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隨筆:反思中成長成長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長,在成長中反思
――班主任工作隨筆
三尺講臺,十五年春秋,真所謂彈指一揮間。十五年當中,我感受到的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沮喪。無論是成功與失敗,在它們的背后都蘊含了大量無法傾訴的班級工作。今天想想,它們對我來說都是無比貴重的財富,正是這些保貴的經驗,才一步步使我從一個稚嫩的教師成長為能夠在學校獨擋現一面的骨干力量。
細細琢磨,當班主任真不易,當一個好班主任更是不易。衡量自己,似乎覺得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作所為雖不能堪稱優秀,至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那些孜孜以求的學生,也不愧人師之稱謂。談談自己的作為以示清白,無論優劣也可借鑒。
處于在社會轉型的教育,已經失去很多傳統教育的特點,使得教育出現分極化、多元化、產業化的現象,教育的服務意識在社會中變得越來越淡薄,而教育的功利化思想卻日趨濃厚。新聞媒體、大眾流行文化對學校的德育工作沖擊很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在逐漸發生飛速的突變。社區和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脫節的現象,使得“5+2=0”的說法變得更加真實。獨生子女、單親家庭等一系列社會現象,給學校教育增加很大的阻力。面對重重困難,學校教育怎么辦?我們是應該知難而進、堅持真理,還是畏縮不前、媚俗妥協,真的是很多教師內心非常困惑的問題。
我非圣人,當然也有常人的困惑。在反思中、在學習中、在感悟中、在失敗中、用自己點滴的做法,還給教育最真實的面目。
由于家庭教育和社會對當代青少年的影響,目前在學校學生的個體差異很大,思想意識行為大相徑庭,學生心理特點和價值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趨于媚俗、享樂***成為當前流行的思想意識行為,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受到嚴重的沖擊。面對新的教育形勢,我做了冷靜的思考,在三年一屆的班級管理當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管理模式,也為新時期的班級管理工作尋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一、一元化與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并存
開好主題班團會,確定班級目標,營造集體凝聚力。作為一個班級必須在學校的統一領導下有自己的特定的班級目標體系。班級目標針對每一個班級成員,是班級成員(包括班主任)達成共識,并逐漸成為自己人生追求的一個目標。由于學生個體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所以每一屆學生我都會根據他們的思想行為的特點,采取“一元化”和“補償性原則”提出一個適合每個個體,并且學生主動接受的班級培養目標。我曾先后給學生提出過“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班級目標,同時并附帶一些具有共鳴的班級口號,如“我們一直在努力”、“態度決定一切”等。通過各種各樣的機會和場合(如班會、運動會),不斷強化、加深理解其內在的深刻的含義,使它們扎根于學生的思想當中,進而加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關注每一個學生,做好學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工作。在班級的工作當中,做好每個學生的思想工作是贏得班級管理成功的基石。在班級當中,對于每個個體來說,無論其學習成績的優劣與品德的高下,他們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具有思想的人。從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角度上講,每個個體都希望得到關注,失去關注,他們就會以其他方式去引起別人的注意(也許是一種過激的方式)。所以在每學期的工作計劃當中,有一項是常年不變的,那就是每一學期找每一個學生做一次深度訪談。
