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學期中段數學教研組工作總結
時間過得真快,又到期末總結時。1月6日,我們在回顧這一學期的教學、教研活動時,大家言語很多,感觸頗深。首先,我們的隊伍非常壯大,6個人組成的教研團隊是學校數學組首創(四位老師教四年級,兩位教三年級),我們有緣在一起,我們也格外珍惜這份緣分,大家團結互助,共同進步。其次,我們扎實地開展各項校內校外活動。本學期,主要圍繞朱冬梅老師的市級課題“基于‘超市’運行模式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進行教學研究,也把每位教師對教材教法的理解運用程度作為教研工作的重點,在活動中我們學習著,成長著。
一、我們認真的鉆研教材
為了更全面熟悉新教材的特點,以便更好得用好新教材,我們小組活動時多次組織老師們認真進一步解讀新課標,學習新教材。除了蔣老師外,我們其他5位老師都是第一次執教新教材的這塊內容。我們這支隊伍的平均年齡應該說是比較大的,可大家鉆研教材的那股勁,真值得宣傳宣傳。學期初,我們就在教研活動中安排大家分單元進行備課,每位老師對所備單元進行重點研究,然后在大家各自研究教材、教參的基礎上相互探討。拿我們三年級來說,我和冬梅就是先看書本上例題與練習的安排,然后仔細琢磨教參,讀通教材編排設計,領會教參安排意圖,我們在備課時結合相關的配套練習再進行深入挖掘,這樣課堂教學就更有針對性。像我們四年級的蔣老師與張老師課前課后交流不斷,張珍老師更是我們辦公室的常客,為一道題常常要跑幾趟。
二、我們正在進行的課題
這一學期,我們組內有三個課題正在進行中,分別在嘉興與平湖立項。朱冬梅老師是《基于“超市運行”模式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張珍老師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過渡現象的探索與研究》,張曉燕老師《小學數學課堂中實現“低投入高產出”實踐與研究》。開展這些課題的研究活動,得到了教研組老師的大力支持,很多次課后大家都積極的交流各自的教學心得與一些優秀的教學方法,作為研究老師就趕緊掏筆記下,這么好的教學素材結題時可大用處。這一學期,張珍老師就結合課題上了一堂研究課,我和冬梅在平時教學過程中,結合課題,嚴把作業質量關,進行合理科學的作業布置,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關于作業的設計、布置、批改,我們教研組還做了統一:“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嚴格控制作業量及作業時間,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調動學習積極性。作業批改及時、認真、細致、規范。
三、我們展示的公開課
這個學期,我們教研組有三位老師分別在市級、校級聯誼、學校調研活動中進行公開課教學。特別要提的是我們這個團隊中最年輕的東梅老師,雖然這次“雙高課”她沒得獎,但為了這次比賽,她做了很多準備:研究了至少四冊的教材,從“計算”到“解決問題”,還有“空間觀念”逐一進行了解讀,并對一些可能比賽的教學內容進行多次試教。不管是冬梅的課,還是其他老師的課,我們這個教研團隊一直通力合作,從備課、聽課到評課,一路走來大家也學到了很多。在這里感謝全體數學組老師對我們教研組工作的支持。
四、我們的學科活動與提優補差
開學初我們就制訂了“計算與思維訓練”相結合的學科活動,各班針對自己班級情況,進行每天練與階段性檢測相結合的方式。我們每位老師都充分認識到計算教學的重要性,因而我們開展這一活動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興趣,加強計算的能力。像我們三年級就是讓孩子每天在家做三題,有家長出題,家長批改,四年級的蔣老師也是這樣操作的。一段時間,我們會對孩子計算能力進行檢查,一是看練習的本子,還有就是出題進行比賽。應該說,這是我們教研組的一大活動特色吧。
還有就是“提優補差”這塊。提優,大家都愿意,而面對班里的學困生常常頭痛不已,但又不得不對這些孩子多花功夫。今年可好,我們四年級每班一位數學老師,相對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做好這塊工作。我們經常是逮著時間訂正作業,分析題目,吃過中飯就在教室為這些孩子輔導功課。對學困生的輔導可謂盡心盡力,增強了孩子的學習信心,也提高了學習成績。
五、我們的問題與困惑
我們開展了很多活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反思一學期里的活動,有的就顯得過程比較“粗放”,重視活動的開展,輕視經驗的總結與資料的積累,研討時盡管有觀念的交鋒、思維的碰撞,但缺少教學技能與學法指導的理論研討。有的教研活動由于時間關系,深入研討還不夠。
在新的一學期里我們教研組要學習其他教研組的先進經驗,更好開展各項活動,力求把每項工作做細做實。
篇2:中學數學教研組強化教學管理工作總結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年第二學期結束了。本學期數學教研組的工作,在區教研室和校領導的支持下,在全體數學教師密切配合下順利開展。雖未轟轟烈烈,但也踏踏實實。一學期來,數學組的老師共同合作、共同探索、共同成長。
一、學習新課程,轉變教學觀念
本學期,教研組利用隔周二上午教研活動,組織全體數學老師再次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及最新的教育理念,正確把握數學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及時了解課改動態,多渠道多方位獲取信息,提高理論水平。
二、開展教研活動,提高教學質量
1、加強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本學期共開校公開課2節,家長開放日1節,執教者認真備課、上課、反思,聽課教師認真聽課,集體評議,相互研討,共同促進,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圍。
