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學年上學期教學計劃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中學**―**學年上學期教學計劃
根據學校教學工作安排,以備課組建設為抓手,深入開展教學實踐研究。
工作目標
1、開展備課組的“五力”建設,推動備課組建設持續發展。
2、認真落實“教學常規六個一”。
3、充分發揮備課組功能,深入開展“四效研究”――實效備課、高效課堂、有效作業、多效學科活動。
4、努力提高數學和英語的教學質量,促進各科教學均衡發展。
5、開展教學比武活動,促進教師之間的學習交流,增強教師的競爭意識,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主要工作
開展“五力”建設“四效”研究
“五力”:“學習力、執行力、研究力、發展力和影響力”,本學期備課組工作就緊緊圍繞這以“五力”來開展。比如開展組內學習活動;扎實落實教學常規六個一;開展小專題研究;開展學生學科活動;開展組內研究課活動;積極撰寫論文案例等。
“四效”:“實效備課”“高效課堂”“有效作業”“多效學科活動”。
具體做法:
1、加強學習,以新課標為主要學習藍本,以專業化知識為學習內容,為教師個人博客為點,參與學習討論。要求每次集體備課、課后反思、評課討論、案例論文都要有課標中各年段的要求為理論依托。
2、扎實落實教學常規六個一。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對教學常規的要求。教研活動、常規檢查、學情分析、教情反饋、教學會議等都要落實。
3、基于“實效備課”“高效課堂”“有效作業”“多效學科活動”有如下的思考。“實效備課”把握教材編寫的意圖,這是我們集體備課時要深研的核心內容,每一個例題,每一個練習都有其存在并推而廣之的意義所在,所以各備課組要在教學前對該年段、該冊教材、該單元等內容要有通識性的了解,切實提高備課的質量。具體可學習“光潔數學之家”博客。“高效課堂”這一塊,學校提出明確的要求,每節課要檢查預習效果、每節課要留有10--15分鐘的課堂練習時
間,課堂作業盡量在課堂上完成。這一個指標作為聽課的一項具體考察內容進行明確要求。“有效作業”作業批改要認真、及時、正確,要加強面批的次數,不要布置機械、重復性作業,注重實踐性、應用性作業,在數學學科提出要將每次的作業設計作為教案的一部分,發布在博客中。“多效學科活動”是本學期我們學科活動的一個重點,學校安排的是以年級組為單位,定期進行達標活動,分別是低年級:口算達標;中年級:四則混合運算題;高年級:應用題。此外,各備課組還可以根據各年段特點,自行開展創新性活動,但要注意收集資料,形成慣例,形式新穎。各組可以提前安排好時間和主題,寫進計劃里面,告知本組老師,到時設計好題目,學校會配合大家積極完成。積極參加走進數學王國的培訓工作,(討論確定培訓人員)積極完成各班的補差工作,要對班上的學困生有跟蹤記錄。
4、各組要精心設計好小專題,不要流于形式,選題不要大不要空,真正起到解決教學中實際問題的作用,這樣大家實施起來才覺得有興趣,愿意去齊心協力搞研究,最后也有實實在在的成效。期末每人要寫一篇專題研究的小結,大家甚至可以將組內的專題分解成更小的點,一個人研究一小點,最后從自己的那一個小點去談,有理有據,話不會空。
5、本學期結合學校的安排,將以備課組為單位開展研究課活動,要求每人在組內集體備課的基礎上上一節研究課(50歲以下),要通過開展此次活動,形成組內的團隊優勢和研課水平,學校將在11月、12月展示各組推出的一節好課。
6、要積極參與市區校等各項教研活動,嚴守教研活動紀律,不允許工作時間辦私事,特別是跨區的活動,不能簽到就離開,要積極參加評課討論環節,回來后要將會議精神帶到學校。
7、積極撰寫論文案例,積極承擔校內外的公開課、研究課活動。
教導處工作行事歷
八月份:8.27―9.2
1、學生報名注冊。2、教師課務安排。3、做好新生分班、插班學生安排工作
九月份:
第一周:9.3―9.9
1、制定各種教學教研計劃。2、召開教研組長會議。
3、開始聽推門課。
第二周:9.10―9.16
1、教壇新秀評比活動。2、校本教研。
3、上報各種表冊。4、課堂常規教育。
第三周:9.17―9.23
1、青年教師優質課比賽初賽。2、布置校本教研。3、聽推門課。
第四周:9.24―9.30
1、第一次教學常規檢查2、青年教師優質課比賽初賽
3.開展教壇新秀評比活動
十月份:
第一周:10.1―10.7
“十一”長假
第二周:10.8―10.14
1、青年教師優質課比賽初賽2、參加市說課比賽活動
3、九年級學科質量調研4、開展教學常規管理月活動。
第三周:10.15―10.21
1、市級課改論文征集2、開展教師校本培訓。
3、七、八年級競賽活動。4、青年教師優質課比賽初賽
第四周:10.22―10.28
1、青年教師優質課比賽初賽
十一月份:
第一周:10.29―11.4
1、組織第二次教學常規集中檢查.2、組織檢查教師學習筆記
第二周:11.5―11.11
1、期中考試。
第三周:11.12―11.18
1、段考總結、試卷分析。2、初三教學質量調研。
第四周:11.19―11.25
1、青年教師優質課比賽初賽2、教學常規管理月活動。
第五周:11.26―12.2
1、語文組組織古詩文背默比賽。2、教學反思征文。
3.集中檢查備課、批改作業等情況。
十二月份:
第一周:12.3―12.9
1、青年教師優質課比賽決賽
第二周:12.10―12.16
1、學科對抗賽
第三周:12.17―12.23
1、評教活動。2、我最成功的一堂課教學設計。
第四周:12.24―12.30
3、教學常規檢查落實。
一月份:
第一周:12.31―元.6
