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二年級課外經典閱讀活動總結閱讀經典收獲未來

小學二年級課外經典閱讀活動總結閱讀經典收獲未來

2024-08-01 閱讀 4053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課外閱讀的總量和分量作了明確規定,“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其中小學階段應完成145萬字的閱讀量。我們二年級語文組圍繞“閱讀經典,收獲未來”開展了下列的課外經典閱讀活動。

一、設立專門的閱讀社團

通過設立專門的境地閱讀社團,在每周周四下午上課外閱讀課。由二年級組的語文老師輪流輔導學生,指導學生進行經典閱讀,保證了學生在校內的閱讀時間和閱讀質量。

二、推薦學生閱讀好書,設計填寫《閱讀記錄表》

教師給學生推薦一些閱讀書目,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進行閱讀,閱讀的同時進行設計填寫《閱讀記錄表》。如實地填寫記錄自己每天閱讀的內容、摘抄課外讀物中的好詞好句、根據自己的閱讀書寫自己的閱讀感悟。推進學生積極閱讀課外經典書目。

三、期末進行閱讀評價

把學生的閱讀設計到期末測評的項目里,通過多種的測評方式,測評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督促學生多多閱讀課外書。

四、設立班級圖書角

倡導學生主動在班級捐獻課外圖書,在教室的走廊上設立專門的圖書角、圖書柜存放學生所捐的圖書。讓學生利用下課的時間自己借閱班級圖書角內的圖書,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量。

篇2:總結:開展形式多樣閱讀活動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總結: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

早期閱讀是指在幼兒階段,以圖畫讀物為主要的閱讀材料,從幼兒興趣入手,在看、聽、說的閱讀過程中,萌發幼兒熱愛圖書的情感,豐富幼兒的閱讀經驗,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但由于幼兒識字較少,不具備完全靠文字閱讀的能力,對書中圖畫也不可能完全看懂,因此需要我們成人有目的的加以指導,才能使早期閱讀活動真正發揮作用。

一、開展師幼共讀

早期閱讀是成人借助于圖書和幼兒交往與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成人不僅豐富和擴展幼兒對于外部世界的認識,使他們能夠在書中再認出他們已經熟悉的事物,也能夠使他們看到在現實生活中很少看到的東西。幼兒在講述的過程中,豐富應有的詞匯,提高對于語言理解能力的現實思維的能力,有助于幼兒的思維發展,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密切師幼關系,有利于幼兒情緒與社會性的發展,同時使他們在語言、文字的使用中感受快樂。

1、一日活動中,注重師幼共讀

首先,我能合理安排幼兒每天進餐前后的閱讀。在幼兒進餐前后,我會提供圖書或者幼兒從家里帶自己喜歡的圖書進行閱讀。在這段時間里,幼兒之間,教師之間可以較自由交流并互相交換圖書,使教師與幼兒之間、幼兒的同伴之間,有著更為緊密的人際交流的互動。

其次是在離園時間的閱讀。離園時,我會在孩子們等待家長來園接的這段時間和他們共同閱讀,我會為全體幼兒準備相同的圖書,讓幼兒閱讀。有時會請全體幼兒一起指讀,也或者請小組的幼兒講述畫面內容,也可請識字較多的小朋友朗讀某一頁的故事內容。

2、利用文學作品,師幼共讀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在幼兒閱讀的過程中,我還不斷地向幼兒提出一些思考問題,啟發幼兒去仔細觀察理解,改變幼兒自己閱讀的無目的性。從而使幼兒通過自主地思考去理解故事的發生、發展、結束,以此來幫助幼兒理解文學作品的內容。我常常選擇優美的童話故事、散文、詩歌等優美的文學作品,讀給幼兒聽,讓幼兒在作品欣賞中豐富文學性的語言,使幼兒獲得大量的有關讀書和書籍的信息:懂得書是什么?怎樣去讀書?逐漸感受到書籍是有趣的,讀書更是有趣的。

其次,在活動室的一角,我們將孩子們通過各種途徑獲得的“研究成果”記錄下來,貼在“我的問題與發現”一欄中。一個學期中,孩子們創編了各種各樣的故事、小詩、著名歌曲的歌詞等,匯集成《我的作品》展示在墻面上,讓孩子們閱讀交流分享同伴的讀書成果,這既激發了孩子的閱讀興趣更加密切了師幼關系。