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學生,我告訴他們,如果你付出50%的努力,那么我就會給你50%的幫助;如果你付出200%的努力,我就會給你200%的幫助,主動權在你們,我說到一定會做到。如果你們在學習、生活當中遇到困難可以隨時來找我,我會義不容辭。漸漸地我感覺到學生體會到了教師的真誠與真心,情感主動與老師接近,變得愿意接受老師的管理,開始主動與教師溝通和交流。從過去的老師找學生談話變成學生找老師談話,如此之局面,實際上作為班主任,我已經掌握了班級管理的主動權。
二、確立階段目標,分級分類推進
進入高中的學習生活之后,隨著學生年齡、經歷、閱歷的增加,他們對人或事物的認識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與做法,所以高中三年是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最為重要時期。學習、生活、交友、愛情、家庭以及人生等諸多方面的問題都會接踵而來。作為一個班主任只有經常深入到學生當中,才能感受學生心靈的律動、思想的抽穗、知識的拔節和情感撞擊的聲音,才能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主題。
高一年級屬于起始年級組,其工作重心應該是班級建設,所以抓班風、學風建設,抓養成教育是我每一屆高一第一學期必做的工作。從師生的了解、班委的組建、到第一次升旗、第一次班會以及第一次秋季運動會,我都會認真尋找每一個教育的契機,努力倡導積極向上、團結友愛的班級氛圍,提出“不給集體添麻煩,不給別人添麻煩,不給自己添麻煩”的自我管理原則,逐步提高集體的凝聚力和學生的習慣養成。事無巨細,用心體會,人無好壞,真誠相待。經歷了下學期的磨合與融合,學生逐漸從留戀初中生活走向對高中生活的美好憧憬當中。
高中生活的中的另一個難題就是學習。由于高中教材的深度和廣度比初中教材加大了很多,一個嶄新的學習模式的開始,對于學生來說總是有一個過渡期。學生在經歷一個學期的努力拼搏之后,部分學生漸漸出現對了高中學習的迷茫與困惑,不清楚為什么自己突然從初中的優秀生變成高中的“后進生”,其意志開始動搖,厭學生情緒悄然而生。此時,班主任應該及時有效地做好學習方法指導與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調整學習方法,使其保持平和的心態,積極尋找學習策略。在班主任及任課教師的通力配合下,從知識、能力、心理素質三個方面幫助學生分析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促使學生邁過高中學習的一道難關。
高考是一場知識戰,是一場能力戰,更是一場心理戰。在高考即將臨近的時候,家長、教師都在為我們的莘莘學子緊捏一把汗,而此時學生的壓力將會更大,面對高考,幫助學生做好心理準備,是高三畢業前夕的重中之重。到了高三之后,我便經常下班,與學生談論一些輕松愉快的話題,幫助他們正確認識高考,保持良好的心態,保持以苦為樂的心境。這樣一來,學生感受到有老師和父母在和他們共同來分擔高考帶來的壓力,從而緩解因緊張帶來的壓抑感。
三、愛字當頭,嚴在其中,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
當前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他們認同民主不認同權威,認同原則不認同隨意,認同理解不認同臆測,認同親和不認同古板,認同求實不認同務虛。作班主任保持良好的心態,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促進班級管理的有力保障。
“愛是教育的基礎”。愛不是放縱,愛也不是包辦,愛是一種為了學生健康發展而做出的一切無私的奉獻。我曾多次給學生講“嚴父慈母都是愛”,只是愛的表達方式不同而已,它們所凝聚都是一種殷切的期盼。愛是無私的,是不圖回報的,如果是有雜念的那一種短暫的愛,也許它會變成恨。當你付出很多不圖所求之時,隨之而來卻是桃李滿天下,師名人頌揚的局面。
有了愛,嚴才有說服力,學生才能感覺到嚴的真誠,才能自覺的納入規范管理當中。學生感覺到老師是一個非常堅持原則的人,是為每個人制定的游戲規則,是大家不能隨便去更改的法則,他們會感覺的老師不是在管他們,而在愛護他們,從而也就很自愿地接受管理,使得班級管理納入正常的軌道當中。
在班級工作當中,最為核心的工作是德育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示之以范、導之以行,持之以恒,是做好德育工作的五個非常重要環節。細細體會之后,我覺得德育工作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每一位教師的道德感和德育的認知水平。所以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和對德育工作的方法與水平,努力尋找德育契機,掌握學生心理變化是做好德育工作必經之路。
