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黨群眾路線學習心得體會
沒有了群眾支持,黨也走不了多遠,本文是制度大全特意為你準備的《抓住黨的群眾路線學習心得體會》,希望對你能夠提供幫助,如果還有更多需要了解的,歡迎訪問制度大全主頁了解更多。
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如果我們脫離群眾、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最終也會走向失敗。這是***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作為一名黨員,我也在學習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路線,也是黨所有工作的生命線。黨發展壯大的歷程,是一部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的生動歷史;黨長期執政的歷程,是一部為了群眾、服務群眾的鮮活歷史。正因為我們黨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并且創造性地貫徹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貫徹于我們黨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動中,我們黨才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真誠擁護。
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物質財富的豐富、辦公條件的改善、執政環境的優化,現在工作中也存在著一些不好的現象:有的黨員干部發生角色錯位,由“公仆”變為“主人”,自認為可以主宰群眾、支配群眾、代表群眾,從根本上脫離了群眾;有的黨員干部看不起群眾,認為群眾無知、野蠻,不講理、是刁民,怕接觸群眾、對話群眾,從心理上拒絕了群眾;有的黨員干部不關心群眾,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漠不關心、久拖不辦,從感情上傷害了群眾等等。
雖然,這些現象僅存于黨內少數成員身上,但這些行為,損害了黨的形象,敗壞了黨的聲譽,腐蝕了黨的肌體,玷污了黨的純潔,傷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對黨的信任度,削弱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在發展與改革面臨拐點的關鍵時刻,中央看到了問題的所在,及時啟動自我教育、自我凈化、自我校正程序,果斷部署在全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十分及時、相當關鍵,體現了中央的政治眼光、群眾情懷、憂患意識。
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乘著“創先爭優”活動的勢頭和東風,通過系列辦法舉措,讓黨員干部深刻剖析在貫徹群眾路線中存在的問題,擺正同人民群眾的關系,知道“我是誰”;借助鮮活有效的活動載體,讓黨員干部走基層、接地氣、轉作風,始終與群眾站在一起,明確“依靠誰”;加強制度建設、作風建設,將深入基層、走進群眾固化為黨員干部的常態行為,一切為了群眾著想,弄懂“為了誰”。
作為黨員,我也會通過扎此次實踐活動,讓自己增強宗旨意識,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篇2:抓住癥結靜心思考
抓住癥結,靜心思考
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初進教師行業的我似乎漸漸地熟悉了這份工作的流程和“套路”,處理起班主任相關事宜不再如之前那樣慌慌忙忙,雖說效率還是跟不上,但能夠有條不紊地處理下去。然而,上帝為你打開一扇門的同時,又會為你關閉一扇門,班級管理初見成效,語文教學問題大幅度地暴露出來:漢語拼音掌握不牢固、單元測試出現不及格現象、識字教學和我的預想出現偏差等等。
一個多月的漢語拼音學習終于告一段落,娃兒們學得似乎很好,提及漢語拼音測試,他們很是自信,包括向來我所認為的“后進生”。正是從他們充滿自信的笑臉中我默默地欣慰起來,覺得付出和收獲將會成正比。于是,我放松警惕,安排了三個課時草草復習之后便展開測試,測試過程中,他們笑容滿面,我也鎮定自若,測試后的結果讓我難以接受:兩個小孩只寫了兩題;兩個小孩竟然沒考到60分;滿分竟然只有三個。雖然分數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出現這樣的結果真的是有很大問題存在,自我糾結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找到出現問題的關鍵才能解決問題。自此,我不斷讓自己安靜思考,在和小朋友的談話過程中尋找“線索”;從學生的答題試卷中尋找蛛絲馬跡;從我自己監考和課堂教學中尋求“破綻”。經過兩天的“苦思冥想”和調查了解,我基本知道出現本次測試結果的癥結所在,為此,我總結出三點原因:首先,我在漢語拼音教學過程中關注到了基礎比較牢固的小朋友,忽視了“后進生”在漢語拼音朗讀、書寫方面的接受能力;其次,由于本次測試對于小孩來說是第一次,在他們的腦袋里沒有“考試”這個概念,在平時教學過程以及測試之前我沒有強調,沒有給學生灌輸關于“考試”的基本規則和基本理念;最后,在整個測試過程中,小朋友的態度沒有端正,注意力不集中,在我讀題目的時候他們完全處于自我放空、自我沉醉的狀態,加之有的音節部分內容掌握不夠牢固,所以才有這樣的結果。不斷的自我否定、自我反思、自我調整,在我和孩子們一起努力的情況下,終于在第二次漢語拼音測試中有所改變,最起碼學生在測試的過程中狀態不是那么懶散、坐姿不是那么隨便、臉上明顯多出點認真、態度明顯端正。我自己設想,如果長此以往,他們一定會有所改變。此刻的我內心也感覺到一點點喜悅,無關乎分數,只關乎狀態。
