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國學教學工作總結
語文國學教學工作總結
開學已經一個多月了,每天在忙著更新和改進,一直沒做總結,今天趁著開會的機會,做做這開學一月的總結吧。我主要是從教學,管理和自我學習三方面做一下總結:
國學教學:今年的國學學習,改變了去年的整體吟誦的方式,改動的原因主要是根據學生的情況來定的,去年一直是按照整節整節的吟誦套路來的,課上常見的現象就是課剛開始孩子們聲音很洪亮,但是讀著讀著聲音就沒了,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早就在哪里走神的走神,做小動作的做小動作。
還有孩子們跟著吟誦材料吟誦很多就是聽著音去讀,眼睛根本就不跟不上讀的節奏,以至于很多地方都是錯誤的對識字和吟誦都是不利的。咱們國學經典的學習主要是學習其中的正確的理念,潛移默化的規范孩子的行為和價值觀。但是國學經典就是古代的語文,語文的人文和工具性不能廢的。我認為字都讀錯了,或者不認識那學習就沒什么意思了。所以這學期我們改方法了,我先帶著他們一句一句的讀,這樣既能糾正字音,也能讓他們有機會休息一下嗓子,不然讀一節課對嗓子損害也是挺大的,而且,老師帶著讀,他們能較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但是并不是每節課都是老師帶著讀,我帶著讀的目的是讓他們能夠讀準確,再者就是讓那些上學期跟不上的學生能夠有時間跟上。我認為他們不是不愛學習,不是故意不讀,而是他讀得不熟,一塊讀的時候他總是那個不和諧的聲音,久而久之,他覺得丟人干脆不讀了,破罐子破摔。他們的落后有一部分是自己的原因,其實老師的責任更大。低年級甚至是整個小學階段的學習任務不重,我們要給他們時間趕上來,重樹信心。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需要時間,老師不能急也急不得,能做的就是給他們機會和時間。
國學一直以來不變的就是識字,現在比以前更有規律了,一天五個,配合著班幣獎勵,我做了識字卡片,放在那里,他們可以自己去拿。定期檢查。上周我們就是主要檢查的識字,檢查其實就是復習鞏固,雖然并不是很理想,但是只要堅持下去就行了,孩子成長的過程是不一樣,沒必要要求都長得一樣齊,那也實現不了。
語文教學:我在語文教學上是比較的弱的,教學技能上不成熟,不上套。這學期,我主要是先從備課開始,先認真備好課,知道要給孩子講什么,先爭取避免拉下什么老師講不到,孩子們學不到的情況,在進一步完善課堂。主要是授課方式和知識點的呈現方式和流程。這些還在琢磨中。希望有所進步,不辜負孩子們叫的那聲老師。
班級管理:今年比去年順手的多,今年最大變化是融合課班幣管理制度,其實就是把以前的印章獎勵改成了班幣,當然班幣管理有很多好處,之前我也做了總結,寫了管理原則,而且針對班幣實行的辦法也簡單的寫了寫,-制度大全整理-貼在了班里。開起了超市當起了臨時的售貨員,開始的時候忙的不亦樂乎,辦公室基本上沒時間回來。有老師就問我忙什么,其實就是在賣東西算賬呢。班幣實行的效果比單純的小印章獎勵要好得多。因為利益就實實在在的擺在眼前。孩子們很積極。
自我學習:這一塊就有些欠缺了,雖然說沒有大量的完整的時間看書,但是在國學教學,語文教學,班級管理上的不斷反思和改進也可以說是一種學習吧。學習并不一定是坐在那里看書就是學習,實踐其實也在學習。
我們的工作其實就像一句話:摸著石頭過河。因為都是新手,經驗不能說誰比誰豐富,大家伙都在摸索中。我們在摸索中前進。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到河對岸,估計這一生都要不斷地摸索學習吧。
篇2:校本課程國學教學體會
校本課程國學教學體會
《國學》課程是我校的校本課程。本學期,五年級上冊教材主要從事的是《老子》的(道)的教學。通過國學教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回顧本學期的《國學》教學工作,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創設有利于學生主動體驗的環境。
在國學教學中,我通過角色想象、情感體驗等形式,創設有利于學生主動體驗的環境,引導學生在朗讀、默讀、精讀中反復誦讀,使他們用心去感受、關注、欣賞、評價文本,獲得大量的鮮活的閱讀信息,從而實現師生與文本間的對話。
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古文,并能背誦有關段落。能夠結合書上注釋、字典以及課外資料理解國學的主要內容。通過《老子》中的(道)的學習,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傳統文化,這有利于他們今后的學習與發展。經文誦讀恰恰把學生帶入了傳統的文化氛圍,學生在一遍遍、一篇篇的古典經文誦讀中感受到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遠,興趣漸生。之乎者也,古訓在前,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然約束了自己的行為,傾向于學習,心靈又得到洗禮和震撼。
二、遵循多“讀”的教學原則。
