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學期初二八年級美術教學工作總結
又到了該放寒假的時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即將結束了,回顧這個學期的美術教學工作,基本上是比較順利地完成任務。當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獲喜悅,也在工作中發現一些存在的問題。我所享有的收獲我將會用于下個學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問題我要認真思考想辦法解決。
今作一番總結,以便擇優汰劣,取長補短。
一、教學計劃貫徹情況
學期初,認真學習學校工作計劃和教導處工作計劃,明確了學期工作的目標和任務,結合科組工作的現狀和特點,按照《初中美術教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本期新課開始之前即已制訂了周密詳盡的教學計劃。教學中認真遵照教學標準要求,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廣素質教育,按時按質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學工作。
二、教學情況:
1、按照學校工作管理規定,認真備好課,寫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節課。美術科學校安排的課時一周每班一節,這對于學生來講的很重要的一節課;對老師來講是比較難上的一節課。所以才能上好每節課對老師對學生都是十分關鍵的。除了備好課、寫好教案外,我還要查閱各種資料,能上因特網時還上網尋找好的教學材料,教學課件,把它們和我所從事的工作結合起來,為我所用。
2、本人一直兢兢業業,敬崗愛崗,把滿腔熱情傾注在三尺講臺上。任勞任怨,扎扎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在美術課教學中有的放矢,有重點有難點,注意美術課內容的調整,教學中注意體現民族特點,充分發揚我國民族、民間優秀的藝術傳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美術教學中體現時代精神,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充分利用當地的美術資源,豐富美術教學的內容。美術教學中注意適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注意循序漸進和趣味性。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教學內容的選擇注意到聯系學生生活的實際。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
3、在美術課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有重點有難點,注意美術課內容的調整,教學中注意體現民族特點,充分發揚我國民族、民間優秀的藝術傳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美術教學中體現時代精神,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充分利用當地的美術資源,豐富美術教學的內容。美術教學中注意適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注意循序漸進和趣味性。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教學內容的選擇注意到聯系學生生活的實際,要按10-20%的課時比例補充鄉土內容,以反映當地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實際。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學習美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初步的審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4、在教學之余,我也注重自身發展進步。除了聽課,評課,參加教研組教研活動、政治業務學習外,我還注意到要自學。訂閱了教育教學刊物從理論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使自己能更好的進行教育教學工作。
三、經驗和教訓
1.教師要認真貫徹教學標準的精神,處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能力培養和雙基訓練的關系。在傳授雙基、培養能力過程中,加強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發揮美術教學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審美能力。
2.教師應加強美術教學的示范特點,充分利用展示圖片、美術作品及放映幻燈、影片、錄像片等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進行直觀教學。
3.學業考核可采取多種方式,盡可能以平時成績為主。
4、對學生美術學習的評價要盡可能做到態度習慣養成和知識能力發展并重,并鼓勵大膽創進和個性發揮,即著眼于實際成績,更注重未來發展。
篇2:利用情境教學打造幼兒美術教學高效課堂
利用情境教學打造幼兒美術教學的高效課堂
臨澤縣第二幼兒園劉彩虹
幼兒美術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依據具體的形象來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關鍵是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幼兒美術教育不是培養小畫家,而是主要培養他們的悟性和興趣。因此,以上兩者都是以情境為核心,符合了幼兒的心智發展規律,借助具體情景來培養兒童的興趣和想象力。
關鍵詞:幼兒美術情境教學高效課堂
情境設計是幼兒美術教學的首要環節,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可具體創設以下幾種情境,來打造高效課堂。
