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兩會心得體會:民法總則完善

兩會心得體會:民法總則完善

2024-08-01 閱讀 6645

3月8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了第二次全體會議,其中一項議程是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的說明。此次提請大會審議民法總則(草案)共有11章,涉及民事基本原則、民事主體、民事權利、民事責任等主要內容。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個人就是整個國家。”民法在本質上是權利保護法,規定并保護著人們的各項民事權利,使得民事主體能夠在法律呵護下,通過自由意識,以自己財產與行為,進行生產生活。為了契合社會發展,更好滿足人們對權利的訴求,就要通過不斷豐富法定權利的外延,實現法律的良性變遷。在這些方面,民法總則草案亮點多多。

調整了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標準。當前,未成年人生活環境、身心發育水平較立法之初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如今未成年人處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接受著現代教育與信息洗禮,他們所擁有的社會經驗與當年的同齡人不可同日而語。現行法律規定,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而民法總則草案將這一標準降低至六周歲,規定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這改變了當前該年齡段孩子民事行為幾乎一律無效的法律現狀,也將減少市場主體因難以分辨孩子真實年齡而導致交易無效的可能。

擴大了被監護人的范圍。現行的民法通則對“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監護進行了規定,而民法總則草案將此擴大至“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這意味著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或將被納入監護體系。

明確了如何界定和保護胎兒的利益。民法總則草案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出生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這將對胎兒民事權益保護起到實實在在的作用。

在權利范圍的擴展上,民法總則草案的規定也可圈可點。如,將訴訟時效從兩年延長至三年;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正式界定為民事權利等。

總體而言,民法總則草案堅持了民法體系所必須具備的權利保護取向。相信草案將使我國民法體系更加完善,為我們描繪出更為多彩的權利畫卷。

篇2:幼兒園春節和兩會期間應急預案

為認真貫徹縣教育局和中心園安全工作會議精神,維護國家安定團結,確保我園在春節和兩會期間的安全穩定,使幼兒園師生度過“安全、文明、祥和、愉快”的春節、寒假,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維穩工作目標

加強和開展對全園師生員工的普法教育,增強教工法制觀念,提高大家守法意識。密切注視教工新動向,研究新現象、新問題,妥善處理影響幼兒園穩定的因素,把不安全不穩定的因素解決在萌芽階段,確保幼兒園園安定、安全。

二、具體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維護社會穩定

1、成立領導小組。根據中心校統一部署,成立*幼兒園春節和兩會期間安全穩定工作應急領導小組。

組長:*

成員:**

2、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落實工作機制,做到看好自家的門,管好自家的人,確保春節、兩會期間的穩定。

3、加強動態掌握和管理。確保第一時間掌握幼兒園動態情況,矛盾、問題在第一時間處置,“情況”第一時間上報。

(二)工作原則

1、統一領導原則:處置群體性或突發性重大事件必須遵循統一領導原則,領導小組成員聽從組長統一指揮。

2、協同作戰原則:領導小組成員必須相互配合,通力協作,不得互相推諉,各行其事。

3、依法處置原則:必須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客觀公正地進行處理,慎用強制措施,堅決不留隱患。

4、有情疏導原則:必須遵循“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結,可順不可激”的要求,做好教工的說服教育和關懷疏導工作,堅決做到“導致矛盾激化的話不說,違反政策的事不做,急于脫身的辦法不用”。

(三)處置重大群體性事件程序

1、報告與信息通報。發生可能影響穩定的群體性或突發性重大事件后,由值班教師首先報告園長,再由園長在第一時間內向中心校、縣教育局報告。

2、啟動應急處置預案。領導小組集體研究認定事件確屬影響穩定的群體性或突發性重大事件后,啟動本應急處置預案。領導小組成員立即進入緊急狀態,趕赴現場,進入應急處理程序,迅速開展綜合協調、秩序維護、重點監控、信息報道等工作。

幾種情形的處置方法:

(1)發生到省、市、縣、教育局群體*事件。以園長為組長,帶領領導小組有關人員,在第一時間到達*地點控制局面,化解或鈍化矛盾,迅速平息事態,把*教工帶回幼兒園進行思想疏導和矛盾化解,同時速報上級領導。

(2)如發生個別教工思想上有波動,則領導小組成員一對一進行思想溝通,力求把矛盾扼殺在萌芽之中,妥善的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

(3)如發生投毒、放火等惡性事件,組長第一時間和中心校、縣綜治辦、縣教育局、縣疾控中心、縣消防隊、白龍鄉派出所取得聯系,組員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進行現場保護、救援、疏導,在場人員必須配合公安機關勘察。

三、善后工作

發生安全事故或涉穩事件處置后,應急處理領導小組要進行認真分析,總結經驗教訓并寫出書面報告。在加強正面引導的同時利用事故(件)的經驗教訓對師生進行教育,迅速恢復幼兒園的正常秩序。認真檢查和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改進工作,杜絕類似事件再發生。

四、建立報告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安全事故或涉穩事件處理完畢后,幼兒園要形成書面報告,報送中心校和縣教育局。

發生安全事故或突發事件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有關領導及直接責任人的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1、隱瞞、緩報、謊報或阻礙他人報告的;

2、未按規定及時采取控制措施的;

3、不服從應急指揮部指揮的;

4、在處理安全事故或涉穩事件中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的。

五、聯系方式

縣教育局:*

中心校:*

幼兒園:*

*幼兒園

20**年1月22日

篇3:兩會心得:讓工匠精神照亮中國品牌

5日提交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

所謂工匠精神,既是一種做事的態度,也是一種從業的追求;既是對自我的期許,也是對他人的承諾;既是一種職業的操守,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堪稱工匠者,必有對事業的沉靜與專注,必有對細節的關注和對品質的追求。他們細心打磨,不至極致必不輕付于人。他們承繼傳統而不泥古,融會貫通推陳出新。他們誠信重諾,視質量品牌為生命而決不妥協姑且。他們摒棄浮躁,沉潛于事滴水穿石,有事業心而無功利心。

作為一種文化基因和精神傳承,工匠精神為各行各業所必需。小到技術研發、車間生產、服務提升等微觀領域質量水平的提升,大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體經濟振興、創新驅動等宏觀戰略的實施,都離不了工匠精神的支撐。單個工匠力量雖微,但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來厚植工匠文化,崇尚工匠精神,都以工匠精神來打造產品和企業的品牌,逐漸涌現出眾多的“中國工匠”和富有工匠精神的企業,就能打造出響當當的“中國品牌”,塑造出光燦燦的“中國形象”。

質量之魂,存于匠心。近年來,我們逐漸認識到,中國制造亟待匠心回歸,亟待工匠精神的注入和加持,以重振市場信心,培樹國際形象,筑就“中國品牌”。

弘揚工匠精神,既靠思想自覺,也靠文化涵養;既靠政策的激勵,也靠環境的營造。既需要樹立技能寶貴、勞動光榮的企業治理理念并注重產業工人素質的提升,也需要形成尊重工匠、尊崇工匠精神的社會氛圍和制度、經濟環境,樹立技能寶貴、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既要建立體現人才和創新要素價值的激勵機制,也要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

工匠精神是中國經濟迎接質量時代和步入轉型升級攻堅期的需要。讓我們高揚工匠精神,照亮質量時代之前程。