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度第1學期期中教學檢查工作總結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學年度第1學期期中教學檢查工作總結
根據*工學院校督導[**]x號文件《關于開展**-**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教學檢查的通知》的要求,結合信息工程學院教學工作實際,我院于第9周(**年10月31日-11月4日)開展了期中教學檢查工作,現將檢查情況總結如下:
一、期中教學檢查基本情況
1、課堂教學檢查情況:此項檢查工作主要由學生輔導員巡查與院辦老師抽查相結合進行。總體來看,教師出勤情況正常,無遲到。學生方面,出勤率情況較好,抽查平均到課率95%以上。
2、教案和教學進度檢查情況:學院進入課堂進行教案和教學進度執行情況檢查,學院在各系部檢查基礎上采用抽查方式重點檢查各系部抽查5套教案,各系部采取教師相互檢查的形式進行抽查。從檢查情況看,老師上課均攜帶完整教學資料,教師實際上課進度與進度表基本一致,有差異的也在正常范圍內。
3、作業布置及批改檢查情況:學院在各系部檢查的基礎上抽查各系部5本作業,各系部又分別組織采取教師個人上報批改記錄與教研室抽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檢查。從檢查情況來看,老師們均按照教學計劃布置了課后作業并進行了批改,大多數系部達到了全批全改,作業量和批改量均符合規定。
4、聽課統計情況:學院按照教學質量評價的工作要求,專任教師進行了同行互相聽課的工作,院長、兼職教學督導、教研室主任也認真履行了教學質量評價任務,并認真填寫教學課堂質量評價表。信息工程學院規定教師在學期初即制定本學期聽課計劃,按計劃安排完成聽課任務,提交聽課表。專任教師每人聽課次數不少于4次,副高及以上職稱教師聽課次數不少于2次。截至第9周,全體專職專任老師均已完成本學期的聽課任務。
5、教師調(停)、代課統計情況:本學期我院嚴格要求教師遵守調、停課制度,程序規范,手續完整。所有任課教師因公外出開會、學習均須憑會議、學習通知向院長提出申請,經同意后方可辦理;教師因私事需調、停課的須提前1-3天提出申請,辦理請假和調、停課手續;教師因病或緊急原因無法提前申請辦理手續需要調、停課的必須電話通知教學秘書,以便及時通知學生。所調、停課均須在教學周內安排補課,以保證教學進度一致。截至本學期第9周,本學院教師沒有調停課情況。
6、實驗(踐)教學運行情況:學院各專業、年級實驗(踐)教學活動均能按照培養方案規定順利開展,開學以來我院主要實踐教學包括課內實驗、實訓課程和部分專業的課程設計均有明確的教學大綱、授課計劃等教學文件,有明確的成績評定辦法及標準,各指導教師均能夠按照大綱要求進行指導,并認真填寫指導記錄。實驗完成情況良好,實驗教學文件齊全。
7、開展教研活動統計情況:①到目前為止,數學教研室和物理教研室分別組織教研活動各四次,主要內容為期初檢查布置會議、試卷互查歸檔會議、微課學習制作研討、期中教學檢查動員會,為今后的課程教學和課程建設總結經驗。
②計算機工程系安排了老師積極參與教案與作業檢查的教學活動,張樊、張琰、李文紅、曾丹、王晶5位教師參與了教案檢查的教學活動;張樊、黃玉蘭、張勤、韓丹、李勤5位教師參與了作業檢查的教學活動并推薦黃玉蘭老師的《C語言程序設計》教案,提供給學校督導室存檔。③計算機工程系開展教研活動傳達學院精神,總結已完成工作,并對即將開展的工作進行布置;同時積極開展教學討論活動。在聽課計劃方面,根據學院要求,認真落實聽課任務。多次集中討論基于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下如何撰寫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案等相關問題,及時總結課后教學體會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二、學院特色活動
1.電氣與電子系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為了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電氣與電子系開展名為“電工電子第二課堂”活動及“實驗室開放活動”正有序的進行。活動已經發展到第4期,在前三期的基礎上,指導老師和學生們都積攢了一些經驗,因此這一期較前兩期有了較大進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指導老師團隊越來越壯大。從第一期的3名增加到本期的12名,增長了4倍。今后還會有更多的老師加入。
