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改革的任務和原則
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即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根據財政、企業和個人的承受能力,建立保障職工基本醫療需求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
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原則是:基本醫療保險的水平要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及其職工都要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實行屬地管理;基本醫療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和職工雙方共同負擔;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
覆蓋范圍和繳費辦法
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包括企業(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等)、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及其職工,都要參加基本醫療保險。鄉鎮企業及其職工、城鎮個體經濟組織業主及其從業人員是否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
基本醫療保險原則上以地級以上行政區(包括地、市、州、盟)為統籌單位,也可以縣(市)為統籌單位,北京、天津、上海3個直轄市原則上在全市范圍內實行統籌(以下簡稱統籌地區)。所有用人單位及其職工都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參加所在統籌地區的基本醫療保險,執行統一政策,實行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統一籌集、使用和管理。鐵路、電力、遠洋運輸等跨地區、生產流動性較大的企業及其職工,可以相對集中的方式異地參加統籌地區的基本醫療保險。
基本醫療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用人單位繳費率應控制在職工工資總額的6%左右,職工繳費率一般為本人工資收入的2%。隨著經濟發展,用人單位和職工繳費率可作相應調整。
建立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要建立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帳戶。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由統籌基金和個人帳戶構成。職工個人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全部計入個人帳戶。用人單位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統籌基金,一部分劃入個人帳戶。劃入個人帳戶的比例一般為用人單位繳費的30%左右,具體比例由統籌地區根據個人帳戶的支付范圍和職工年齡等因素確定。
統籌基金和個人帳戶要劃定各自的支付范圍,分別核算,不得互相擠占。要確定統籌基金的起付標準和最高支付限額,起付標準原則上控制在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左右,最高支付限額原則上控制在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的4倍左右。起付標準以下的醫療費用,從個人帳戶中支付或由個人自付。起付標準以上、最高支付限額以下的醫療費用,主要從統籌基金中支付,個人也要負擔一定比例。超過最高支付限額的醫療費用,可以通過商業醫療保險等途徑解決。統籌基金的具體起付標準、最高支付限額以及在起付標準以上和最高支付限額以下醫療費用的個人負擔比例,由統籌地區根據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則確定。
健全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管理和監督機制
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納入財政專戶管理,專款專用,不得擠占挪用。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負責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籌集、管理和支付,并要建立健全預決算制度、財務會計制度和內部審計制度。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事業經費不得從基金中提取,由各級財政預算解決。
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銀行計息辦法:當年籌集的部分,按活期存款利率計息;上年結轉的基金本息,按3個月期整存整取銀行存款利率計息;存入社會保障財政專戶的沉淀資金,比照3年期零存整取儲蓄存款利率計息,并不低于該檔次利率水平。個人帳戶的本金和利息歸個人所有,可以結轉使用和繼承。
各級勞動保障和財政部門,要加強對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監督管理。審計部門要定期對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基金收支情況和管理情況進行審計。統籌地區應設立由政府有關部門代表、用人單位代表、醫療機構代表、工會代表和有關專家參加的醫療保險基金監督組織,加強對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社會監督。
加強醫療服務管理
要確定基本醫療保險的服務范圍和標準。勞動保障部會同衛生部、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制定基本醫療服務的范圍、標準和醫藥費用結算辦法,制定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標準及相應的管理辦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保障行政管理部門根據國家規定,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本地區相應的實施標準和辦法。
基本醫療保險實行定點醫療機構(包括中醫醫院)和定點藥店管理。勞動保障部會同衛生部、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制定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的資格審定辦法。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要根據中西醫并舉,基層、專科和綜合醫療機構兼顧,方便職工就醫的原則,負責確定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并同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簽訂合同,明確各自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在確定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時,要引進競爭機制,職工可選擇若干定點醫療機構就醫、購藥,也可持處方在若干定點藥店購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定點藥店購藥藥事事故處理辦法。
各地要認真貫徹《*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發[1997]3號)精神,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較少的經費投入,使人民群眾得到良好的醫療服務,促進醫藥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要建立醫藥分開核算、分別管理的制度,形成醫療服務和藥品流通的競爭機制,合理控制醫藥費用水平;要加強醫療機構和藥店的內部管理,規范醫藥服務行為,減員增效,降低醫藥成本;要理順醫療服務價格,在實行醫藥分開核算、分別管理,降低藥品收入占醫療總收入比重的基礎上,合理提高醫療技術勞務價格;要加強業務技術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醫藥服務人員的素質和服務質量;要合理調整醫療機構布局,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積極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將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基本醫療服務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范圍。衛生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醫療機構改革方案和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有關政策。國家經貿委等部門要認真配合做好藥品流通體制改革工作。
