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人教版一年級數學第一學期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小學人教版一年級數學第一學期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2024-08-01 閱讀 4813

考試總體情況還不是特別理想。為總結經驗,彌補不足,特做如下分析與反思:

一、考試情況概述:

試卷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期中考試,考核對象是一年級全年級學生,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考試形式采用閉卷、統一筆試形式,由本校一年級兩個數學老師共同命題,我所任教的兩個班一(1)和一(2)共68名學生參加考試,兩個班的合格率均為100%,一(1)班優秀率(90分以上)為91.4%,平均分94.8分;一(2)班優秀率(90分以上)為90.9%,平均分95.1分

二、試卷試題概述:

試題類型及分數權重為:

第一大題是看圖寫數考基數(每空1分,共4分)

第二大題考相鄰數(每空1分,共6分)

第三大題考數的組成(每空1分,共8分)

第四小題考比一比(每題1分,共4分),分4個小題

第1小題考比高矮,第2小題考比長短,第3小題考比多少,第4小題考比大小

第五大題是填一填(每空1分,共13分),分為4個小題

第1小題認識物體,第2小題考序數,第3小題填>、<、=,第4小題考數序。

第六大題是口算題(每空1分,共18分)。

第七大題是填加法減法算式里的未知數(每題1分,共9分)。

第八大題是考數數以及比較大小(每題1分,共3分)分3小題,第1小題考多幾個,第2小題考少幾個,第3小題考一樣多

第九大題,給每組得數大的算式后面打勾(每題1分,共6分)有6小題,考10以內的加法、減法、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以及比較數的大小

第十大題分3小題考數序(共9分)第1小題3分,第2小題排順序2分,第3小題考10的組成4分

第十一大題用數學,看圖寫算式(1-4每題2分,5-6每題3分,共14分)。分為6個小題,

第1小題看圖列減法算式,第2小題看圖列加法算式,第3小題知道總數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第4小題知道兩部分,求總數。第5小題看圖列連加算式。第6小題看圖列加減混合算式。

第十二大題聰明屋考連加及填未知數的綜合知識(6分)

三、試卷考核知識簡析:

1、10以內基數、數序、序數、相鄰數以及數的分與合等知識。(主要體現在第一、二、三、八、十大題)

2、10以內數的加減口算、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以及比大小(主要體現在第五、六、七、九、十二大題)

3、比一比(主要體現在第四大題)

4、立體幾何圖形的區別物體的分類(主要體現在第五大題的第1小題)

5、看圖寫算式并計算以及用數學(主要體現在第十一大題)

四、書本知識內容:

第一單元數一數(P2?5)第二單元比一比(P6?13)

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P14?31)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P32?37)

第五單元分類(P38-41)第六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P42-83)

五、試卷題目難易分析:

試卷第一至十大題都是基礎題;第十一、十二大題是應用數學解決問題題,屬拔高題。試卷難易程度總體適中。

六、考試情況分析:

1、基礎題上失分。由于一年級的孩子剛從幼兒園進小學,缺少考試和測驗的經驗,他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不錯,由于部分學生考試時不認真、不細心,計算時容易出錯。少數學生在加減混合運算時會丟1-2分,如在計算6-3+1時,不是先算第一步,而是先算3+1等于4,故結果就錯了。另外,在數立體幾何圖形時,一部分學生認為只有3個長方體,認為那個傾斜的長方體不是長方體,說明學生對立體幾何圖形的特征認識不夠深刻,因此,要想在基礎題不失分,學生平時就要多下功夫,只有經過反復訓練才能提高口算水平,要養成思維嚴謹,步驟完整的解題習慣;要形成不單求會,而且求對、求好的解題標準。只有全方位的“綜合治理”,才能在堅實的基礎上形成運算能力,解決計算不夠準確的弊病。在第8大題在原有的多幾個和少幾個題目有點忘記了。主要有兩個原因,學生不知道是該花三角形還是和它一樣的圖,另外題目設置是沒有把線直接畫在原圖的下面,讓學生遇到了障礙。

2、拔高題上失分。尤其是第十一大題的第6小題,有很多學生寫成是4+3-2,大圈里面的個數只看成是4個了。造成了很大得十分。拔高題主要是考核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學生在這部分失分比較多,主要體現在學生對看圖列式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掌握不夠好。說明學生的思維不夠開闊,不會用所學的知識舉一反三,靈活解決問題。

