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長視察城區教育工作時的講話》學習心得
《副市長視察德城區教育工作時的講話》學習心得
今天,我非常激動,我以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的身份參加了學校的黨組織活動,學習了《董z副市長視察城區教育工作時的講話》。董市長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我區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績,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我區教育發展、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學校安全的高度重視,表達了對大力推進教育公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決心,為今后我區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
學習中,使我倍感作為一名一線教師的責任的重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決心做到:
1、加強政治業務學習,增強改革意識,更新教育觀念。
我們既要把學生當作學生,還要把學生當作朋友,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思考、尊重學生的創造思維;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因勢利導,因材施教。
2、強師德修養,樹立為人師表的良好形象
作為教師首先應該刻苦鉆研,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能力,努力拓寬知識面,讓自己賴以教育學生的一桶水變為有源的活水,源源不斷。我們教師必須樂于學、勤于教、善于思,才會不斷有新的發現,有新的創造,找到新的教學方法。
作為教師應該擁有慈母般的愛心,做一名盡心盡責的護花使者。愛就是奉獻,一個具有良好師德的教師應盡一切可能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無條件地愛每一個學生,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低,不以智力高低定親疏,不以成績好壞分優劣,對不同學生以不同的鼓勵,只有師愛才能凝聚學生的心,使其“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才能噴涌出強烈的工作責任心和使命感,才能使教師成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3、終身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
教育承擔著傳承文化,創造新文化的重要責任,作為一名教師,要有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善于學習(向書本學習、向社會學習、向學生學習),主動接受先進文化,用現代文化武裝自己。用先進的文化教育引導學生,教會學生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能正確地進行選擇;用人文精神教育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理想,形成正確的信念和追求;用民族精神武裝我們的學生,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形成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及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注重教書育人,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4、強化服務意識,為國家、學校發展作出貢獻
作為教師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為家庭與社會服務,以優質的教育造就更優秀的人才和合格的勞動者,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強化服務意識,在工作中努力為學生發展服務,為家庭服務,為社會服務,實踐教育要為人民服務的教育方針;強化以人為本的意識,教育教學改革及方法、模式的選擇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樂于奉獻,以學校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的得失。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要緊密圍繞“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的宗旨,深化教育改革,把成績當成新的起點,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高昂的斗志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為學校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篇2:教育工作心得發現美體驗美
熱愛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老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還應該仔細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應該有一雙善于發現的學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學生某一方面的優點、亮點,引導他們參與合適的學習,發揮他們的特長優勢。如果教師的冷淡、責怪、不適當的批評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那么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應努力創造條件讓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如何有效提高弱勢群體的學習積極性呢?我曾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如果答對了、做對了或者答對了、做對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表揚他進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困難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另外,對于學困生我還經常作出一些激勵性的評價。例如:“其實你很聰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會學得很棒。”“這個問題你說得很好,證明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學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學得好!”“你的看法很獨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承認了學生的進步,而且強化了學生的進步,并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進步。由此喜歡上語文老師,也喜歡上語文課。
篇3:教育工作心得做一個快樂教師讓快樂永駐心中
曾有這樣一個故事廣泛流傳:三個工人在砌一堵墻。有人過來問:“你們在干什么?”第一個人沒好氣地說:“沒看見嗎?砌墻。”第二個人抬頭笑了笑,說:“我們在蓋一幢高樓。”第三個人邊干邊哼著歌曲,他的笑容很燦爛:“我們正在建設一個新城市。”10年后,第一個人在另一個工地上砌墻;第二個人坐在辦公室中畫圖紙,他成了工程師;第三個人呢,是前兩個人的老板。
我想這個故事之所以如此廣泛流傳,是因為它告訴了我們一個淺顯而又實用的道理:面對同一個環境,不同的工作心態造就了他們不同的未來。細細想來,我們要將人生大部分的時間獻給工作,如果不把工作當成快樂的事情,不去從工作中尋找快樂,那我們長長的一生不是注定要悲哀地度過嗎?其實工作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收入,工作也不僅僅是為謀生而不得不進行的勞動,它帶給我們的遠比收入要多得多。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會有閃光的地方;在最普通的崗位上,也能創造出人生價值。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行業,也是一個容易產生職業倦怠的行業。當老師時間長了,很少會有人感覺到是快樂的。每天日復一日,面對同樣的學生,重復著相同的事情,覺得生活停滯不前,單調乏味;對于后進生的屢教不改、遲鈍木訥,讓我們心力憔悴,痛苦不堪;當教育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當自己的好心得不到好報時,又使我們感覺不到自己勞動價值的體現,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當工作前幾年的新鮮感過后,剩下的似乎只是無味、煩燥、麻木、疲憊。我也曾迷惘過:難道,當老師真的就要這樣痛苦嗎?教師工作的價值到底是什么?
可是冷靜地思考一下,我們當教師的快樂真的遠去了嗎?其實,我們教師的快樂并不遠離!每個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都蘊藏著許多的艱辛,卻也收獲了不少的歡樂。回顧自己八年的教書生活,在不斷與學生溝通,不斷調整自我的預期目標與教育教學方法之后,我不是與同學們愈來愈近嗎?許多時候,我似乎聽到他們內心跳動的聲音,那么熱烈,那么純粹。他們需要我的引領,需要與我成為朋友,更需要與我分享所有的知識和智慧。我在分享學生成功的喜悅之時,他們也給我信心,給我力量,給我希望。
不可否認我們教師的工作是辛苦的、單調的、繁鎖的。在工作中我們遇到很多的困難和不如意也是難免的。在這樣的狀態下工作,尋找和發現工作中的快樂就更為重要了。有位教育家說得好:“微笑是一種力量,快樂是一種美德”,缺失了這樣的力量和美德,教育豈不蒼白而乏味?其中的道理,正如羅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