1、教研組活動資料整理、歸檔。
第二周:元.7―1.13
2、教師業務檔案上交并歸檔。3、校先進教研組評比。
4、教學常規期終檢查。
第三周:1.14―1.20
5、組織各年級各學科復習迎考。
第四周:1.21―1.27
期末考試。
二月份:1.28―2.2
1、分析匯總各科成績報校長室。2、學期工作總結。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學年度第一學期中學物理教學計劃
**-**學年度第一學期中學物理教學計劃
本冊教學內容共十章,第十三章內能,第十四章能內能利用,第十五章電流和電路,第十六章電壓電阻,第十七章歐姆定律,第十八章電功率,第十九章生活用電,第二十章電與磁,第二十一章信息的傳遞,第二十二章能源與可持續發展。教學的重點在內能,比熱容,歐姆定律,焦耳定律,電功率;難點在熱機的效率,串并聯電路電流、電壓、電阻的特點,焦耳定律,電生磁,磁生電。計劃上期教學完成至生活用電。
本班共有學生49人,男生28人,女生21人。通過八年級期末統考成績和上課情況來作大致評估,該班學生成績參差不齊,尖子生少,學困生較多,兩級分化較突出。上課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不夠靈活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上作進一步改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思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師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1、每一個學生能將教材中的所有實驗進行熟練地操作,使他們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識的操作能力;
2、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多各種類型的計算題,能運用多種途徑進行解答;
3、學生能運用所的物理知識去解答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能力要得到提高;
4、初步認識物質的屬性及結構等內容,了解物體的尺度,新材料的應用等內容,初步認識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初步認識電、磁現象,了解這些知識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5、了解物理學及其相關技術中產生的一些歷史背景,能意識到科學發展歷程的艱辛與曲折,知道物理學不僅物理知識,而且還包科學的研究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6、具有初步的實驗操作技能,會使用簡單的實驗儀器和測量工具,能測量一些基本
本冊教學內容共十章,第十三章內能,第十四章能內能利用,第十五章電流和電路,第十六章電壓電阻,第十七章歐姆定律,第十八章電功率,第十九章生活用電,第二十章電與磁,第二十一章信息的傳遞,第二十二章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的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觀察能力。能在觀察物理現象或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的能力。
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學習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信息處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處理能力。
學習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嘗試應用書籍的科學規律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比熱容,熱機的效率,串聯和并聯,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和電壓的規律,滑動變阻器,歐姆定律,電功,電功率,焦耳定律,家庭電路中電流過大的原因,磁場,電磁鐵,越來越寬的信息之路。
教學難點:分子動理論,比熱容,熱機效率,電流的測量,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和電壓的規律,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電生磁,電磁波的海洋,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1、加強自身的業務理論學習,認真學習有關素質教育的理論,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多聽他們的課,做到每周不少于一節,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2、認真備課,根據不同的課型,精心設計每一個學案,讓學案真正服務于課堂,服務于學生,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向45分鐘要效益。
