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學期中考總結會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春季學期中考總結會
運雄:
齊心協力,資源共享。是合作伙伴,不是競爭對手。1、鉆研中考題型,近十年的,哪些是課內的。占比例如何?2、教師下水作文,張貼;學生作文張貼,學生書寫重在平時。3、不搞題海戰術,題目是做不完的。注意挑選其中比較有分量的,既可以減輕學生負擔,又可以提高效率。4、防止輟學,溜生過多。
萍萍:
團結合作,重在平時,扎實基礎,該得分的不失分,答題方法,專題訓練和綜合訓練相結合。
棟梁:
共同配合,資源共享,復習針對性要強,太空泛沒有用,重在訓練,提高答題速度,在解題時要讓學生了解題目的來龍去脈。
碧秀:
初一二年基礎較扎實,只有初二期末未達到市平均水平。在第一輪復習時出單元卷,第二輪出專題卷,注重解題入手指導和解題方法的指導。考試心理溝通,每個單元之間學科之間配合。
秀琴:
英語單詞過關,培養學生興趣,多鼓勵學生,營造良好的班風,學風。
絲瑜:
扎實、落實注重英語基礎,注重團隊協作,科任老師與班主任的協作,共同解決班級問題,三個英語教師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學生思想改變,師生之間的溝通,老師與家長的溝通,學習方法的引導,彌補偏科。
江南:
學生學習基礎扎實,從初一開始就注意學習方法引導,注重家長與班主任之間的交流溝通。解題方法與技巧。提高課堂效率,在沖刺階段加強題型訓練,選擇題在46分以上。在材料收集上,注意引導學生如何整理材料、查找材料。不足:學生對開卷考試認識不足。
班級科任老師間的配合;家長之間的配合。班風、學風的營造:互幫互助;同性互助,異性互助,對助人的感悟認識。班主任的付出。
文教:
高于東石,低于*,自我感覺滿意。多與學生交流、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研討,學習方法指導:注重初一二年基礎和學習習慣;中考注重與生活相結合,從材料中獲取能力的訓練。
楊華:
教師業務素質提高,研究考試說明,研究題型,吃透重點。對學生復習的時間比較少。與班主任配合到位。教師的投入時比較重要的,富有激情,帶動學生的學習。提前做好準備,做好知識小測。
良禮:年段長、班主任配合。吃透考綱、考試說明。注重平時。
計劃:注重學生的基礎掌握;要有感情投資;關注學生的思想變化;講究配合。
柏民: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注意改變教學方向;分層次教學。
文極:把握中考方向。
世友:
全體班主任努力。1、體育實施方案,落實職責2、學校大環境、小環境營造3、堅定突圍方向:跑、跳。4、科學訓練方法。5項目選擇要準確。6、三位一體之間的溝通。
亮龍:瞄準目標、保送問題、鞏生問題、對后進生的溝通還不夠深入。
育忠:
認識:統一認識,共同進步。
合作:
信心:
深入溝通:物,吃透教材。人,老師之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老師與家長之間;學生與家長之間。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篇2:小學三年級數學上期中考試分析總結
一.命題意圖
本次試卷命題以“課程標準”3年級學段目標為依據,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與解決問題等方面進行了命題,測試內容以三年級期中前的教學內容為主,涉及數與圖形、實踐與運用領域,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與思想,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優化過程,能考查出學生的真實水平,同時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它為學生提供了鮮活的直觀情境,便于學生聯系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二.答題情況
本次命題共五個題,其中第1題是填空(28分)。典型錯例如:主要錯誤是第2小題填合適的單位名稱或數字,學生對所學的長度單位和質量理解的不夠透徹,導致學生在填體重時都是兩千克,一百千克,大量失分原因:學生對飛機、火車這類交通工具缺乏體驗,另一方面學生,不能整體感知速度的描述,也反映出教師在平時訓練中,只重千米與米的單位區別,而對前進的數量缺少整體性區分.6小題一根繩子長6米,正好饒桌面兩周,求這張桌子的周長是多少米?大部分學生都算出了方桌的一周沒有理解兩周的意思也是大量失分。。第9小題學生在做的過程中不知道把3元換成30角導致無法計算出最多能買幾本?以上兩小題的這么高的錯誤率,說明學生生活經驗少,收集新信息能力不強,第二說明學生感受理解能力不足,第三反映學生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第11小題有兩個一樣的長方行拼成一個新的長方形,這在教學中是一道有難度的思考題,學生剛接觸周長再加上審題不準確導致全部失分。一大題的得分率是77.3%
第二題判斷對錯,此題也是學生對一些概念模糊,有判斷錯的現象,此題的得分率是65.9%
第三大題是選擇題最主要是考查了學生對四邊形的認識和有余數的除法。學生由于讀題不認真,理解不透徹,以至于胡選亂選。例如花脯里放著菊花,4盆4盆的數,正好數完,6盆6盆的數,最后剩下3盆,共有多少盆花?學生根本不理解題意導致錯誤百出。
第四題第1小題是直接寫出得數。此題是學生做得是本次得分最高的,但也有個別同學的計算不夠認真還有的同學的計算不夠認真。第2小題筆算學生得分率也較好,說明教師平時訓練有效,教學扎實,方法與能力并重。典型錯誤的現象是①是計算有誤②驗算的“驗算”二字。3是驗算之后把驗算的結果寫在橫式上。此題的得分率為82.9%。
第五題是動手操作我規范。第一小題先量一量再計算周長,大部分學生沒有把量得的結果寫在長和寬上或有的學生量出來沒有寫單位名稱。第二小題畫長、正方形,有的學生不使用鉛筆畫圖或不使用尺子導致扣分。此題的得分率為72.6%。說明我們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要求不嚴格,可行可不行,模糊的感覺。今天要嚴格要求,強調學生用尺子鉛筆作圖。
第六題“實踐與運用”部分,共(22分)共5個小題。總體感覺題型偏難,對于剛剛升入三年級的學生,思維與創新能力很好的適應,盡管得分率相對不高,縱向比也略有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火花有所綻現。學生思維較二年級有條理,體現了解題方法多樣化。其中第1題題的敘述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進行敘述,故失分較小,做的比較好。第2小題學生cm指的是什么?cm不在教學范圍之內,導致全面失分。3小題至少要租幾條船?學生不理解題意,想的余兩人就再租兩條船,導致出錯。最后一小題考驗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由于學生初次接觸有余數的除法對知識理解不透,所以本小題學生做得很不好。
篇3:秋小學四年級數學上期中考試分析總結
從數據上看,判斷、選擇和作圖題的整體得分率較低,其原因與平日教學中引導不到位,訓練較少有關。在平日里的教學中由于過多的關注了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對數學課本中概念的閱讀與理解,特別是在對數學概念的知識建構以后沒有加以鞏固和靈活的訓練,致使他們的認知不能得到鞏固和提升,所以導致這三種題型的得分率普遍偏低。學生的計算,解決問題相比之下掌握的稍好一些,在以后的學習中仍需繼續加強。
【錯題記錄及分析】:
1: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分析:學生對數的極限思想認識理解不夠
2:兩個因數末尾都沒有0,它們的積的末尾也一定沒有0()
分析:沒有靈活的掌握筆算乘法中記得確定規則。
3:大于90度的角都是鈍角()
分析:對鈍角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忽視了鈍角的度數的界定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