篇2:小學班主任隨筆:溝通從心開始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都會遇到“學困生”這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這部分學生由于長期形成的不良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極大地影響著班級教學和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同時也極大地影響著良好班風、學風的形成和班集體的利益。
我們班的“學困生”較多,但班風還是可以的,而他們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任你批評或跟他講多少好話,問他十句他都不會回你一句。說實在的,有時跟他們溝通時,我真的覺得是件很折磨自己的事。但班級中一位“學困生”的轉變,讓我相信真正的溝通從“心”開始,還是可以看到希望的。
記得這學期10月底的一個下午,快放學時,我班的好幾位學生匆忙跑到我跟前,像發現了什么驚天大秘密一樣,悄悄地跟我說,“我們班的小曹同學帶手機過來了,并且他經常上課玩手機,他那手機可以上網的!”看他們說地像模像樣的,我便來到教室,把小曹叫到了跟前,因為知道這孩子的個性(對他說兇了他會全身顫抖的),我就慢聲細語地問他:“你帶手機了?”他一語不發,我就知道他會不出聲,我再好好地跟他說“沒關系的,你媽媽讓你帶手機是不是晚上學習好后好聯系你啊?以后只要記得在學校里關機就行。”這時他只是點點頭。就這樣,我跟他講了近半小時的話,他只用偶爾的點點頭或搖搖頭來表示。我從他的肢體語言里大致得出結論是:他有帶手機,也有在上課看手機,至于手機能否上網就不得而知了。說真的,當時我真的是無語,對于一名六年級的學生而言,這樣的舉動真的是很不正常的,但他就不開口說我也沒辦法,這時我就很想放棄了。接著我跟小曹說:“你先站這想幾分鐘先,想想還有沒話要跟老師講。”我就讓他一人站在教室里想想看,回到辦公室我給他家長打了個電話并告知他這件事,他家長反映手機是有帶到學校的,為了晚上學習后好聯系,但手機是不能上網的,給他買的還是很便宜的那種。從他母親那了解后我猶豫了:是不是孩子們和我對他手機上網一事有點冤枉他了呢?我重新來到教室,小曹還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我又自己“嘮叨”了近半小時,他還是不吭一聲,我真的是有點受不了了,就跟他說“那你先回家好吧,在家好好想想。”我打算離開教室,也想“放人”了,但小曹還仍舊不副不肯離開的樣子,一時我想不通了,為什么他不走啊,反正不想說,我現在讓他走應該正合他心意的啊。我還是回到了辦公室,可過了五分鐘,我再回教室時,小曹還呆在原地一動不動的。這可怎么辦,這樣的孩子還真是不知道該怎么去處理發生在他身上的一些問題,學習成績差那就多輔導他,可平常與他溝通卻是件難事啊!
這時離放學已近一小時,小曹還是獨自呆在教室里,我該怎么辦呢?安全也是個問題。我再次走到他跟前,“你真的不走嗎?那你想不想跟我聊聊?”我誠懇地問他。但他還是態度堅決,一點肢體語言都沒有。“那我們去辦公室坐坐好嗎,辦公室里也沒有老師在了。”此時,小曹終于點了點頭。見他跟肯我聊,我也松了口氣。坐在辦公室里的小曹,默默地聽我分析他的性格,我慢慢地跟他講,他這樣的性格對他人生的發展是很不利的,有時覺得我分析的對時,他也會點點頭,但我這時就要求他開口表達是還是不是,不要像幼兒一樣只知道點頭或搖頭。我跟他聊了很久,天也黑了。從我們的交談中,我發現這孩子有點自閉,也很膽小,有時別人冤枉他,他也只會默默地承受不敢反抗。看小曹有點放開了,我就順勢問他,“那你手機能上網嗎?”他說:“可以的。”我愣了一下,原來他的手機真的是可以上網的,他的家人都不知道啊。“那你上網看什么啊?”“看小說。”看小說,這個答案真的有些出乎我的意料,看來“學困生”對于用手機怎么樣上網倒是很熟練啊,他們在有些方面還是挺厲害的嘛!接著我鼓勵小曹,以后無論遇到什么事,不要再悶不作聲了,應該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任何事讓自己默默地承受,這樣大家也會更愿意與你交朋友的。
從與小曹同學的溝通中,我也發現,很多“學困生”沒有很要好的朋友,受到同學的欺負時也只會默默地忍受,平時不愛開口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我想,我們真的有關心這個群體嗎?真的有耐心去關心這個群體嗎?如果以后我再碰到一個學生也像他那樣,一個半小時的交談中,只偶爾點點頭或搖搖頭,我會放棄嗎?
