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屆高三數學備課組工作總結

屆高三數學備課組工作總結

2024-08-01 閱讀 6158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屆高三數學備課組工作總結

**―**第一學期即將結束,現就本學期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本學期在與山東歷城二中合作辦學的基礎上,推行“三自一新”教學改革,學校實行封閉管理,同時,我對本屆學生的基本情況也不甚了解,通過與大家的通力合作,現在對高三整體情況基本掌握。

本學期主要開展的工作有:

1、開學第一周,備課組進行集體教研,制定本學期教學工作計劃,擬定教學進度,具體推行學案教學法,實行文理分工,理科由羅永紅負責牽頭,文科由周華牽頭,對**―**年以來的高考題進行匯總,制定雙向細目表,由備課組長提供學案模版,任務分解的方式,最后交由備課組長審核定稿,集中印制,一學期下來,我感覺最大的收獲是鍛煉了學生,提升了自我,避免了做無用功,課堂效率明顯提高,減輕了學生的課余負擔。

2、正常開展教研活動,高三教師都上了一節公開課,認真備課,評課,有計劃,有記錄,有討論,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

3、迎接北京大教育專家的檢查課,高中三個年級的課人人參加,高三教師的基本得到專家的肯定,受到表揚的教師有黃承勇,邢紹明,其余教師的課都正常通過。

4、開展賽課活動,高三備課組采取自行調課的方式集中對11位老師的課進行量化打分,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還組織教師議課,每位教師精心準備,不走過場,通過賽提升立體聲高三教師的教學水平,有利于促進教師之間的良性競爭。

5、堅持月考和周考制度,本學期共組織了三次大型的月考,從命題,組卷,評卷都有詳細、周密的安排,每次考完試后及時撰寫質量分析,及時找出學生的問題并進行查缺補漏工作,周考題主要以訓練客觀性試題為主,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和應試技巧,各班都制定有詳細的培優輔差計劃,由于一輪復習還未結束,加之學生基礎薄弱,有時用綜合卷,因此每次考試成績都不盡人意,只有高三(6)成績比較優異。周考采取限時訓練,及時評改,及時反饋,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解題速度。

存在的不足:

1、教研活動比較單一,對如何改進教學缺少建設性建議。

2、學案制作質量不夠高,有些題目比較陳舊,部分題目難度偏高,班級之間的差異未能體現,少數班級還未真正使用學案教學,只在上公開課時做個樣子,多媒體的使用率特別低,課件制作能力不高,這些工作都需要改進,分工協作能力不足,部分教師還是單邊作戰。

3、試題命制水平還不高,原創題基本沒有,在選考模塊上,大多數班級都只上一個模塊,完全失去了選考的功能,與必考無區別,對這個問題下學期還值得研究。

今后的打算和構想:

1、繼續實行周考制度,每兩周一次大考,每月一次月考,文理分開備課制度。

2、加大對雙向細目表的研究,提升試題命制質量,抓好講評課的復習效率。

3、抓緊制定二輪復習計劃,明確職責分工,早謀劃,早準備,確保二輪復習高效,落實,避免走不必要的彎路。同時做好新老教師的傳、幫、帶工作。

4、抓好尖子生、臨界生的培優輔差工作,確保學科不拖**屆高考后腿,并能超過省平均分。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篇2:我們是進行集體備課高二數學備課組

我們是如何進行集體備課高二數學備課組

郭希春

集體備課是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同一個年級同學科老師坐下來,對某一教學內容進行討論研究,從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學生之所想、疑學生之所疑,共同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

我做為高二年級數學備課組長,當然就要擔負起如何備好課,上好課的任務。這只靠一個兩個人是不能夠完成的,這需要整個高二備課組甚至整個數學教研組的共同努力。認真的去研究每一個模塊,每一章甚至每一節的內容。高二數學備課組成員分別是孫令熾、李甲穎、姜法健、林明弟、郭希春等五位老師。

自擔任高二數學備課組長以來按照以下過程進行組織集體備課:

一、做到“四定五統一”

按照教研室的要求做到了“四定五統一”其中“四定”是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主講人。我們把時間定在周四的下午三點,隔周進行,地點設在高二電子備課室,定內容是,在開學的第一周制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后按照教學計劃內容對整體進行把握,把每個章節的內容一一列出來并分配到每個備課組成員,即定內容的同時定下主講人?!拔褰y一”是統一教學目標,統一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點,統一可是分配和進度,統一作業布置、訓練和活動,統一單元測試(我們是沒學完一章都進行統一測試,但是沒有進行統一改卷)

二.備課形式

集中研討,主備課人對確定的備課內容闡述教學思路,提出備課中遇到的問題,收集反饋意見,備課組成員通過交流達成共識。

三.備課程序

1.個人初備主講人制定教學預案,認真研究教學大綱、教材、教參和相關的教輔資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寫出備課提綱(以說課稿的形式寫出)。