一、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模擬情境。
多媒體技術是計算機綜合處理圖形圖像、文字、音頻和視頻等多種信息及其存儲與傳輸的技術。多媒體的應用使幼兒在教學過程中能欣賞到更多更美的物象,為其審美素質、思維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物質基礎。
多媒體課件最大優勢就是色彩鮮艷,形象生動。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適時、適量、適度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對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幫助突破教學難度,大大提高了教學的靈活性,有利于教師發揮課堂應變能力,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幼兒對美術的感受和理解,從而激發了孩子創造的火花。如在小班美術《小雞捉蟲》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根據教學需要制作出圖文并茂、聲畫合一的教學軟件,變抽象的說教為形象的演示,孩子們以驚異的眸子注視著顯示屏幕上各種神態的小雞,有的聚精會神、有的竊竊私語,幼兒一下子興奮起來,情緒高漲。多媒體技術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更主要的是激發了他們審美想象的興趣和創造的欲望。通過清晰圖象和聲音的感受,為幼兒提供創設了形象、直觀的和諧情境,在此基礎上,教師適當地加以引導、點撥,幼兒便思路開闊,想象豐富了,創造力也隨之調動了。借助多媒體技術不僅打破了美術教學的枯燥,而且提高了幼兒學習積極性也改善了教學的環境,同時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聯系實際生活,展示真實情境。
創作源自生活,幼兒美術并不強調畫畫得象不象,而是培養其觀察力、想象力和濃厚的興趣。教師要善于觀察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引導幼兒經常多看,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不僅要引導幼兒觀察單個物體的顏色、形狀,更要注意引導其觀察物體各部分的大小比例及與其它物體之間的聯系。讓孩子學習以敏銳的目光抓住對象的主要特征,是訓練觀察力的重要手段。選擇的繪畫內容,除了要貼近幼兒的真實生活外。還要注重讓幼兒運用自己的感官,去觀察、體驗和感受,獲得很豐富的直接經驗。只有對觀察對象有深刻的認識和產生愉悅的情感,繪畫時才能更好地進行想象、創造。如:在繪畫《各種各樣的汽車》活動中,我與幼兒共同收集了各種各樣汽車的模型玩具、圖片,并布置了汽車展,讓幼兒看看、玩玩、說說。幼兒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對汽車發生了興趣,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以愉快的心情積極參與到直接感受各種各樣的汽車中來。由于每個幼兒對汽車都有一定的認識,大大激發了幼兒的創作熱情。課堂教學時教師邊讓幼兒觀察邊提問:“馬路上都有哪些汽車,它們長什么模樣呢?”“它們穿什么顏色的衣服呢?”等等問題。然后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幼兒,除了生活中常見的汽車之外,還有很多與眾不同的專用汽車,如: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機、鏟車;人民警察專用的警車、吊車和清障車;還有一種能在水面上開的叫水陸兩棲汽車……。讓幼兒不斷探索,不斷有新的發現,有美術創作的樂趣。發揮了幼兒在認知中的主體性,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聯系幼兒實際,展示故事情境。
維果斯基認為:兒童在智力活動中,對于所要解決的問題和原有能力之間可能存在著差異。通過教學,兒童在教師的幫助下可以消除這種差異,這個差異就是最鄰近發展區。因此情境設計一定要聯系學習實際,但要杜絕消極地適應兒童智力發展已有水平,而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找到合理的現實“支架”,幫助幼兒不斷沿“支架”爬升。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敏銳地捕捉到幼兒的最進發展區。借助幼兒愛聽故事,老師可以利用故事的魅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感悟道理,輕松作畫。幼兒從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有事可想,有理可明,為幼兒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如:在畫《神奇的手》活動中,我運用這個故事:“一天,有個小姑娘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的手忽然變成了許多小動物,有孔雀呀、蝴蝶還有小飛鳥呀,好多好多的動物,他們由手變成山、樹林……”。通過故事啟迪,創設想象情境,及時地、進一步打開孩子們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啟發和引導孩子們的創造思維,幼兒表現達到的欲望非常強。有的幼兒畫出一座“手”房子,有的幼兒畫出了“手”氣球,有的畫出“手”花瓶……。
四、開展課堂活動,表演體會情境。
教師應該設計帶有趣味性的學習活動內容,如繪制趣味性插圖、創作娛樂性漫畫、卡通畫、剪紙、布貼畫等等。如“吹泡泡”一課:教師可在課前組織一次“吹泡泡比賽”,或是由在上課的時候,由老師帶材料到班上,現場為幼兒演示吹泡泡的情景。總之,應盡量為幼兒提供直觀、具體、形象的教具、學具,讓幼兒對所學的內容有真實的感受,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具體的影像。幼兒通過教師提供的物質環境,對“吹泡泡”的情景已有了一定的影像,但僅限于那一基本畫面,幼兒的思維沒有活起來,畫面也僅僅停留在那一刻。此時,就需要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引導幼兒讓畫面在自己的頭腦中活起來。“泡泡越來越大,慢慢地變得比小朋友的臉還大…”,隨著老師的談話,幼兒的思維一步步前進,頭腦中的畫面也越來越鮮明。這樣的描述,不但能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吹泡泡的印象,同時也對激發幼兒動手操作有很大的作用。