(2)活動內容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深度。活動從第4周開始,到第13周結束。活動形式以學生自學為主,指導老師集中輔導、集中訓練為輔,培養學生創新思想和設計能力。活動內容涉及到三個方面:趣味面包板電子制作、DIY印制電路板制作和專業技術領域(包括單片機技術、嵌入式技術、物聯網技術、電源設計、FPGA、機器人技術等)。趣味面包板電子制作是基礎,主要目的是讓低年級的學生們對電路知識有更清晰的認識;DIY印制電路板制作,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簡單的電路板制作技術,將來能做出屬于自己的產品;專業技術領域,引入一些熱門的、前沿的、應用非常廣泛的技術,主要目的是對低年級的學生進行引導、發展興趣、發揮所長、幫助學生早日找到感興趣的專業方向。
(3)梯隊建設初見雛形。從第一期開始的0助理,到第二期的12個助理,再到第三期的18個助理,再到第四期的26個助理,。學生助理的隊伍越來越龐大,更加有層次。本期的26個學生助理分9組,每組由1個大三學生和2個大二或大一的學生組成,大三帶大二。不僅從學習方面,而且從管理協調組織等能力方面進行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4)實現了實驗室完全開放。有專門的學生助理和老師負責實驗室的管理,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到實驗室做實驗和學習了。
(5)實現了學生與老師的零距離接觸。學生如果有問題,可以隨時與指導老師協商,并到實驗室來進行探討和研究。
(6)值班室的建設。對值班室的整體布局進行了規劃和整理。首先,給學生助理和指導老師專門配備了辦公桌椅。其次,整理出材料柜,讓實驗器材擺放有序,方便取用和收納。再次,購買盆栽,對值班室進行了相應布置,使學習環境變得更加有生氣了。
(7)成果的展示。初步實現了前三期作品的展示,讓參加學習的新同學對所學所做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實驗室墻面上也粘貼了作品展板,供路過的學生們觀看。
2.數理課部進一步推進教學規范化進程
數理課部積極響應并落實學院布置的各項任務,繼續推進各項工作規范化進程,在教學文件規范化、上課規范化、改作業規范化、出卷規范化、閱卷規范花、試卷存檔規范化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教學活動。
3.電氣與電子系制定《校企合作管理規范》制度
為進一步推動校企合作工作,加強科學化、規范化管理,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長效合作機制,提升我系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根據上級部門相關文件精神,結合系部工作實際,特制定《校企合作管理規范》。從校企合作指導思想,合作條件、內容與形式,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監控,指導教師資格及職責,對學生的要求,考核及成績評定,資料歸檔等八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規定。
**屆畢業生中已經安排定崗實習的學生共計47名,涉及的企業有*建筑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普利商用機器有限公司、華清遠見、上海劍橋。
另外,*華工正源光子技術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副經理劉威與電氣與電子系就畢業生實習工作進行洽談,推動校企合作工作進程。
三、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特提出以下改進措施:
1.針對我校生源基礎差,學生學習自覺性不高等問題,建議新生進校初期,強化管理,從考試制度、補考制度、重修制度改革著手,帶動學風建設;
2.針對理論課教學,突出重點,加強練習,舉一反三,增加習題課,加深學生對課堂授課內容的理解;針對實踐課,多引導,多演示,以提高學生的操作水平。3.加強教師的課堂管理,努力做到杜絕上課睡覺、玩手機、說話等不良現象。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篇2:某學校常規教學檢查工作總結
某學校常規教學檢查工作總結
經過一個月的檢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學校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生命線,對常規教學進行了規范管理,對課堂教學進行了有效的改革,對校本教研加強了力度,涌現出了一批抓質量、善管理、重實效的先進學校。但是還有一些學校領導不重視,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部分教師工作不積極,教學不深入,落實不具體,出現了對各項工作敷衍應付的不良現象。下面具體總結如下:
一、教學管理
1、教學中心地位。學校都制定了常規管理工作目標方案,大部分學校的切實可行,符合校情,也有學校制定的目標比較大,不好實現。領導班子的聽課達到了每周2次,記錄齊全,特別是業務副校長的聽課記錄多且好,如__。而校長的聽課記錄很少達到每周3次以上,有的校長的聽課記錄就沒有見到,不知聽過課沒有。有的校長的教學形勢分析報告不是教學方面的,或很少講教學方面的,而大講特講安全教育、學校落后原因等,不是安全不重要,而是不能放在這個時候、這個地方講,因為主題是教學,沒有突出教學的中心地位。
2、過程管理。
大部分學校的課程表與上課表不一致,不能看出開設課程的實際情況,班級的課程表與學校的課程表不一致,聽張三的課去上課的卻是李四。
學校都制定了常規教學檢查細則,切實可行,易于操作。如某某學校的教師積分方案,就是根據檢查細則進行的,每一期每個教師都有一個分數,作為評先表優晉級的依據,公平公開公正,能夠很好激發教師的積極性。有的學校的細則規定的太死。如教案必須幾頁,計劃必須多少字,這在開始時可以有一個規定,教師形成習慣后就要修改,不要常年一個樣。
有了細則就要堅定不移地執行,不要把它作為擺設。如有的細則上不僅有數量要求,也有質量要求,但看檢查記錄只有數量幾次,沒有質量的定性評價,也沒有檢查總結。有的有總結沒有抓落實,問題沒有改,下一次還是如此。這樣長此以往,工作不深入,作風不扎實,落實不具體,容易使教師產生應付思想,干好干壞一個樣,何必那么認真呢。有的細則要求一月一檢查,但四個月了,只檢查二次。幾次檢查也不總結,某個教師缺一次,也不補檢,就有一個空格。
教案編寫數量學校差距比較大,像某某教師早就備了80課時,而有的學校只有40課時。有的學校規定有問題,不是要求每個課時都有教案,而是規定一周不少于四次,只要完成即可,誰愿意多寫哪。某某學校的作文每一次都有教案,有批改記錄。像復習課、實踐課、口語交際課就更不用寫教案了,那隨意性有多大,可想而知。內容上就更有差距了。教學目標分三級,每一級有2-3個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具準備等,就寫了一頁多。有的作者簡介3頁,而教學過程就那么三兩行,就那么三兩個問題,不知道寫的幾個教學目標怎么完成的。電子教案沒有按教研室的要求,下載了教案沒有修改,下載的資料也算教案。
作文篇數基本上夠兩周一篇,批改也比較及時。從評語上看,有的教師不認真,字體潦草,不按格寫,龍飛鳳舞;只找缺點,不提優點,沒有激勵性評價;評語籠統,不具體,千篇一律。如一個學生的11次作文中有七次都是字體工整、漂亮,書寫認真之類的話,在拿其他學生的看,也有類似情況。句子通順、中心明確、層次分明,像這些通用的評語早該改一改了。但也有老師不但有總評,還有眉批,不但有等次,還有分數;有的學生改了教師再改,還鍛煉了學生。
教學反思,沒有形成反思習慣,沒有反思能力,也不愿意學習,只對本節課教學過程簡單復述就萬事大吉了。有一個教師的反思每一篇都是六行,三次均勻分布在一頁上。
聽課記錄次數基本都達到了要求,只是為了完成聽課任務,不管誰的課只管去聽。一個語文老師最后7節都是聽的數學課,這有點不正常。聽課是為了交流,為了提高,不僅僅是為了完成聽課任務。聽課記錄只記教師的活動,沒有記學生的活動,只有優缺點,沒有建議和意見,更沒有問題的思考和靈感。
3、質量管理
沒有見一個學校對學生成長的過程有監控措施和成長記錄,只是有一個教學質量評價方案;沒有見一個學校有期中期末終結性復習計劃,只有試卷分析,有試卷評講記錄。有的教師的試卷分析,只分析本班學生的一些數據,只分析試卷質量,沒有分析學生失分原因,沒有改進措施。培優補差計劃切實可行,落實措施得力,記錄齊全。有的校長的專題講座相當于一次理論學習,沒有結合本校實際,對教師教學指導性不強。
4、課堂教學和評課
大部分教師已經轉變了角色,走下了壟斷的講臺,不再對課文條分縷析。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重視朗讀并進行朗讀指導,進行文本細讀,進行語言品味。但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①“晚進早出”。導語太長,作者簡介、字詞教學就占了課堂一半時間,學生沒有了讀書的時間,文本細讀的時間。如一個教師僅出示教學目標,講教學目標就占用了四五分鐘時間。一個教師學習生字,先讓學生到黑板上默寫,再找學生改正,教師再評講,翻來覆去過去了八分鐘時間就這么浪費掉了。還沒有進行文本細讀,就進行拓展延伸了。文本學習一半時間,拓展占一半時間。如一個教師的一節課還有20分鐘就開始了寫作訓練,實際上文本還沒有完全理解,對課文挖掘不到位。