2.集體研討

以說課的形式說給集體備課的老師聽,聽后進行集體研討。備課組成員各抒己見,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的進行梳理,有主講人在預案的“改進措施”一欄記錄下改進措施,在進行深加工。

3.修正教案

對于修正教案這個環節,我們備課組主要是做到突破每章節的重難點以及統一教學目標,統一例題,統一練習,統一測試,而并沒有要求統一教案。我發現有的學?;蛘呤强平M做到統一教案甚至所說的話都相同。但是,我個人來看著并不是上策,這要根據教師自己進行量身定制,就像演電視劇一樣,相同的劇本不同的演員就會演出不同的效果。而不同的教師去用相同的教案得到的效果也會不同。這樣何必不根據自身特點去打造適合自己學生的教案呢?

4.課后分析

備課組成員在上完課都要根據自己上課的效果做出評價,然后再次交流,使問題徹底解決。通過對教學行為的反思來提高教學能力,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才能揚長避短,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篇3:三年級數學備課組同課異構總結

三年級數學備課組同課異構總結

為增強校本教研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提高集體備課效益,有效構成教師的群體合作學習,促進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本期三年級數學備課組按學校要求,認真進行了《找規律》(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的同課異構教學。這次同課異構教學,在對教材的把握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上強調“同中求異,異中求同”,追求異曲同工的境界。為了上好這兩節課,我組教師反復鉆研教材,認真設計好兩種教學方案并實施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總結如下:

一.確定教學內容和目標

按照數學教研組安排的三年級數學同課異構教學時間和我們的教學進度,我組確定了教學內容為《找規律》。我們多次坐在一起仔細研讀教材,分析學情。大家認為,學生在學這部分知識前,在二年級上冊已學習了乘法的意義與乘法口訣,在三年級上冊學習了一位數乘兩、三位數的乘法。學生有了這些基礎,就可以利用已有知識說明整十數乘整十數的算法。然后觀察教材每組中的三個算式,找出因數與積的變化規律。在仔細研讀教材以后,我們提出了如下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找出計算的規律。

2、能熟練進行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認真設計教學預案,實施課堂教學

為了上好本次同課異構課,我組教師緊緊圍繞本單元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研究教法、學法,確定教學的異同點。在如何引導學生觀察算式找出因數與積的變化規律,掌握乘數是整十數乘法的方法上下功夫。每位教師在鉆研好教材的前提下,設計一個教學方案,再互相提出修改意見,最后各自確定一個教學預案。做好實施教學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在星期五上午認真實施了課堂教學。課后教研會上,數學組的同仁們積極踴躍地對兩節課進行了點評。既肯定了兩節課的成功之處,同時也提出了積極的改進建議。使我組教師受益匪淺。聽課的老師們認為:兩節課的相同之處是:

1、教學目標相同。

2、教學方法基本相同。都是先引導學生探索因數與積的變化規律,再運用規律進行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

3、在教學中都注意體現算法的多樣性。

4、都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兩節課同中有異,切入點側重點不同。不同之處是:

1、引入新課不同,在課堂教學中,一位老師從創設問題情境引入課題。結合“5。12”大地震創設獻愛心捐書的情境,既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又將數學新知識巧妙地引入。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學習。另一位老師從復習已有知識引入課題。先讓學生口算,說出計算方法,為學習新知識打好基礎。由復習引入新知,帶著疑問走進課堂。

2、引導學生觀察找規律的方法不同。一位老師放手讓學生找規律,另一位老師指導細一些,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觀察找規律。

3、練習設計不同。一位老師注重分層練習,另一位老師注重基礎練習。兩節課異中有同,兩節課都是為了讓學生找出規律,理解和掌握因數是整十數的乘法的計算方法。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三.及時總結,深刻反思

在為期兩周的同課異構課教學活動結束后,我組教師及時總結,有了的深刻反思。同課異構讓我們都得到了進步,都從別人的課堂中學到了自己所沒有的東西。都有了一種如果再來上,我會怎么上的共識。反思這兩節課,成功之處是:

1、兩位老師都重視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鼓勵學生采用多種策略進行計算,讓學生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2、注重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與思考,主動體驗。

3、都采用了合作學習,獨立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與人合作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更大的提高。

4、在教學中都體現了教師是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學生有學習的主動權,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在觀察、比較、探索、小結中學會了新知。

值得思考的問題:學生在找規律時對每組中三個算式的觀察只停留在表面上,把擴大10倍、100倍說成依次多一個0,沒有深入到實質問題上。教師應多指導學生用較規范的語言表達想法,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

另外,在解題時,教師應注意擴大學生的發言面,多讓一些學生發表看法,多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交流中取長補短,獲取新知。這些問題有待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