總之,在幼兒美術教學中,以上各種設計方式相互結合,靈活運用,往往能給幼兒帶來濃厚的興趣,并更加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知識、技能、品德有機統一,均衡發展,打造一個不一樣的高效課堂。
篇3:美術教學中鼓勵教學方法
淺談美術教學中的鼓勵教學方法
金江學校麥文新
與我拍檔的老師經常問我:“那些學生怎么那么喜歡上你的美術課呢?”“你一不罵,二不罰學生,而學生上課的紀律是那么的好,學習興趣是那么的濃,是不是有什么絕招?”其實那里談得上有什么絕招,要是說有什么方法的話,只不過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采用鼓勵教學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欣賞的眼光去審視學生的每一幅習作,注重培養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意識,力求達到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協調統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下面談談我在實施鼓勵教學方法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一、鼓勵審美個性,培養審美意識
鼓勵審美個性,即是鼓勵學生不僅僅能學會欣賞藝術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審美判斷。美學家曾經說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同一審美對象,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經歷、學識和情感個性,就會有不同的審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事先就給某一審美材料規定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而是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審美感受,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覺感受看藝術作品,使學生的情感與對象產生共鳴,審美的想象力自然會得到自由的發展。如:在欣賞梵高的《向日葵》時,我僅僅介紹了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況,便讓學生看畫,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氣氛,并要求學生看畫的同時思考下面的問題:畫的是什么?怎么畫?色彩、用筆有什么特色?哪個地方給你感觸最深?然后,鼓勵每個同學都說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單純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強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筆觸形成的視覺沖擊力;有的領略到的是一種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則從作品中體會到生命被壓抑而發出的納喊;有的則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團火焰,這是愛的最強光。可見,鼓勵學生的審美個性,可以啟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復雜性和深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二、鼓勵自我體驗,激發參與意識
鼓勵自我體驗,即是鼓勵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對材料的接觸感悟和多次的嘗試,從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關的美術技能技巧。特別在美術工藝課里,我從來不要求學生依照范畫樣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樣粘貼?不作統一規定,而是讓學生自己對材料進行反復觸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試驗,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理解:原來,工具材料有這樣的性能特性;步驟不但可以是這樣的,還可以是那樣的;不但可以采用這種方法,還可以采用那種方法。在體現水彩畫、中國畫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點時,更要注意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從初次作畫的失敗到反復嘗試練習后掌握工具的性能,從潤筆、著色、用水、點墨、行筆的體驗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另外,我還鼓勵學生多寫生,多觀察,多總結,每節寫生課都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態特征,在真實的事物面前觀察表現比對著范畫臨畫要形象生動得多,學生對形象的掌握也會更快而且準確。在圖案創作方面,通過錄像、圖片、標本、實物等讓學生自己觀察、分析,鼓勵學生自己去總結概括它們的造型特點,結果同學們所創作出來的圖案造型比起教師僅出示圖案范畫讓學生欣賞參考制作出來的效果要好得多,圖案作業造型要豐富、生動得多。
三、鼓勵藝術表現,激發藝術創造
現代美術教育家伊頓說:“教育是一種勇敢者的探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