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黑龍江省高齡老人補貼政策解讀

黑龍江省高齡老人補貼政策解讀

2024-08-01 閱讀 5953

高齡津貼制度提高了高齡老人生活質量,下面小編為大家搜集的一篇“20**黑龍江省高齡老人補貼政策”,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為了進一步推動我省養老服務事業發展,加快推進覆蓋城鄉老年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解決我省老年人特別是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貧困老人的基本生活問題,努力實現“老有所養”的目標。經省級政府第四十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在我省建立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生活津貼制度(以下簡稱“高齡津貼”)。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建立高齡津貼制度的重要意義

近幾年來,省委、省級政府高度重視養老工作,連續多年把養老工作寫入政府的工作報告、納入“十大民生工程”加以推進。但從目前情況看,我省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與社會養老需求之間還存在著較大供需矛盾,特別是在我省經濟欠發達、老年人口比例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希望政府財政向養老事業投入,已經成了社會群眾的迫切要求。同時,由于我省社會養老機構發展比較緩慢,家庭養老仍然是主要養老方式。在當前情況下,由政府財政給予高齡老人、特別是高齡老人中的貧困老人適當的生活補助,是我省緩解養老矛盾的現實之需,也是順應民心之舉。

建立高齡津貼制度,是實現我省社會福利制度由傳統補缺型向普惠型發展,臨時性、不確定救濟向常態化、制度性保障轉變的重要舉措。這一制度的建立,對于解決高齡老人基本生活問題,提高高齡老人生活質量,將會起到重要的作用。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從構建和諧龍江的高度,強化工作力度,落實配套資金,切實把這項制度落到實處,把這件惠及我省高齡老人的實事辦好。

二、建立高齡津貼制度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以黨的17大精神為指導,以實現“老有所養”為目標,深入落實省委《關于進一步加強民生工作的決定》,加強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推進我省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建立保障高齡老人基本生活需求的長效機制,使廣大高齡老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實現我省老年人社會福利制度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發展。

建立高齡津貼制度,必須堅持以下原則:一是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充分考慮我省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高齡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立與我省社會經濟整體發展相適應的高齡津貼制度。二是屬地管理、分級負擔的原則。高齡津貼保障對象以戶籍為基礎,實行屬地化管理;保障資金由省級、縣(區、市)級財政按照不同資金渠道分級負擔。三是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按照標準確定保障對象,實行“三級審批、張榜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增強工作透明度。

三、高齡津貼發放范圍和標準

從20**年7月1日起,凡具有我省戶籍且年齡在80周歲至89周歲的低保、低收入家庭老年人,以及90周歲以上所有老年人,均享受高齡老人津貼待遇。發放標準為每人每月100元,由當地民政部門采取社會化形式按月發放。

高齡津貼具體發放辦法由民政廳、財政廳協商確定,發放標準應隨我省社會經濟發展和居民消費水平的變化適時進行調整。

四、高齡津貼資金籌集和管理

各級政府要足額落實高齡津貼資金。其中,低保家庭中保障對象高齡津貼所需資金由各地采取加發低保金的方式,從省補助的低保資金中解決;非低保家庭中保障對象高齡津貼所需資金由戶籍所在地縣(區、市)政府財政解決。

要切實加強資金的監管,專賬管理,專款專用。各級民政部門要認真做好發放對象的審定和發放工作;財政部門要足額安排資金,加強資金監管;監察、審計等部門要定期檢查、審計,確保資金及時發放到位。

五、幾點要求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領導,結合本地實際及時制定建立高齡老人津貼制度的具體工作方案和實施細則,周密部署,認真抓好落實。

(二)健全檔案,規范管理。各地要對高齡老人保障對象實施動態管理,登記造冊,建立臺賬,健全檔案,建立定期抽查、核查制度、公示制度和統計報告制度,確保高齡津貼發放工作規范有序進行。

(三)積極協調,搞好對接。要準確把握高齡津貼制度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社會救助制度、福利制度的關系,加強協調,形成高齡津貼制度與社會救助制度、社會福利制度有效對接、良性互動的運行機制,推進我省老年人社會福利工作由傳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發展。

(四)廣泛宣傳,加強監督。各地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加大相關政策宣傳力度,向社會公布高齡津貼的發放范圍、標準和程序。設立舉報電話和信訪接待平臺,接受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增強工作的透明度。

篇2:浙江省高齡老人補貼政策解讀

浙江省建立高齡老人補貼制度。從20**年4月1日起,對年滿80周歲的高齡老人,在享受城鄉居民養老金待遇的同時,每月給予不低于30元的高齡補貼。具體規定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為指導,以實現“老有所養”為目標,進一步完善我區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立保障高齡老人基本生活需求的長效機制,實現老年人社會福利制度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發展。

二、實施要求

(一)發放對象。

凡望城區戶籍、年齡在80-89周歲的低保老人、年滿90周歲和100周歲的所有老人,均可申請享受高齡津貼。

(二)發放標準

1、百歲老人高齡津貼標準:從200元/月提高到300元/月;

2、90周歲-99周歲老人的津貼標準為每月100元;

