文。
5、積極參加各種業務培訓和教研組活動。
6、50歲以下的教師每學期必須承擔2次公開課以上,教導處或教研組備案。
7、教師每周聽課2節,聽課以教導處或教研組登記的次數為準。(每次聽課教導處、教研組應適時記錄)。個人聽課需報教研組或教導處。統一安排的聽評課活動同科教師必需參加。教研組長周查、記錄,教導處月結、公開。
(二)集體教研
集體教研要以“說課、備課、上課、聽課、評課”為重點,提高全體教師的教學水平,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和“校本教研”的教研機制,努力探索適合學科特點的基本教學模式。
1、教研組提前一周確定教研課題、主講人、具體要求,并通知全組教師。每位教師要深入細致地研究每次的課題,提前做好準備。
2、每位教師要遵守教研活動紀律,不遲到不早退,活動中要積極主動參與討論,發表見解和意見,不做與教研活動無關的事。
3、教研組要認真組織各教研活動,并做好記錄(內容包括主持人、考勤情況、活動課題、發言記錄、形成一致意見或結論)。
4、要善于系統積累和總結經驗,期末寫出教研專題總結。
5、教研考勤計入學校考勤。
四、畢業班第二學期有關規定
1、畢業班教師要提高對“學校窗口”的認識,加強畢業班各項管理。
2、畢業班第二學期要在一模前進行完系統復習,并提交系統復習講學稿,一模后各學科要求有5――10個專題復習講學稿,均要有電子稿,數量按標準課時計算。一模前未能進行完系統復習的,數量至系統復習結束計算。
3、一模前畢業班作業量與其他年級一樣按規定執行。以后可提交成績登記表、學生試卷、試卷分析講評等,計入作業、講學稿數量。
4、畢業班第二學期聽課節數要達到10節,學校與上級組織的活動必須參加。鼓勵有能力的教師上示范課、交流課、互相聽課。
篇2:鎮鄉村少年宮教學常規管理細則
宜陵鎮鄉村少年宮教學常規管理細則
1、全體工作人員必須有高度的集體意識,服從分工。
2、任課教師必須提前至少十分鐘到教室候課,要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輔導。做到不遲到,上課期間不抽煙,中途不隨便離開,不提前下課。
3、教師在課堂上必須使用禮貌語言、職業語言、講究語言藝術,搞好組織教學。對學員堅持正面教育,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
4、教師要經常對學員進行思想教育、行為規范教育和安全衛生教育,必須保持良好的教學秩序。
5、任課教師須根據本班學員具體情況定好課表,并按課表上課,不得隨意調課、代課。如因特殊情況確需調課,代課,必須事前向培訓部報告。
6、教師要積極參加教研活動,不得無故缺席。
7、教師在教學方面要善于總結經驗,同時做好教學成果匯報的準備工作。
篇3:課堂教學衛生節節抓教學常規管理主題活動方案
課堂教學是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基本途徑。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要講究教學衛生,促進學生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果。本學期我校三月份的教學常規評比活動將從課堂教學衛生抓起,注重板書衛生、語言衛生、教師授課的位置衛生、學生的良好學習衛生習慣等。通過此活動的開展借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衛生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有效地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強化教學效果。
一、活動遵循的原則:
1、教學內容科學性,教師所講授的知識應當是正確的、可靠的科學知識。根據學生生理和心理發育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注意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力求通俗淺顯,逐漸加深,從感性上升到理性,以求在較短的時間內學到較多的知識。
2、教學方法適應性,改進教學方法對預防疲勞有重要意義。教師可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簡練、清晰的言語,生動、形象的表述,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利用圖表、模型、實物等直觀教具,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運用電視、計算機等現代化多媒體手段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吸引注意力,增強感官認識和記憶,并能開發思維。
3、學科知識的交叉性,教師可依照大腦皮層鑲嵌式活動的特點,各學科之間交叉授課,避免單一課程的單一刺激。不同性質的課程輪換,腦力與體力活動交替,是減少疲勞發生、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活動評比要求:
1、嚴格執行教學計劃,按規定講課授課,不擅自加快和增多教學進度和內容。
2、教師講課要重點突出,語言力求清楚,要采用啟發式。
3、按時上、下課,不拖堂。課間讓學生走出教室活動,得到充分休息。
4、教師上課要注意學生的用眼衛生,注意糾正學生閱讀,寫字時的錯誤姿勢。教師要留神觀察學生的精神狀態和健康狀況。
5、教師板書字體規范、畫面要端正清楚,應左右兼顧,不要寫得太小太草。
6、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學生每天學習時間(包括自學與課外活動)不得超過6小時。
7、按時認真做眼保健操,摸準穴位,動作準確,努力提高眼保健操質量。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由該堂任課教師注意監督檢查。
8、堅持做到"二要二不要"。"二要":書寫字姿勢要端正,眼睛和書本的距離要保持一尺;續看書一小時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遠處眺望一會。"二不要":不要在光線暗淡和直射陽光下看書和寫字;不要躺在床上和走路時看書寫字。養成用眼衛生習慣。
9、班主任定期調換學生的座位,預防近視或斜視。
二、活動形式
由教學領導隨堂聽課、課間抽測的形式進行。
三、活動時間
三月中旬
四、參評領導小組
組長:
組員:
五、活動評比表
附表1
“課堂教學衛生節節抓”
教學常規管理主題活動評價表
龍潭區第九小學校
授課教師
授課學科
班級
評估者
評價時間
年月日
項目項目分值
評價內容
等級分配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教學思想(10分)
1、面向全體學生,優、中、差兼顧。
5
4
3
2
1
2、結合教材,注意思想品德教育。
5
4
3
2
1
教學內容(20分)
3、教學目的明確,體現三維目標要求。
5
4
3
2
1
4、正確把握教材重點、難點。
5
4
3
2
1
5、教學內容正確,無知識性錯誤。
5
4
3
2
1
教學方法(35分)
6、遵循教學原則,靈活選用教法。
5
4
3
2
1
7、提問富有啟發性,促進學生智力發展。
5
4
3
2
1
8、練習設計科學,利于鞏固新知。
5
4
3
2
1
9、新舊知識聯系,注意知識的生活化。
5
4
3
2
1
10、媒體使用合理、科學,操作規范。
5
4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