七、自我反思及努力方向:

1、必須夯實數學基礎。

扎實的數學基礎是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關鍵。數學基礎訓練講究一個“嚴”字,教師及學生的態度都要嚴肅,教師的教風要嚴謹,對學生的要求要嚴格。一定要重視知識的獲得過程。任何一類新知的學習都要力爭在第一遍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探索等活動中充分地感知,使他們在經歷和體驗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只有這樣,他們才真正獲得屬于自己的“活用”知識,當碰到基礎知識的變形題時,就能靈活運用、舉一反三了。否則,學生只會照葫蘆畫瓢,試題如果轉彎,學生就不知道如何解決了。

2、加強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和學習策略的培養。

教師要精選精編靈活多變的針對性練習、發展性練習、綜合性練習,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注重培養學生審題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

3、數學教學重在提高能力。教師要不斷加強教學的應用意識,引導學生學會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4、教師教學中注重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讓學生適當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接觸一些開放性問題,改變數學教學過于追求“精確”、“唯一答案”和“最優化”的狀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和情感發展空間,鼓勵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注重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

5、重視考后反思,師生共同分析試題。

教師和學生要通過考后的試卷分析,教師反思教學存在的問題,學生反思自己在知識、方法和發揮上存在的不足,以便查漏補缺提高教和學的有效性、針對性。

6、教師要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群體。

如何做好后進生的補差轉化工作是每位數學教師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教師要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堅持做好以下工作:堅持“補心”與“補課”相結合,與后進生多溝通,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幫助后進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方法指導;嚴格要求后進生,從最基礎的知識抓起;根據學生差異,進行分層教學;努力使每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7、作為一年級兩個班的數學任課教師,再次強調要加強學習習慣和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注重知識形成過程與能力發展并重。繼續加強基礎知識夯實和基本練習到位、練習多樣的訓練。應多從答題錯誤中深層次反思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的靈活性,聯系生活、做數學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做到既面向全體,又因材施教。

篇2:八年級上數學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八年級上冊數學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一、試題特點

試卷包括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三個大題,共12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試題以基礎知識為主,對于整套試題來說,容易題約占60%、中檔題約占30%,難題占10%,主要考查了八年級上冊第十一章《三角形》、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十三章《軸對稱》。這次數學試卷檢測的范圍應該說內容全面,難易也適度,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測檢,比較能如實反映出學生的實際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無論是試題的類型,還是試題的表達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師的別具匠心的獨到的眼光。試卷能從檢測學生的學習能力入手,細致、靈活地來抽測每章的數學知識。打破了學生的習慣思維,能測試學生思維的多角度性和靈活性。

二、試題分析和學生做題情況分析

1、單項選擇題,總共10小題,共30分。出的相當不錯,看似簡單的問題,要做對卻需要足夠的細心,含蓋的知識面廣。主要考察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運用,但很多學生都掌握不好,在做題時不能靈活的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導致得分較低,以后要注意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靈活應用。如第8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學生出錯率較高。

2、填空:總共8小題,共24分。第12題是考察學生對三角形的內角和與三角形的外角掌握情況,這題的得分率較低。第16題主要考察了學生對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理解,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對數,學生容易出錯,第17題是考察學生對三角形中的內角和與外角及角平分線的的掌握,但這題學生缺乏根據題意轉化,所以導致失分。第18題是兩直線平行的知識,由于這類型的題平時接觸多,所以得分率較高。

3、解答題:總共6小題,總分66分。這六小題主要考察學生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判定、三角形的等角對等邊和等邊對等角的性質等幾何知識。這塊學生失分率較高,主要是:其一,學生剛接觸證明題,比較生疏,無從下手,不知從哪分析起。其二,學生書寫的格式不規范,不懂地利用幾何語言來表述。如第20題,很多學生讀不懂題意,不知道怎么作圖,很簡單的一道題導致學生失分率較高。

三、教學反思

1、對數學基礎知識的落實不到位

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基本方法的教學,除了讓學生識記,還應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在實際問題中的運用,形成數學能力。

2、對學困生的輔導不到位

學生成績兩極分化現象較嚴重,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3、要理解新教材意圖,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大膽丟掉繁、難、偏、舊的試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數學興趣。