②多媒體運用不當。以課件演示代替文本細讀,鼠標代替了粉筆,屏幕代替了教材,學生的眼球多半時間盯著小小的電視屏幕,學生手中的教材被冷落一邊,從而造成“只見機器不見人,只見畫面不見文”的局面,最終導致學生脫離文本細讀,脫離對優美語言的品味。以“人機對話”代替情感交流。教師成了多媒體的“操作員”和“解說員”,學生成了忠實“觀眾”和“聽眾”。本應充滿師生、生生情感交流的課堂變成了教師點鼠標、學生看屏幕的“人機對話”。這實際上是一種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滿堂灌”,即把原先低效的“人灌”變成了高效的“機灌”、“電灌”。以僵死流程代替動態生成。課堂上,教師關注更多的是多媒體的操作,不熟練的教師操作起來手忙腳亂,哪還有時間顧及學生課堂上的實際表現,更不用說結合學生情緒的變化,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流程。
③“貼標簽”現象嚴重。比如一篇課文運用了想象、聯想手法,教師只提一下本文的特色是聯想、想象,既沒有讓學生找一找哪里運用了這一手法,也沒有讓學生分析運用這一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學生還是不會應用。
聽課教師少。有的學校只有一個教研組長去聽課,高音喇叭喊半天,不見去一個人,特別是第一節。有的聽半節有事又走了。評課教師準備不足,沒有理論依據,要么隔靴撓癢,要么只是戴花,三言兩語,就結束了。只對形式評價,不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如普通話不準確,板書不工整,課堂氣氛不活躍等。只關注教師的教,不關注學生的學。沒有自己的教學設計,沒有對語文閱讀教學有自己的認識。
二、教研管理
1、教研組設計不科學,三個年級三個教研組。應該是一個教研組,三個年級三個備課組,專題活動在一個組,聽評課、集體備課在年級組,也叫備課組。
2、校本教研與縣三級教研結合不緊密。(編輯:制度大全)有的學校就沒有制定教研活動制度,沒有活動時間和地點,縣三級教研會議精神不傳達。
3、教研活動單調。有的學校既有專題學習記錄,也有討論記錄,還有聽評課記錄。而有的學校只有聽評課記錄。有的專題只討論作文教學,沒有討論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有作假之嫌。
4、學校有教師教研成果獎勵辦法和制度,但很少有這樣的成果。寫一篇論文是為了評職稱,報刊上發表一篇是教研版還要交錢,又不申報省市級課題。
篇3: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教學檢查總結
20**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教學檢查總結
為推動我校教學常規工作,加強教學管理力度。根據學校工作安排,于9月20日對我校全校教師的教學常規進行了大檢查,這次檢查本著求實務真,如實記載,推出典型的原則,認真客觀地對全體教師的常規執行情況進行考核。為切實總結常規工作的經驗做法,更好開展后續工作,現將檢查情況通報如下:
一、檢查的基本情況
1、檢查人員:
2、檢查對象:全體教師。
3、檢查內容:備課本、作業本、聽課本
二、突出表現
在檢查中,涌現了一些嚴格執行教學常規的教師典型,他們的常規工作有特色,主要表現在:
1、基本上能按學校的要求很好的完成教學常規。
2、教學中,能自覺遵守教學常規,基本按進度進行教學活動,體現老師們較強的責任心。
3、備課方面:詹老師、孫老師、林老師、魏老師等老師,認真負責,花了時間,用了功夫,想了點子,課時教案完整,字跡端正,教案實用性強。
4、作業方面:本次作業為抽查項目,總體上看基本做到了全批全改。好的典型有孫老師、詹老師、林老師,二次批改做得比較到位。
5、教后記方面:很多老師對教學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教后記有針對性,簡單而務實。如,詹老師、趙老師。
6、但仍有個別教師在備課上有所怠慢。
三、存在的問題
本次檢查總體上不夠理想,主要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一些教師教案過于簡單化,主要教學環節簡單不完整,同時個別教師仍然存在抄寫教案的問題,到課堂上使用時,沒有針對性和實際意義。
2、有的教師沒有處理好備課、上課和寫教案的關系,先是簡單備課,匆忙上課,最后才去寫教案,有點本末倒置,影響教學質量。(編輯:制度大全)
3、教學設計比較平淡,主動創造性不夠,沒有特色,不能體現新的教學理念。
4、一些教師教后記過簡,沒實際意義,這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5、一些教師教案數與實際上課節數不符。
四、今后教學常規工作建議
1、要做到提前一周備課,進度與計劃相符。
2、備課時吃透文本,注意創新,杜絕抄襲,提倡寫祥案,尤其是新教師。
3、教后記要寫的有針對性和實際意義,杜絕抄襲。
4、作業本批改提倡用鼓勵性語言,提倡二次批改。
5、作業登記本對于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措施要寫的具體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