在國學教學中我注意遵循多“讀”的教學原則,讓學生多讀多背多誦,自讀自悟、質疑問難,細細品位古文的韻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不需要“講透講深”、“問個不休”,先積累起來再說,日后再來“反芻”。課上形式多樣,有鑒賞課、分析課、自讀課等。做到初讀經典、整體感知;熟讀經典、自悟自得;適度講解、恰當點撥;展開想象、悟意明理。
三、讓誦讀活動深入開展。
充分利用每周一節的國學誦讀課。利用每天早會課十分鐘時間,開展“國學誦讀”活動。重在復習、加強記憶。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為學生們學習國學經典提供了時間上的保障。[制度大全為您編輯]指導學生有效誦讀,在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幫助孩子快而有效地掌握學習內容。比如:小組誦讀,男女生比賽,同桌比賽等。培養讀書興趣,提高語文能力,提升文明素養。
四、學以致用,落實生活,做到“知行合一”。
好習慣是孩子一生的財富,孩子學了,就需要用到生活中。課上成功了,學生也聽懂了,還不行!學習的目的是學以致用。學了這些傳統文化,學了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我們就得用它來指導我們的生活,指導我們的人生,要不學了也是白學,也是空喊口號,不能真正達到育人的目的。所以我注意抓住教育的契機,及時引導,以身立教,教育孩子糾正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做到“知行合一”。本學期,我們在元旦節時,還開展了“國學經典篇目和
弟子規、三字經的誦讀活動”。在這次活動中,學生參與熱情很高。我班陳嘉鑫能流利背完《弟子規》的全文,榮獲學校的一等獎。
篇3:語文國學教學工作總結
語文國學教學工作總結
開學已經一個多月了,每天在忙著更新和改進,一直沒做總結,今天趁著開會的機會,做做這開學一月的總結吧。我主要是從教學,管理和自我學習三方面做一下總結:
國學教學:今年的國學學習,改變了去年的整體吟誦的方式,改動的原因主要是根據學生的情況來定的,去年一直是按照整節整節的吟誦套路來的,課上常見的現象就是課剛開始孩子們聲音很洪亮,但是讀著讀著聲音就沒了,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早就在哪里走神的走神,做小動作的做小動作。
還有孩子們跟著吟誦材料吟誦很多就是聽著音去讀,眼睛根本就不跟不上讀的節奏,以至于很多地方都是錯誤的對識字和吟誦都是不利的。咱們國學經典的學習主要是學習其中的正確的理念,潛移默化的規范孩子的行為和價值觀。但是國學經典就是古代的語文,語文的人文和工具性不能廢的。我認為字都讀錯了,或者不認識那學習就沒什么意思了。所以這學期我們改方法了,我先帶著他們一句一句的讀,這樣既能糾正字音,也能讓他們有機會休息一下嗓子,不然讀一節課對嗓子損害也是挺大的,而且,老師帶著讀,他們能較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但是并不是每節課都是老師帶著讀,我帶著讀的目的是讓他們能夠讀準確,再者就是讓那些上學期跟不上的學生能夠有時間跟上。我認為他們不是不愛學習,不是故意不讀,而是他讀得不熟,一塊讀的時候他總是那個不和諧的聲音,久而久之,他覺得丟人干脆不讀了,破罐子破摔。他們的落后有一部分是自己的原因,其實老師的責任更大。低年級甚至是整個小學階段的學習任務不重,我們要給他們時間趕上來,重樹信心。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需要時間,老師不能急也急不得,能做的就是給他們機會和時間。
國學一直以來不變的就是識字,現在比以前更有規律了,一天五個,配合著班幣獎勵,我做了識字卡片,放在那里,他們可以自己去拿。定期檢查。上周我們就是主要檢查的識字,檢查其實就是復習鞏固,雖然并不是很理想,但是只要堅持下去就行了,孩子成長的過程是不一樣,沒必要要求都長得一樣齊,那也實現不了。
語文教學:我在語文教學上是比較的弱的,教學技能上不成熟,不上套。這學期,我主要是先從備課開始,先認真備好課,知道要給孩子講什么,先爭取避免拉下什么老師講不到,孩子們學不到的情況,在進一步完善課堂。主要是授課方式和知識點的呈現方式和流程。這些還在琢磨中。希望有所進步,不辜負孩子們叫的那聲老師。
班級管理:今年比去年順手的多,今年最大變化是融合課班幣管理制度,其實就是把以前的印章獎勵改成了班幣,當然班幣管理有很多好處,之前我也做了總結,寫了管理原則,而且針對班幣實行的辦法也簡單的寫了寫,-制度大全整理-貼在了班里。開起了超市當起了臨時的售貨員,開始的時候忙的不亦樂乎,辦公室基本上沒時間回來。有老師就問我忙什么,其實就是在賣東西算賬呢。班幣實行的效果比單純的小印章獎勵要好得多。因為利益就實實在在的擺在眼前。孩子們很積極。
自我學習:這一塊就有些欠缺了,雖然說沒有大量的完整的時間看書,但是在國學教學,語文教學,班級管理上的不斷反思和改進也可以說是一種學習吧。學習并不一定是坐在那里看書就是學習,實踐其實也在學習。
我們的工作其實就像一句話:摸著石頭過河。因為都是新手,經驗不能說誰比誰豐富,大家伙都在摸索中。我們在摸索中前進。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到河對岸,估計這一生都要不斷地摸索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