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七年級數學上學期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七年級數學上學期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2024-08-01 閱讀 4982

一、試卷特點分析

縱觀整份試卷,有些題型耳熟能詳,是平時學習及檢測中遇見過的題型。但也有的有了一些變化。我認為這份試卷亮點較多,試題能較好體現新課標的要求,全面考查了學生的運算能力、閱讀能力、探究分析能力、簡單推理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試題類型豐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較多可做的題目。避免了偏題、怪題和死記硬背的題目,對試題的難度控制的較好。

1、注重基礎,突出主干題內容

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初中數學的核心內容,也是學生發展的基礎。這次數學試題既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考查,更注意突出重點以及支撐數學學科知識體系的主干知識。

2、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考評價值

教材為學生學好數學提供豐富的素材,同時立足教材,體現了對考生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則。這次數學試題大部分源于教材,是教材的例題、習題的類比、改造、延伸和拓展。

3、貼近生活,注重考查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學習數學的目的之一是用數學知識、方法和思想去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本卷考查學生應用數學的試題較多。這些試題都是源于生活,豐富了試題的背景,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

二、學生解答情況分析

數學

七(1)班

七(2)班

七(3)班

七(4)班

七(5)班

七(6)班

及格率

0.75

0.78125

0.86486

0.97674

0.97778

0.97727

及格人數

27

25

32

42

44

43

優秀1(≥80)

0.38889

0.59375

0.43243

0.76744

0.68889

0.88636

優秀1的人數

14

19

16

33

31

39

優秀2(≥90)

0.11111

0.25

0.16216

0.46512

0.33333

0.61364

優秀2的人數

4

8

6

20

15

27

班平均分

69.56

77.69

72.97

86.86

82.96

88.73

段平均分

80.43037975

第5題(選擇題),主要錯誤是選擇了B,混淆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的概念。

第13題(選擇題),主要錯誤在學生對四舍五入的概念還有些模糊;

第15題(填空題),主要錯誤在有效數字的概念,有效數字的取法搞不清;

第16題(填空題),主要錯誤在有些同學把題目給的4個數字重復使用了,對算24的規則還不清楚;

第19題(填空題),主要錯誤在題意分析不夠清楚,只考慮到向右移動的一種情況;

第20題(填空題),學生對長方體的空間想象力不夠,空間感差,;

第21題(畫數軸),主要錯誤在符號處理不正確;

第22題(計算題),主要錯誤在(-1)**的計算錯誤,(-3)2計算錯誤

第23題(找規律),主要錯誤在審題不清,用字母來表示代數式還不夠熟練,對這個規律的分析能力不強;。寫不出第n項的規律。

第24題(生活中數學應用),反映出部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及綜合能力還比較欠缺;

三、產生以上的原因我想有以下幾點:

1、對數學基礎知識的落實不到位

絕大多數教師在新課程教學中,還是能夠運用新課程的要求來實施數學教學,加強了合作交流,自主學習等等,但實效性差。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基本方法的教學,除了應重視讓學生經歷形成過程外,還應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在結合實際背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形成數學素養和能力。

2、對學困生的輔導不到位

從學生成績來看兩極分化現象較嚴重,新教材許多內容呈螺旋似的上升,就是要避免學生過早的兩極分化,從試卷看,也是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來命制試題的,能夠客觀的檢測學生應達到的水平。因此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3、對新教材中每章內容的定位認識有偏差

老師必須把握每章每節內容的定位以及編者意圖和要達到的目標。使用的資料,不適應新課程,有些資料仍然是過去那種繁、難、偏、舊的試題,而且計算難度較大,(而新教材的計算都提倡使用計算器,包括中考都可以帶計算器。)老師也不好把握,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也努力了,但效果很差,不能達到新教材所要達到的能力要求,造成一部分學生對數學沒有興趣。

四、今后教學中的一些啟示

(1)重視數學概念和運算能力的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數學概念、法則、公式的理解和數學運算能力,特別對學習數學有困難的學生要耐心教學和有效輔導,給他們更多的表揚和鼓勵,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2)注重基礎,掌握必需的數學。新課標基本理念指出: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以全體學生都能掌握課本知識為度,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樹立“目標意識,反饋意識”,不僅要求教師而且也同時要求學生始終明確自己要達到什么目標,怎樣達到及如何選擇適當的方法達到最佳的效果,要及時、準確地收集反饋信息,及時矯正教與學中的誤差。