四、今后教學中的一些啟示

(1)重視概念和運算能力的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數學概念、法則、公式的理解和運用。

(2)注重基礎,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一課一得。

(3)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做學生的指導者與促進者。

(4)聯系實際,教給學生知識和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5)轉變觀念,培養能力。以學生發展為本,以課本為主,抓好“四基”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6)通過師生的努力,使學生能力和成績有所提高。

五、今后的教學注意事項:

通過這次考試學生的答題情況來看,我認為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1、立足教材,教材是我們教學之本,在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扎扎實實地給學生滲透教材的重難點內容。不能忽視自認為是簡單的或是無關緊要的知識。

2、教學中要重在突顯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尤其是在幾何題的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展示思維,讓他們自己分析題目設計解題過程,強化學生的書寫格式。

3、關注生活,培養實踐能力加強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的聯系,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4、關注過程,引導探究創新,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著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培養自覺發現新知識、新規律的能力。

篇3:第一學期九年級數學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第一學期九年級數學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初中九年級數學組林舒韻

一、試卷分析

本次考試所采用的試卷題型較為簡單,題型較少,沒有一道看稱得上是難題或壓軸題的。知識覆蓋范圍為二次函數、一元二次方程和旋轉三章的內容,與中考的考點似有相似,但又有些偏離。

試題由14道選擇、4道填空題和解答題組成,其中解答題由6道計算題組成。選擇題基本主要考察學生對二次函數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相關性質的理解。填空題主要考察的是對三章概念的理解和應用,以往是4分一題,改為了3分一題。解答題共66分,選擇題的第7題稍微有點技巧。剩下的都是基礎題。第19題主要是考察一元二次方程的計算,20題考二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的應用,21題是畫圖,考察平移和旋轉。22題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計算、23是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數的實際應用。24題是綜合題,考察二次函數,以及八年級的一次函數,平行四邊形的綜合應用。

本次考試在選擇題上的失分較少,選擇題總分42分全年級很多學生都能拿滿分,基礎很差的學生有些也能拿30分。雖然計算題都講過類似的,題型也很簡單,但是很多學生由于粗心等方面兩個班學生在計算題上的丟分較為嚴重。

二、考試成績分析

從以上表格很清晰的可以看出(1),(6),(7),(8)較好,其余平均分都不夠年級平均分。全年級的低分人數太過壯觀,拉很大的后腿。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當把抓尖子,補中間,提后進生作為主要的目標,方有可能改變這種現狀。

三、造成失分的原因

1、粗心造成的錯誤,如有的學生在計算時把加好寫成了減號,忘記化簡求根公式的計算結果,忘記約分等。

2、對知識的理解造成錯誤從學生的答卷情況來看,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還有很多欠缺,學生在儲存信息的過程中,由于生理、時間、復習量等方面的種種原因,造成在對知識的理解上,似懂非懂,模糊不清。學生對知識記憶不牢,理解不深,做題時往往出現猜測答案,造成錯誤。

3、有的學生審題不細,造成失分,很令人惋惜,另外還因綜合解題能力差而失分,如最后兩道題。

四、教學建議

1、強化基礎教學,重視能力培養?;A是能力提高的根基,在數學教學中必須樹立起抓基礎是根本,抓能力是核心的意識,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各種能力的培養。從試卷上看,不少考生在基礎題上失分,在基本運算上出錯。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教學中,既要加強概念教學又要加強基本運算教學,并且引導學生在學好概念的基礎上,掌握數學規律(包括法則、性質、公式、定理、公理、數學思想方法等),并著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在平時教學中,不能脫離課標、教材。應當在教學中穩扎穩打,夯實基礎,不僅教給學生數學知識,還要揭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解題思想的探索過程、解題方法與規律的概括過程,使學生在這些過程中展開思維,發展能力。

2、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特別是加強學生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所反映出來的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知識的精髓,在課堂教學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應滲透在教學全過程中,使學生不僅學好概念、定理、法則等內容,而且能領悟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并通過不斷積累,逐漸內化為自己的經驗,形成解決問題的自覺意識。

3、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當作初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和基本原則。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學生獨立思考,不斷追求新知,發現、提出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并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從數學角度對某些日常生活、生產和其他學科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或對某些數學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在其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教師在工作中,要在使學生扎實掌基礎知識,和培養能力上多下功夫,爭取更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