妥善解決有關人員的醫療待遇
離休人員、老紅軍的醫療待遇不變,醫療費用按原資金渠道解決,支付確有困難的,由同級人民政府幫助解決。離休人員、老紅軍的醫療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
二等乙級以上革命傷殘軍人的醫療待遇不變,醫療費用按原資金渠道解決,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單獨列帳管理。醫療費支付不足部分,由當地人民政府幫助解決。
退休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個人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對退休人員個人帳戶的計入金額和個人負擔醫療費的比例給予適當照顧。
國家公務員在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基礎上,享受醫療補助政策。具體辦法另行制定。
為了不降低一些特定行業職工現有的醫療消費水平,在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基礎上,作為過渡措施,允許建立企業補充醫療保險。企業補充醫療保險費在工資總額4%以內的部分,從職工福利費中列支,福利費不足列支的部分,經同級財政部門核準后列入成本。
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包括單位繳費和個人繳費,均由再就業服務中心按照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基數繳納。
加強組織領導
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政策性強,涉及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各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領導,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做好宣傳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使廣大職工和社會各方面都積極支持和參與這項改革。各地要按照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任務、原則和要求,結合本地實際,精心組織實施,保證新舊制度的平穩過渡。
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工作從1999年初開始啟動,1999年底基本完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按照本決定的要求,制定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總體規劃,報勞動保障部備案。統籌地區要根據規劃要求,制定基本醫療保險實施方案,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后執行。
勞動保障部要加強對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工作的指導和檢查,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財政、衛生、藥品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要積極參與,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確保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
篇2:保險醫療經理崗位職責
營銷(醫療保險)產品經理【上海】優加健保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優加健保健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優加健康,優加健職責描述:
1.負責根據公司現有保險公司及醫療客戶資源,服務能力開發設計面向B端(以保險公司為主)的服務產品;
2.了解保險、醫療、TPA、健康管理市場動態,健康產業及互聯網融合,前沿技術,并不斷更新迭代公司現有服務產品
3.制作產品培訓材料,向公司內外客戶(保險公司、醫院等,內部營銷、運營部門)進行產品服務講解培訓及溝通
任職要求:
1.統招本科及以上學歷;
2.保險、保險經紀、醫療、健康管理、互聯網醫療行業從業經驗者優先
3.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溝通表達能力
4.具備較強的文字表現能力、PPT文案撰寫能力、和學習能力,對互聯網模式有所了解
篇3:基層反映:三項醫療保險制度碎片化運行問題亟待整合
今天,制度大全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篇關于《基層反映:三項醫療保險制度“碎片化”運行問題亟待整合》范文,供大家在撰寫基層反映、社情民意或問題轉報時參考使用!正文如下:
目前醫療保險因公民狀況已經形成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三項制度三種規則,基金各自管理,不能相互挪用,其所提供的有關醫療衛生服務保障渠道繁雜、形式各異,從而形成了一種“碎片化”運行狀態。改變目前醫保政策的“碎片化”現狀,建立全民統一醫保體系,成為醫療改革的方向。
一、三項保險制度運行存在問題
一是三項保險制度顯現待遇落差。三項保險制度都強調了保基本,而醫保目錄卻有互有差別,出現有高有低,缺乏社會醫療保險的公平性,引發社會矛盾。由于三項醫療保險制度規則不同,相互無法銜接,導致變更保險險種時出現待遇落差,引發社會不滿。
二是三項保險制度相互分割。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分別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衛生部門管理,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又由民政部門管理。這幾項保險制度職能上相近,內容和性質上相同,但管理上卻分屬三個部門,彼此相互分割,難以形成合力,發揮更大作用。
三是三項保險制度運行機制有沖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由衛生部門管理,雖然能充分掌握衛生資源配置現狀與群眾的醫療服務需求信息,但由于提供與購買服務、管辦不分離的雙重身份,使新農合監管難以到位,監督機制不健全。
四是三項保險制度交叉重復運行。職工、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分別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衛生部門管理,參保管理和信息系統不統一,造成城鎮醫保和新農合存在重復參保的現象,部分城郊失地農民和外出打工農民存在既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又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現象;還有部分農村未成年人(在校生)既在學校參加城鎮居民保險又在家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這種重復參保不僅增加了城鄉居民的負擔,還增加了財政支出的壓力。”
二、對策及建議
一是政策整合。盡快出臺《全國基本醫療保險法》或加快修訂《社會保險法》,制定三項保險制度具體的改革方案,為推進醫療體制改革提供依據和支持,為確保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
二是制度整合。建立城鄉居民一體化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將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及城鄉醫療救助等制度進行整合,按參保對象的經濟水平和醫療需求設定不同的保障層次,并確定與之相適應的籌資與待遇水平,以滿足不同經濟水平人群的醫療保障需求。
三是資源整合。在城鄉居民一體化醫保制度的框架下,整合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鄉醫療救助的經辦機構,實現資源整合和統籌利用,提高行業整體運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