2、進一步完善集體備課制度。三個年級,以備課組為單位,倡導分內容、分章節、分頭備課,力求備精品課;倡導利用網絡資源尋找資料,以達到資源共享之目的。目前,各備課組都積累了一定的教學資料,有的是老師們自己擬定的,有的是多方搜集的,不但本年級使用,還傳給下一年級使用,做到資源共享。集體備課結合了各類教學資源,優勢互補,形成了教的合力,提高了數學教研組整體教學教研水平。
三、做好常規檢查,強化教學管理
在鼓勵教師們創造性工作的同時,不放松對教學常規的指導和監督。本學期,教研組配合教務處共進行四次教學常規工作檢查,內容包括是否寫教案,是否寫教學反思和教后記,作業批改是否及時,認真等方面,檢查結果令人滿意。
四、注意自身提高,加快專業發展
我們教研組每位教師都十分注重自我提高,不斷給自己加壓,以便更好地從事教學工作,在進行繁重的教學工作的同時,個別教師還潛心研究,自覺反思。不斷地總結與提高,教研風氣濃厚。
時光的腳步帶領我們走過了一個充實而忙碌的學期。總結過去,展望未來,我們清醒地認識到身上肩負的重任,探索之路任重而道遠,我們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地開拓進取,迎接更大的挑戰。
篇3:灣龍一小第二學期小學數學教研組工作總結
灣龍一小第二學期小學數學教研組工作總結
時光流逝,一個緊張、充實、有序、奮進的學期即將結束。一學期來,我們數學教研組的全體教師以整體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以“學本課堂”建設為中心,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深入開展教學研究,并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我們加強教研力度,采取課題牽動策略。現就以下幾方面總結如下:
一、抓常規工作的落實,每位教師心中有教研
這一學期我們根據學校的教研主題,認真學習其精神,制定符合我校實際情況的教研計劃,并通過教研日歷的形式將計劃細分,做到人人了解工作計劃,個個知道自己常規工作。課堂是老師的立身之地,是教學的主戰場,是切實提高教學效果的最有效的途徑。踏實有效地做好“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教學常規工作,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的份內之事,我們要求每一位老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扎實做好“教學五環節”,尤其注重備課、上課、反思三環節。
1、以本為本,深入鉆研教材。每一節課要精心備課,確定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重、難、疑點,精心地構思教學的五個環節。
把培養學生的能力作為主要目的,選擇有效情境導入新課,讓孩子上課伊始就走進數學,做到“一石激起千層浪”。
2、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的能力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重在充實調動學生積極性,數學教學要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在實際情境下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利用原有知識和經驗同化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新知識,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進入遷移創新的情境中去。提倡老師在教學中運用綠色語言,讓學生在溫和、寧靜的情感中學習,使學生喜歡上數學。
3、課后反思受益無窮每一節課后或者每一次聽課之后,要有一個交流反思的時間。
這有時比上一堂課帶給教師的感受更多,我們教研組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每一次活動之后,在校領導的帶領下各位教師各抒己見,有爭執,有流并能及時反思,寫好聽課反思,我們更為關注課堂導入的方法是否恰到好處,是否抓住學生的心,這樣可以更好提高自己。
二、認真落實教研活動,確保教研圓滿成功
1、理論學習是推動教師成長的有效手段
這一學期,我們進行《數學新課標》理論的再學習,重新領悟新課程標準的精髓;我們還一起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數學學習心理學》等。提升老師的理論水平。理論的提升,促進大家理念的更新,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2、專題教研活動走理論聯系實踐的道路,為老師提供解決問題的鑰匙。這一學期我們進行專題教研活動:對老師在教學中導入環節出現的集中問題進行研討,集思廣益,高效解決,起到立竿見影的成效。扎實開展公開課教學,為教研提供了最好的范本。
這一學期我們針對本教研主題開展了數學課的同課異構教學,在校級公開課活動中,我們采用老師互評、人人參評的評課方法,大家以誠相待,就公開課中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討,力圖通過研討、示范,解決大家工作中的困惑,讓課教的踏實、樸實,讓學生學的扎實,真正學有所獲,從而達到全面提升老師的業務素養的作用。
教育改革,教學研究是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永恒的主題。我們將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大膽探索,不斷創新,使我們的教研工作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