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小組合作探究教學工作總結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年中學小組合作探究教學工作總結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為順應素質的要求,按照省里的統一要求,我校在**年的開學初晚課和周末課也取消了,如何使我們學校的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習成績,使有限的時間發揮更大的效率,我校進行了新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期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最好的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樹立了中等生和后進生的信心,形成“讓每一個學生進步”的教學氛圍。符合現在課程改革倡導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長久的發展。
為了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1、小組成員的組成:根據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智力狀況、性別、心理素質、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最主要的是考慮學生的學習成績,我所教的班級的人數都在40多人,所以我把班級學生分成了8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6個人,或者5人。2、小組長的選舉:一個小組,只有在一個好的小組帶頭人的帶領下,才能始終如一地圍繞某一個中心議題開展討論、探究,開展有效的學習。同時,組長又是教師的得力助手,是聯系教師與全班學生的紐帶。因此選好組長,直接關系小組學習活動的效率和成敗。小組長要選擇有一定的號召力、責任心、協調能力強的學生。小組長的選擇是根據老師提名,學生選舉的方式選出了。這樣會避免學生之間有隔閡,影響他們的合作,進而影響學習效果。3、小組命名,每個小組成員和組長的人員確定后,由小組成員共同給小組命名,每個小組都為自己起來很好聽的名字,如騰飛組,卓越組,奮斗組,飛翔組等。4、小組的評價:每節課對學生的評價最后落實到分數上,這個分數的給予是教師打分和學生打分相結合的結果。分數由學生統計,最后定期進行匯總。半個月一小結,一個月一大結最后評出最佳學習小組、最佳小組長、最佳學習伙伴、最快進步獎等評選活動,另外可以配合班主任把班級的紀律和衛生等加入其中。把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轉向大家合作,使每一位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激勵學生不斷提高小組合作活動的水平,從而達到由個人目標的達成促進小組團體目標的達成。
小組合作探究是新課課堂教學模式中很好的一種方式,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實施了一段時間感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教學中利用這種模式,每個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其中,尤其是在公開課上,學生喜歡展示自我,爭先恐后的回答問題。每個學生都想為小組爭光,都希望自己是優秀的個人,小組是優秀的小組,在這種集體榮譽感的感召下,他們爭取發言機會和展示機會的情況,比原來有了很大的好轉。大多數學生適應和喜歡這樣的學習模式。寬松的氛圍,融洽的合作,讓課堂不再成為學生沉悶的空間,而是輕松學習的場所。課堂上,他們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有效的激發。
但是面對我們學校的學生情況,重點班和勵志班的情況還可以,比較不錯,但是普通班和藝體班的情況就不是很理想,小組合作探究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教師提出了一些問題讓學生討論,每個小組中討論的只是那么幾個活躍分子,有很多學生只是聽眾,還不能積極大膽發表自己的理解,原因是學生還不習慣這樣討論,另外,可能有的學生對問題缺少必要的感悟和領會能力,面對問題,他們感覺無話可說。其次,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老師提問時,多是組長一人回答,一人展示,組員及組間沒有互動,老師的提問就像是在唱獨角戲。如果能按學生的層度統一分組,組員角色輪換,讓每個組的成員每次都有不同的任務,都有機會展示、質疑。這個方面,還需要一個恰當的管理引導機制。最后,個別組開展的討論還顯得簡單和膚淺,甚至互相看看參考書,偶爾交流幾句就應付了。這樣的學習狀態,和小組成員的關系以及組長的協調能力有關,要加強正確引導,對組長進行單獨培訓,逐步讓組里的活動走向正常化。
總之、沒有任何課堂改革能輕松打開陳舊的局面,也沒有任何課堂改革不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已經拉開序幕,就讓它慢慢演繹屬于自己的故事。我相信只要我們二中人,集體努力,我們課堂改革一定會取得成功。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篇2:小班化教學中課堂教學模式: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
淺談小班化教學中的課堂教學模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
摘要:小班化已成為當今發達教育的一種共同趨勢。小班化的小組互動合作學習,強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通過學生親身實踐體驗,重視生生、師生之間的合作交往,促使學生外部活動逐漸內化,從而完成知識的“發現”與“獲取”過程。我們結合學生的實際和教材的實際,在教學中嘗試互動式教學,讓互動合作貫穿于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充分發揮教學合一的優勢,讓學生在體驗習,交流中學習,在觀察中學習。
關鍵詞:小班化;自主;合作;探究