二、開展同伴交流

首先,我鼓勵幼兒為全班或有需要的幼兒講書中的故事。我們班經常有幼兒將自己帶來的圖書投放在圖書區,供大家瀏覽。記得在一次區域活動中,揚揚來到圖書區很興奮地拿起《多彩的恐龍世界》從第一頁開始認認真真地看了起來,看了四頁后,他開始皺眉頭,然后拿著書去找樂樂,說:“樂樂,這本書是你帶來的,能給我講一講嗎?我看了一半后面看不懂了。”于是,我趕緊提醒樂樂:“快去幫幫他吧!”樂樂很開心地把自己的玩具收了,來到圖書區給揚揚一頁一頁的講起來,兩個人邊講邊交談:“對,我在自然博物館見過這種化石,”“沒錯,這是食草性恐龍。”整個活動區時間他倆都在看這本書。不時有幼兒加入他們的隊伍,一起翻看自己帶的圖書。

從實踐中我體會到,孩子從家里帶來的圖書幼兒更加熟悉故事內容,爸爸媽媽已經給他們講了很多遍,帶到幼兒園讓大家共讀。這樣,這位幼兒自己就成為了伙伴們的小老師,為大家講述,幫助大家閱讀,這對于帶書幼兒及全體兒童都會有很大收益。在幼兒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不但語言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水平都會有相應提高,而且我們還可以看出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可以讓我能有重點的選擇圖書供幼兒講述,讓更多的幼兒了解圖書內容。

其次,我在閱讀區中,精心設置了“古詩林”、“認一認,讀一讀”“故事屋”等欄目,用開放的時間、空間,時時吸引著幼兒的眼球。他們爭先恐后地將自己家中最喜愛的圖書放置在圖書角里,與同伴相互交流,在豐富班級圖書內容的同時,也增進了孩子之間的相互交流,獲取更多的閱讀信息。久而久之,閱讀活動成為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動內容,就象他們需要水和食物那樣自然,在不經意間潛移默化培養著他們的自覺閱讀習慣。這種有目的、有計劃的為幼兒提供內容豐富的幼兒讀物,保證了讀物的定時更換,給予幼兒自由閱讀的充足時間,可以使幼兒的閱讀經驗運用到自由閱讀之中。

三、開展親子共讀

有研究發現,成人閱讀活動的模式對兒童的影響很大,空閑時間常讀書和常瀏覽報刊雜志的父母,更能使孩子對書籍產生強烈的興趣。于是,我們通過家長會、板報宣傳及科學認讀家庭教育講座,讓家長了解如何去率先垂范,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興趣。

1、指導家長為幼兒創設閱讀環境

許多研究表明:父母越早開始、越經常和孩子一起讀書,孩子對文字的理解能力、寫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強,知識面就越廣。家庭環境及父母閱讀習慣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影響。家長應經常和孩子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定時定內容的去指導幼兒閱讀圖書,鼓勵幼兒在聽書的過程中跟讀。另外,家長在家里也應為孩子創設一個自由讀書的空間,讓孩子隨手可以拿到自己喜愛的書。并給家庭中的物品做一些名稱標記,如“客廳”,“寶寶的房間”“冰箱”等。家長還可以通過指導幼兒觀察不同的印刷品來幫助幼兒了解文字的功能和重要意義,如查看電話費、信件、報紙或購物單等。在不同的活動中,不斷豐富閱讀內容,多方面全方位地培養幼兒閱讀能力。幼兒園與家庭有意為孩子創設的是一個固定的環境,自然和社會則是一個千變萬化的大環境,是幼兒更容易獲取閱讀信息的大課堂。公路的名稱,交通標志,商店的名稱,廣告用語等都是很好的閱讀材料。

3、指導家長與幼兒共同制作圖書,進行親子閱讀

在平時的閱讀活動中,我發現少數孩子只關注畫面,不能較好地把圖文結合起來進行閱讀,為此,我根據中班孩子的認知水平設計了《好朋友》這一活動。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進行實物匹配,啟發幼兒將兩兩相關物品放在一起,讓孩子通過找找、看看、說說、擺擺中感知理解書中兩兩相關物品之間的“朋友”關系。同時引導幼兒想想、畫畫,再說說,使幼兒了解圖書的要素,積極大膽參與制作圖書的活動。活動中,孩子能積極與同伴及家長共同制作圖書,大人們也主動地給孩子畫出的畫兒寫上文字,做上封面和封底并孩子一起閱讀。這樣不僅讓孩子嘗到了制作圖書的樂趣,也感受到了和大人一起閱讀的快樂,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通過一階段的實施,我們欣喜地看到,幼兒自主閱讀的意識強了,主動閱讀的積極性高了,樂意講述的孩子多了,生活中對文字比較敏感了。只要我們老師用心去經營,通過一定的早期閱讀策略,就一定能打開孩子的心扉,讓孩子提前進入美妙的閱讀世界。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