漢語拼音結束之后,隨之而來的就是識字教學,根據小孩的呼聲我感覺到了他們學習漢字的熱情和興趣,我也抱著一顆非常期待的心進入識字教學。為期一個星期的識字教學已經悄無聲息地過去了,不過我所期待的光景似乎沒有呈現出來。對于識字教學,毫無經驗的我本身就處于不清不楚狀態,再加上小朋友們上課時而“歡呼”,時而沉默;硬筆習字冊完成情況不夠理想,我就更加懷疑自己,不斷地拷問自己,給自己打問號。聽完校內王翼雨老師的《識字2》教研課,再加上參加了語文組集體關于“識字教學”教研活動過后,原本完全處于盲目狀態的我對識字教學最基本的板塊、整個流程清晰了點,大概了解識字教學應該以怎么樣的方式來進行。但是教研活動過程中所提及的“詞串朗讀要有一定的情境,要有畫面感”對我啟發很深,不禁讓我想起在“千課萬人”活動中所聽到的張幼琴老師的識字課,她能夠通過課前游戲方式讓小朋友們根據生活經驗自主識字,然后在師范朗讀中讓學生感受創設出來的和小動物交朋友這一歡快的情境,這樣學生的興趣就在游戲中產生了。
這幾天我也靜心思考了很多,覺得自己的識字課沒有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點,自己可能都沒融到情境當中去,自然也朗讀不出畫面感,那么整個詞串之間似乎就沒有任何聯系,可是編者偏偏把它們放在一排,說明有一定的規律,所以詞串教學要求老師首先清楚這些詞為什么放在一起。另外,教小孩學寫生字是識字教學當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如果沒有任何方法地告訴學生怎么寫這個字收到的效果不夠明顯,我的班級就是這種情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改變教寫漢字的方法。比如教“雨”這個字的時候讓小朋友猜字謎激發他們的興趣;教“喝”和“渴”這兩個漢字時,讓小孩通過對比“喝水需要用嘴”和“人渴了需要水”這兩者的意思來書寫這兩個字;教識字3的“水”和“山”兩個生字時,先讓小孩觀察山水的圖片,體會象形字的特征,書寫起來較容易。總而言之,教漢字的方法非常多,真的很需要我去探索,去學習,去思考。
通過這兩個月以來在漢語拼音和識字兩方面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我發現其實很多問題都是由我自己引起,所以作為一名老師,不斷思考,抓住癥結,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才能為孩子創造“藍天”。
篇3:抓住學生閃光點培養學生自信心
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臨高縣南寶中學符秋芳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要善于觀察,就不難發現。作為教師來說,面對不同表現的學生,怎樣根據他們的長處來實施教育,這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進步,并且會在進步中增強自信心。
差生、后進生、問題學生可能是他們共同的名字,他們共同的特點是:上課睡覺、不做作業、不遵守紀律,學習成績差、打架等等,是所有人眼中的“問題學生”,似乎已經不可救藥了。缺少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改變的。而他們所處的年齡,正是所謂的叛逆期、青春期,有著自己的個性和思想,不會主動和家長及老師溝通,認為有著不可跨越的代溝。面對學習,因為長期的落后,已經是沒有任何信心、任何興趣。他們往往在學習上已經喪失了信心,并且不會再去努力。他們在班中感覺到的是一種放棄與拋棄。正因為這樣,所以他們需要更多關注,更多的關心。
面對這些讓人頭大的學生直接的批評教育,只能讓師生關系的距離拉得更遠,師生關系更加緊張。要想改變他們,首先第一步要拉近了老師和他們的距離。最好能“玩”在一起。說白了就是找到他們共同感興趣的事情。并且竭盡所能幫助他們取得一、兩次的成功。讓他們重拾自信,感覺自己還有用。同時要適時關愛,適時“重用”他們,主動讓他們承擔某件事情,當然這事得在他們的能力范圍。盡快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當他們對你有興趣時,你就離成功不遠了。給與學生肯定、賞識與鼓勵,能夠幫助他們找準方向,樹立自信,能夠讓這群孩子重新看到希望,而不會自暴自棄。蹲下身子看孩子,盡量和他們同一個角度,用他們的眼光看世界,才能走進他們的心靈。這個過程更需要老師的愛心、耐心、恒心和細心。抓住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促使學生向更有利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