3、80周歲-89周歲低保老人的津貼標準為每月50元。

(三)審批程序

1、高齡津貼發放實行屬地管理,嚴格執行個人申請、三級審批和公示制度。符合高齡津貼的對象持身份證、戶口薄到戶籍所在社區、村提出申請,并填寫《望城區高齡老人生活津貼申報表》,村(社區)初審,鄉鎮(街道)審核,區民政局審批。

2、高齡津貼實施動態管理,申請實行隨時申報,按季審批,津貼從審批當月起開始發放,每季首月初發放上季度津貼,未及時申報的不予補發。老人戶口遷出、去世后第二個月停止發放。各村、社區應及時掌握老年人口信息和變動情況,按照程序及時辦理審批、增發、停發手續,確保按時足額發放。

三、資金管理

高齡津貼所需資金由區財政列入年度預算,專帳管理,專款專用。每季一個月初由區民政局將所需資金及發放名冊報區財政局審批,再通過農村合作銀行撥付到個人賬戶。

四、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各鄉鎮、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領導,制定高齡津貼發放的具體工作方案,精心謀劃,周密部署,認真抓好落實,確保此項工作順利實施。

2、規范管理。各鄉鎮、街道要對高齡的老年人調查摸底,登記造冊,建立臺賬,健全檔案。要堅持動態管理、定期核查,切實做到有進有出、分類發放。要建立張榜公示、統計報告制度,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和有關部門的檢查。

3、發放單位對于享受高齡津貼的人員,要用上門入戶、信函調查、電話聯絡等方式進行不定期抽查,經查有虛報、冒領現象,立即停止發放高齡津貼,并要求退回已領取的高齡津貼。監察、財政、審計等部門要定期檢查、審計,確保資金發放安全到位。

篇3:海南省高齡老人補貼政策解讀

海南省的高齡老人可以補貼多少錢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搜集的一篇“20**海南省高齡老人補貼政策”,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從海南省發改委了解到,20**年海南全省普遍建立高齡老年人生活津貼制度,在20**年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覆蓋面,以保障高齡老年人生活水平。

據悉,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海南省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法規政策不斷完善,已基本形成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基本框架,全省已有海口、三亞、定安等16個市縣建立了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生活津貼制度,而20**年已經普遍建立高齡老年人生活津貼制度,進一步提高覆蓋面,保障高齡老年人生活水平。根據《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若干規定》、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貫徹落實《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若干規定》、《萬寧市關于貫徹落實海南省老齡事業發展“*”規劃意見》,弘揚尊老、敬老、助老的傳統美德,通過推進高齡補貼制度,擴大發放年齡范圍,提高發放標準,促進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構建和諧萬寧。

二、申請條件和補貼標準

具有本省常住戶口、年滿90周歲以上(含90周歲)老年人均可申請高齡補貼,其中年齡在100周歲以上(含100周歲)的老年人,可另外申請享受省級百歲老人長壽補助金。

年滿9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發放高齡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200元。

三、補貼申請、審批和發放

由老年人本人或其代理人向戶口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員會、農場作業區提出申請,并如實提供能夠證明申請人戶籍、年齡的有效證件和健在證明材料。

村(居)民委員會或農場作業區接到申請后,經調查核實,并將申請人名單張榜公示7天后,報所在鎮政府、農場審核;鎮、農場審核后,報市民政局(市老齡辦)審批。

市民政局(市老齡辦)將審批通過的老年人名單報市財政局,由市財政局按標準核撥補貼資金。老年人高齡補貼資金實行一卡通按月發放。

四、補貼發放執行時間

老年人高齡補貼發放從20**年7月執行。其中在20**年7-12月滿90周歲的,從審批后滿90周歲的當月起發放;在20**年7月前已滿90周歲的,從審批當月起發放。

五、有關要求

(一)、要做好老年人高齡補貼申請、審批工作。各鎮政府、村(居)民委員會,各農場及其作業區應嚴格履行申請、審批程序,抓好申請人員證明材料收集、名單公示、審核、申報等環節工作;市公安局各基層派出所應具實出具申請人員戶籍信息和健在證明。市民政局(市老齡辦)應依照申請條件及時對各鎮、各農場申報人員進行復核審批。

(二)、要做好老年人高齡補貼發放的動態管理工作。各鎮、各農場每月應向市民政局(市老齡辦)提供減員情況和申報新增人員情況,由市民政局(市老齡辦)復核、審批、辦理補貼停發或增發手續。并每季度牽頭市財政局、市審計局、市監察局等部門人員對領取補貼人員健在情況進行一次入戶復查。市財政局、市信用聯社應按市民政局(市老齡辦)每月提供的名冊核發和分解補貼資金,做好補貼資金總現發放工作。

(三)要做好補貼資金年度預算。每年8月前,市公安局向市民政局(市老齡辦)提供老年人口數據,市民政局(市老齡辦)對數據核準后,確定下年度老年人高齡補貼資金預算的基準數據送市財政局。由市財政局將補貼資金和工作經費列入預算安排。

(四)、老年人高齡補貼資金要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市財政局、市審計局、市監察局等部門對發放使用情況依法進行審計和監督。對采取虛報、偽造等手段騙取老年人高齡補貼的,除全額追回所發補貼外,將視情節輕重對當事人進行批評教育或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五)、要加強老年人高齡補貼檔案管理,做好檔案收集、整理、歸檔工作,建立市、鎮、村高齡補貼檔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