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經驗交流心得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經驗交流心得

2024-08-01 閱讀 2924

考前復習經驗總結,使我增長了許多的知識,每位老師對自己的教學,都有不同的見解,不同的復習方式,不僅增進了同事們之間的交流,更能充實自己的教學工作。

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采取,生生互動的形式,以趣味性的方式充實課堂,杜絕枯燥乏味的復習方式。例如,在我們班會認的字,可以采取課堂上逐個認讀的方式,明顯可以看出來,會與不會顯而易見,其他同學跟著他們讀,然后有不會的同學大家在一起教他,這樣他的記憶比較深刻。

低年級語文教學要多背、多讀、多記、多寫、我覺得非常好,在語文教學中,背、讀、記、寫這四項是缺一不可的,如果能這些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相信復習的質量一定是非常好的。達到一定的標準,可以免寫作業,這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方式了。教師要讓學生進入狀態,使學生沒有一個消極松懈的狀態,同時也起到穩定情緒的作用。教師對于會背誦的課文,一定要嚴格把關,會寫的字一定要讓他們會默寫。

學生年齡尚小,教師要正確引導他們的心態,降低浮躁的情緒,爭取家長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在回家的時間學習,是對一天知識的總結和回顧,與家長做好溝通保持聯系,提高復習效率,把家校緊密的結合起來。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對孩子門有信心,他們確實努力了,也很踏實,教師與孩子們共同努力,結合改進合理的班級風氣,相信會收獲良好的果實。

篇2:聽特級教師王愛華講座《語文教學三味》心得

5月21日,我校組織部分人員前往如東縣賓山小學參觀學習。在**年度省教育廳組織的結隊幫扶活動中,如東縣賓山小學是幫扶我校的結隊名校。今年1月份,他們學校曾組織了8位老師到我校送教,8位教師的課都相當出色。這次學習,首先聽取了南通市小學語文教研員、特級教師王愛華執教的小古文《世無良貓》,以及她所作的講座。

我認為,著名特級教師的標志性特征在于能有自己的主打研究課題。

特級教師王愛華的省級精品課題《三味課堂》,指的是語文味、兒童味、家常味。與情智語文、文化語文、生命語文、詩意語文等等相比,三味課堂顯得不夠大氣,不夠個性,卻又很接地氣,具有普適性,我是這樣認為的。

王愛華老師指出,語文味是指向語文科課程性質,即語文課應該遵循語文課程的教學規律與習得。許多名師,很會討巧,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刮哪邊風向哪邊倒,發表了很多文章,卻很少有自己的主見。在語文教學又傾向于語文主體性知識:語、修、邏、文的時候,王老師依然堅持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王老師提出的兒童味,是指語文教學應以尊重、理解、發展兒童為要義,根植于兒童的靈性之根,喚醒兒童的發展潛能,發展兒童蝗言語智慧,在實踐中享受精神生活,提升言語品質,具有兒童的情味。她認為兒童的特征是真,兒童不完全追求美。王老師講了個真實的故事:孩子隨母親去參觀解放軍叔叔疊被子,看到他們的被子疊得有棱有角,像豆腐塊。回家后,媽媽要孩子像解放軍叔叔學習疊被子,孩子實話實說做不到。孩子是真實的。教學中,為什么要讓孩子接受成人的言語范式?這個問題值得思考。

王老師提出的家常味,指向語文課堂的情態方式。公開課示范課畢竟很少,而且也無法像公開課示范課那樣去上每一節語文課。忽視了家常味,我們的課堂就失去了自身,找不到語文教學的真了。

王老師不僅找出了語文教學中三味缺失的困惑,更重要的是給出了解決問題的策略。她所提出的順應策略、催發策略、主感策略,是基于自己的實踐研究發現,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聽了她的講座,我深刻地感受到特級老師要是不能立足實地發展自己,只靠吃老本遲早會坐吃山空。那么,我們普通教師,要是不能讀書學習與時俱進,只想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那只能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篇3:小學語文教學心得指導中年級學生課前預習

中年級的學生有利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前預習不僅僅停留在新字的字形、結構上;詞語的意思上,還要要求學生嘗試著理解詞語在不同的句子中所要表達的意思也是不同的,詞語的意思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其次,要求學生能把課文分為幾段,概括每段的大意,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第三、能根據自己預習的課文內容,在網上或者其他途徑查到相關或者類似的知識。

比如,我在指導學生預習《人類的“老師”》這一課,我是這樣做的:先讓學生自己說說,你打算如何預習《人類的“老師”》?學生的回答大體就是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標出自然段的序號,把課文分段等等,有一個學生的回答很令我滿意,她說:“老師,我覺得我們還可以上網或者查資料,了解一下人類還有哪些發明創造與自然界的生物有關。”正所謂“一語驚醒夢中人”,很多學生連連點頭表示贊同。我順勢引導學生,預習課文時我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我們課堂上在進行交流,也可以把你自己找到的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寫在書上,課堂可以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你的收獲。

事實證明孩子的預習能力是很強的,課堂上經常有我出乎預料的情況發生,孩子們的身上有太多的閃光點值得我們老師去發現、去引導。現在的網絡、科技這么發達,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查閱相關的資料,這樣的課堂內容的理解就更深一步,也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不要再像以前那樣“填鴨式”的教學,老師直接在課堂把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展示給學生,這樣,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長此以往,很多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失去了自己學習、提問、創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