(3)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研究方法。數學概念、定理、法則等知識的形成過程,往往要經歷觀察、分析、綜合、歸納、類比、猜想和證明過程,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可以激發學習的情趣,學會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它比掌握知識結論本身更重要。數學教學的實質是思維過程的教學。將知識和方法不是作為思維過程暴露給學生,而是作為結果拋給學生,這種“奉送法”勢必將影響學生思維品質的形成。在考試中,由于死記硬背、生搬硬套,造成當情境稍加變化就束手無策的例子是較多的。要讓每個學生通過自己內心的體驗和主動參與去學習數學。教師的角色要從知識的傳播者轉為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指導者與促進者;教學活動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要引導學生多讀、多議、多想、多練,只有這樣,產生的新知識才能越真、越完善、越易于遷移。

(4)聯系生活實際,提高應用意識。初中是打基礎的階段,但聯系生活,立足實際,形成應用數學的意識也是非常重要的。盡管現在的應用題背景新穎,考查的方法和手段多樣,沒有固定模式可套,但其核心仍然是審題。解題的關鍵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強化建模思想,即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通過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體驗怎樣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并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它們;要加強閱讀理解能力,加強分析、加工信息能力的培養;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用課堂上的知識去分析、解釋、解決現實社會生活中的問題;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在課外進行數學調查和數學專題的研究等,使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內去體驗數學的樂趣,發現數學的價值。通過更多的渠道去獲取信息,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5)轉變觀念,培養能力。隨著一大批內涵豐富、立意新穎、發人深思的好題的涌現,必將對初中數學教學的傳統觀念產生挑戰,我們應正視在教學觀念上所存在的問題。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以課本為主,在抓好“三基”教學的同時,以學生發展為本,加強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積極實行探究性學習,激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篇2:八年級上數學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八年級上冊數學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一、試題特點

試卷包括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三個大題,共12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試題以基礎知識為主,對于整套試題來說,容易題約占60%、中檔題約占30%,難題占10%,主要考查了八年級上冊第十一章《三角形》、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十三章《軸對稱》。這次數學試卷檢測的范圍應該說內容全面,難易也適度,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測檢,比較能如實反映出學生的實際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無論是試題的類型,還是試題的表達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師的別具匠心的獨到的眼光。試卷能從檢測學生的學習能力入手,細致、靈活地來抽測每章的數學知識。打破了學生的習慣思維,能測試學生思維的多角度性和靈活性。

二、試題分析和學生做題情況分析

1、單項選擇題,總共10小題,共30分。出的相當不錯,看似簡單的問題,要做對卻需要足夠的細心,含蓋的知識面廣。主要考察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運用,但很多學生都掌握不好,在做題時不能靈活的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導致得分較低,以后要注意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靈活應用。如第8題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學生出錯率較高。

2、填空:總共8小題,共24分。第12題是考察學生對三角形的內角和與三角形的外角掌握情況,這題的得分率較低。第16題主要考察了學生對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理解,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對數,學生容易出錯,第17題是考察學生對三角形中的內角和與外角及角平分線的的掌握,但這題學生缺乏根據題意轉化,所以導致失分。第18題是兩直線平行的知識,由于這類型的題平時接觸多,所以得分率較高。

3、解答題:總共6小題,總分66分。這六小題主要考察學生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判定、三角形的等角對等邊和等邊對等角的性質等幾何知識。這塊學生失分率較高,主要是:其一,學生剛接觸證明題,比較生疏,無從下手,不知從哪分析起。其二,學生書寫的格式不規范,不懂地利用幾何語言來表述。如第20題,很多學生讀不懂題意,不知道怎么作圖,很簡單的一道題導致學生失分率較高。

三、教學反思

1、對數學基礎知識的落實不到位

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基本方法的教學,除了讓學生識記,還應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在實際問題中的運用,形成數學能力。

2、對學困生的輔導不到位

學生成績兩極分化現象較嚴重,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3、要理解新教材意圖,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大膽丟掉繁、難、偏、舊的試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數學興趣。

四、今后教學中的一些啟示

(1)重視概念和運算能力的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數學概念、法則、公式的理解和運用。