我覺得,平時對于“學困生”的表現應該及時給予積極的肯定,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也應充分肯定。這一點至關重要,只有得到及時的肯定,學生才會從心理上有一種成功感,才會有進一步努力的動力,他們也就會敢“抬頭”說話了。還應采取多種有效方法,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緩解“學困生”的心理壓抑,讓他們感到自己是班級中的重要一員,讓他們找到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讓他們朝著積極、陽光的方向發展。
篇3:小學班主任教育隨筆:微笑是校園里一道美麗風景
笑是可以傳染的,你信嗎?不信的老師可以在班里做個實驗,站在學生面前,向他們笑一下,滿面微笑,一句話也不用說,看看會發生什么。他們一定會馬上還你一個微笑,沒錯的,一個小小的微笑。會讓課堂有聲色,微笑雖然沒有顏色,卻可以使人感到輕松愉快;微笑雖然沒有味道,卻可以使學生品嘗課堂里甘甜的雨露;微笑雖然沒有聲音,卻可以使學生感到和諧課堂美妙的旋律!從教幾年來,我始終信奉這樣一句話“有了一顆責任心,才會有一張微笑的臉。”
孩子們在我身邊蹦跳玩耍,每張臉都綻放著天真無邪的笑容。楊海超卻靠在教室的墻壁上偷偷的打量著同學,目光中充滿了無限的羨慕,遲遲不敢上前和同學們一起跳“大面包”。
楊海超同學,學習成績特優秀,但是他由于生理有病,老是愛尿褲子,尿了褲子,自己也不知道,濕透后才感覺,事后只是一臉的無奈和害羞,還有同學們的取笑。所以他從來不敢和同學們一起游戲,只是遠遠的看著偷偷的樂。有一天課后,我一直看著楊海超,他正為同學們開心的笑而偷偷的樂呢!此時,我心里一酸,這樣的童年孩子怎樣健康成長?我慢慢的靠近他,微笑著朝他招手,我親切的說“海超,愿意和老師做游戲嗎?”他慢吞吞的點點頭。我跑進教室,拿支粉筆,像孩子一樣,在地上畫上方框,用手套做沙包,拉起楊海超跳了起來,起初,他很被動,我想了想說:“你愿意和老師比賽嗎?看誰跳的好?”他大聲說敢,并且搶過我手中的沙包,沒有拘束的跳了起來。我班的幾個同學看到了,也爭著要和老師比一比。我借此說:“楊海超可以代表老師,你敢和他比嗎?”于是同學們很不服氣的爭著要比一比。那天的課間活動,同學們玩的好瘋,楊海超笑的好開心,從此以后,每天的課間,同學們都愿意和楊海超做游戲,不管何時,楊海超在校園的哪兒看到我,都會對我微笑,那目光中盛滿了歡樂!他變了,慢慢的被全班同學所接受。以后在教室的角落,我再也沒有看到他偷偷的樂,只看到他們一起快樂的游戲,開心的笑。
從來不知道微笑可以如此生動,如此美麗!給學生一張微笑的臉,用微笑去點燃孩子心中的火花。有誰能像我們當教師的一樣,天天面對的是一張張可愛的笑臉,一雙雙晶瑩的眼睛,一顆顆透明的心,一個個青春的夢!又有誰能夠像我們做老師的一樣,一舉手,一投足,一絲美麗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關切的話語,就能撥動一根根美妙的心弦,就能帶給他們無限的歡樂!
人人彼此微笑,這世界又有誰會發怒呢?只要人人都面帶微笑,我堅信:這個世界自然會改變。
老師們,讓我們用真誠的微笑對待學生,對待自己,對待你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們便將擁有人生無法比擬的美麗和瀟灑。讓我們微笑著舉起希望的火炬,一起走向輝煌的明天,一展生命中燦爛的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