小班化教育為實施素質教育創造了一個嶄新而又廣闊的空間,它能讓學生享受多種教育資源,增加接受教育的機會,從而使每一位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它是在小班配置的條件下,以培養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和以人的發展為本為核心的素質教育觀支配下的教育活動體系,形成以師生發生多向、充分的課堂交往教學為特征的教育過程,體現出合作與交往、強調個性化學習的小班教學特征。
合作教學,不僅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對學生的身心發展也起到促進作用。學生的學習應該是全方位的。學習不僅指知識的獲得,更重要的是在學會共同探究知識獲得的過程中,培養合作能力。小組學習活動是合作教學的最基本形式,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之間的和諧互動,使學生由競爭對手變成合作伙伴,在合作學習*同達到教學目標,培養合作能力。小班化教學為學生合作學習提供了方便。現就“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班化課堂教學模式,來談談我自己的一點切身體會。
一、小班化教學中要強調自主學習
新課程的重體驗,重實踐,讓學生親自體驗,看一看、聽一聽、聞一聞、嘗一嘗、說一說、摸一摸、做一做、想一想,都能促使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思考,進而學會創造。然而在小班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種種教學行為,更輕便的使學生成為發現者、探索者,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將學習轉化為一種心理需求,充分發揮他們的內在潛能,喚醒他們的覺悟,發展他們的個性,啟迪他們主動思維、主動學習、主動想象、主動實踐,使其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得到培養,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例如,口語交際《我會拼圖》這一課,我通過讓學生用不同的圓或半圓的紙片拼出新的圖形,學生由先感知
篇3: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有效操作合作探究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有效操作的合作探究
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駕嶺學校王軍豐
內容摘要:
有效的教學設計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有效的落實到課堂中才是關鍵,新課程倡導的合作學習方式是實現這教學設計有效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合作式學習既是“課改”新教學理念,也是實施新課程的新教學行為,同時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新方式。
關鍵詞:語文教學設計有效合作探究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有了大的改觀。審視我們當今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課堂操作,從表面上看,占滿了課堂教學的所有時間,教師也感到盡心盡力了,但從學生學習的效果來看,這樣的教學往往同樣是一種低效教學。那么怎樣才能使語文教學設計有效呢?
一、制定有效目標
良好的目標意識是教師制定好目標的前提。目標的制定要以吃透教材為基礎,真正有效的課堂,教師需要對教材有一個深度、全面、系統的解讀。首先,理清教材中各個內容領域的編排意圖,善于將某一知識點放置于這一單元、這一學段甚至整個知識體系中來審視,這樣,才能進一步明確該知識點在教學中的地位、作用,即這一知識點是在怎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又怎樣為后面知識的學習作準備。其次,細節上應學會推敲。教師應深入研究教材對教學活動所蘊含的啟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圖、每一句提示語言。我們一直倡導“深入淺出”,“深入”是“淺出”的前提,把教材鉆研得越深,課上起來就越簡單、越得心應手.名師常把復雜的內容教得很簡單。反之,會把簡單的課越上越復雜,原因就在這里。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才能吃透教材,也才能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效性。第三,對于每課的教學目標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設計,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這樣的目標才是有效的。如:
二、確立學生主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語文課堂中,教師不妨運用多種策略,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1、鼓勵自主學習。
魏書生說得好:“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能講明白的知識盡可能讓學生講。”只有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與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力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如:《生命的壯歌》一文通過動物界的兩則故事,告訴人們螞蟻和羚羊逃生的不同方法,其中都蘊含著團結合作、勇于獻身的精神。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嘗試請學生自主學習,列出問題。全班交流時,我請學生提出問題,再請已經能夠回答問題的同學來回答問題。這一問一答的過程中,學生已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知道了螞蟻和羚羊的逃生方法。接著,我就教學重點加以梳理,與學生一起感悟其中蘊含的團結合作、勇于獻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