(2)注重基礎,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一課一得。

(3)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做學生的指導者與促進者。

(4)聯系實際,教給學生知識和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5)轉變觀念,培養能力。以學生發展為本,以課本為主,抓好“四基”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6)通過師生的努力,使學生能力和成績有所提高。

五、今后的教學注意事項:

通過這次考試學生的答題情況來看,我認為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1、立足教材,教材是我們教學之本,在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扎扎實實地給學生滲透教材的重難點內容。不能忽視自認為是簡單的或是無關緊要的知識。

2、教學中要重在突顯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尤其是在幾何題的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展示思維,讓他們自己分析題目設計解題過程,強化學生的書寫格式。

3、關注生活,培養實踐能力加強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的聯系,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4、關注過程,引導探究創新,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著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培養自覺發現新知識、新規律的能力。

篇3:第一學期九年級數學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第一學期九年級數學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初中九年級數學組林舒韻

一、試卷分析

本次考試所采用的試卷題型較為簡單,題型較少,沒有一道看稱得上是難題或壓軸題的。知識覆蓋范圍為二次函數、一元二次方程和旋轉三章的內容,與中考的考點似有相似,但又有些偏離。

試題由14道選擇、4道填空題和解答題組成,其中解答題由6道計算題組成。選擇題基本主要考察學生對二次函數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相關性質的理解。填空題主要考察的是對三章概念的理解和應用,以往是4分一題,改為了3分一題。解答題共66分,選擇題的第7題稍微有點技巧。剩下的都是基礎題。第19題主要是考察一元二次方程的計算,20題考二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的應用,21題是畫圖,考察平移和旋轉。22題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計算、23是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數的實際應用。24題是綜合題,考察二次函數,以及八年級的一次函數,平行四邊形的綜合應用。

本次考試在選擇題上的失分較少,選擇題總分42分全年級很多學生都能拿滿分,基礎很差的學生有些也能拿30分。雖然計算題都講過類似的,題型也很簡單,但是很多學生由于粗心等方面兩個班學生在計算題上的丟分較為嚴重。

二、考試成績分析

從以上表格很清晰的可以看出(1),(6),(7),(8)較好,其余平均分都不夠年級平均分。全年級的低分人數太過壯觀,拉很大的后腿。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當把抓尖子,補中間,提后進生作為主要的目標,方有可能改變這種現狀。

三、造成失分的原因

1、粗心造成的錯誤,如有的學生在計算時把加好寫成了減號,忘記化簡求根公式的計算結果,忘記約分等。

2、對知識的理解造成錯誤從學生的答卷情況來看,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還有很多欠缺,學生在儲存信息的過程中,由于生理、時間、復習量等方面的種種原因,造成在對知識的理解上,似懂非懂,模糊不清。學生對知識記憶不牢,理解不深,做題時往往出現猜測答案,造成錯誤。

3、有的學生審題不細,造成失分,很令人惋惜,另外還因綜合解題能力差而失分,如最后兩道題。

四、教學建議

1、強化基礎教學,重視能力培養。基礎是能力提高的根基,在數學教學中必須樹立起抓基礎是根本,抓能力是核心的意識,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各種能力的培養。從試卷上看,不少考生在基礎題上失分,在基本運算上出錯。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教學中,既要加強概念教學又要加強基本運算教學,并且引導學生在學好概念的基礎上,掌握數學規律(包括法則、性質、公式、定理、公理、數學思想方法等),并著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在平時教學中,不能脫離課標、教材。應當在教學中穩扎穩打,夯實基礎,不僅教給學生數學知識,還要揭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解題思想的探索過程、解題方法與規律的概括過程,使學生在這些過程中展開思維,發展能力。

2、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特別是加強學生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所反映出來的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知識的精髓,在課堂教學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應滲透在教學全過程中,使學生不僅學好概念、定理、法則等內容,而且能領悟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并通過不斷積累,逐漸內化為自己的經驗,形成解決問題的自覺意識。

3、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當作初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和基本原則。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學生獨立思考,不斷追求新知,發現、提出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并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從數學角度對某些日常生活、生產和其他學科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或對某些數學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在其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教師在工作中,要在使學生扎實掌基礎知識,和培養能力上多下功夫,爭取更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