3、注意調節課堂氣氛,初中生的注意力比較分散,上課時要注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4、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指導學生建立“問題記錄本”,要求學生人人做到每日一問;建立“錯題記錄本”,做到不放過任何一個錯題;并指導學生預習、復習、解題的思路和能力;
5、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到課前預習,課上記筆記,課后復習的學習習慣;杜絕學生不做作業、少做作業,嚴禁學生抄襲他人作業;教育學生養成獨立思問題能力,使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學習成為自已終身的樂趣。
第十三章內能第1周
第十四章內能的利用第2
篇3:江臨中學一學期教學計劃檢查情況總結
江臨中學一學期教學計劃檢查情況總結
開學初,教導處將教學計劃的檢查與指導工作布置給各教研組長,各位組長都積極完成了檢查任務,并對不符合要求的老師進行了指導。各組檢查情況小結工作存在差異,語文、數學和英語三位組長做得較好科學、社會和綜合組組長未及時上交書面材料。語文、數學、英語檢查小結如下:
語文組教學計劃檢查反饋情況:(z)
本次上交的語文學科教學計劃總共6份,分別包括z老師、z老師、z老師、z老師、z老師以及z老師。
z老師的教學計劃做得極為細致,分條縷析,有的放矢。如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他分別羅列了:幫助學生改掉小學時代養成的諸如錯字連篇、寫作文不用標點、字跡潦草等壞習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引導其走入名著天地,提高文化評為和審美情趣;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感悟生活,通過語文文字表達內心想法等。不同于那些目標落腳點太大,無法操作的假大空,他的教學目標與策略都能貼近學生的具體情況,從學生最切實的需要出發。方案具體,操作性強,落實到位。
另外,作為資深語文教師,張老師已于其他教師之前,做好了作文教學計劃及具體操作步驟。
z老師在教學計劃在就體現了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理念。如:實施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理念是先導,引領著工作實踐。
尤為讓人稱道的是聶老師的作文教學計劃。目標明晰,具體操作層層遞進,從積累、身體、情感、思想、文采等多方面對即將面臨中考的學生進行引導訓練。
z老師的教學計劃不僅涉及了課本內容的分析規劃,還將課后的名著導讀納入了教學計劃中,體現了對名著閱讀的重視,也對學生的閱讀進行了專業引領。
除此之外,金老師還在教學計劃中羅列了進行課前演講,朗誦會、辯論、舉辦手抄報比賽等各項活動,除了知識的積累和運用,還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鍛煉。
z老師今年新接手八(3)、九(3)班,并任八(3)班主任。作為有經驗的老師教師,他的班級分析、教學計劃中涉及到了江臨、雙潮兩地學生整合的情況,并考慮到了學生之間的地域差異,基礎差異,體現了較強的生本意識。
z等老師的復習課也已經具體規劃出語文基礎知識復習、文言文實詞、虛詞復習、說明文復習、寫作復習等諸多板塊的內容。
從這次的教學計劃檢測內容來看,語文組老師的整體完成情況較為優秀。
另:z老師現均已補交作文教學計劃及進度表。
數學組教學計劃檢查反饋情況:(z)
七年級
制定者:z執教班級:七(1)、七(2)班
制定者:z執教班級:七(4)班
相同點:兩位教師的教學計劃一致。
不足:教學進度表上缺少課時數;教學安排上應適當增加作業校對課或者習題課;期中考試前應增加期中復習課,之后應有期中試卷分析課。
優點:兩位老師在教學上有研討,共同進步。
制定者:z執教班級:七(3)班
修改:增加期中復習課;期中考試前教學進度應加快,期中考到第三章;
優點:教學計劃里各點分析到位。
八年級
制定者:z執教班級:八(1)班
修改:節假日調休時課時調整。
制定者:z執教班級:八(2)、八(3)班
修改:增加試卷分析課。
優點:計劃成立“一幫一”互助小組,輔導后進生。
九年級
九年級的老師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加入九年級下冊的部分課節。
制定者:z執教班級:九(1)、九(2)班
優點:學情分析細致。
修改:節假日調休時課時調整;加入期中試卷分析課。
制定者:z執教班級:九(3)、九(4)班
修改:課時數由6節改為5節,增加練習課,增加期中復習課,增加期中試卷分析課。
英語組教學計劃檢查反饋情況:(z)
本次教學計劃的檢查,我們英語組在整體上做的比較好。老師們對自己所任教班級人數、學生具體學習情況都作了細致的分析,并明確了這學期自己教學的側重點所在。但在教材內容方面,除了謝婷婷老師,其他老師寫的都過于籠統,只寫了教材共分幾個單元,而沒有具體羅列出內容。我認為可以將本冊教材所涵蓋的單元話題寫在教材內容這塊。另外在填寫教學進度表時,這次老師都列出了具體上課的課時,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只簡單的寫了第一單元,第二單元。除了潘藩老師需要在這部分做出修改外,其他老師都完成的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